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生生物型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对环境因子的反应及与水稻的竞争 被引量:8
1
作者 余柳青 Yoshiharu FUJII +3 位作者 周勇军 张建萍 陆永良 玄松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4,共6页
为明确环境因子对水生生物型空心莲子草生活力的影响以及空心莲子草与水稻的竞争关系,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析了低温、干燥、盐碱、水层等因子对空心莲子草茎的活棵率、繁殖茎数和植株生物量的影响,还研究了不同种群密度的空心莲子草对... 为明确环境因子对水生生物型空心莲子草生活力的影响以及空心莲子草与水稻的竞争关系,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析了低温、干燥、盐碱、水层等因子对空心莲子草茎的活棵率、繁殖茎数和植株生物量的影响,还研究了不同种群密度的空心莲子草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空心莲子草茎在4℃低温随后常温处理的活棵率达84%,而在-20℃随后常温处理后完全失去生活力;在含水量为30.2%时,空心莲子草茎的活棵率、繁殖茎数和植株鲜质量比鲜样(含水量93.5%)处理的分别下降了45%、33%和74%;0.1%盐碱水溶液处理就可使空心莲子草茎基本失去生活力;水生生物型空心莲子草茎在土壤湿润和不同水层条件下都能够成活和生长。在水稻100株/m2条件下,接种空心莲子草茎23~360株/m2使水稻减产43%~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水生生物型 水稻 环境因子 生活力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与本土杂草莲子草的化感作用潜力比较 被引量:17
2
作者 余柳青 Yoshiharu FUJII +3 位作者 周勇军 张建萍 陆永良 玄松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89,共6页
为确定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潜力,以我国本土生长的莲子草为对照采用“三明治”生测法,测定了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及其不同器官对靶标莴苣和无芒稗根长和芽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叶片处理对莴苣和无芒稗根长的抑... 为确定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潜力,以我国本土生长的莲子草为对照采用“三明治”生测法,测定了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及其不同器官对靶标莴苣和无芒稗根长和芽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叶片处理对莴苣和无芒稗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1%和51%,对莴苣和无芒稗芽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9%和48%,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但与莲子草相比,差异不显著。空心莲子草根系对莴苣的根长平均抑制率为54%,显著高于茎和叶片。随着样品用量增加,空心莲子草对莴苣根长的抑制率显著提高,其50mg叶片处理对莴苣根长的抑制率为83%,显著高于10mg处理的54%和30mg处理的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莲子草 化感作用 入侵杂草 无芒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测定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蒸散比较 被引量:31
3
作者 戚培同 古松 +3 位作者 唐艳鸿 杜明远 吴力博 赵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小型蒸渗仪(Mini—lysimeter)和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对2005年和2006年夏季(7—8月份)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昼间蒸散(E)变化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在观测期间,存...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小型蒸渗仪(Mini—lysimeter)和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对2005年和2006年夏季(7—8月份)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昼间蒸散(E)变化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在观测期间,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的湍流通量相当于有效能量的73%。3种不同方法测定的蒸散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涡度相关系统与小型蒸渗仪测定的蒸散量相关系数达0.96,与波文比法的结果相关系数为0.95。然而,波文比法计算的蒸散量最大,比涡度相关系统的观测值高43%;小型蒸渗仪法的测定值次之,比涡度相关法的观测值高19%;涡度相关法测算的蒸散值最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涡度相关技术测定该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潜热通量,可能会过小评价该生态系统的蒸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波文比 涡度相关技术 小型蒸渗仪 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Cd的植物效应以及在土壤中的累积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慎强 H.Oda +3 位作者 A.Kawasaki 陈怀满 周东美 郑春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6-206,共1页
