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无心磨削技术研究及其在微细工件加工中的应用
1
作者 姜文彪 吴勇波 范玉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6,共5页
提出一种用于微细工件加工的新型无心磨削技术。该技术采用超声椭圆振动板取代传统无心磨床中导轮,在加工中超声椭圆振动板和托板共同支撑和控制工件的运动。通过FEM优化设计超声振动板的结构;利用测试系统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确保超声振... 提出一种用于微细工件加工的新型无心磨削技术。该技术采用超声椭圆振动板取代传统无心磨床中导轮,在加工中超声椭圆振动板和托板共同支撑和控制工件的运动。通过FEM优化设计超声振动板的结构;利用测试系统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确保超声振动板端面振动轨迹可以通过施加在PZT上的输入参数来控制;通过工件转速评价装置证实振动板端面超声椭圆振动能精确控制工件旋转速度。在改进后的无心磨床上对工件进行磨削实验,结果表明:硬质合金材料工件磨削后其直径为0.06 mm,长度为15 mm,长径比达到250,证实了该技术对微细工件加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心磨削 超声振动 振动板 工件转速 微细工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协同化学辅助固结磨粒抛光技术的开发
2
作者 刘曼利 杨卫平 吴勇波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113,共6页
传统化学机械抛光是硅片获得超光滑表面的常见加工方法,这种游离磨粒的化学机械抛光的加工效率及加工表面质量低,加工时需大量使用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学抛光剂,特别是硅片直径的不断增大而导致加工困难等方面所表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传统化学机械抛光是硅片获得超光滑表面的常见加工方法,这种游离磨粒的化学机械抛光的加工效率及加工表面质量低,加工时需大量使用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学抛光剂,特别是硅片直径的不断增大而导致加工困难等方面所表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提出了一种超声椭圆振动协同化学作用辅助固结磨粒的复合抛光硅片新技术,并对此加工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研制了复合抛光装置,对抛光工具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硅片复合抛光与传统抛光的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复合抛光技术不但硅片抛光表面质量得到改善,而且抛光效率也得到提高。该方法为硅片的精密加工探索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椭圆振动 化学作用 固结磨粒 抛光 硅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环己烷二甲醇对可生物降解聚酯PBS的共聚改性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敏 来水利 +1 位作者 宋洁 邱建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3-1246,共4页
在可生物降解聚酯PBS的分子主链中引入具有立体构型的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对PBS进行了共聚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在2h内能够得到数均分子量100000以上的P(BS-co-CHDM)共聚物,随着1,4-CHDM添加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结晶度降低,玻... 在可生物降解聚酯PBS的分子主链中引入具有立体构型的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对PBS进行了共聚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在2h内能够得到数均分子量100000以上的P(BS-co-CHDM)共聚物,随着1,4-CHDM添加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结晶度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g)呈上升趋势,当添加量增大时,共聚物tanδ随之增大,内耗峰宽逐渐变窄,当1,4-CHDM添加量为30%时,断裂伸长率达到1232%.所有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均在300℃以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酯 立体构型 1 4-环己烷二甲醇 共聚物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生物降解聚合物PBS共聚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韩伟 张敏 +3 位作者 宋洁 王蕾 崔春娜 邱建辉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7-89,112,共4页
采用不同官能团如苯二甲酸(TA)、聚乙二醇(PEG,Mn=1000)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主链进行共聚改性,得到了基于PBS的均聚共聚物PBST;嵌段共聚物PBES。利用1H-NMR、GPC、WXRD、热分析、拉力试验对共聚物的化学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结晶性... 采用不同官能团如苯二甲酸(TA)、聚乙二醇(PEG,Mn=1000)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主链进行共聚改性,得到了基于PBS的均聚共聚物PBST;嵌段共聚物PBES。利用1H-NMR、GPC、WXRD、热分析、拉力试验对共聚物的化学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结晶性、热性能及力学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TA、PEG引入PBS的主链,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数均分子质量约5万的无规PBST和嵌段PBES共聚物;PEG的介入使聚合物的结晶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大幅度增加,最大达846.4%;TA的介入则使其结晶度增加,断裂伸长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但仍比PBS有所增大;两种聚合物均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 共聚改性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结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冯辉霞 赵丹 +4 位作者 张国宏 邱建辉 邵亮 赵阳 王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46,共4页
