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研究(笔谈) 被引量:6
1
作者 卢晓中 李望梅 +2 位作者 黄福涛 陈廷柱 李立国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基于党的全面领导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基于国家需求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基于“人民至上”立场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构建、基于共同富裕思想的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基于党的全面领导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基于国家需求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基于“人民至上”立场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构建、基于共同富裕思想的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高等教育学者需要秉持学科独特的立场,解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现象,探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模式和学说。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已具备“中国式”基本样态,仍需强化“中国式”基本遵循,更需注重“中国式”使命担当。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宜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科学研究规律,以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人民群众的期待为导向,循序渐进地开展创新与改革,更加重视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等教育现代化 时代特征 本质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保与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日本的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黄福涛 汤杰琴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0期29-36,共8页
在概括日本大学改革宏观背景和动力的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不同阶段相关改革政策与实践的变化,总结并探讨了国立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与提高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文章还探讨了上述政策与评估制度对大学教育质量保证和提高产生的... 在概括日本大学改革宏观背景和动力的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不同阶段相关改革政策与实践的变化,总结并探讨了国立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与提高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文章还探讨了上述政策与评估制度对大学教育质量保证和提高产生的影响及问题。在结论部分,文章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大学有关教育质量保证和提高的政策变化不仅受到这一时期国内和国际大背景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国立大学传统、内在特点以及现有内部管理结构和方式等的影响。此外,由于目前有关大学教育质量保证和提高的政策实际上是大学和政府合作或冲突、调和的结果,政府和大学仍对目前的政策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操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目前大力提倡的第三者评价制度是否可以真正从第三者的角度对日本大学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等值得进一步探讨。最后,目前在制度层面由政府制定有关保证和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政策、呼吁其他利益集团、包括第三者参与评估、建立质量保障系统等非常必要和重要,但改变目前国立大学的内部管理结构和方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等,对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更有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国立大学 教育质量保证 第三者评价制度 教育质量保证 大学改革 日本大学 20世纪90年代初 内部管理结构 改革政策 国立大学 政府合作 质量保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顶尖理工类高校本科教育模式比较——基于七所高校的案例分析
3
作者 黄福涛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共11页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选取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东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清华大学为案例,系统分析全球顶尖理工类高校本科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欧洲大陆模式...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选取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东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清华大学为案例,系统分析全球顶尖理工类高校本科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欧洲大陆模式强调能力本位教育和结构化课程体系,美国模式突出研究导向、学生中心与创新驱动三者融合,日本模式采用本硕一贯制与“楔形”课程结构,中国模式则以国家战略为引领、科教融合和国际合作为核心。尽管各国顶尖理工类高校的本科教育体系因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普遍呈现出研究导向、跨学科培养、实践创新和国际化拓展的共同趋势。未来中国理工类本科教育,应强化科研训练、优化课程体系、拓展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并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本土适应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诚然,数据来源和案例选取的局限性是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模式 研究导向 创新人才培养 理工类高校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授职的研究意向和教育意向的国际动向 被引量:1
4
作者 有本章 李筱平 黄福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11,共11页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1992年卡内基基金会与2007年CAP的关于大学教授职的国际调查发现,无论是研究意向与教育意向均衡的盎格鲁撒克逊型,还是以教育意向为主的拉丁美洲型大都削弱了教育意向,在不断地向以研究意向为主的德国型转变。其中,只...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1992年卡内基基金会与2007年CAP的关于大学教授职的国际调查发现,无论是研究意向与教育意向均衡的盎格鲁撒克逊型,还是以教育意向为主的拉丁美洲型大都削弱了教育意向,在不断地向以研究意向为主的德国型转变。其中,只有美国依旧停留在极强的教育意向型中。通过对研究意向理由的分析可知,学术观正在从纯粹的科学向应用科学转移。从对教育和研究的并行性实态的国际比较与分析可知,研究意向高的国家存在并行困难性高的倾向。据此得出,以教育与研究相统一、乃至"研究—教育—学习"统一为理念的洪堡模式正在倒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意向 教育意向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由教育到通识教育——历史与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41
5
作者 黄福涛 《复旦教育论坛》 2006年第4期19-24,43,共7页
