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与单侧纹状体大鼠模型的病变早期比较
被引量:
2
1
作者
孙炜
吴春明
+1 位作者
刘张
难波宏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4-560,共7页
目的 比较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的单侧内侧前脑束(MFB)与单侧纹状体大鼠模型成模4周后多巴胺(DA)系统中神经递质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62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模型组(n=18,1个位点纹状体损毁)、4位点模型组...
目的 比较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的单侧内侧前脑束(MFB)与单侧纹状体大鼠模型成模4周后多巴胺(DA)系统中神经递质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62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模型组(n=18,1个位点纹状体损毁)、4位点模型组(n=18,4个位点纹状体损毁)、MFB模型组(n=18,MFB损毁)和假手术对照组(n=8)。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方法统计阳性DA神经元脱失率,运用体外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行为学实验和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测四组模型DA转运蛋白(DAT)和D2受体的放射活性结合率的变化。结果 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1、4位点模型组和MFB模型组病灶侧TH阳性细胞脱失率分别为19.1%、 84.7%、97.1%,提示模型制作成功。DAT和D2受体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1、4位点模型组及MFB模型组病侧DAT放射活性结合率均下降(P<0.05、P<0.05和P<0.01),且4位点模型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1位点模型组(P<0.05),MFB模型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1、4位点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1、4位点模型组病侧D2受体放射活性结合率均下降(P<0.05),MFB模型组病侧D2受体放射活性结合率升高(P<0.05)而1、4位点模型组间的下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AT和D2受体在假手术对照组大鼠病侧与健侧的分布无差异。甲基苯丙胺可诱导3个模型组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但3个模型组之间的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溴隐亭可诱发1、4位点模型组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但引发MFB模型组朝向病灶对侧的旋转,1、4位点模型组之间的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步行实验结果显示,3个模型组病侧肢体运动启动时间明显长于健侧、步长长度明显短于健侧、步伐调整数明显少于健侧(P<0.001),但3个模型组间病侧的启动时间、步长长度和步伐调整数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纹状体和MFB两种单侧损毁模型DA神经递质功能及行为学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MFB损毁模型类似于人类原发性帕金森病,而纹状体损毁模型则类似于某些帕金森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转运蛋白
多巴胺D2受体
6-羟基多巴胺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早期和晚期行为学
被引量:
2
2
作者
孙炜
吴春明
+1 位作者
刘张
难波宏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比较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行为学的差异。方法将6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MFB损毁模型组(n=18)和假手...
目的比较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行为学的差异。方法将6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MFB损毁模型组(n=18)和假手术组(n=8)。通过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旋转实验、溴隐亭诱导的旋转实验和步行实验比较损伤后早期(4周后)和晚期(6个月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结合分析实验计算病灶侧阳性多巴胺神经元脱失率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2受体结合率。结果甲基苯丙胺诱发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和MFB损毁模型组大鼠均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溴隐亭诱发纹状体损毁模型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而MFB损毁模型组则产生朝向病灶对侧的旋转。成模早期和晚期不同模型组组间比较以及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比较,旋转圈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步行实验结果显示,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病侧肢体运动启动时间明显长于健侧肢体(P<0.001),病侧肢体步长长度明显短于健侧肢体(P<0.001),病侧肢体前后步伐调整数明显少于健侧肢体(P<0.001);同一模型组中,病侧肢体成模早期与晚期、健侧肢体成模早期与晚期比较,上述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多巴胺神经元脱失率、多巴胺转运蛋白及D2受体结合率在不同时期的3种模型病变侧呈现出与行为学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动态变化过程。结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学活动并非仅由某些单一多巴胺能参数决定,而是由整个多巴胺能系统的综合效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行为学实验
多巴胺能系统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与单侧纹状体大鼠模型的病变早期比较
被引量:
2
1
作者
孙炜
吴春明
刘张
难波宏树
机构
大连
医科
大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神经
外科
大连
医科
大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儿科
日本滨松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4-560,共7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9-ZD-0639)
