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睡眠阶段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期间RR间期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魏先梅 张娜娜 +2 位作者 殷敏 程雷 Miyazaki S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睡眠阶段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A)进程中自主神经功能活动的特点。方法:选择30例经标准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男性患者。在PSG上选取OA发生期间(Event)及其前后各15 s(Pre-,Post-)的... 目的:探讨不同睡眠阶段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A)进程中自主神经功能活动的特点。方法:选择30例经标准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男性患者。在PSG上选取OA发生期间(Event)及其前后各15 s(Pre-,Post-)的3个连续区间,提取各区间相应的RR间期变化的时间序列资料及相关睡眠背景等资料。计算并整理出浅睡眠期(S1~2)及快动眼期(REM)OA进程中3个连续区间的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指标,分析不同睡眠阶段下RR间隔变动趋势,探讨睡眠阶段对OSA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OA的发生,RR-平均值、标准差随着呼吸暂停逐步降低,相邻RR则逐步增大,而这一变化随着呼吸暂停的结束而回复。无论在S1~2期还是REM期该趋势相同。但在不同睡眠阶段下,REM睡眠阶段RR-平均值始终较小,但OA结束后差异消失。结论:OSAS患者夜间自主神经功能因睡眠阶段和OA的影响发生反复的波动,在REM期和呼吸暂停期间交感活性占主导地位。这可能与其伴发心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阶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脱硫酸肝素对ICR雌性小鼠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荣杰生 陶天遵 +2 位作者 陶树清 张滨 今井晋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20-622,60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素诱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方法ICR雌性小鼠共30只分成3个实验组,普通肝素组和N-脱硫酸肝素组各10只,分别按1IU/g.day给予药物;生理盐水组10只,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自12w月龄开始每日皮下注射,28d后心脏采血,检测PT及AP... 目的探讨肝素诱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方法ICR雌性小鼠共30只分成3个实验组,普通肝素组和N-脱硫酸肝素组各10只,分别按1IU/g.day给予药物;生理盐水组10只,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自12w月龄开始每日皮下注射,28d后心脏采血,检测PT及APTT;取双侧胫骨,制成组织切片,ALP和TRAP染色计数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使用图形处理软件测量兴趣区域(AOI)的骨小梁长度和面积等,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普通肝素组与N-脱硫酸肝素组在骨小梁面积、成骨细胞计数、破骨细胞计数方面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与生理盐水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脱硫酸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在PT、APTT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硫酸基团在普通肝素的体内抗凝血作用中起重要作用,但是该基团与诱导骨质疏松的形成之间缺乏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脱硫酸肝素 骨质疏松症 骨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皮下注射人甲状旁腺激素不同片段(hPTH_(1-34)及hPTH_(1-84))对去卵巢大鼠股骨及腰椎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邢小平 山本逸雄 +1 位作者 森田陆司 周学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比较间歇皮下注射人甲状旁腺激素不同片段 (hPTH1 - 34 )及 (hPTH1 - 84 )对完整雌性(Non OVX)大鼠和去卵巢 (OVX)大鼠股骨及腰椎 1- 4骨矿物含量 (BMC)和骨密度 (BMD)的影响。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 176只 ,分为hPTH1 - 34 和hPTH... 目的 比较间歇皮下注射人甲状旁腺激素不同片段 (hPTH1 - 34 )及 (hPTH1 - 84 )对完整雌性(Non OVX)大鼠和去卵巢 (OVX)大鼠股骨及腰椎 1- 4骨矿物含量 (BMC)和骨密度 (BMD)的影响。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 176只 ,分为hPTH1 - 34 和hPTH1 - 84 两大组 (各 80只及 96只 ) ,每大组又各自分 4组 (每组各 2 0只或 2 4只 ) ,分别为 :两组安慰剂组 (未切卵巢及切卵巢 )用安慰剂 (PBS)进行皮下注射 ,每周 3次 ,共 2周 ;两组治疗组 (未切卵巢及切卵巢 )用hPTH1 - 34 或hPTH1 - 84 ,皮下注射 ,每周 3次 ,共 2周。