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Src酪氨酸激酶活性对人肺癌A549/DDP细胞耐药性及MDR1和LR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律洁 田玉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01-506,共6页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抑制Src酪氨酸激酶活性对人肺癌A549/DDP细胞耐药性及多药耐药蛋白(muti-drug resistance1,MDR1)和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表达的影响。方法以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用于A549/DDP...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抑制Src酪氨酸激酶活性对人肺癌A549/DDP细胞耐药性及多药耐药蛋白(muti-drug resistance1,MDR1)和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表达的影响。方法以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用于A549/DDP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细胞Src酪氨酸激活性的变化,CellTiter-Glo发光法检测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Rh-123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法和RT-PCR检测肿瘤细胞MDR1和LRP表达变化。结果 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下调A549/DDP细胞中Src酪氨酸激活性,2.5M和10M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用肿瘤细胞后,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提高,逆转倍数(reversal fold,RF)分别为1.59倍和2.10倍,肿瘤细胞中Rh-123含量分别提高了1.21倍和1.59倍,MDR1mRNA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53.8%和27.5%,LRPmRNA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59.3%和21.4%,MDR1和LR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抑制A549/DDP细胞中Src酪氨酸激酶活性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提高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MDR1和LR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酪氨酸激酶 A549/DDP 多药耐药 MDR1 L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9年山东省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9
2
作者 孙彦蒙 王梦园 +14 位作者 李政 王世富 周卫萍 李仁哲 陈艳萍 刘志伟 孙淑红 李艳华 李宜雷 李艳 满思金 李静 寇琳娜 于文文 张春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 分析山东地区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菌株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促进临床对流感嗜血杆菌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方法 依托山东省儿童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研究协作网,收集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山东省医疗单位临床分离的非重复... 目的 分析山东地区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菌株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促进临床对流感嗜血杆菌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方法 依托山东省儿童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研究协作网,收集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山东省医疗单位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流感嗜血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判读依照CLSI2022版M100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使用WHONET 5.6和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流感嗜血杆菌18 057株,多分离于痰、咽拭子、肺泡灌洗液等标本,感染呈季节性分布。2017—2019年氨苄西林耐药率为69.5%、76.4%、79.7%,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63.0%、72.1%、76.6%,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BLNAR)占比分别为9.7%、7.9%、7.3%。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氯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 山东省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60%,BLNAR的均值高达8.1%,据此氨苄西林不宜为治疗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首选药物;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低,宜作为流感嗜血杆菌治疗的首选药物。该菌对临床儿童常用抗生素耐药形势严峻,亟需加强其耐药监测,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缓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苓盆炎康颗粒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彩虹 时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484-1486,1491,共4页
目的:探讨蒲苓盆炎康颗粒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日照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1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8)与观察组(n=60),对照组行常... 目的:探讨蒲苓盆炎康颗粒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日照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1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8)与观察组(n=60),对照组行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行蒲苓盆炎康颗粒联合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炎性因子水平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停药后复发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2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Chi2检验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59%vs.93.33%,P<0.05);治疗后2组TNF-α水平均降低,IL-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停药3、6、12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蒲苓盆炎康颗粒联合抗生素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发挥较好的抗炎、改善组织微循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苓盆炎康颗粒 抗生素 慢性盆腔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