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日照近岸海域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结构及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郝义
种衍飞
冯英明
张昊
臧浩
杨帆
李广雪
-
机构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日照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31,共1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42121005)
山东省2019年度省级地质勘查项目(201951)
+1 种基金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2019年度科研专项奖励基金项目(201905)
山东省2021年部省合作地质勘查项目(202157)。
-
文摘
根据在日照近岸海域施工的地质钻孔和浅地层剖面测量资料,对比南黄海已有钻孔成果,系统地开展日照近岸海域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结构特征识别和沉积环境演化重建。结果表明:日照近岸海域沉积地层中见含有有孔虫化石的第二海相层,形成年代介于34.3~41.4 cal.ka B.P.,对应MIS3的暖湿阶段,该层位可能与古三角洲有关。沉积层从上往下分别为:滨海相细砂混杂泥质沉积层(命名为DU1沉积单元);河流-河口相粉砂质黏土夹粗砂、粉砂层(DU2沉积单元);浅海相粉砂质黏土夹粗砂层(DU3沉积单元);河流-湖泊相粗砂夹黏土层(DU4沉积单元)。晚更新世以来日照东部南黄海海域主要经历了2~3次显著的海侵和海退,各区域因条件不同表现有所差异:日照近岸浅水区主要表现为两次海侵和海退,东部深水区主要表现为三次海侵和海退,由于地势高低和侵蚀破坏等原因,总体表现为从离岸深水区域向近岸浅水区域海相地层厚度逐渐减少的趋势,部分地层出现尖灭消失。
-
关键词
沉积演化
地层结构
海相地层
晚更新世
近岸海域
日照
-
Keywords
sediment evolution
stratigraphic configuration
marine strata
Late Pleistocene
offshore area
Rizhao
-
分类号
P736.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山东省日照市地下水调查分析与开发利用对策
被引量:6
- 2
-
-
作者
王程松
许丙彩
薛涛
杨楠
董玉芬
-
机构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日照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山东地矿新能源有限公司
-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64-65,共2页
-
基金
日照市1∶10万水文地质与供水安全性调查评价项目
-
文摘
通过枚举日照市地下水资源赋存类型及分布,分析日照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根据日照市不同区域地下水赋存利用情况、开采潜力及控制海水入侵要求,提出日照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1)划分不同开采单元,合理调控地下水资源;(2)划出水源地保护区,确保供水安全;(3)加强污染源管理;(4)在海水入侵区,加强海水入侵防治工作。认清地下水资源对日照市居民生活的重要性,有利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
关键词
地下水
调查分析
开发利用
日照市
-
分类号
P641.7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黄河下游菏泽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 3
-
-
作者
孔凡飞
冯英明
臧浩
姚强
司臣
-
机构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日照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8-66,共9页
-
基金
山东省2022年部省协议地质勘查项目:黄河流域(菏泽-泰安段)生态地质调查评价项目(鲁勘字(2022)19号)
-
文摘
研究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对于地下水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用水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黄河流域下游菏泽市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和利用价值,为其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离子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解法及离子比值等方法,结合PHREEQC模拟计算矿物饱和指数,揭示不同深度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以及受到蒸发浓缩、岩石风化溶滤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Cl-Na·Mg型、HCO_(3)·Cl-Na·Ca·Mg型和HCO_(3)-Na·Mg型为主,深层地下水则以HCO_(3)·SO_(4)-Na型为主。岩石风化溶滤作用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和蒸发岩矿物的溶解,其贡献率为66.29%,碳酸盐岩和其他岩石风化的贡献率约为12.81%。浅层地下水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相对复杂。合理开发浅层地下水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冲积平原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形成机制
-
Keywords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alluvial plain
groundwater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P641.1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