结果  1 卵巢切除术后 3个月大鼠股骨及腰椎1 - 4BMC和BMD明显下降 ;2 两种片段的甲状旁腺激素(hPTH1 - 34 及hPTH1 - 84 )间歇注射均能使Non OVX大鼠和OVX大鼠股骨及腰椎 1- 4BMC和BMD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腰椎1 - 4较股骨的BMC和BMD升高更明显 ;3 OVX大鼠治疗后股骨及腰椎1 - 4BMC和BMD的升高率较Non OVX大鼠更明显 ;OVX大鼠在治疗后股骨及腰椎骨量能恢复到去卵巢前水平 ;4 hPTH1 - 34 较hPTH1 - 84 更明显的使完整大鼠和OVX大鼠股骨BMC和BMD升高。结论 间歇皮下注射人甲状旁腺激素对大鼠股骨及腰椎骨量均有增高作用 ,尤其对腰椎的骨量以及对去卵巢大鼠骨量升高作用更明显 ;hPTH1 - 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皮下注射 hPTH1-34 hPTH1-84 腰椎 人甲状旁腺激素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矿物含量 股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呼吸暂停进程中自主神经功能活动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娜娜 魏先梅 +2 位作者 殷敏 程雷 MiyazakiS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与中枢性呼吸暂停进程中自主神经功能活动的特点。方法:对3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整夜标准多导睡眠监测,选取睡眠呼吸事件发生期间及其前后各15 s的3个连续区间,提取各区间相应的RR间期变化的时间序列资... 目的:探讨阻塞性与中枢性呼吸暂停进程中自主神经功能活动的特点。方法:对3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整夜标准多导睡眠监测,选取睡眠呼吸事件发生期间及其前后各15 s的3个连续区间,提取各区间相应的RR间期变化的时间序列资料及其相关背景。分析比较阻塞性与中枢性呼吸事件进程中R-R间隔的变化趋势。结果:阻塞性呼吸暂停进程中RR间隔变异有明显差异,与呼吸暂停发生前相比较,RR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均方根在呼吸暂停期间最小,在呼吸暂停结束后增大。提示阻塞性呼吸暂停期RR间隔最短,心率变异最小,但整体波动较均一。而中枢性呼吸暂停进程中RR间隔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阻塞性和中枢性呼吸暂停进程中自主神经功能活动的趋势不同。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在阻塞性呼吸事件前后实现了2次交替,即交感活动在阻塞性呼吸事件发生过程中逐步增强而在其结束后逐步回复。而中枢性呼吸事件进程中则无此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呼吸暂停 中枢性呼吸暂停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精浆液中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的纯化及其一级结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安丽萍 杜瑞丽 +5 位作者 徐广宇 韩笑 詹金卓 前田利长 大久保岩男 杜培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从猪精浆中纯化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猪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sus PEBP4),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饱和硫酸铵盐析、Q-Sepharose、Matrex Gel RedA、SP-XL-Sepharose和FPLC Mono-S(A)柱层... 目的:从猪精浆中纯化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猪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sus PEBP4),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饱和硫酸铵盐析、Q-Sepharose、Matrex Gel RedA、SP-XL-Sepharose和FPLC Mono-S(A)柱层析从500mL猪精浆中纯化susPEBP4,自动氨基酸测序仪进行N-末端氨基酸测序及内部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与人、牛和狗的序列同源性。结果:经SDS-PAGE电泳分离鉴定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0的单一区带的sus PEBP4。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显示,其与人、牛和狗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5.2%~81.8%之间。