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在北细辛、华细辛及汉城细辛不同部位的分布及含量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翠英 俞捷 +7 位作者 刘广学 徐风 尚明英 李耀利 王璇 小松かつ子 朱姝 蔡少青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95-1305,共11页
目的考察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北细辛、华细辛及汉城细辛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和含量。方法采用HPLC-DAD测定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华细辛的果、叶、根及根茎中马兜铃酸... 目的考察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北细辛、华细辛及汉城细辛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和含量。方法采用HPLC-DAD测定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华细辛的果、叶、根及根茎中马兜铃酸Ⅰ等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的含量,并以LC-MS检测细辛根及根茎中马兜铃酸Ⅰ是否存在。结果通过对30份细辛果、97份细辛叶和97份细辛根及根茎样品检测的结果表明:3种细辛的果中均分布较高含量的马兜铃酸Ⅰ(0.095-2.200 mg?g-1)、9-羟基马兜铃酸Ⅰ(0.012-0.103 mg?g-1)、马兜铃内酰胺Ⅰ(0.025-0.147 mg?g-1)和马兜铃内酰胺Ⅱ(0.120-0.144 mg?g-1),未检测到马兜铃酸Ⅱ;3种细辛的叶中(除了2份样品)均分布有马兜铃酸Ⅰ,含量为0.010-0.140 mg?g-1,其它4种成分未检测到;HPLC法在细辛根及根茎的97份样品中均未检测到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中的任何1种,但经过灵敏度更高的LCMS检验,所测定的4份细辛根及根茎样品中均分布极微量的马兜铃酸Ⅰ(0.4-2.4μg?g-1)。结论本研究通过检测大量的细辛采集样品和多省市的细辛商品,报道了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在《中国药典》收载细辛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和含量情况,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把细辛药用部位由"全草"修订为"根及根茎"而保证细辛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科学数据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根及根茎 马兜铃酸 马兜铃内酰胺 药用部位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并比较甘草各部位中8种成分含量 被引量:8
2
作者 叶日贵 高杰 +7 位作者 王冰 李二虎 张燕 江飞 曹瑞 服部征雄 王世明 马超美 《食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42-247,共6页
建立同时检测甘草中8种成分:22-羟基-甘草次酸、3-epi-甘草次酸、甘草次酸、甘草酸、甘草苷、芒柄花黄素、异甘草酚、甘草香豆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法。选用胆酸作为三萜成分的内标,相思子素2'-O-β-芹菜糖苷作为... 建立同时检测甘草中8种成分:22-羟基-甘草次酸、3-epi-甘草次酸、甘草次酸、甘草酸、甘草苷、芒柄花黄素、异甘草酚、甘草香豆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法。选用胆酸作为三萜成分的内标,相思子素2'-O-β-芹菜糖苷作为酚类化合物的内标。甘草样品经粉碎用甲醇(含内标液)超声提取,采用安捷伦ZORBAX RRHD C18柱(50 mm×2.1 mm,1.8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电喷雾电离源,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结果表明,8种成分检出限均小于0.048 8μg/mL,定量限均小于0.195 2μg/mL,在0.048 8~12.500 0、0.048 8~12.500 0、0.012 2~12.500 0、0.048 8~50.000 0、0.048 8~50.000 0、0.012 2~12.500 0、0.012 2~15.000 0、0.195 2~12.500 0μg/mL范围内,22-羟基-甘草次酸、3-epi-甘草次酸、甘草次酸、甘草酸、甘草苷、芒柄花黄素、异甘草酚、甘草香豆素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回收率为97.2%~113.0%间;其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3%~4.47%及1.75%~3.72%。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甘草各部位及其相关食品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各部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 同时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