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部天然常绿阔叶林的地上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养分分布和养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12
1
作者 長山泰秀 李昌华 +1 位作者 片桐成夫 岩坪五郎 《江西林业科技》 2005年第S1期17-24,共8页
在中国南部的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观测研究了天然常绿阔叶林的地上生物量、地上NPP(净初级生产力)、养分的积累和分布,以及不同生活型树种的养分利用效率。在两个样地,用相对生长回归法和收获法测定了地上生物量,数值各约为340和270t/... 在中国南部的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观测研究了天然常绿阔叶林的地上生物量、地上NPP(净初级生产力)、养分的积累和分布,以及不同生活型树种的养分利用效率。在两个样地,用相对生长回归法和收获法测定了地上生物量,数值各约为340和270t/hm 2,其中叶生物量约为9.6t/hm 2。地上NPP约为年9.9t/hm 2,其中叶生产力占44%。各种一般养分(N,P,K,Ca,Mg,Na)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积累的特点是,Na和N在矿质土壤中有高的相对分布,K和Mg属中间地位,Ca和P则高分布于地上生物量中。氮的养分利用效率(NUE)、平均停留时间(MRT)和年生产力(A)表明,针叶树是氮的最高效的利用者,常绿阔叶树次之,落叶树在氮的利用上是最低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部 天然常绿阔叶林 生物量 养分分布 净初级生产力 养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柿品种分类及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冷平 山村宏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经济性状 日本 品种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里山及其管理与保护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玉钧 北尾邦伸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0-92,共3页
关键词 日本 农用薪炭林 里山林 林业管理 景观 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和厌氧条件对霞浦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99
4
作者 范成新 相崎守弘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37-342,共6页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日本霞浦湖土浦湾和湖心区底泥中形态氮磷,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水土界面交换量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好氧条件下,NO3--N、NO2--N、NH4+-N、和PO43--P均有释放作用产生,量值多数较小.DTN和DTP则净释放作...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日本霞浦湖土浦湾和湖心区底泥中形态氮磷,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水土界面交换量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好氧条件下,NO3--N、NO2--N、NH4+-N、和PO43--P均有释放作用产生,量值多数较小.DTN和DTP则净释放作用接近零;厌氧条件下,NO3--N和NO2--N呈负释放状态,NH4+-N和PO43--P的释放速率是好氧条件下的2-8倍.比较实验柱样品中营养物含量和释放结果对应关系表明,沉积物中间隙水与湖水中营养物含量在水土界面所形成的浓度差是决定其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释放作用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交换 水土界面 好氧 厌氧 霞浦湖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霞浦湖沉积物需氧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范成新 相崎守弘 +1 位作者 福岛武彦 松重一夫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08-513,共6页
1995年2月,用大口径采样器采集日本霞浦湖土铺湾和湖心柱状沉积物样品,在20℃恒温蔽光封闭条件下,研究了该湖沉积物需氧(SOD)速率及实验前后上覆水和间隙水中形态营养物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实验初期(0-5h),SOD速率随时间里线... 1995年2月,用大口径采样器采集日本霞浦湖土铺湾和湖心柱状沉积物样品,在20℃恒温蔽光封闭条件下,研究了该湖沉积物需氧(SOD)速率及实验前后上覆水和间隙水中形态营养物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实验初期(0-5h),SOD速率随时间里线性上升,大于5h后呈非线性下降,对线性部分计算的SOD速率约在0.6-1.8mg/(m2·d)之间。实验发现,上覆水和表层间隙水中形态营养物Fe(Ⅱ),NH4+-N和溶解性有机氮含量在SOD实验前后有很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需氧速率 室内模拟 营养物 霞浦湖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饱和点以上含水率木材纵向振动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关惠元 西野吉彦 田中千秋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6-381,共6页