关键词 肥料 农业土壤 大气沉降 牲畜 累积 磷肥 植物效应 固体废弃物 工业污染 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状况和质地对稻田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91
5
作者 徐华 邢光喜 +1 位作者 蔡祖聪 鹤田治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9-505,共7页
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封丘生态试验站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质地和水分状况对稻田 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 N2O排放主要受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淹水状态下,N2O排放很少,水分落干期间 N2O排放量占水稻生长期 N2... 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封丘生态试验站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质地和水分状况对稻田 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 N2O排放主要受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淹水状态下,N2O排放很少,水分落干期间 N2O排放量占水稻生长期 N2O排放总量的 87.50%~98·65%。土壤质地显著影响稻田平均N2O排放通量,砂质土壤排放的N2O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壤质和粘质土壤,水稻生长期砂质、壤质及粘质土壤的平均N2O排放通量分别为 137.63、87.54和63.46μgN2O-N/ m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土壤质地 土壤水分状况 一氧化二氮排放 排放通量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期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香兰 徐华 +2 位作者 曹金留 蔡祖聪 八木一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3-707,共5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相同施肥条件下,不同水分管理(持续淹水,分蘖肥后提前烤田、正常烤田和推迟烤田)对水稻生长期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水稻生长期N2O的排放集巾在施分蘖肥后的烤田期间及随后复水的5—8天内。在此期间各...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相同施肥条件下,不同水分管理(持续淹水,分蘖肥后提前烤田、正常烤田和推迟烤田)对水稻生长期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水稻生长期N2O的排放集巾在施分蘖肥后的烤田期间及随后复水的5—8天内。在此期间各处理N2O排放量占季节排放总量的70.30%~94.26%;烤田前淹水及后期干湿交替阶段有少量N2O排放。对持续淹水处理而言,N2O的排放通量是正常烤田处理的12.10%。提前烤田、正常烤田和推迟烤田的平均N2O排放通量分别为188.56、158.48和147.84μg/(m^2·h),随着烤田开始时间的推迟,N2O排放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烤田开始时间 水稻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茬季节稻草还田时间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徐华 蔡祖聪 +1 位作者 贾仲君 鹤田治雄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9-292,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前茬季节稻草还田时间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与前茬季节前施用稻草(稻草早)相比,水稻移栽前施用稻草(稻草晚)的处理CH4排放量增加了3.04(1996年)和7.12(1997年)倍。稻草还田时间还明显影响CH4排放和土壤Eh的季节变化...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前茬季节稻草还田时间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与前茬季节前施用稻草(稻草早)相比,水稻移栽前施用稻草(稻草晚)的处理CH4排放量增加了3.04(1996年)和7.12(1997年)倍。稻草还田时间还明显影响CH4排放和土壤Eh的季节变化。稻草晚处理土壤Eh在整个水稻生长期皆处于适宜CH4产生的水平,所以整个水稻生长期皆有CH4排放(经历烤田后例外),而稻草早处理水稻移栽42d后土壤Eh才降为负值,在此期间几乎没有CH4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排放 稻田 前茬 稻草还田时间 温室气体 排放量 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焚烧麦杆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马静 徐华 +2 位作者 蔡祖聪 曹金留 八木一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采用3种麦杆处理方式(不还田、均匀混施和原位焚烧)进行田间试验,观测稻田CH4和N2O的排放情况,以探讨原位焚烧麦杆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还田处理相比,原位焚烧显著增加稻田CH4排放量,同时显著减少稻田N2O排放量;与均... 采用3种麦杆处理方式(不还田、均匀混施和原位焚烧)进行田间试验,观测稻田CH4和N2O的排放情况,以探讨原位焚烧麦杆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还田处理相比,原位焚烧显著增加稻田CH4排放量,同时显著减少稻田N2O排放量;与均匀混施处理相比,原位焚烧显著减少稻田CH4排放量,二者的N2O排放量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 N2O 原位焚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墒沟埋草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马静 徐华 +2 位作者 蔡祖聪 曹金留 八木一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31,共5页