采用二次插层法制备了CTAB2-Cu1-MMT(依次采用铜离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后的蒙脱土),其层间距由1.415nm扩大到3.244nm。利用丙交酯和二次插层的蒙脱土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乳酸/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红外、热分析、... 采用二次插层法制备了CTAB2-Cu1-MMT(依次采用铜离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后的蒙脱土),其层间距由1.415nm扩大到3.244nm。利用丙交酯和二次插层的蒙脱土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乳酸/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红外、热分析、粉晶衍射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蒙脱土的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结构、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乳酸插入到蒙脱土层间,其起始热分解温度由70℃提高到240℃,热稳定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有机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插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PHB聚酯材料的生物降解性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敏 黄继涛 +2 位作者 崔春娜 宋洁 邱建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3-46,共4页
将不同比例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羟基丁酸酯(PBS/PHB)共混物分别放入陕西当地的土壤培养液和熟化过的堆肥培养液中进行微生物兹化反应,以研究它们的降解性,并通过Tg、X射线衍射(WAXD)、扫描电镜(SEM)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结晶度、表面... 将不同比例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羟基丁酸酯(PBS/PHB)共混物分别放入陕西当地的土壤培养液和熟化过的堆肥培养液中进行微生物兹化反应,以研究它们的降解性,并通过Tg、X射线衍射(WAXD)、扫描电镜(SEM)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结晶度、表面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在堆肥培养液中降解60d后的质量损失率达到62%,比纯PBS快,且随着PHB含量的增加,降解速度随之加快;共混物在土壤培养液中的降解趋势相同;对降解前后膜的表面形态观察发现,在土壤培养液中膜降解后有较明显的微生物侵蚀痕迹,在堆肥培养液中则出现了较大的孔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族聚酯 堆肥 土壤 共混 生物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法合成氨基磺酸掺杂聚苯胺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冯辉霞 邵亮 +4 位作者 邱建辉 张国宏 赵阳 王毅 张建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523-525,共3页
以氨基磺酸为掺杂酸,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氨基磺酸掺杂的聚苯胺。探讨了氨基磺酸、过硫酸铵用量,反应时间对固体产物压片电阻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溶液的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苯胺):n(氨基磺... 以氨基磺酸为掺杂酸,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氨基磺酸掺杂的聚苯胺。探讨了氨基磺酸、过硫酸铵用量,反应时间对固体产物压片电阻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溶液的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苯胺):n(氨基磺酸):n(APS)-1:14.4:0.75,反应时间为6h时,固体产物的压片电阻最小为65Q。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所制备产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复合材料 聚苯胺 氨基磺酸掺杂 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磺酸掺杂导电聚苯胺/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冯辉霞 邵亮 +3 位作者 王毅 张国宏 赵阳 邱建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31-1733,共3页
以氨基磺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分别采用溶液插层和超声波插层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包覆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探讨了OMMT的用量对产物电阻的影响,并通过对产物电阻的测定将两种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用XRD和FT-IR对... 以氨基磺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分别采用溶液插层和超声波插层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包覆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探讨了OMMT的用量对产物电阻的影响,并通过对产物电阻的测定将两种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用XRD和FT-IR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超声波插层聚合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压片电阻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导电纳米复合材料 有机蒙脱土 插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二氧化硅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冯辉霞 许鸿善 +2 位作者 谭琳 陈娜丽 邱建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9-22,共4页
采用电化学辅助自组装法(Electrochemically assisted self-assembly,EASA)在304不锈钢(304SS)电极上制得二氧化硅(SiO_2)薄膜,然后以循环伏安法(CV)在其上制得了具有防腐性能的聚苯胺/二氧化硅(PANI-SiO_2)薄膜。通过透射电镜(TEM)研究... 采用电化学辅助自组装法(Electrochemically assisted self-assembly,EASA)在304不锈钢(304SS)电极上制得二氧化硅(SiO_2)薄膜,然后以循环伏安法(CV)在其上制得了具有防腐性能的聚苯胺/二氧化硅(PANI-SiO_2)薄膜。通过透射电镜(TEM)研究了SiO_2薄膜的孔径,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复合薄膜的形貌,采用Tafel极化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研究了复合薄膜在5%氨基磺酸(SA)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SiO_2孔径约为2.5nm,相对于聚苯胺,复合薄膜排列较为规则,具有较高的腐蚀电位(-0.248 V)和较低的腐蚀电流密度(1.505×10^(-5) 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辅助自组装 聚苯胺-二氧化硅 循环伏安法 氨基磺酸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掺杂聚苯胺及其防腐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邵亮 冯辉霞 +4 位作者 邱建辉 张国宏 赵阳 王毅 张建强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2-56,共5页
