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学过的解剖学——从医学史的观点来看 被引量:1
1
作者 坂井建雄 解泽春(译)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3-46,共14页
关键词 医学史 鲁迅学 解剖学 《藤野先生》 课堂笔记 鲁迅博物馆 历史资料 合订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G在颈痛患者颈肌功能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小珍 姚新苗 +1 位作者 王 健 徐守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8-582,共5页
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EMG)是神经肌肉系统在进行活动时的生物电变化经表面电极引导、放大、显示和记录所获得的一组电压时间序列信号,它与肌肉的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因而能在一定的程度... 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EMG)是神经肌肉系统在进行活动时的生物电变化经表面电极引导、放大、显示和记录所获得的一组电压时间序列信号,它与肌肉的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因而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神经肌肉的活动[1]。在规范化控制的条件下,表面肌电信号可以定量的反映出肌肉的疲劳程度、肌力水平、多肌群的协调性等功能状况[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痛 神经肌肉系统 颈肌 SEMG 时间序列信号 疲劳程度 表面肌电图 表面电极 表面肌电信号 耐力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姿势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马玲玲 姚新苗 +1 位作者 王健 徐守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3-376,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障碍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姿势控制能力的下降使帕金森病患者身体摇摆增加、姿势不稳、协调能力下降,其中姿势不稳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障碍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姿势控制能力的下降使帕金森病患者身体摇摆增加、姿势不稳、协调能力下降,其中姿势不稳是一个高度致残的症状并随着帕金森病的进展变得越来越严重,已被确定为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势控制能力 帕金森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独立危险因素 静止性震颤 中老年人 临床特点 身体摇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精神分裂症后自发性运动量及海马神经发生的改变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娟 韩怀钦 +4 位作者 文玉军 王银 张义伟 刘印明 马江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4-318,共5页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精神分裂症后自发性运动量和海马神经发生的改变。方法:通过连续2周腹腔注射环苯已哌啶(phencyclidine,PCP)建立大鼠精神分裂症模型,利用动物运动分析系统监测大鼠自发性运动量,5-溴-2-脱氧尿苷嘧啶(BrdU)标记新生的...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精神分裂症后自发性运动量和海马神经发生的改变。方法:通过连续2周腹腔注射环苯已哌啶(phencyclidine,PCP)建立大鼠精神分裂症模型,利用动物运动分析系统监测大鼠自发性运动量,5-溴-2-脱氧尿苷嘧啶(BrdU)标记新生的神经细胞,用免疫荧光标记法监测海马齿状回BrdU、NeuN、S-100β的表达,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情况。结果: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比对照组大鼠自发性运动量高出2~3倍(P<0.05);BrdU阳性细胞数约下降了24%(P<0.05);两组BrdU阳性细胞的分化无明显差异性(P>0.05),大多分化为神经元。结论:精神分裂症可导致成年大鼠自发性运动量增加,并引起海马神经发生的改变,降低神经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环苯已哌啶 海马神经发生 自发性运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恢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朱琪 杜宇鹏 徐守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0,共3页
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障碍有致命危险,并引起其他并发症。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恢复有很好的疗效,而这种效应与刺激电极极性有关,并可能涉及脑的可塑性。tDC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各有优劣。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用性肌萎缩的蛋白质合成和降解途径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雪云 李高权 徐守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4-657,632,共5页