结论:从猪精浆中制备了电泳纯的PEBPs家族的新成员sus PEBP4,明确了其一级结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与其他生物体氨基酸同源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 纯化 猪精浆 氨基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网膜防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平 德永义光 +1 位作者 前田敏博 新井良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3-225,T006,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大网膜乳斑的核苷酸酶 (5’ -nucleotidase )活性及淋巴管的定位 ,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大网膜的防御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大网膜全载标本 ,进行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学显微镜和共焦点激光荧光显微镜观...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大网膜乳斑的核苷酸酶 (5’ -nucleotidase )活性及淋巴管的定位 ,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大网膜的防御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大网膜全载标本 ,进行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学显微镜和共焦点激光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乳斑深层淋巴细胞呈 5’ -nucleotidase强阳性 ;乳斑表层脂肪细胞间隙发现大量的无基底膜的毛细淋巴管。结论 :结果提示乳斑淋巴细胞可中介腺苷抑制自身或其他乳斑免疫细胞的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网膜 乳斑 淋巴管 防御机制 5'-核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吡啶啉/脱氧吡啶啉比值在骨量丢失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詹志伟 山本逸雄 森田陆司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88-589,共2页
为探讨尿吡啶啉(Pyr)与脱氧吡啶啉 (Dpyr)比值变化在骨量丢失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测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4 8例、肿瘤骨转移者 8例及类风湿关节炎 6例 ,设 78例健康对照。结果显示 ,3种疾病患者尿Pyr和Dpyr值明显增高 (P <0 0 5 ,P &l... 为探讨尿吡啶啉(Pyr)与脱氧吡啶啉 (Dpyr)比值变化在骨量丢失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测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4 8例、肿瘤骨转移者 8例及类风湿关节炎 6例 ,设 78例健康对照。结果显示 ,3种疾病患者尿Pyr和Dpyr值明显增高 (P <0 0 5 ,P <0 0 0 1) ;尿Pyr/Dpyr比值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无显著变化 (P>0 0 5 ) ,肿瘤骨转移者明显降低 (P<0 0 0 1) ,类风湿关节炎者明显升高 (P <0 0 0 1)。提示尿Pyr /Dpyr比值对分析不同骨量丢失疾病的骨吸收特点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啉/脱氧吡啶啉比值 骨质疏松 肿瘤转移 类风湿关节炎 吡啶啉 脱氧吡啶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砂土鼠细胞增殖能力的研究
8
作者 迟晶 徐秀英 +1 位作者 傅宝玉 服部隆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9-360,367,共3页
目的 :观察砂土鼠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胃粘膜细胞增殖状态与 HP感染的关系 ,探讨 HP可能的致癌或促癌机制。方法 :给砂土鼠接种 HP标准菌株 ATCC435 0 4,建立砂土鼠 HP感染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HP阳性的砂土... 目的 :观察砂土鼠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胃粘膜细胞增殖状态与 HP感染的关系 ,探讨 HP可能的致癌或促癌机制。方法 :给砂土鼠接种 HP标准菌株 ATCC435 0 4,建立砂土鼠 HP感染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HP阳性的砂土鼠胃粘膜进行 Brd U和 PCNA染色 ,与正常胃粘膜对比分析。结果 :HP阳性胃粘膜 S期细胞和增殖指数均显著高于 HP阴性胃粘膜。 Brd U L I为 (17.6± 8.3) % ,PCNA L I为 (31.7± 7.2 ) % ,Brd U /PCNA为 (0 .5 4± 0 .19)。在 PCNA阳性细胞中 ,Brd U被标识的比例为 74.4%。结论 :在 HP感染模型中 ,细胞增殖亢进 ,HP可通过刺激胃粘膜细胞使增殖加速 ,更新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细胞增殖核抗原 BRDU 砂土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单实用的全载膜状标本的制作方法
9
