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急性氨氮胁迫对花鲈幼鱼行为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1
-
-
作者
黄亚朝
姜燕
徐永江
杨洪军
崔爱君
薛致勇
-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日照星光海洋牧场渔业有限公司
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
-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6-76,共11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2401704)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23TZXD050)
+2 种基金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23TD51和2024XT0701)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CARS?47)资助。
-
文摘
为研究急性氨氮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行为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实验以自然海水作为对照组,设置1个低浓度组(5.6 mg/L)和3个高浓度组(58、68和78 mg/L)对花鲈幼鱼进行6h的胁迫,分别对实验过程的游泳行为、组织结构和酶活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胁迫过程中,低浓度组实验鱼的平均游泳速度、加速度、运动时间百分比、最近邻距离等与对照组相近且比较稳定,高浓度组幼鱼的平均游泳速度、加速度、运动时间百分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最近邻距离则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在4—5h后逐渐趋于稳定。随氨氮浓度的升高,幼鱼的平均游泳速度、加速度、运动时间百分比逐渐下降,而最近邻距离和个体间距离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5.6 mg/L组幼鱼肝脏静脉内红细胞充血,鳃上皮细胞脱落;58—78 mg/L组随氨氮浓度的升高幼鱼肝细胞坏死现象逐渐加剧,鳃小片泌氯细胞数量逐渐增多,最终导致组织结构严重受损。肝脏MDA含量随氨氮浓度升高而升高,CAT、SOD、GSH-Px和LZM酶活力均随氨氮浓度升高而先升高后下降,除CAT在58 mg/L组活力最高外,其余酶活力均在5.6 mg/L组出现最高值。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鳃Na^(+)/K^(+)-ATP和Ca^(2+)/Mg^(2+)-ATP酶活力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均在5.6 mg/L组出现最高值。以上结果说明当氨氮浓度超过一定值时,氨氮浓度越高花鲈幼鱼肝脏和鳃组织结构受损程度将更严重,影响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功能,从而使其对氨氮应激响应水平逐渐下降。研究从行为和生理角度为构建花鲈健康养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氨氮
生理
游泳行为
组织结构
花鲈
-
Keywords
Ammonia nitrogen
Physiology
Swimming behaviors
Tissue structure
Lateolabrax maculatus
-
分类号
S965.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