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冬播小麦面粉颗粒度分布及近红外透射光谱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锋 Nagamine T +3 位作者 张艳 何中虎 王德森 Hisashi Yoshida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2-307,共6页
面粉颗粒度是影响小麦食品加工品质的重要性状。以2 0 0 1- 2 0 0 2年度来自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的2 5 6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用激光散射颗粒度分析仪和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对面粉颗粒度进行了研究。... 面粉颗粒度是影响小麦食品加工品质的重要性状。以2 0 0 1- 2 0 0 2年度来自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的2 5 6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用激光散射颗粒度分析仪和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对面粉颗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麦面粉颗粒度分布特点为从北向南,硬质麦分布比例逐渐减少,软质麦分布比例逐渐增大。总体上硬质麦所占比例较高,为5 9. 4 % ,软质麦和混合麦所占比例分别为2 8 .1%和12 .5 %。近红外预测集模型决定系数为0 92 ,与激光散射颗粒度分析仪测试结果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建立模型时,采用预测残差平方和及交叉验证处理方法进行了主成分数目选择,并对定标集样品中浓度超常样品和光谱超常样品做2次删除,删除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4 .1% ,使定标模型决定系数RSQ从0 . 82提高到0. 92 ,标准误差SEC从12 . 75下降到8 .5 4 ,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优化了定标模型。此外,根据我国小麦颗粒度大小分布的特点,建立了各麦区的定标模型,其可靠性优于以总参试样品建立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面粉颗粒大小 近红外光谱技术 定标集 预测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面条的标准化实验室制作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70
2
作者 张艳 阎俊 +5 位作者 H.Yoshida 王德森 陈东升 T.Nagamine 刘建军 何中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8-165,共8页
标准化的实验室制作与评价方法是面条品质改良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原商业部SB/T10137-93面条制作与品尝评分标准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对面条制作过程中的适宜加水量、和面时间、压片和煮面方法进行了研究,制定出我国面条的标准化实验室制作... 标准化的实验室制作与评价方法是面条品质改良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原商业部SB/T10137-93面条制作与品尝评分标准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对面条制作过程中的适宜加水量、和面时间、压片和煮面方法进行了研究,制定出我国面条的标准化实验室制作方法与评价系统。具体程序如下:以加水后面团水分含量为35.0%来确定最适宜加水量;通过低速(1 min)、快速(2 min)、低速(2 min)三个搅拌过程完成和面;在压面机上压片八次,并在最后一次压片时切成面条;在等量(2 L)水中用相同时间(6 min)煮等量(150 g)面条,煮面结束立即把面条放入冰水中冷却2 min。改进后的评价系统为色泽15分、外观10分、软硬度20分、粘弹性30分、光滑性15分、食味10分;以雪花粉为对照,将待评样品与对照相比后给出适宜分值。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优于SB/T10137-93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面条 制作方法 评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霜冻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5
3
作者 李茂松 王道龙 +6 位作者 钟秀丽 王春艳 苏常红 赵鹏 阎旭雨 渡边好昭 吉田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2-78,共7页
我国冬小麦主产区霜冻害的发生频率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动向,就我国冬小麦霜冻害研究现状、综合防霜技术和未来小麦霜冻害研究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冬小麦 霜冻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05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冻害成因分析 被引量:62
4
作者 李茂松 王道龙 +4 位作者 张强 迟永刚 王春艳 渡边好昭 吉田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55,共5页
以北京、天津、菏泽、驻马店、商丘、阜阳6个站点为代表,分析了黄淮海平原2004-2005年冬季冬小麦的冻害成因。研究表明,冬小麦冻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从小麦播种至当年12月20日积温过高,造成部分麦田在入冬前就完成了6-8片叶的生长,甚至... 以北京、天津、菏泽、驻马店、商丘、阜阳6个站点为代表,分析了黄淮海平原2004-2005年冬季冬小麦的冻害成因。研究表明,冬小麦冻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从小麦播种至当年12月20日积温过高,造成部分麦田在入冬前就完成了6-8片叶的生长,甚至进入了拔节期,再加上从当年12月20日至次年2月底黄淮海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偏低1.3℃左右,且冷暖交替突变,麦苗抗寒锻炼不足,春性品种过多和播种量过大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霜冻害 黄淮海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