推导出了非均质材料的共振频率理论解析式,理论分析并用实验验证了木材长度方向的自由水梯度对纵向振动共振频率产生的影响,得出了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1次振动模式、2次振动模式和3次振动模式的结果。另外,原木在堆放6~7个月后,尽... 推导出了非均质材料的共振频率理论解析式,理论分析并用实验验证了木材长度方向的自由水梯度对纵向振动共振频率产生的影响,得出了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1次振动模式、2次振动模式和3次振动模式的结果。另外,原木在堆放6~7个月后,尽管平均含水率在90%~100%,但纵向振动弹性模量测定值与生材时相比增加了10%左右,其原因就是受长度方向的自由水梯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频率 自由水梯度 弹性模量 纤维饱和点 含水率 木材 纵向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产气法评价宁夏地区四种非常规粗饲料的营养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晓锋 张力莉 一户俊儀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0-42,共3页
本研究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了甘草茎叶、野草、柠条叶和柠条四种非常规饲料体外发酵24 h的产气量、产气参数,并应用Menke和Steingass(1988)模型估测了四种饲料的有机物消化率和代谢能,其中有机物消化率最高的是甘草茎叶(69.28%)(P<0.0... 本研究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了甘草茎叶、野草、柠条叶和柠条四种非常规饲料体外发酵24 h的产气量、产气参数,并应用Menke和Steingass(1988)模型估测了四种饲料的有机物消化率和代谢能,其中有机物消化率最高的是甘草茎叶(69.28%)(P<0.05),野草次之(55.73%),柠条最低(22.31%)(P<0.05);四种饲料的代谢能比较,甘草茎叶最高,为10.45 MJ/kg DM(DM,干物质)(P<0.05),野草次之(6.66 MJ/kg DM),柠条最低(4.23 MJ/kg DM)(P<0.05)。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1984)测定的国产饲料代谢能值比较,并结合四种饲料的有机物消化率值,甘草茎叶、野草和柠条叶对于反刍动物均具有一定的饲喂价值,而柠条营养价值极低,不适宜作为反刍动物的粗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产气法 非常规粗饲料 营养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中国南部荒山松林养分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片桐成夫 李昌华 +1 位作者 長山泰秀 岩坪五郎 《江西林业科技》 2005年第S1期42-50,共9页
在中国南部开展对荒山马尾松(Pinus m assoniana)林养分循环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调查。位于江西省兴国县研究地点的一些农民从森林生态系统中收取有机物作为燃料,这引起养分循环的断裂和植被恢复的延误以及土壤侵蚀的发生。收取的量估算为... 在中国南部开展对荒山马尾松(Pinus m assoniana)林养分循环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调查。位于江西省兴国县研究地点的一些农民从森林生态系统中收取有机物作为燃料,这引起养分循环的断裂和植被恢复的延误以及土壤侵蚀的发生。收取的量估算为相当于5.92t/hm 2有机物和21.4kg/hm 2氮。如果收取停止,10年之后,有机物在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的积累将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影响 马尾松林 中国南部 养分循环 凋落物 土壤积累 生物量 养分归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天然常绿阔叶林枯叶分解的养分元素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片桐成夫 李昌华 +1 位作者 川口英之 長山泰秀 《江西林业科技》 2005年第S1期25-41,共17页
中国南部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中,不同的初始条件下研究了栲树叶的重量损失和养分释放。对构成森林的13个树种的叶子也用枯叶袋法进行了研究。两年后栲树叶的分解率为53% ̄67%,其他13个种的叶分解率为59% ̄96%。两年间落叶树种叶子的重量损... 中国南部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中,不同的初始条件下研究了栲树叶的重量损失和养分释放。对构成森林的13个树种的叶子也用枯叶袋法进行了研究。两年后栲树叶的分解率为53% ̄67%,其他13个种的叶分解率为59% ̄96%。两年间落叶树种叶子的重量损失大于常绿树种。分解叶的氮磷含有率随实验时间逐渐增加,而钾、钠、钙和镁的含有率却在降低。氮和磷的释放慢于更具活动性的元素,如钾、钠、钙和镁。分解率与最初的氮和磷的含有率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 养分元素 常绿阔叶林 中国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部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的区系组成和林分结构 被引量:6
10
作者 川口英之 李昌华 +1 位作者 片桐成夫 長山泰秀 《江西林业科技》 2005年第S1期1-16,共16页
在中国南部的九连山研究了天然的和择伐过的常绿阔叶林的树种组成和林分结构。主要构成树种是常绿阔叶的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罗浮栲(C.fabri)、甜槠栲(C.eyrei)、米槠栲(C.carlesii)、南岭栲(C.fordii)、鹿角栲(C.lamontii)和... 在中国南部的九连山研究了天然的和择伐过的常绿阔叶林的树种组成和林分结构。主要构成树种是常绿阔叶的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罗浮栲(C.fabri)、甜槠栲(C.eyrei)、米槠栲(C.carlesii)、南岭栲(C.fordii)、鹿角栲(C.lamontii)和木荷(Schima superba)。常绿针叶树种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也是主要成分。马尾松在坡脊和坡的上部占优势。许多落叶阔叶树种,如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和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以较低的优势与常绿阔叶树种共同出现。它们补丁状分布在择伐过的林分中。种内的分布格局和种间的空间分布关系表明,主要构成种之间的空间集中分布地的分离是在一个小的尺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常绿阔叶林 植被结构 栲属 木荷属 集中分布地的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