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魁蚶3个群体及杂交子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刘童 王英俊 +5 位作者 吴莹莹 邹琰 吕芳 吴海一 李建民 宋爱环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1-570,共10页
为探明魁蚶不同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差异,以魁蚶中国群体、韩国群体和杂交子一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基因(16S rRNA和COⅠ)和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ITS-1)对5个魁蚶群体共150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魁蚶16S rRNA、COⅠ... 为探明魁蚶不同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差异,以魁蚶中国群体、韩国群体和杂交子一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基因(16S rRNA和COⅠ)和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ITS-1)对5个魁蚶群体共150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魁蚶16S rRNA、COⅠ和ITS-1同源序列片段长度分别为605、766 bp和419 bp,其中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A+T含量均高于G+C含量,ITS-1片段A+T含量均低于G+C含量。16S rRNA和COⅠ基因分别定义了4个和14个单倍型,主体单倍型所占频率分别为81.58%和61.43%,ITS-1定义了24种单倍型,主体单倍型所占频率为50.67%。单倍型邻接关系树结果显示,16S rRNA和COⅠ基因均为4个子一代群体聚为1支,即墨群体独有的单倍型为1支,而ITS-1的分支无明显群体特征。16S rRNA和COⅠ的遗传分化结果均表明,即墨群体与其他4个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大,其他4个群体间不存在分化;ITS-1的结果显示,5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值均小于0.25,遗传分化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在进行魁蚶种内遗传进化研究时,线粒体基因的敏感性高于核糖体基因,即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4个子一代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学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DNA 核糖体DNA 魁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weedie-GAM模型的鱚属鱼类鱼卵丰度与栖息环境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简盈 张云雷 +5 位作者 丁兆成 张崇良 徐宾铎 纪毓鹏 薛莹 任一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3-53,共11页
早期补充群体的生长及其存活率决定了群体资源数量和群体结构特征。为深入了解鱚属(Sillago)鱼类鱼卵的补充机制,本文根据2014—2018年5—8月黄海中南部海域(33°00′N—36°00′N,119°00′E—122°00′E)的鱼卵调查数... 早期补充群体的生长及其存活率决定了群体资源数量和群体结构特征。为深入了解鱚属(Sillago)鱼类鱼卵的补充机制,本文根据2014—2018年5—8月黄海中南部海域(33°00′N—36°00′N,119°00′E—122°00′E)的鱼卵调查数据,利用Tweedie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了黄海中南部鱚属鱼类鱼卵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响鱚属鱼类鱼卵分布的因素有经纬度、月份、流速、海水表层盐度、海水表层温度,偏差解释率分别为29.20%、15.30%、1.10%、0.40%和1.20%。鱚属鱼类鱼卵主要分布在海州湾海域(34°00′N—36°00′N,119°00′E—121°00′E)。产卵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上旬,7月上旬鱼卵数达到峰值。鱚属鱼类鱼卵的适宜分布区为流速较小的区域,在流速0.12~0.16 m/s范围内的区域鱼卵数较多。鱼卵丰度随着海水表层盐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海水表层温度的增长呈波动趋势,其海水表层最适盐度为28~33、海水表层最适温度为23~27℃。本文揭示了鱚属鱼类鱼卵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为鱚属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鱚属 鱼卵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海州湾 广义可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 metabarcoding和底拖网调查的南黄海西部鱼类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言柯程 李建超 +4 位作者 田永军 刘纯琳 张玉磊 李志新 丁兆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1,共11页
为探究环境DNA metabarcoding(eDNA metabarcoding)和底拖网在陆架海域环境下获取鱼类多样性和分布的差异,基于2020年夏季南黄海西部13个站位的环境DNA采样和底拖网调查数据,使用Alpha多样性指数和Beta多样性分析,比较了环境DNA metabar... 为探究环境DNA metabarcoding(eDNA metabarcoding)和底拖网在陆架海域环境下获取鱼类多样性和分布的差异,基于2020年夏季南黄海西部13个站位的环境DNA采样和底拖网调查数据,使用Alpha多样性指数和Beta多样性分析,比较了环境DNA metabarcoding和底拖网检测鱼类生物多样性的表达程度,探讨了使用环境DNA metabarcoding技术监测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的效果。研究显示:环境DNA metabarcoding检测出45种鱼类,底拖网调查检测出32种鱼类,重叠种类23种;在环境DNA metabarcoding结果中,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27.20%)、方氏云鳚(Pholis fangi,21.16%)、黄鮟鱇(Lophius litulon,18.67%)、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8.59%)、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4.06%)占有相对较高的读数;底拖网调查的结果中,小黄鱼(L.polyactis,16.14%)、日本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16.13%)、黄鮟鱇(Lophius litulon,12.95%)、方氏云鳚(P.fangi,12.80%)、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12.45%)占有较高的资源量。研究结果表明:环境DNA metabarcoding和底拖网调查检测到的鱼种存在部分重叠,且环境DNA metabarcoding获取的鱼类种数高于底拖网调查(p<0.05);垂直多层采样能够进一步提高环境DNA metabarcoding检测对鱼类多样性的解释效果。环境DNA metabarcoding技术为传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作为传统渔业资源调查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metabarcoding 拖网调查 渔业资源 黄海 鱼类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刺激隐核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建民 《中国水产》 2019年第2期87-88,共2页
本文研究了27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刺激隐核虫的体外杀灭作用。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分别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通过建立体外杀刺激隐核虫掠食体药物药效模型研究了27种中草药对刺激隐核虫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表明博落回和小果博落回乙醇提取物... 本文研究了27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刺激隐核虫的体外杀灭作用。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分别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通过建立体外杀刺激隐核虫掠食体药物药效模型研究了27种中草药对刺激隐核虫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表明博落回和小果博落回乙醇提取物对刺激隐核虫具有较强体外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隐核虫 醇提物 水提物 杀灭作用 杀虫活性 掠食体 中草药 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影响下农田温室气体释放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于奇林 程浩淼 +2 位作者 费文辉 李晓霜 丁伟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3期119-122,共4页
农业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所占比重较大,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可忽视。探索减少农田系统中温室气体(GHGs)释放的方法,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本文综述了当前主流的气候变化模型、农田GHGs释放机理,进而... 农业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所占比重较大,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可忽视。探索减少农田系统中温室气体(GHGs)释放的方法,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本文综述了当前主流的气候变化模型、农田GHGs释放机理,进而剖析了气候变化对农田GHGs释放的影响以及相关模型研究。研究表明,大气温度(T)和CO_(2)浓度升高都会影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及活性导致农田GHGs释放量增加。为减少气候变化对农田GHGs释放的影响,可通过改变农艺措施(如覆膜、干湿交替灌溉频率、耕作方式等)以减少农田GHGs释放。本研究可为减少农田GHGs释放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模型 农田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