废用性肌萎缩是肢体在固定、失重、长期卧床等状态下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形态学及功能的变化,其本质是由于蛋白质合成减弱和蛋白质降解增强导致的。关于废用性肌萎缩发生时的形态学改变研究较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 废用性肌萎缩是肢体在固定、失重、长期卧床等状态下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形态学及功能的变化,其本质是由于蛋白质合成减弱和蛋白质降解增强导致的。关于废用性肌萎缩发生时的形态学改变研究较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废用性肌萎缩的研究重点已由生理层面转向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文就机体发生废用性肌萎缩时蛋白质合成通路和蛋白质降解途径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肌萎缩 蛋白质 合成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模型新西兰小鼠高IgG血症易感基因的定位 被引量:5
7
作者 米小轶 宋敏 +2 位作者 姜奕 宋继谒 白井俊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3-195,199,共4页
目的 :定位自发性SLE模型——— (NZB×NZW)F1 小鼠高IgG血症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 :建立 (NZB×NZW )F1 ×NZW回交小鼠模型 ,采用覆盖小鼠 19条染色体的多态性微卫星遗传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 (QTL)分析进行基因定位。结果 :... 目的 :定位自发性SLE模型——— (NZB×NZW)F1 小鼠高IgG血症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 :建立 (NZB×NZW )F1 ×NZW回交小鼠模型 ,采用覆盖小鼠 19条染色体的多态性微卫星遗传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 (QTL)分析进行基因定位。结果 :高IgG血症易感基因与小鼠第 1条染色体末端 92 .3cM处微卫星遗传标记D1Mit36肯定连锁 (Lods值 >3) ,该位点附近 92 .0cM处存在Fcgr2b基因 ,且回交小鼠Fcgr2b基因B W型组血清总IgG水平明显高于W W型组 (P <0 .0 0 0 1)。结论 :(NZB×NZW)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IgG血症 Fegr2b基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萎缩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朱琪 姚新苗 徐守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08-1412,共5页
多条信号通路和多种机制共同参与调节了骨骼肌代谢的动态平衡。正常情况下,这些机制相互协作就能对蛋白质合成和降解进行精细的调控。当促使蛋白质降解的因素超过了合成因素,肌肉萎缩就会出现。
关键词 信号通路 骨骼肌萎缩 蛋白质降解 骨骼肌代谢 蛋白质合成 合成因素 肌肉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血下肌肉力量训练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8
9
作者 胡珊 王健 徐守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1-514,共4页
日本的佐藤义昭博士在按摩因跪坐而发麻的小腿时,发现肌肉被动收缩的感觉与力量训练相似,进而设想:通过增大压力使血流量降低,同时结合肌力训练,可能会促进肌肉快速肥大。从1973年开始,他逐步改善阻血装置来优化训练方法,并在1983年确... 日本的佐藤义昭博士在按摩因跪坐而发麻的小腿时,发现肌肉被动收缩的感觉与力量训练相似,进而设想:通过增大压力使血流量降低,同时结合肌力训练,可能会促进肌肉快速肥大。从1973年开始,他逐步改善阻血装置来优化训练方法,并在1983年确立此技术[1]。阻血训练在日本被称为KAATSU training,是通过使用专用设备(如止血带或充气加压带)对上臂或大腿进行捆绑施加压力(〉50 mm 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血下训练 加压训练 废用性肌萎缩 肌肉肥大 肌肉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小鼠高IgG血症Fcgr2b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米小轶 韩昱晨 +4 位作者 李春秀 宋敏 姜奕 宋继谒 广濑幸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小鼠模型 NZB/WF1双亲NZB ,NZW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核酸序列 ,明确Fcgr2b基因启动子区的突变性质。方法 :扩增NZB ,NZW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DNA进行核酸序列分析。采用ELISA法测定、比较 (NZB×N... 目的 :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小鼠模型 NZB/WF1双亲NZB ,NZW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核酸序列 ,明确Fcgr2b基因启动子区的突变性质。方法 :扩增NZB ,NZW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DNA进行核酸序列分析。采用ELISA法测定、比较 (NZB×NZW )F1×NZW回交小鼠Fcgr2b基因B/W型与W /W型组间血清总IgG水平。结果 :NZB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与正常鼠Balb/C相比存在 2个部位碱基缺失 ,分别为 13bp及 3bp。NZW小鼠除有 3个碱基置换外 ,与Balb/C鼠该基因启动子区序列相同。回交小鼠Fcgr2b基因B/W型组血清总IgG水平明显高于W /W型组 (P <0 .0 0 0 1)。结论 :NZB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碱基缺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高IgG血症 Fcgr2b基因 核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gr2b基因及H-2复合体对SLE模型小鼠IgG抗体产生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米小轶 李柏林 +3 位作者 王妍 姜奕 宋继谒 广濑幸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7-570,共4页