介绍了聚苯胺的结构、导电机理和酸掺杂过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酸掺杂聚苯胺研究方面的进展。着重讨论了聚苯胺防腐涂料的制备方法、检测方法以及聚苯胺防腐涂料的应用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 聚苯胺 酸掺杂 防腐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来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辉霞 赵亚彬 +3 位作者 王毅 张建强 杨瑞成 邱建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21-123,共3页
通过季铵盐与内层Na+的交换修饰蒙脱土,单体在季铵盐阳离子和有机物亲和力作用下插入蒙脱土片层中,使用非水分散共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聚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共聚反应能够... 通过季铵盐与内层Na+的交换修饰蒙脱土,单体在季铵盐阳离子和有机物亲和力作用下插入蒙脱土片层中,使用非水分散共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聚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共聚反应能够使蒙脱土层剥离,形成片层均匀分散在SMA聚合物基体中,获得了耐热性较高、透明性好的SMA/O-MMT纳米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马来酸酐 共聚物 蒙脱土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天然色素对PBS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敏 袁慧 +2 位作者 宋洁 安莎莎 邱建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3,共6页
将从石榴皮、大黄和黄芩中提取的3种色素以不同的质量比与可生物降解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制备了多种比例的PBS/色素复合材料,研究了上述3种PBS/色素材料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同时研究了色素的添加对PBS力学性能和抗菌性的影响... 将从石榴皮、大黄和黄芩中提取的3种色素以不同的质量比与可生物降解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制备了多种比例的PBS/色素复合材料,研究了上述3种PBS/色素材料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同时研究了色素的添加对PBS力学性能和抗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种色素对PBS的结晶形态影响不大,但是使晶粒尺寸变小,结晶度增加;使PBS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但对综合力学性能影响不大;3种色素都使PBS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色素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抗菌性 结晶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盏花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毅 张婷 +2 位作者 冯辉霞 邱建辉 李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8-220,共3页
以富含不溶性膳食纤维的金盏花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化学法从金盏花渣中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测定了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提取金盏花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液浓度1.3mol·... 以富含不溶性膳食纤维的金盏花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化学法从金盏花渣中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测定了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提取金盏花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液浓度1.3mol·L^(-1),料液比1:13(g/mL),提取时间110min,提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60.75%,颜色为近白色,纯度为40.59%,持水力为10.8g/g,溶胀性为12.68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膳食纤维 提取 金盏花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二硫化钼填充型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建强 冯辉霞 邱建辉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6-29,共4页
以硅烷偶联剂(KH57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硬脂酸(SA)、马来酸酐(MA)及其复合改性剂对二硫化钼(MoS2)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得到了良好亲油性的粉体;通过模压成型制得改性MoS2填充型聚苯硫醚(PPS)/聚丙烯(PP)复合材料。磨损试验表... 以硅烷偶联剂(KH57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硬脂酸(SA)、马来酸酐(MA)及其复合改性剂对二硫化钼(MoS2)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得到了良好亲油性的粉体;通过模压成型制得改性MoS2填充型聚苯硫醚(PPS)/聚丙烯(PP)复合材料。磨损试验表明,填充型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均低于未填充的材料,SA/MoS2填充型PPS/PP的磨损率最小,为0.7216%,KH570/MoS2填充型PPS/PP的磨损率是填充型试样中最高的,为5.4187%;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受损程度与磨损率数据基本一致,并据此得出磨损机理:摩擦过程中,主要进行磨粒磨损和黏附转移磨损,开始时磨粒磨损占主导地位,磨损率较高,随后黏附转移磨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磨损率较小,磨损过程中两者同时存在,并且相互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表面改性 聚苯硫醚 复合材料 磨损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NaCl体系的渗透脱水传质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欣祥 李仕辉 +1 位作者 张国宏 宋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076-15077,15091,共3页
