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BBOT为电子传输层的聚合物蓝色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志林 蒋雪茵 +3 位作者 许少鸿 齐藤觉 长友隆男 大本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3-365,共3页
以BBOT为电子传输层的聚合物蓝色发光二极管张志林,蒋雪茵,许少鸿(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系,上海201800)齐藤觉,长友隆男,大本修(日本芝浦工业大学工学部,东京108,日本)在前篇文章中[1],我们报导了以peryl... 以BBOT为电子传输层的聚合物蓝色发光二极管张志林,蒋雪茵,许少鸿(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系,上海201800)齐藤觉,长友隆男,大本修(日本芝浦工业大学工学部,东京108,日本)在前篇文章中[1],我们报导了以perylene掺杂的PVCz聚合物单层电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传输层 BBOT 发光二极管 聚合物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效率及稳定性改善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志林 蒋雪茵 +2 位作者 许少鸿 长友隆男 大本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2-375,共4页
不久前,我们报导了以TPD为空穴传输层,Alq为电子传输兼发光层的双层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在定电流密度6mA/cm^2连续驱动下,初始亮度106cd/m^2下降至一半亮度的时间为120小时,而继续操作500小时,亮度仍有38cd/m^2。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报道... 不久前,我们报导了以TPD为空穴传输层,Alq为电子传输兼发光层的双层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在定电流密度6mA/cm^2连续驱动下,初始亮度106cd/m^2下降至一半亮度的时间为120小时,而继续操作500小时,亮度仍有38cd/m^2。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报道一个在上述器件的空穴传输层TPD中掺杂而构成的新器件。这个新器件发光亮度和效率比原器件增加了50%,而稳定性增加了近10倍,初始亮度165cd/m^2的半亮度寿命达1200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 电致发光器件 发光效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的稳定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志林 蒋雪茵 +3 位作者 许少鸿 高桥寿明 长友隆男 大本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8-182,共5页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的稳定性张志林,蒋雪茵,许少鸿(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材料系,上海201800)高桥寿明,长友隆男,大本修(日本芝浦工业大学工学部,东京日本)解决有机电致发光的稳定性是这一领域的重要课题.我们在相继报道了高...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的稳定性张志林,蒋雪茵,许少鸿(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材料系,上海201800)高桥寿明,长友隆男,大本修(日本芝浦工业大学工学部,东京日本)解决有机电致发光的稳定性是这一领域的重要课题.我们在相继报道了高亮度的蓝色及绿色器件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 电致发光器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