目的:分析Fcgr2b基因对SLE小鼠血清总IgG抗体产生的影响;Fcgr2b基因单独及Fcgr2b基因与H-2复合体共同作用对SLE小鼠血清IgG抗DNA抗体产生的调控。方法:建立(NZB×NZW)F1×NZW回交小鼠模型,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分析Fcgr2b基因对SLE小鼠血清总IgG抗体产生的影响;Fcgr2b基因单独及Fcgr2b基因与H-2复合体共同作用对SLE小鼠血清IgG抗DNA抗体产生的调控。方法:建立(NZB×NZW)F1×NZW回交小鼠模型,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及PC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以ELISA法测定血清总IgG及抗DNA抗体水平进行分析比较。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分析NZB,NZW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是否有多态性。结果:(NZB×NZW)F1×NZW回交小鼠Fc-gr2b基因B/W型组血清总IgG水平明显高于W/W型组(P<0.0001)。Fcgr2b基因独作用时,回交小鼠Fcgr2b基因B/W型组与W/W型组间血清IgG抗DNA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Fcgr2b基因与H-2复合体共同作用时,H-2复合体为d/z型时,无论Fcgr2b基因是B/W型或W/W型,其血清IgG抗DN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含H-2复合体Z/Z型组(P<0.01);H-2复合体为d/z型时,含Fcgr2b基因B/W型组血清IgG抗DN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W/W型组(P<0.01)。NZB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扩增片段长度短于非自身免疫病小鼠NZW,C57BL/6及BALB/c小鼠,提示可能存在碱基缺失。结论:血清总IgG水平由Fcgr2b基因调控;IgG抗DNA抗体产生主要由H-2复合体调控,Fcgr2b基因单独作用对该抗体产生的影响不明显,但与H-2复合体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IGG抗体 Fegr2b基因 H-2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狼疮小鼠高IgG血症遗传易感基因定位及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米小轶 崔爽 +2 位作者 宋继谒 白井俊一 姜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定位自发性狼疮小鼠高 Ig G血症遗传易感基因 ,并比较自身与非自身免疫病小鼠间该易感基因是否存在多态性。方法 :建立 (NZB× NZW) F1 × NZW回交小鼠模型 ,采用覆盖小鼠 19条染色体的微卫星多态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 (QTL... 目的 :定位自发性狼疮小鼠高 Ig G血症遗传易感基因 ,并比较自身与非自身免疫病小鼠间该易感基因是否存在多态性。方法 :建立 (NZB× NZW) F1 × NZW回交小鼠模型 ,采用覆盖小鼠 19条染色体的微卫星多态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 (QTL)分析进行基因定位 ,并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Am p FL P)比较该易感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高 Ig G血症易感基因与小鼠 1号染色体末端微卫星多态标记 Dl Mit36肯定连锁 (L ods值 >3) ,该位点附近存在Fcgr2 b基因 ,且回交小鼠 Fcgr2 b基因 B/ W型组血清总 Ig G水平明显高于 W/ W型组 (P <0 .0 0 0 1) ;自身免疫病NZB小鼠 Fcgr2 b基因启动子区核酸片段长度短于非自身免疫病 NZW、C5 7BL/ 6及 BAL B/ C小鼠。结论 :(NZB×NZW) F1 小鼠高 Ig G血症易感基因为 NZB来源的 Fcgr2 b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IgG血症 遗传易感基因 定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模型小鼠高IgG血症易感基因-Fcgr2b基因突变及对其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米小轶 宋敏 +3 位作者 韩昱晨 姜奕 宋继谒 广濑幸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模型 (NZB×NZW)F1双亲NZB ,NZW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核酸序列及其表达的改变,明确Fcgr2b基因的突变性质、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与高IgG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序列分析测定NZB ,NZW小鼠Fcgr2... 目的: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模型 (NZB×NZW)F1双亲NZB ,NZW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核酸序列及其表达的改变,明确Fcgr2b基因的突变性质、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与高IgG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序列分析测定NZB ,NZW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突变性质;RT PCR检测Fcgr2b基因表达的改变;ELISA法测定比较(NZB×NZW)F1,NZB和NZW小鼠及(NZB×NZW)F1×NZW回交小鼠Fcgr2b基因B/W型与W /W型组间血清总IgG水平。