2006年采用静态箱法观测对照(麦秆不还田)以及均匀混施和墒沟埋草2种麦秆还田方式下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探讨墒沟埋草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墒沟埋草处理中,墒沟区域的CH4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均匀混施处理(P<0.05),... 2006年采用静态箱法观测对照(麦秆不还田)以及均匀混施和墒沟埋草2种麦秆还田方式下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探讨墒沟埋草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墒沟埋草处理中,墒沟区域的CH4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均匀混施处理(P<0.05),而N2O平均排放通量显著低于均匀混施处理(P<0.05)。墒沟埋草处理的CH4季节排放总量是对照的4.07倍,而与均匀混施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墒沟埋草处理的N2O季节排放总量是对照的70%,是均匀混施处理的3.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墒沟埋草 CH4排放量 N2O排放量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季稻秆还田方式对后续稻季CH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二登 马静 +2 位作者 徐华 蔡祖聪 八木一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29-732,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麦季4种稻秆还田方式(不还田、表面覆盖、均匀混施和原位焚烧)对后续稻季CH4排放的影响,以探讨稻-麦轮作系统中秸秆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后续效应。试验于2007年小麦播种期将4.8t·hm-2水稻秸秆分别以不同方...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麦季4种稻秆还田方式(不还田、表面覆盖、均匀混施和原位焚烧)对后续稻季CH4排放的影响,以探讨稻-麦轮作系统中秸秆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后续效应。试验于2007年小麦播种期将4.8t·hm-2水稻秸秆分别以不同方式还田(不还田处理除外),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2008年后续稻季CH4排放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麦季稻秆还田方式显著影响后续稻季的CH4排放。与不施稻秆处理相比,表面覆盖和均匀混施处理后续稻季CH4排放量增加了75%和40%,且CH4排放量差异主要体现在水稻生长前期(0-60d);原位焚烧处理CH4排放量与稻秆不还田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不施稻秆处理相比,均匀混施处理显著增加稻季开始前土壤全C质量分数6%和全N质量分数12%(P<0.05);各处理水稻(Oryzasativa L.)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稻秆麦季均匀混施与表面覆盖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后续稻季CH4排放,同时避免了秸秆焚烧导致的C、N、P等元素的大量损失,是较为合理的麦季稻秆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还田方式 CH4排放 土壤性质 水稻产量 稻-麦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条带状覆盖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马静 徐华 +1 位作者 蔡祖聪 八木一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9,共6页
采用3种秸秆还田方式(对照、秸秆均匀混施和秸秆条带状覆盖)进行田间试验,观测稻田CH4和N2O的排放通量,以探讨秸秆条带状覆盖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条带状覆盖的CH4排放量是对照的2.7倍,二者的N2O排放量无明显差异;... 采用3种秸秆还田方式(对照、秸秆均匀混施和秸秆条带状覆盖)进行田间试验,观测稻田CH4和N2O的排放通量,以探讨秸秆条带状覆盖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条带状覆盖的CH4排放量是对照的2.7倍,二者的N2O排放量无明显差异;秸秆条带状覆盖的稻田CH4排放量较秸秆均匀混施减少32%,其N2O排放量是后者的5.1倍;稻田排放CH4和N2O的全球增温潜势(GWP)为:秸秆均匀混施>秸秆条带状覆盖>对照,且差异显著;秸秆条带状覆盖的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和秸秆均匀混施增加27%和17%。秸秆条带状覆盖是值得推荐的稻季秸秆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条带状覆盖 CH4排放量 N2O排放量 全球增温潜势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土CH4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3
12
作者 徐华 蔡祖聪 八木一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4,共7页
