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粳稻与日本粳稻品种间遗传差异的SSR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叶胜海 富田桂 +3 位作者 小林麻子 祁永斌 陆艳婷 张小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424-427,共4页
从424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SSR引物中筛选出44对用于12份日本粳稻和12份浙江粳稻的多态分析,44对引物多态性筛选结果表明,19对引物在12份日本粳稻间有多态,15对引物在浙江粳稻间有多态,44对引物对两个地区品种的多态检出率分别为43... 从424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SSR引物中筛选出44对用于12份日本粳稻和12份浙江粳稻的多态分析,44对引物多态性筛选结果表明,19对引物在12份日本粳稻间有多态,15对引物在浙江粳稻间有多态,44对引物对两个地区品种的多态检出率分别为43.2%和34.1%。品种间引物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日本粳稻和浙江粳稻的品种(系)内平均多态检出率分别为50.5%和38.7%。UPGMA聚类分析表明,日本粳稻间相似系数在0.5以上,且分为两大类;而浙江粳稻相似系数也在0.5以上且为同一大类。说明浙江粳稻间的遗传差异与日本粳稻间的差异相仿或低于日本粳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SSR 多态性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穗部不同部位米粒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小明 石春海 +4 位作者 堀内久满 富田桂 鲍根良 冯水英 叶胜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穗内不同米粒间、粒内不同部位间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明确同一品种同一穗不同籽粒间的差异可高达 14 .2 % ,稻穗上部、一次枝梗、先开花结实或粒重较高的米粒直链淀粉含量较高 ;稻穗... 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穗内不同米粒间、粒内不同部位间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明确同一品种同一穗不同籽粒间的差异可高达 14 .2 % ,稻穗上部、一次枝梗、先开花结实或粒重较高的米粒直链淀粉含量较高 ;稻穗基部、二次枝梗或未完全成熟、迟开花结实或粒重较低的米粒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米粒胚侧半粒与无胚侧半粒间的差异因品种而异 ,一般胚侧略高、无胚侧略低。米粒表层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而心部较高 ,精白度每提高 10 % ,直链淀粉含量约提高 1%。在用米粒进行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时 ,以取各枝梗的 3、 4部位的米粒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 粳稻 稻穗 米粒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近缘品种的SSR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鲍根良 小林麻子 +4 位作者 富田桂 金庆生 张小明 严文潮 叶胜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选用38对SSR引物,对16个日本优质米品种越光及其近缘品种进行了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有8对引物在品种间表现多态性,多态性引物检出率为21.1%,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2.25个等位基因.8个引物组合在一起,除了早喜光和日光2个品种不能区分外,... 选用38对SSR引物,对16个日本优质米品种越光及其近缘品种进行了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有8对引物在品种间表现多态性,多态性引物检出率为21.1%,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2.25个等位基因.8个引物组合在一起,除了早喜光和日光2个品种不能区分外,其余品种均能有区别.多态性检出率亲本间为18.4%,越光及其衍生品种间为0~15.8%,表明近缘品种间多态性检出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水稻 近缘种 多态性 粳稻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米必需氨基酸含量与亲本的关系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小明 石春海 +3 位作者 吴建国 富田桂 鲍根良 叶胜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94,共4页
根据 9个不育系、5个恢复系以及由此配制的 45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 ,分析了不同组合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及其与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为 3.2 0 2 %~ 4.889% ,占氨基酸总量的 31 .7... 根据 9个不育系、5个恢复系以及由此配制的 45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 ,分析了不同组合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及其与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为 3.2 0 2 %~ 4.889% ,占氨基酸总量的 31 .796%~ 33.394% ;而杂交组合的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为 3.61 6%~ 4.858% ,占氨基酸总量的 32 .1 76%~33.0 1 6% ;必需氨基酸含量依次是亮氨酸 >缬氨酸 >异亮氨酸 >苏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 >蛋氨酸。平均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有一定的杂种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需氨基酸含量 亲本 杂交水稻 稻米品质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米淀粉特性与食味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3
5