结果:NZB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与正常鼠BALB/c相比存在2个部位碱基缺失,分别为13bp及3bp。NZW小鼠除有3个碱基置换外,与BALB/c鼠该基因启动子区序列相同;NZB小鼠Fcgr2b基因mRNA的表达较正常鼠BALB/c降低;NZB小鼠血清总IgG水平明显高于NZW小鼠(P <0 0 5 ) ,回交小鼠Fcgr2b基因B/W型组血清总IgG水平明显高于W/W型组(P <0 0 0 0 1)。结论:NZB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碱基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高IgG血症 Fcgr2b基因 核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搏通治疗SHR糖尿病大鼠对肾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唐政 季大玺 +2 位作者 黎磊石 福井光峰 富野康日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 :研究系统性高血压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开搏通 ( Captopril)治疗自发性高血压 ( SHR)糖尿病 ( DM)大鼠对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建立起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链脲菌素 ( STZ)诱导的糖尿病动物模... 目的 :研究系统性高血压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开搏通 ( Captopril)治疗自发性高血压 ( SHR)糖尿病 ( DM)大鼠对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建立起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链脲菌素 ( STZ)诱导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 SHR+DM) ,设立开搏通治疗组、常规三联降压组 (利血平 +肼苯哒嗪 +双氢克尿噻 )、未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测定 4周及 16周时肾功能包括尿白蛋白排泄量、肌酐清除率 ( Ccr)以及肾小球面积。  结果 :与正常血压 WKY大鼠比较 ,4周及 16周的早期糖尿病 SHR大鼠即已存在肾功能变化 ,提示高血压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结论 :开搏通及常规三联降压治疗既能使 SHR+DM大鼠的血压降至正常 ,又可使肾功能变化得到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糖尿病 开搏通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gr2b基因及H-2复合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新西兰小鼠IgG抗体产生的影响
15
作者 米小轶 李桂媛 +2 位作者 姜奕 宋继谒 广濑幸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比较Fcgr2b基因单独及与H-2复合体共同作用对自发性狼疮小鼠(NZB×NZW)F1血清IgG抗DNA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建立(NZB×NZW)F1×NZW回交小鼠模型,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流... 目的:比较Fcgr2b基因单独及与H-2复合体共同作用对自发性狼疮小鼠(NZB×NZW)F1血清IgG抗DNA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建立(NZB×NZW)F1×NZW回交小鼠模型,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及PC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以ELISA法测定血清总IgG及抗DNA抗体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Fcgr2b基因单独作用时,回交小鼠Fcgr2b基因B/W型组与W/W型组间血清IgG抗DNA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Fcgr2b基因与H-2复合体共同作用时,H-2复合体为d/z型时,无论Fcgr2b基因是B/W型或W/W型,其血清IgG抗DN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含H-2复合体z/z型组(P<0.01);H-2复合体为d/z型时,含Fcgr2b基因B/W型组血清IgG抗DN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W/W型组(P<0.01)。结论:调控IgG抗DNA抗体产生的主基因为H-2复合体,Fcgr2b基因单独作用对该抗体产生无明显影响,但与H-2复合体在该抗体的产生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Fcgr2b基因 H-2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例帕金森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
16