本文主要从历史和比较的视角,通过考察自由教育的出现,自由教育的变化,一般教育的出现以及一般教育的传播与影响,分析和概括了自由教育、一般教育和通识教育三个基本概念及其课程设置在不同时期和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表现形式和主要特征。... 本文主要从历史和比较的视角,通过考察自由教育的出现,自由教育的变化,一般教育的出现以及一般教育的传播与影响,分析和概括了自由教育、一般教育和通识教育三个基本概念及其课程设置在不同时期和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表现形式和主要特征。文章认为,在自由教育演变到通识教育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自由教育的对象、目的、课程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尽管各国和不同地区在使用同一一般教育概念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以及大学与社会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源于美国的一般教育课程将逐步成为本科教学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教育 一般教育 通识教育 历史的观点 比较的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再审思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福涛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4,共2页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教改革已涉及调整政府与大学之间关系.特别是90年代初期开始,伴随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政府与大学之间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关于高等学校“去行政化”的呼声较高,如何进一步调...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教改革已涉及调整政府与大学之间关系.特别是90年代初期开始,伴随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政府与大学之间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关于高等学校“去行政化”的呼声较高,如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再次成为高等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大学 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高等学校 高等教育 教育界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话语体系面临的挑战
7
作者 黄福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0,共2页
大学素质教育是生长于中国本土,并在中国社会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发展壮大的一种新型大学教育模式或观念。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素质教育在目的、宗旨和指向性以及教... 大学素质教育是生长于中国本土,并在中国社会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发展壮大的一种新型大学教育模式或观念。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素质教育在目的、宗旨和指向性以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已经成为具有特色的一种大学教育模式或观念,但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话语体系,特别是素质教育走向世界,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以下从两大方面简单汇报几点个人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走向世界 话语体系 教学内容与方法 大学教育模式 高等教育改革 指向性 深化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学科特色、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工科的策略及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姜凡 高志勇 +3 位作者 周子龙 孙伟 覃文庆 李夕兵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103,F0003,共8页
工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探索世界一流工科建设之策,对推动中国一流工科建设尤为重要。为减少世界一流工科他国建设经验的“排异”反应,选取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学科为案例并对其建设世界一流工科的经验进... 工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探索世界一流工科建设之策,对推动中国一流工科建设尤为重要。为减少世界一流工科他国建设经验的“排异”反应,选取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学科为案例并对其建设世界一流工科的经验进行探析,以为中国一流工科建设提供本土经验。在建设世界一流工科的进程中,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学科采取了以下策略:立足学科历史,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和打造高质量的研究群体;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问题,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原创研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工科的经验给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工科提供诸多启示:完善资源配置方式和评价体系,促使学科立足学科历史和现实需求,形成学科特色;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完善评价体系,促使学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开展原创性研究;搭建国际联合科研平台和开展国际合作,助推学科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和学科的学术水平及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世界一流工科 学科建设 中南大学 矿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环境中的大学管理运营 被引量:3
9
作者 大场 淳 胡国勇 《复旦教育论坛》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日本的大学进入了一个竞争和淘汰的时代。大学开始从“知识的共同体”向管理运营专门化、集权化的“知识的企业体”化方向发展。但为了保证大学的创造性和特殊的社会使命 ,在构建大学管理运行组织时有必要实现与大学共同体性的共存。
关键词 日本 高等教育 管理运营 竞争环境 法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院校内部因素如何影响课程决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丽莎·R.拉缇卡 琼·S.斯塔克 黄福涛(译)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5,共12页
高校的课程决策等不仅受到外部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来自高校内部有关因素的影响。院校内部主要存在两大类影响课程决策的因素:一是来自院校层面,二是来自某一特定学术单位(例如某一个文理学院、一个组织行为系、或... 高校的课程决策等不仅受到外部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来自高校内部有关因素的影响。院校内部主要存在两大类影响课程决策的因素:一是来自院校层面,二是来自某一特定学术单位(例如某一个文理学院、一个组织行为系、或者是一个运动生理学学术项目)。院校层面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该院校的使命和目标及其治理结构、领导力和资源。在校内学院、系和学术项目层面,这些因素包括学术项目的目标、教师对教学的信念、学生特征、可利用资源以及与其它学术项目的课程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分别讨论和澄清这两类内部因素是如何影响课程决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课程 学术计划 内部影响 比较研究 院校类型 院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及化阶段美国本科课程变革及其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福涛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7,共15页
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相关学术团体和机构等陆续提出有关高校本科课程与教学以及本科教育报告、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和改革案例,自9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中期之后,美国本科课程变革展现了其基本特征:美国本科课程改革更加... 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相关学术团体和机构等陆续提出有关高校本科课程与教学以及本科教育报告、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和改革案例,自9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中期之后,美国本科课程变革展现了其基本特征:美国本科课程改革更加强调质量的提高;院校层面的课程改革更多关注如何将通识教育和专业主修等融合或整合,更加强调训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本科课程开发的整合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开始关注不同类型院校的特点进行本科课程改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大学 普及化 本科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