[目的]探讨生姜渗透脱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建立生姜渗透脱水的传质数学模型。[方法]以生姜为研究对象,以NaCl溶液为渗透液,在不同的渗透脱水条件下考察物料失水率、固形物增加率的变化。[结果]确定了不同条件下生姜失水率、固形物得率常数... [目的]探讨生姜渗透脱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建立生姜渗透脱水的传质数学模型。[方法]以生姜为研究对象,以NaCl溶液为渗透液,在不同的渗透脱水条件下考察物料失水率、固形物增加率的变化。[结果]确定了不同条件下生姜失水率、固形物得率常数,建立了生姜渗透脱水传质模型。在一定实验范围内,生姜脱水率、固形物得率均随渗透时间、渗透液浓度及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最佳条件为:渗透液浓度20%,渗透时间1.00h,渗透温度50℃。[结论]该研究为生姜脱水工艺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渗透脱水 失水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辅助固结磨粒抛光硅片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付鹏 杨卫平 吴勇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37-243,共7页
高面型精度和高表面质量的硅片表面加工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基于超声加工所具有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表面质量高的特性,以及固结磨粒的加工质量易控制和对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开展超声椭圆振动辅助固结磨粒抛光硅片的材料去除、... 高面型精度和高表面质量的硅片表面加工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基于超声加工所具有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表面质量高的特性,以及固结磨粒的加工质量易控制和对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开展超声椭圆振动辅助固结磨粒抛光硅片的材料去除、抛光表面面型精度及粗糙度的加工机理及实验研究。研究认为抛光工具运动轨迹是影响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为此在对抛光实验系统描述基础上,分析并建立了抛光工具运动轨迹及轨迹密度模型,进而完成硅片材料去除,抛光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的建模仿真。开展相应的实验研究,发现理论分析与实验的结果相一致,基于抛光工具运动轨迹建模的可行性。该研究方法和得出结论为今后开展固结磨粒抛光硅片表面实验的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为实际生产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固结磨粒 抛光轨迹 加工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对象族的最优鲁棒镇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斌 伍清河 徐粒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97-1503,共7页
本文对球形对象族系统最优鲁棒镇定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最小范数解方法求解球形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半径.可镇定性半径是系统稳定性半径的上界,最优控制器的稳定性半径等于镇定性半径.文中给出球形对象族最优鲁棒控制器的形式,并通过示例... 本文对球形对象族系统最优鲁棒镇定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最小范数解方法求解球形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半径.可镇定性半径是系统稳定性半径的上界,最优控制器的稳定性半径等于镇定性半径.文中给出球形对象族最优鲁棒控制器的形式,并通过示例具体说明球形对象族最优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对象族 可镇定性半径 稳定性半径 最优鲁棒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SA/ATTP复合储热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毅 郑翰 +2 位作者 夏天东 冯辉霞 邱建辉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5-150,共6页
以硬脂酸为相变材料,以甘肃临泽工业级凹凸棒石为载体,采用热熔法和溶液浸渍法制备了2种硬脂酸/凹凸棒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FTIR、XRD、DSC和SEM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制备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不会产... 以硬脂酸为相变材料,以甘肃临泽工业级凹凸棒石为载体,采用热熔法和溶液浸渍法制备了2种硬脂酸/凹凸棒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FTIR、XRD、DSC和SEM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制备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不会产生影响,2种材料具有相似的形貌和结构,SA分别以38.64%和29.13%的比例以物理作用吸附于ATTP表面。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热熔法和浸渍法制备的复合储热材料其相变温度峰值分别为57.3℃和55.2℃,相变潜热分别为68.71J/g和51.79J/g,均具有较好的储热能力和化学稳定性,且储热能力和SA在ATTP表面的吸附率成正比,但热循环实验表明浸渍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较差。结合储热性能、储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研究,证明熔融法更适合于制备建筑智能调温和建筑节能相变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硬脂酸 凹凸棒石 热能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改性凹凸棒石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毅 冯辉霞 +3 位作者 裴先武 张文娟 张义新 邱建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6-58,共3页
为改善凹凸棒石(ATTP)和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改性剂,利用MDI含有的异氰酸酯基与ATTP表面的羟基反应制备了MDI改性ATTP。测定结果表明反应程度达到74.15%;表征结果证实MDI接枝到了凹凸棒石表面,ATTP的结构... 为改善凹凸棒石(ATTP)和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改性剂,利用MDI含有的异氰酸酯基与ATTP表面的羟基反应制备了MDI改性ATTP。测定结果表明反应程度达到74.15%;表征结果证实MDI接枝到了凹凸棒石表面,ATTP的结构未发生改变,MDI/ATTP分散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凹凸棒石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鲁棒镇定问题的可解性必要条件 被引量:6
20
作者 伍清河 徐粒 穴泽义久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23-730,共8页
给定对象族P(s,δ),其参数是向量P范数有界的不确定参数δ的仿射函数.用根轨迹法证明,P(s,δ)的任意两个元素的可同时镇定性等价于P(s,δ)的每个元素的可镇定性.结果表明,P(s,δ)的可镇定性可作为一个有效的判断条件以排除那些鲁棒镇定... 给定对象族P(s,δ),其参数是向量P范数有界的不确定参数δ的仿射函数.用根轨迹法证明,P(s,δ)的任意两个元素的可同时镇定性等价于P(s,δ)的每个元素的可镇定性.结果表明,P(s,δ)的可镇定性可作为一个有效的判断条件以排除那些鲁棒镇定问题肯定无解的情况,从而更加有效的应用棱边和顶点等已知结果寻找鲁棒镇定问题的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不确定性系统 可同时镇定性 强可镇定性 偶交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