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产养殖尾水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贤 田文静 +4 位作者 张翔宇 徐文杰 李晓林 马腾 田诚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磷是构成生命体的必需元素,在生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水体中磷元素浓度超标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等问题,影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在“大食物观”背景下,水产养殖的绿色发展尤为重要,如何妥善处理养殖尾水中高浓度... 磷是构成生命体的必需元素,在生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水体中磷元素浓度超标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等问题,影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在“大食物观”背景下,水产养殖的绿色发展尤为重要,如何妥善处理养殖尾水中高浓度氮、磷营养盐,实现尾水磷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已引起广泛重视。本文首先通过VOSviewer文献可视化软件的关键词贡献分析了近10年水产养殖尾水除磷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水体中磷的赋存形态分类,阐述了国内外水产养殖尾水除磷技术分类、工作原理和研究进展,分析各个除磷技术的优缺点;同时针对现行水产养殖工艺的尾水磷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本文统领分析了水产养殖尾水除磷原理及工艺技术,可为尾水磷处理和资源回收提供新思路,推动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形态 水产养殖尾水 循环水养殖 除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海捕亲体工厂化育苗生产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见军 田璐 +3 位作者 李媛媛 马腾 白晓煜 刘欣 《河北渔业》 2021年第4期28-29,46,共3页
为探索出一套苗种存活率高、生长发育快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苗种繁育技术,利用海捕中国明对虾亲虾个体,通过工厂化养殖方式开展苗种繁育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利用硅藻、丁酸梭菌等益生菌混合投喂对虾幼体,有助于幼体... 为探索出一套苗种存活率高、生长发育快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苗种繁育技术,利用海捕中国明对虾亲虾个体,通过工厂化养殖方式开展苗种繁育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利用硅藻、丁酸梭菌等益生菌混合投喂对虾幼体,有助于幼体存活及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硅藻 丁酸梭菌 苗种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渔业塑料垃圾排放情况及防控策略
3
作者 刘爱东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13期28-30,共3页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海洋渔业产业始终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但是伴随人们在海洋中的过度捕捞以及大量海上现代化养殖设施建设,海洋渔业垃圾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将以我国海洋渔业垃圾中的基本分类与危害问题展开分析,专门探讨海洋...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海洋渔业产业始终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但是伴随人们在海洋中的过度捕捞以及大量海上现代化养殖设施建设,海洋渔业垃圾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将以我国海洋渔业垃圾中的基本分类与危害问题展开分析,专门探讨海洋渔业塑料垃圾的排放现状与防控问题,最后提出相应防控措施。希望有效遏制海洋渔业塑料垃圾的大量产生与肆意排放,为我国海洋渔业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垃圾 海洋渔业 排放状况 防控问题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竹蛏工厂化育苗技术
4
作者 郭见军 田璐 +1 位作者 李花翠 王芳 《河北渔业》 2022年第10期17-18,共2页
利用大竹蛏(Solen grandis)亲体,通过工厂化养殖方式开展苗种繁育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利用有益菌可持续保证幼体发育良好的水体环境,减少药物使用。大竹蛏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苗种存活率高、生长发育快,附着后的稚贝经过40~50 d的培养后,... 利用大竹蛏(Solen grandis)亲体,通过工厂化养殖方式开展苗种繁育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利用有益菌可持续保证幼体发育良好的水体环境,减少药物使用。大竹蛏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苗种存活率高、生长发育快,附着后的稚贝经过40~50 d的培养后,壳长达到约0.9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竹蛏(Solen grandis) 苗种繁育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茎葡萄蕨藻北方室内工厂化越冬技术初探
