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那丹哈达地体与东亚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90
- 1
-
-
作者
水谷伸治郎
邵济安
张庆龙
-
机构
日本名古屋大学地球科学系
北京大学地质系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4-216,共13页
-
文摘
中国黑龙江省境内的那丹哈达地体属于侏罗纪裂解的地体,主要由石炭、二叠纪灰岩和绿片岩、三叠纪层状燧石以及中侏罗世的硅质页岩组成。它们都被包裹在较年轻(晚侏罗世-白垩纪的)碎屑岩中。该地体的地层古生物、岩石以及构造特征完全与日本列岛的美浓地体相同。在日本海形成之前,两个地体曾与西锡霍特阿林地体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超地体。与那丹哈达地体和美浓地体十分类似的构造地层地体在琉球岛弧,菲律宾以及婆罗洲也能找到。三叠纪中国大陆拚贴作用完成之后,所有这些地体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期间沿着亚洲大陆东缘组成了一个增生杂岩带。
-
关键词
中生代
构造地质
大陆边缘
地体
-
分类号
P534.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黑龙江省那丹哈达地体构造初探
被引量:50
- 2
-
-
作者
张庆龙
水谷伸治郎
小(山鸟)智
邵济安
-
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
日本名古屋大学地球科学系
北京大学地质系
-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7-71,共5页
-
文摘
从对那丹哈达岭地区的调查研究表明,那丹哈达地区为—由侏罗纪滑动沉积杂岩所组成的中生代地体。<1>本区出露有石炭、二叠纪石灰岩、三叠纪层状硅质岩和枕状基性熔岩及堆积杂岩(主要为单辉岩、辉长岩等)以及侏罗纪的硅质岩、硅质页岩等,其岩石组合基本表现了洋壳特征,可能为远洋沉积;<2>.其中的石炭、二叠纪石灰岩明显地呈透镜状产出于三叠纪和二叠纪硅质岩之中;<3>.从本区出露的硅质岩中分别采到三叠纪晚期(T_3)和侏罗纪中期的放射虫化石;<4>本区与其西侧的双鸭山地体及南侧的延吉地体的岩石组合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侏罗纪时,那丹哈达地体表现为海相,而其近邻则为陆相或海陆交互相,并含有很好的煤层。
-
关键词
地体构造
沉积相
板块构造
-
分类号
P547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一个奇异透镜体构造的微束分析
- 3
-
-
作者
孙岩
三宅启司
-
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
日本名古屋大学地球科学系
-
出处
《地球化学》
CAS
1988年第1期79-83,i002,共6页
-
文摘
奇异透镜体构造标本采自南京幕府山经强烈挤压的灰岩地层。通过SEM和EPMA测试,透镜体构造的中层和内核之间边界有挤压、剪切和拉张三种变形。自外层和内层一些主要元素Ca、Si、P和S等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这些现象的产生是由应力作用、动力分异作用和动热变质作用的结果。
-
关键词
奇异透镜体
动热变质
微束分析
电镜观察
能谱分析
-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