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饲养条件下内蒙古绒山羊瘤胃甲烷菌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长青 金海 栗原光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8-233,共6页
为了解天然放牧和舍饲条件下内蒙古绒山羊瘤胃中甲烷菌的种群组成。选取甲烷菌mcr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序列,利用PCR技术对从瘤胃液中抽提的细菌总DNA进行扩增,并建立了甲烷菌特异性的mcrA基因文库。用限制性内切酶Taq I对该文库特异性片... 为了解天然放牧和舍饲条件下内蒙古绒山羊瘤胃中甲烷菌的种群组成。选取甲烷菌mcr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序列,利用PCR技术对从瘤胃液中抽提的细菌总DNA进行扩增,并建立了甲烷菌特异性的mcrA基因文库。用限制性内切酶Taq I对该文库特异性片段进行了限制性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RFLP)。放牧和舍饲内蒙古绒山羊瘤胃中甲烷菌的mcrA基因片段被分成6个不同的RFLP类型,并由此建立了DNA指纹图谱;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其属于甲烷杆菌目和甲烷微菌目,且绒山羊瘤胃中的甲烷菌大部分属于甲烷短杆菌。放牧绒山羊瘤胃内甲烷菌种类比舍饲绒山羊更加丰富,6种甲烷菌所占比例均较高,而舍饲绒山羊只有两种优势菌比例较高,其他几种所占比例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菌 mcrA基因 瘤胃液 绒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记录稻飞虱取食和产卵行为及其在植物抗虫性研究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服部 诚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31-36,共6页
采用AC型电子记录系统 (EMS)对褐飞虱在非寄主植物稗草和具有抗性基因bph4的水稻品种Babawee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褐飞虱口针到达稗草韧皮部以前停止取食 ,这揭示了在稗草非韧皮部组织中存在拒食剂。而在抗虫品种上 ... 采用AC型电子记录系统 (EMS)对褐飞虱在非寄主植物稗草和具有抗性基因bph4的水稻品种Babawee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褐飞虱口针到达稗草韧皮部以前停止取食 ,这揭示了在稗草非韧皮部组织中存在拒食剂。而在抗虫品种上 ,口针到达韧皮部以后取食行为终止。因此 ,可以清楚地识别两类具有不同抑制取食抗性因子的抗性植物。分析白背飞虱产卵行为的电子记录表明 ,在大多数情况下 ,就旺盛生长的水稻植株的下半部分而言 ,白背飞虱产卵器插入植物组织中但不产卵。这表明旺盛生长的植株能诱导白背飞虱的产卵行为 ,但由于某些拒避性因素使整个产卵过程不能完成。因此 ,这一系统可以有效地识别具有产卵抗性的植物上行为序列中受到破坏的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电子记录系统 取食行为 产卵行为 抗虫性 稗草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水稻品种上饲养的白背飞虱种群的致害性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沈君辉 王燕 +2 位作者 寒川一成 服部诚 刘光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84-88,共5页
采用分别带有抗白背飞虱基因Wbph2和Wbph5的水稻品种ARC10 2 39(ARC)和N’Diang(ND)作为选择寄主 ,获得第 15代种群 (ARC种群和ND种群 ) ,对这两个种群进行致害性检测。设RHT和TN1为抗感虫对照。结果表明这两个种群在其相应的寄主品种... 采用分别带有抗白背飞虱基因Wbph2和Wbph5的水稻品种ARC10 2 39(ARC)和N’Diang(ND)作为选择寄主 ,获得第 15代种群 (ARC种群和ND种群 ) ,对这两个种群进行致害性检测。设RHT和TN1为抗感虫对照。结果表明这两个种群在其相应的寄主品种上分泌唾液和X波持续时间较短 ,而取食韧皮部的时间较长。ARC种群和ND种群分别在其相应的寄主品种和TN1上分泌的蜜露量没有显著差异 ,且明显大于其在RHT上分泌的蜜露量。在寄主品种和TN1上的产卵量明显高于RHT ,发育卵率没有显著差异。ND种群在其寄主品种上的若虫存活率为 45 .0 %,介于TN1(71.4%)和RHT(2 1 0 %)之间 ,并与它们存在显著差异 ,ARC种群在其寄主品种上的若虫存活率为 6 8.3%,与它在TN1上 (77.5 %)的若虫存活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且明显高于RHT(2 2 .6 %)。这两个种群若虫发育历期在其各自的选择寄主与TN1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且明显短于其在RHT上的发育历期。因此 ,这两个种群在取食和产卵方面已基本适应其相应的选择寄主品种 ,但ND种群的若虫存活率还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电子记录 取食 产卵 致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广西蚕丝产业现状及分析——对广西部分农村蚕桑生产水平和缫丝业现状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木下晴夫 屈达才 《广西蚕业》 2007年第4期1-7,共7页
近年来,在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激励下,蚕桑将成为广西的重要产业。我受广西区经委的邀请,在为期三周的考查中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应该及时解决,否则会影响到广西桑蚕业的稳健发展:一是农村蚕茧生产水平较低,蚕茧质量还不... 近年来,在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激励下,蚕桑将成为广西的重要产业。我受广西区经委的邀请,在为期三周的考查中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应该及时解决,否则会影响到广西桑蚕业的稳健发展:一是农村蚕茧生产水平较低,蚕茧质量还不高,二是缫丝厂应该考虑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煮茧和缫丝工艺技术的改革,以便减少类节,提高生丝洁净度等成绩,提高生丝质量。可能是由于桑园面积的急速扩大和蚕茧产量的快速增加,广西区内各地的养蚕与制丝企业在无序增长。为此,希望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蚕丝技术人才培养、蚕丝技术指导和普及以及蚕茧质量检定等方面尽快建立起长效机制,同时努力加强自治区内原料蚕茧的调控管理,使原料蚕茧公平有序地在各企业间流通分配,促进蚕茧质量的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蚕业生产 现状:存在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