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前对中共的情报调查与认识 被引量:10
1
作者 祁建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129,共13页
从1915年对华提出“二十一条”到1945年战败,日本是近代以来侵略、威胁中国的最主要国家之一,其对坚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和革命斗争的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时期、大规模的调查①,通过官、军、民、学一体化的情报调查体制,形成了数量庞... 从1915年对华提出“二十一条”到1945年战败,日本是近代以来侵略、威胁中国的最主要国家之一,其对坚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和革命斗争的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时期、大规模的调查①,通过官、军、民、学一体化的情报调查体制,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情报资料和分析报告②。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对华情报调查以外务省为主,朝鲜总督府、台湾总督府、青岛守备军民政部和关东州厅等殖民地当局以及日本内务省警保局、在华企业和学界配合,军方则由驻华武官和特务机关以及朝鲜军参谋部负责,所形成的调查资料为战后日本的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研究 外务省 情报资料 革命斗争 全面侵华战争 分析报告 朝鲜总督府 驻华武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日本“防共回廊”计划看中共大青山游击根据地的战略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祁建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6,共14页
近代日本为了与俄国和后来的苏联争夺东北亚地区,逐步形成了所谓"防共回廊"计划。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为了进入内蒙古西部、新疆以及中亚,从南面攻击苏联,以配合北满地区对苏作战,便将扶植伪蒙疆政权和组建驻蒙军作为其构筑&q... 近代日本为了与俄国和后来的苏联争夺东北亚地区,逐步形成了所谓"防共回廊"计划。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为了进入内蒙古西部、新疆以及中亚,从南面攻击苏联,以配合北满地区对苏作战,便将扶植伪蒙疆政权和组建驻蒙军作为其构筑"防共回廊"的重要步骤。中共在蒙疆地区开辟的大青山等抗日根据地,以顽强、灵活的游击战争从战略上打击、牵制了驻蒙军对苏作战计划的准备和实施。大青山游击根据地的抗战,证明了中共运用游击战争从战略上支援苏联方针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共回廊"计划 伪蒙疆政权 大青山游击根据地 国际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时日本的中国农村调查与华北日军的占领政策 被引量:1
3
作者 祁建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0-179,共10页
战时日本学界关于中国农村的认识和实地调查成果与侵华日军制定的“治安战”政策之间在内容观点上有着密切关系。但是,战时日本学界的有些认识并不符合中国农村实际,这影响到日军的政策制定。日本学者从对日本农村研究的经验出发,强调... 战时日本学界关于中国农村的认识和实地调查成果与侵华日军制定的“治安战”政策之间在内容观点上有着密切关系。但是,战时日本学界的有些认识并不符合中国农村实际,这影响到日军的政策制定。日本学者从对日本农村研究的经验出发,强调中国农村的自然村性质,日军在华北农村建立“自治自卫”体制,也要利用行政村制度,特别是保甲制来控制农村。近代日本学界从共同体理论延伸出中国社会发展停滞的观点,由此为侵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口。日军解决中国农村停滞与贫困的所谓主要方法就是由新民会建立合作社。中国农村虽然有宗族组织的影响和家族主义观念,但在进入20世纪以后已经出现了抵制和摆脱旧的伦理和家族制度的动向。日军作为侵略者,其政策目标是要利用华北农村的自治资源为其占领统治服务,其所宣传的华北“建设”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控制与掠夺。日军利用“家族主义”并大肆宣传,企图依靠已经走向衰落的宗族制度和旧伦理意识消除中国人的抵抗。华北日军制定的“治安战”政策只会走向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华认识 华北农村调查 华北日军 占领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与新村主义 被引量:5
4
作者 祁建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63,共16页
五四时期的新村主义运动是许多青年知识分子走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经历。以往学界相关研究多用"传入—反响"模式,仅将其作为一种外来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问题来加以研究,而对于当时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所践行的新村... 五四时期的新村主义运动是许多青年知识分子走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经历。以往学界相关研究多用"传入—反响"模式,仅将其作为一种外来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问题来加以研究,而对于当时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所践行的新村主义与日本新村主义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缺乏分析。本文通过对中日新村主义运动的比较,认为中日新村主义不但实质内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在两国所发生的影响和结局也大不一样。日本新村主义运动强调自我,不触动原有社会制度,虽然历经90余年,但仍然存留下来。而中国新村主义的实践者则以彻底改造社会为己任,不断探索、奋进。他们正是以新村运动的失败为契机,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并最终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村主义 中日比较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武者小路实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