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前对中共的情报调查与认识 被引量:10
1
作者 祁建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129,共13页
从1915年对华提出“二十一条”到1945年战败,日本是近代以来侵略、威胁中国的最主要国家之一,其对坚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和革命斗争的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时期、大规模的调查①,通过官、军、民、学一体化的情报调查体制,形成了数量庞... 从1915年对华提出“二十一条”到1945年战败,日本是近代以来侵略、威胁中国的最主要国家之一,其对坚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和革命斗争的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时期、大规模的调查①,通过官、军、民、学一体化的情报调查体制,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情报资料和分析报告②。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对华情报调查以外务省为主,朝鲜总督府、台湾总督府、青岛守备军民政部和关东州厅等殖民地当局以及日本内务省警保局、在华企业和学界配合,军方则由驻华武官和特务机关以及朝鲜军参谋部负责,所形成的调查资料为战后日本的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研究 外务省 情报资料 革命斗争 全面侵华战争 分析报告 朝鲜总督府 驻华武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日本“防共回廊”计划看中共大青山游击根据地的战略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祁建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6,共14页
近代日本为了与俄国和后来的苏联争夺东北亚地区,逐步形成了所谓"防共回廊"计划。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为了进入内蒙古西部、新疆以及中亚,从南面攻击苏联,以配合北满地区对苏作战,便将扶植伪蒙疆政权和组建驻蒙军作为其构筑&q... 近代日本为了与俄国和后来的苏联争夺东北亚地区,逐步形成了所谓"防共回廊"计划。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为了进入内蒙古西部、新疆以及中亚,从南面攻击苏联,以配合北满地区对苏作战,便将扶植伪蒙疆政权和组建驻蒙军作为其构筑"防共回廊"的重要步骤。中共在蒙疆地区开辟的大青山等抗日根据地,以顽强、灵活的游击战争从战略上打击、牵制了驻蒙军对苏作战计划的准备和实施。大青山游击根据地的抗战,证明了中共运用游击战争从战略上支援苏联方针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共回廊"计划 伪蒙疆政权 大青山游击根据地 国际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时日本的中国农村调查与华北日军的占领政策 被引量:1
3
作者 祁建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0-179,共10页
战时日本学界关于中国农村的认识和实地调查成果与侵华日军制定的“治安战”政策之间在内容观点上有着密切关系。但是,战时日本学界的有些认识并不符合中国农村实际,这影响到日军的政策制定。日本学者从对日本农村研究的经验出发,强调... 战时日本学界关于中国农村的认识和实地调查成果与侵华日军制定的“治安战”政策之间在内容观点上有着密切关系。但是,战时日本学界的有些认识并不符合中国农村实际,这影响到日军的政策制定。日本学者从对日本农村研究的经验出发,强调中国农村的自然村性质,日军在华北农村建立“自治自卫”体制,也要利用行政村制度,特别是保甲制来控制农村。近代日本学界从共同体理论延伸出中国社会发展停滞的观点,由此为侵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口。日军解决中国农村停滞与贫困的所谓主要方法就是由新民会建立合作社。中国农村虽然有宗族组织的影响和家族主义观念,但在进入20世纪以后已经出现了抵制和摆脱旧的伦理和家族制度的动向。日军作为侵略者,其政策目标是要利用华北农村的自治资源为其占领统治服务,其所宣传的华北“建设”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控制与掠夺。日军利用“家族主义”并大肆宣传,企图依靠已经走向衰落的宗族制度和旧伦理意识消除中国人的抵抗。华北日军制定的“治安战”政策只会走向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华认识 华北农村调查 华北日军 占领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恩来与长崎国旗事件后的对日外交
4
作者 祁建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2-55,共14页
从1958年5月发生的长崎国旗事件造成中日关系严重倒退,到1962年11月实现半官方外交,中日关系出现了巨大转变。在此期间,周恩来充分发挥其杰出的外交才能,为打开中日外交僵局作出卓越贡献。本文根据在中国外交部档案馆、日本外交史料馆... 从1958年5月发生的长崎国旗事件造成中日关系严重倒退,到1962年11月实现半官方外交,中日关系出现了巨大转变。在此期间,周恩来充分发挥其杰出的外交才能,为打开中日外交僵局作出卓越贡献。本文根据在中国外交部档案馆、日本外交史料馆和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所查阅的外交史料,回顾和总结了长崎国旗事件后周恩来从国际关系大局把握两国外交走向,大力开展民间友好工作,同日本富有远见的政治家进行广泛交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结合起来的一系列外交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长崎国旗事件 中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与新村主义 被引量:5
5
作者 祁建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63,共16页
五四时期的新村主义运动是许多青年知识分子走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经历。以往学界相关研究多用"传入—反响"模式,仅将其作为一种外来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问题来加以研究,而对于当时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所践行的新村... 五四时期的新村主义运动是许多青年知识分子走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经历。以往学界相关研究多用"传入—反响"模式,仅将其作为一种外来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问题来加以研究,而对于当时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所践行的新村主义与日本新村主义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缺乏分析。本文通过对中日新村主义运动的比较,认为中日新村主义不但实质内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在两国所发生的影响和结局也大不一样。日本新村主义运动强调自我,不触动原有社会制度,虽然历经90余年,但仍然存留下来。而中国新村主义的实践者则以彻底改造社会为己任,不断探索、奋进。他们正是以新村运动的失败为契机,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并最终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村主义 中日比较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武者小路实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民主改革与水资源公共性的彻底实现——以山陕地区水利社会史的变革为中心 被引量:3
6
作者 祁建民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5-135,共11页
水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公共资源,其公共性的实现是保证公平、合理用水的先决条件,但是在传统社会里这种公共性却无法得到彻底实现。在新中国土地改革中通过水利民主改革从根本上实现了水资源的公共性本质,因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并保障... 水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公共资源,其公共性的实现是保证公平、合理用水的先决条件,但是在传统社会里这种公共性却无法得到彻底实现。在新中国土地改革中通过水利民主改革从根本上实现了水资源的公共性本质,因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并保障了农民生活用水。在对土地改革及其意义重新审视的今天,有必要从水利社会史的角度对水利民主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加以认识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民主改革 水权 水利管理 水利习惯 水资源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败诱因与从政生态治理
7
作者 祁建民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58-59,共2页
"权力崇拜"与"为民用权"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权力崇拜"的社会。中央集权的国家权力深入到民间社会,从观念意识到宗族、结社都受到国家权力控制。政治权力掌握大量资源,拥有强大的动员能力。
关键词 权力崇拜 郡县制度 生态治理 动员能力 社会结合 政治生态 领导干部 差序格局 权力观 权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