作者 郭黎 森秀生 板谷昌子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9-292,共4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与路易体痴呆(DLB)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对25例PD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在25例中5例为伴痴呆的帕金森病(PDD),初发症状为震颤11例,步行障碍6例,运动迟缓4例及吞咽困难1例。16例(69...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与路易体痴呆(DLB)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对25例PD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在25例中5例为伴痴呆的帕金森病(PDD),初发症状为震颤11例,步行障碍6例,运动迟缓4例及吞咽困难1例。16例(69.9%)出现了视幻觉,24例(96%)对左旋多巴有反应,15例(65%)死于肺炎,3例死于肠梗阻。按DLB的病理学分类,25例中新皮质型5例,边缘型6例,脑干优势型14例。结论:本组PD的病理学特点主要是DLB的脑干优势型改变。PDD的病理类型是DLB的新皮质型和边缘型。病理上诊断为PD的患者,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左旋多巴的反应率,晚期患者多数死于肺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路易体痴呆 路易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黏附分子-1和咬合蛋白在人角膜上皮中的表达
17
作者 陈立忠 洪晶 +1 位作者 海老原伸行 村上晶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666-669,共4页
目的检测咬合蛋白(Occludin)和连接黏附分子-1(junction adhesion molecule-1,JAM-1)在正常人角膜上皮各层中的表达。方法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提取细胞总RNA,以逆转录后获得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JAM-1及Occludin。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检测咬合蛋白(Occludin)和连接黏附分子-1(junction adhesion molecule-1,JAM-1)在正常人角膜上皮各层中的表达。方法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提取细胞总RNA,以逆转录后获得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JAM-1及Occludin。流式细胞仪检测JAM-1蛋白表达。双重免疫荧光观察JAM-1与Occludin在正常人角膜上皮组织的原位表达。结果RT-PCR在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中检测到JAM-1与Occludin扩增片段;流式细胞仪检测到JAM-1蛋白表达;双重免疫荧光结果显示Occludin染色主要位于表层上皮层细胞之间;而JAM-1荧光染色不仅见于上皮表层,在整个上皮层细胞之间均可见其荧光反应。结论Occludin主要位于正常人角膜上皮表层细胞之间,JAM-1在正常人角膜上皮的全层中均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黏附分子-l 咬合蛋白 紧密连接 角膜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吉咪 闻万顺 +2 位作者 程瑞动 叶祥明 徐守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8-1030,共3页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项联合功能、解剖、影像,能实时、动态、无创评价脑功能的成像技术。fMRI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及感觉功能康复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方面均有应用。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卒中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蕈碱胆碱能受体3在小细胞肺癌增殖和迁移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淑香 谢灿茂 高桥和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79-1683,共5页
目的:研究毒蕈碱胆碱能受体3(M3R)在人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SCLC细胞株SBC3和H82,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3R的表达,MTT法和Boyden chamber法分别检测胆碱受体激动剂碘化乙酰胆碱(ACh)及M3R拮抗剂... 目的:研究毒蕈碱胆碱能受体3(M3R)在人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SCLC细胞株SBC3和H82,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3R的表达,MTT法和Boyden chamber法分别检测胆碱受体激动剂碘化乙酰胆碱(ACh)及M3R拮抗剂4-diphenylacetoxy-N-methylpiperidine methiodide(4-DAMP)对SBC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SBC3和H82细胞均表达M3R,SBC3细胞M3R蛋白相对表达强度是H82细胞的2.65倍。ACh浓度依赖性地刺激SBC3细胞增殖,10-4和10-3mol/L ACh在48h和72h作用明显(P<0.01)。4-DAMP浓度依赖性地阻断ACh对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48h时,10-5mol/L4-DAMP阻断ACh的作用(P<0.05),至72h,10-7、10-6mol/L(P<0.05)和10-5mol/L(P<0.01)4-DAMP都能阻断ACh的作用。无外源性ACh的情况下,10-6、10-5mol/L4-DAMP在48h都能明显地抑制细胞增殖(P<0.01),在72h,10-5mol/L4-DAMP的作用(P<0.01)强于10-6mol/L4-DAMP(P<0.05)。ACh浓度依赖性地增强SBC3细胞向人纤维结合蛋白(Fn)的迁移,10-4mol/L ACh增加细胞迁移约3倍,10-6、10-5mol/L4-DAMP几乎完全阻断10-4mol/LACh刺激的SBC3细胞迁移(P<0.01)。结论:人SCLC细胞表达M3R,M3R拮抗剂抑制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碱胆碱能受体3 肺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