作者 周平 德永义光 +1 位作者 前田敏博 新井良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探讨建立一种新的简单实用的全载膜状标本的制作方法。方法 :用手术粘合剂将大网膜粘在矽树脂薄膜上 ,并按照实验需要剪成不同大小 ,然后进行各种反应。结果 :膜状标本贴于白色透明的薄膜上进行反应 ,固定、染色效果好并有利于发... 目的 :探讨建立一种新的简单实用的全载膜状标本的制作方法。方法 :用手术粘合剂将大网膜粘在矽树脂薄膜上 ,并按照实验需要剪成不同大小 ,然后进行各种反应。结果 :膜状标本贴于白色透明的薄膜上进行反应 ,固定、染色效果好并有利于发色的观察。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 ,观察方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载膜状标本 制作方法 手术粘合剂 网膜 膜状组织 固定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KD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游走及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10
作者 段红 前田利长 岩男大久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19-2122,共4页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活化型高分子量激肽原(HKa)轻链富含组氨酸区域5(HKD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粘附、游走及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重组融合蛋白-活化型高分子量激肽原轻链富含组氨酸区域5(GST-D5H)。W ST-1法观察HUVECs细...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活化型高分子量激肽原(HKa)轻链富含组氨酸区域5(HKD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粘附、游走及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重组融合蛋白-活化型高分子量激肽原轻链富含组氨酸区域5(GST-D5H)。W ST-1法观察HUVECs细胞粘附能力;用改良Boyden Chamber膜侵袭系统观察HUVECs细胞游走(趋化);用血管形成实验观察HUVECs细胞形成新生血管能力。结果:GST-D5H作用后,HU-VECs细胞粘贴率降低(P<0.05),游走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诱导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数及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ST-D5H能有效抑制HUVECs细胞粘附、游走,使该细胞粘附力降低,迁移性下降及血管形成数目减少或变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肽原 高分子量 脐静脉内皮细胞 粘连 细胞运动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骨性椎管和脊髓比例关系的研究 在CT脊髓造影片上的测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方祥 今井晋二 福田真辅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脊髓造影X光片分别测量椎管和脊髓的前后径、横径、面积。结果椎管和脊髓的前后径和横径之比均为1:0.5,椎管和脊髓的面积之比为1:0.3。提示脊髓型颈椎病其椎管狭窄不超过50%时,脊髓不会受到损害。
关键词 脊髓型 颈椎病 椎管 脊髓 脊髓造影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4道脉冲幅度甄别器[φ4×4英寸 NaI(Tl)为探测器]测量环境天然辐射水平
12
作者 阪上正信 米原英典 马吉增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11-420,共10页
本文主要介绍以φ4×4英寸 NaI(Tl)为探测器的4道脉冲甄别器,用以测量和区分包括宇宙射线在内的不同成分的环境天然辐射水平的方法。4道:Disr、Ch1、Ch2、Ch3的甄别阈范围设定为使其能记录的γ射线的能量范围(主要包括天然辐射成分... 本文主要介绍以φ4×4英寸 NaI(Tl)为探测器的4道脉冲甄别器,用以测量和区分包括宇宙射线在内的不同成分的环境天然辐射水平的方法。4道:Disr、Ch1、Ch2、Ch3的甄别阈范围设定为使其能记录的γ射线的能量范围(主要包括天然辐射成分)依次约为0.58MeV—∞(^(40)K、铀、钍系核素的γ射线,宇宙射线)、2.0—4.2MeV(铀系^(214)Bi 中能量为2.2MeV 的γ射线,钍系^(208)Tl 中能量为2.61MeV 的γ射线,少量低能宇宙射线)、>4.2 MeV(除少量低能宇宙射线外的全部宇宙射线)、>12.5MeV(能量较高的宇宙射线)。用此方法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低本底放射性实验室和地下铁室进行了测量,评价了地下铁室的屏蔽效果。文中还给出了在广州—太原和北京—大阪航线的飞机上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放射性 环境 脉冲鉴别器 测量
全文增补中
车载4道脉冲幅度甄别器正[φ4×4英寸NaI(Tl)为探测器]对广州-阳江及香港地区辐射水平的连续测量
13
作者 阪上正信 米原英典 +2 位作者 马吉增 李源新 陈志岳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21-430,共10页
文中主要给出车载4道脉冲甄别器(以φ4×4英寸 NaI(Tl)为探测器)在广州—阳江往返途中的环境天然辐射水平的连续测量以及手携此仪器对阳江—广东高本底地区中一些场所的室内、外辐射水平的测量结果。发现有些地方室外的环境天然辐... 文中主要给出车载4道脉冲甄别器(以φ4×4英寸 NaI(Tl)为探测器)在广州—阳江往返途中的环境天然辐射水平的连续测量以及手携此仪器对阳江—广东高本底地区中一些场所的室内、外辐射水平的测量结果。发现有些地方室外的环境天然辐射水平不像原来按“广东高本底地区(HBRA)”概念预示的那样高。文中还给出了用同样方法在香港地区的测量结果,以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放射性 脉冲鉴别器 测量 环境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