5
作者 马腾 李媛媛 +2 位作者 田璐 郭见军 李花翠 《江西水产科技》 2021年第5期23-24,共2页
利用自主扩繁的长茎葡萄蕨藻,调控其越冬期生长环境生态因子,首次实现长茎葡萄蕨藻在北方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成功越冬。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宜长茎葡萄蕨藻北方室内越冬期养殖模式,为下一步开展其周年养殖提供依据。
关键词 长茎葡萄蕨藻 越冬 工厂化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THPS对刺参养殖底质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爱东 邵明升 《中国水产》 CAS 2021年第6期79-81,共3页
在水产养殖中,底质环境至关重要,随养殖时间推移,底层会出现大量残留物,导致底层缺氧并发生化学反应,致使池底出现毒性变化。传统改善底质的方法是定期倒池和清底,但频繁倒池会破坏生物生存环境稳定性,近年来出现了利用添加相关化学物... 在水产养殖中,底质环境至关重要,随养殖时间推移,底层会出现大量残留物,导致底层缺氧并发生化学反应,致使池底出现毒性变化。传统改善底质的方法是定期倒池和清底,但频繁倒池会破坏生物生存环境稳定性,近年来出现了利用添加相关化学物质来改善底质的相关技术。四羟甲基硫酸磷(THPS)作为一种生物灭杀剂,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也能应用于改善养殖池底质。本文通过试验,在养殖池底添加不同浓度THPS颗粒,研究不同浓度THPS对改善池底环境的效用,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稳定性 化学物质 水产养殖 养殖池 残留物 底质环境 后续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邵明升 刘慧珍 +1 位作者 关锐 尹衍升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4期261-263,共3页
该试验旨在研究核糖蛋白替代饵料中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探讨核糖蛋白(Ribosomal protein)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并确定最适的替代比例。试验选择体质健壮、体重约为25g的大菱鲆幼鱼400尾,随机分成4组,每... 该试验旨在研究核糖蛋白替代饵料中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探讨核糖蛋白(Ribosomal protein)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并确定最适的替代比例。试验选择体质健壮、体重约为25g的大菱鲆幼鱼4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大菱鲆幼鱼。对照组大菱鲆幼鱼投喂基础饵料,试验各组大菱鲆幼鱼分别投喂使用核糖蛋白替代1%、1.5%和2%鱼粉的试验饵料。饲喂8周后,检测各组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在大菱鲆幼鱼饵料中使用核糖蛋白替代1.5%的鱼粉可以显著提高试验末重和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5.36%和10.53%(P<0.05);使用核糖蛋白替代1%、1.5%和2%的鱼粉可以使特定生长率分别显著提高7.14%、11.90%、8.73%(P<0.05);使用核糖蛋白替代1.5%的鱼粉可以显著降低大菱鲆幼鱼的饵料系数,显著降低了13.41%(P<0.05)。综上所述,在大菱鲆幼鱼养殖中使用核糖蛋白替代饵料中1.5%的鱼粉对其生长性能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蛋白(Ribosomal protein)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幼鱼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副产物酶解肽对大菱鲆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刘慧珍 邵明升 +2 位作者 李花翠 关锐 尹衍升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3期175-177,共3页
试验旨在研究家禽副产物酶解肽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讨家禽副产物酶解肽替代基础饵料中鱼粉的最适水平。试验选择400尾体重约为10g的健康、大小均匀的大菱鲆,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5... 试验旨在研究家禽副产物酶解肽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讨家禽副产物酶解肽替代基础饵料中鱼粉的最适水平。试验选择400尾体重约为10g的健康、大小均匀的大菱鲆,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大菱鲆。对照组大菱鲆投喂基础饵料,试验组大菱鲆分别投喂含有5%、10%、15%家禽副产物酶解肽的试验饵料,等量替代基础饵料中的鱼粉。养殖60d。试验结束,每组选择10尾大菱鲆采集血液及肝脏样品,测定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试验2组大菱鲆血清中丙二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降低了32.99%(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0.79%(P<0.05)。试验2组大菱鲆肝脏中丙二醛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42.86%(P<0.05)。研究表明,在大菱鲆养殖生产中使用家禽副产品酶解肽替代部分鱼粉可以改善机体的抗氧化性能,且家禽副产物酶解肽替代鱼粉的最佳水平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副产物酶解肽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抗氧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