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编号:2019J13SN104)。
文摘
目的 比较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的单侧内侧前脑束(MFB)与单侧纹状体大鼠模型成模4周后多巴胺(DA)系统中神经递质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62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模型组(n=18,1个位点纹状体损毁)、4位点模型组(n=18,4个位点纹状体损毁)、MFB模型组(n=18,MFB损毁)和假手术对照组(n=8)。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方法统计阳性DA神经元脱失率,运用体外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行为学实验和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测四组模型DA转运蛋白(DAT)和D2受体的放射活性结合率的变化。结果 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1、4位点模型组和MFB模型组病灶侧TH阳性细胞脱失率分别为19.1%、 84.7%、97.1%,提示模型制作成功。DAT和D2受体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1、4位点模型组及MFB模型组病侧DAT放射活性结合率均下降(P<0.05、P<0.05和P<0.01),且4位点模型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1位点模型组(P<0.05),MFB模型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1、4位点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1、4位点模型组病侧D2受体放射活性结合率均下降(P<0.05),MFB模型组病侧D2受体放射活性结合率升高(P<0.05)而1、4位点模型组间的下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AT和D2受体在假手术对照组大鼠病侧与健侧的分布无差异。甲基苯丙胺可诱导3个模型组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但3个模型组之间的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溴隐亭可诱发1、4位点模型组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但引发MFB模型组朝向病灶对侧的旋转,1、4位点模型组之间的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步行实验结果显示,3个模型组病侧肢体运动启动时间明显长于健侧、步长长度明显短于健侧、步伐调整数明显少于健侧(P<0.001),但3个模型组间病侧的启动时间、步长长度和步伐调整数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纹状体和MFB两种单侧损毁模型DA神经递质功能及行为学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MFB损毁模型类似于人类原发性帕金森病,而纹状体损毁模型则类似于某些帕金森综合征。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转运蛋白
多巴胺D2受体
6-羟基多巴胺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大鼠模型
Keywords
Parkinson′s disease
dopamine transporter
dopamine D2 receptor
6-hydroxydopamin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rat model
分类号
R363.1 [医药卫生—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早期和晚期行为学
被引量:
2
2
作者
孙炜
吴春明
刘张
难波宏树
机构
大连
医科
大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神经
外科
大连
医科
大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儿科
日本滨松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ZD-0639)
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2019J13SN104)。
文摘
目的比较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行为学的差异。方法将6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MFB损毁模型组(n=18)和假手术组(n=8)。通过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旋转实验、溴隐亭诱导的旋转实验和步行实验比较损伤后早期(4周后)和晚期(6个月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结合分析实验计算病灶侧阳性多巴胺神经元脱失率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2受体结合率。结果甲基苯丙胺诱发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和MFB损毁模型组大鼠均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溴隐亭诱发纹状体损毁模型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而MFB损毁模型组则产生朝向病灶对侧的旋转。成模早期和晚期不同模型组组间比较以及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比较,旋转圈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步行实验结果显示,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病侧肢体运动启动时间明显长于健侧肢体(P<0.001),病侧肢体步长长度明显短于健侧肢体(P<0.001),病侧肢体前后步伐调整数明显少于健侧肢体(P<0.001);同一模型组中,病侧肢体成模早期与晚期、健侧肢体成模早期与晚期比较,上述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多巴胺神经元脱失率、多巴胺转运蛋白及D2受体结合率在不同时期的3种模型病变侧呈现出与行为学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动态变化过程。结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学活动并非仅由某些单一多巴胺能参数决定,而是由整个多巴胺能系统的综合效应控制。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行为学实验
多巴胺能系统
大鼠模型
Keywords
Parkinson disease
behavioral test
dopaminergic system
rat model
分类号
R363.1 [医药卫生—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与单侧纹状体大鼠模型的病变早期比较
孙炜
吴春明
刘张
难波宏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早期和晚期行为学
孙炜
吴春明
刘张
难波宏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