作者 张小明 石春海 富田桂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官能鉴定、味度和 RVA淀粉糊化特性等品质性状的测定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的香味、粘度、综合评价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与外观、硬度达显著正相关。米饭的粘度与外观、硬度及硬度... 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官能鉴定、味度和 RVA淀粉糊化特性等品质性状的测定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的香味、粘度、综合评价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与外观、硬度达显著正相关。米饭的粘度与外观、硬度及硬度与综合评价间呈负相关 ,粘度与综合评价呈正相关。味度与米饭香味、硬度无相关性 ,但与外观、粘度、综合评价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淀粉糊化特性 (最高粘度、最低粘度、碱崩溃度和糊化温度 )值与 RVA值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74 1* *、0 .5 36 *、0 .4 6 9*和 0 .4 5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相关性分析 稻米 直链淀粉含量 食味官能鉴定 淀粉糊化特性 RVA值 味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稻浙106与近缘系的主要遗传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俞法明 严文潮 +3 位作者 刘庆龙 富田桂 小林麻子 金庆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共4页
对遗传背景较为接近的不同近缘系水稻品种的鉴别是水稻育种和种业部门常常遇到的问题,本文为了明确早籼稻浙106和近缘系浙205、浙206、浙207共4个品种(系)的主要遗传差异,利用形态标记鉴别技术和SSR分子标记鉴别技术对4个品种(系)的主... 对遗传背景较为接近的不同近缘系水稻品种的鉴别是水稻育种和种业部门常常遇到的问题,本文为了明确早籼稻浙106和近缘系浙205、浙206、浙207共4个品种(系)的主要遗传差异,利用形态标记鉴别技术和SSR分子标记鉴别技术对4个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形态及基因组DNA进行性状考查。结果表明:4个材料具有各自所特有的外观形态标记,但只运用形态标记很难来鉴别浙106与近缘系,从选用的32对引物中筛选出13对在品种(系)间表现明显的多态性特征的引物,SSR分子标记结合形态标记用于浙106和近缘系间的品种鉴别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浙106 近缘系 形态标记 SSR分子标记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育早期耐寒性个体选拔在育种上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戴陆园 熊建华 +1 位作者 叶昌荣 富田桂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41-44,共4页
通过对涉及8个亲本的8个组合F3代集团在冷水池(昆明,海拔1916m)及双哨(海拔2140m)试验点的试验,研究了芽期、苗期的低温处理和个体淘汰对孕穗开花期群体耐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这种生育早期的低温处理所造成影响... 通过对涉及8个亲本的8个组合F3代集团在冷水池(昆明,海拔1916m)及双哨(海拔2140m)试验点的试验,研究了芽期、苗期的低温处理和个体淘汰对孕穗开花期群体耐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这种生育早期的低温处理所造成影响的有无因所用材料而异。对诸如粳掉3号等生育早期与后期的耐寒性存在正相关的材料所配杂交后代可以采用生育早期的耐寒性选拔来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寒性 生育早期 云南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熟快速灌浆晚粳稻“明珠1号”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小明 郑柔 +2 位作者 奚永安 王竺美 富田桂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65-69,共5页
本文概述了特早熟快速灌浆晚粳稻“明珠1号”的植株形态和籽粒特性,生育特点和适宜应用范围,光温反应和根系发育等。研究揭示其光、温反应介于典型早粳和晚粳之间但偏于晚粳;栽培上应强调分蘖肥、促花肥和保花肥的结合,而粒肥的效... 本文概述了特早熟快速灌浆晚粳稻“明珠1号”的植株形态和籽粒特性,生育特点和适宜应用范围,光温反应和根系发育等。研究揭示其光、温反应介于典型早粳和晚粳之间但偏于晚粳;栽培上应强调分蘖肥、促花肥和保花肥的结合,而粒肥的效果较差;施肥量以每666.7m2施19.5kg尿素为佳;植株的形态特征特性较好,抗倒性、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米质优,增产潜力大;可作单季晚稻、连作晚稻、机插、抛秧及连晚直播等多种形式栽培应用于生产,也可作特异材料应用于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特早熟晚粳 灌浆 光温反应 明珠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型杂交稻与常规稻的物质生产及营养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75
9
作者 张洪松 岩田忠寿 佐滕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11-16,共6页
对日本新育成的粳型杂交稻和常规品种的物质生产及营养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粳型杂交稻与常规品种相比,生育前期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积累能力;干物质能较多的转运到穗中去,尤其是抽穗前贮藏物质的转运率高;养分吸收能力强,对氮、钾的... 对日本新育成的粳型杂交稻和常规品种的物质生产及营养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粳型杂交稻与常规品种相比,生育前期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积累能力;干物质能较多的转运到穗中去,尤其是抽穗前贮藏物质的转运率高;养分吸收能力强,对氮、钾的吸收比值高;穗大粒多,增产显著。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粳稻区水稻产量是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杂交稻 常规稻 物质生产 营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