培养试验所用15种水稻土样品采自全国各主要稻米产区。15种水稻土产CH4潜力差异很大,厌氧培养CH4产生率显著大于好氧培养,整个培养期(132d)总CH4产生量的变化范围为1.18~1180μgg-1(厌氧培养)和0.41~136μgg-1(好氧培养)。土壤CH4产... 培养试验所用15种水稻土样品采自全国各主要稻米产区。15种水稻土产CH4潜力差异很大,厌氧培养CH4产生率显著大于好氧培养,整个培养期(132d)总CH4产生量的变化范围为1.18~1180μgg-1(厌氧培养)和0.41~136μgg-1(好氧培养)。土壤CH4产生量受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显著影响,而与活性铁锰含量、颗粒组成、阳离子交换量、土壤pH等其他土壤理化性质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CH4产生的最重要土壤性质。与类似试验的结果比较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CH4产生量的影响程度可能与土样代表的空间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甲烷 产生潜力 土壤性质 空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季施肥管理措施对后续麦季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静 徐华 +1 位作者 蔡祖聪 八木一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691,共5页
2003─2004年选用江苏省宜兴市稻-麦轮作试验田,研究了水稻生长季秸杆(0和3.75×103kg/hm2两个水平)和N肥施用(N0、200和270kg/hm23个水平)对后续麦季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季秸杆施用显著减少了后续麦季N2O的排放,这些减少量... 2003─2004年选用江苏省宜兴市稻-麦轮作试验田,研究了水稻生长季秸杆(0和3.75×103kg/hm2两个水平)和N肥施用(N0、200和270kg/hm23个水平)对后续麦季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季秸杆施用显著减少了后续麦季N2O的排放,这些减少量主要体现在小麦播种-返青期,方差分析达显著水平(P<0.05)。稻季施用N肥,后续麦季N2O排放减少,但N200和270kg/hm2N肥施用水平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麦季土壤水分情况与N2O排放通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秸杆还田 氮肥施用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质地对小麦和棉花田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9
14
作者 徐华 邢光熹 +1 位作者 蔡祖聪 鹤田治雄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2000年第1期1-3,共3页
1994年—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封丘生态试验站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质地对小麦和棉花田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质地明显影响小麦和棉花田N2O排放量 ,壤质土壤排放的N2O高于砂质和粘质土壤 ,小麦和棉花生长期壤质、砂质及粘质土... 1994年—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封丘生态试验站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质地对小麦和棉花田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质地明显影响小麦和棉花田N2O排放量 ,壤质土壤排放的N2O高于砂质和粘质土壤 ,小麦和棉花生长期壤质、砂质及粘质土壤的平均N2O排放通量分别为37.93、23.81、12.90及70.39、45.87、27.85μg N2O -N/(m2·h)。黄淮海平原麦棉轮作土壤年平均N2O排放通量为19.37~51.97μg N2O -N/(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棉花 土壤 一氧化氮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植株对稻田CH_4排放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静 徐华 +1 位作者 蔡祖聪 八木一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9-862,共4页
2005年采用静态箱法,在水稻分蘖期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全天观测了有、无水稻植株两种情况下稻田CH4的排放.结果表明:无论水稻种植与否,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昼夜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模式,极大值出现在下午14点;稻田CH4排放的昼夜变化与5cm处土... 2005年采用静态箱法,在水稻分蘖期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全天观测了有、无水稻植株两种情况下稻田CH4的排放.结果表明:无论水稻种植与否,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昼夜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模式,极大值出现在下午14点;稻田CH4排放的昼夜变化与5cm处土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有水稻植株处理稻田CH4日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无水稻植株处理(p<0.05);有水稻植株处理的稻田CH4排放通量最佳观测时间在上午8~10点,无水稻植株处理的最佳观测时间则在傍晚18点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排放 日变化 最佳观测时间 水稻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农田排水沟渠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良国 赵天成 +2 位作者 刘汝亮 王艳 阿部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36-2442,共7页
为探索宁夏引黄灌区农田排水沟水生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在灌区农田选取典型支沟、斗沟和农沟,并在每条沟渠布设上、中、下游断面,断面上设置样方大小进行退水沟渠水生植物物种种类、数量、多度、盖度调查。结果表明:宁... 为探索宁夏引黄灌区农田排水沟水生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在灌区农田选取典型支沟、斗沟和农沟,并在每条沟渠布设上、中、下游断面,断面上设置样方大小进行退水沟渠水生植物物种种类、数量、多度、盖度调查。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排水沟水生植物由11个科,13个属,20个种组成,其中,芦苇、藨草、水莎草、香蒲、龙须眼子菜和浮叶眼子菜是分布较广的优势种。群落垂直分层明显,但以芦苇及其伴生种组成的挺水群落多见。灌区农田排水沟各层次植物种类分布和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表现为农沟>斗沟>支沟。水位和流速是影响沟渠水生植物形态及分布的主要因素。农沟中水流速度较慢,生长环境稳定,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繁殖,为科学合理布局优势物种富集农田排水中的养分,以达到控制农田非点源污染目的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物种和群落多样性 农田排水沟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土甲烷产生、氧化和排放过程的相互影响──以水分历史处理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华 蔡祖聪 八木一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1-675,共5页
通过盆栽和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历史水稻土CH4产生、氧化及排放间的相互影响。水稻土CH4产生、氧化和排放皆受土壤水分历史条件的强烈影响,非水稻生长期土壤水分含量越高,随后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越大,产生和氧化能力也越强。无论是... 通过盆栽和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历史水稻土CH4产生、氧化及排放间的相互影响。水稻土CH4产生、氧化和排放皆受土壤水分历史条件的强烈影响,非水稻生长期土壤水分含量越高,随后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越大,产生和氧化能力也越强。无论是水稻生长期平均值还是季节变化,CH4排放皆受CH4产生的显著影响。CH4产生量和排放量的相对差值很好地说明了各处理间土壤CH4氧化潜力的差异。水稻土CH4排放通量主要受CH4产生率,而不是CH4氧化潜力的影响,但CH4氧化能牵制CH4产生率对CH4排放通量的影响,水稻土这种自然调节CH4排放量的特性对减少稻田CH4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甲烷产生 甲烷排放 甲烷氧化 水分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肥时间对小麦拔节-成熟期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二登 马静 +2 位作者 徐华 蔡祖聪 八木一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1-978,共8页
2007~2008年采用3种追肥时间(雨前追肥、雨时追肥和雨后追肥)进行田间试验,观测小麦拔节-成熟期N2O排放,以探讨追肥时间对麦季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雨前追肥和雨时追肥相比,雨后追肥小麦拔节-成熟期N2O排放量分别减少37%~67%和... 2007~2008年采用3种追肥时间(雨前追肥、雨时追肥和雨后追肥)进行田间试验,观测小麦拔节-成熟期N2O排放,以探讨追肥时间对麦季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雨前追肥和雨时追肥相比,雨后追肥小麦拔节-成熟期N2O排放量分别减少37%~67%和22%~46%。各处理小麦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小麦拔节-成熟期N2O排放的关键因素。雨后趁墒追肥能显著减少小麦拔节-成熟期N2O排放且不影响小麦产量,是较为合理的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肥时间 土壤水分 N2O排放 小麦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作季节土壤水分状况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华 蔡祖聪 +1 位作者 李小平 鹤田治雄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9年第4期20-23,共4页
温室盆栽试验表明,冬作季节土壤持续淹水处理(淹水)稻田平均CH4 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干燥处理(干燥),前者是后者的5.58 倍(1996 年)和4.16 倍(1997 年)。冬作季节土壤水分状况明显影响土壤Eh 和CH4 排... 温室盆栽试验表明,冬作季节土壤持续淹水处理(淹水)稻田平均CH4 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干燥处理(干燥),前者是后者的5.58 倍(1996 年)和4.16 倍(1997 年)。冬作季节土壤水分状况明显影响土壤Eh 和CH4 排放的季节变化。淹水处理土壤Eh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皆处于适宜CH4 产生的水平,所以整个水稻生长期皆有CH4 排放(经历烤田后例外),而干燥处理水稻移栽42 d 后土壤Eh 才降为负值,在此期间几乎没有CH4 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冬作季节 水分状况 甲烷排放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中肥料Cd的吸收和淋溶
20
作者 王慎强 H.Oda +3 位作者 A.Kawasaki 陈怀满 周东美 郑春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2-412,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肥料 吸收 淋溶 田间Lysimeter 火山灰土壤 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