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秆木素侧链^(13)C同位素示踪及固体^(13)CNMR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顾瑞军 谢益民 +2 位作者 曾绍琼 伍红 安田征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73-1076,共4页
在水稻 (Oryza sativa L.)生长过程中 ,向其茎秆部节间的空腔分别注入在侧链α,β,γ位带有 1 3C标记的松柏醇葡萄糖甙 ,得到 1 3C标记的稻秆木素 ,用高分辨率固体核磁 1 3C NMR对其组织进行分析 ,发现外源性的松柏醇葡萄糖甙并不影响... 在水稻 (Oryza sativa L.)生长过程中 ,向其茎秆部节间的空腔分别注入在侧链α,β,γ位带有 1 3C标记的松柏醇葡萄糖甙 ,得到 1 3C标记的稻秆木素 ,用高分辨率固体核磁 1 3C NMR对其组织进行分析 ,发现外源性的松柏醇葡萄糖甙并不影响水稻中木素的正常合成 .证明了 β-O-4,β-β,β-5和 β-1结构是稻秆原本木素中的主要结构 ,另外还有少量的松柏醇和阿魏酸类结构 ,并证实木素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 木素 同位素示踪 碳13 核磁共振 分离 造纸工业 制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风化过程中化学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袁红莉 陈文新 木村真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1-315,共5页
本文测定了6种不同风化程度褐煤的化学性状.结果表明,随着在自然界堆积风化时间的延长,褐煤的总碳、总氮含量及碳氮比都下降,灰分含量则增大;可提取的腐植酸及黄腐酸量明显增大,且紫外吸光值呈系统变化,尤其是黄腐酸中聚乙烯吡咯烷酮树... 本文测定了6种不同风化程度褐煤的化学性状.结果表明,随着在自然界堆积风化时间的延长,褐煤的总碳、总氮含量及碳氮比都下降,灰分含量则增大;可提取的腐植酸及黄腐酸量明显增大,且紫外吸光值呈系统变化,尤其是黄腐酸中聚乙烯吡咯烷酮树脂可吸附部分(黄腐酸中腐植部分)随风化加深而降低.各种不同风化程度褐煤中腐植酸的红外吸收光谱变化不很明显,且与土壤腐植酸吸收光谱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风化 腐植酸 黄腐酸 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力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林 服部一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47,共4页
考察了高愈伤组织增殖力的粳稻品种Aikoku和低愈伤组织增殖力品种Moritawase、Norin1杂交组合的双亲和正反交F1、F2、F3的愈伤组织增殖力.正反交F1呈现大而淡黄、与Aikoku相似的高愈伤组织增殖力类型,而Moritawase和Norin1呈现小而褐色... 考察了高愈伤组织增殖力的粳稻品种Aikoku和低愈伤组织增殖力品种Moritawase、Norin1杂交组合的双亲和正反交F1、F2、F3的愈伤组织增殖力.正反交F1呈现大而淡黄、与Aikoku相似的高愈伤组织增殖力类型,而Moritawase和Norin1呈现小而褐色的低愈伤组织增殖力类型.F2中,高、低愈伤组织增殖力类型的个体符合13∶3的比例.F3世代,高愈伤组织增殖力株系、愈伤组织增殖力分离的株系及低愈伤组织增殖力的株系符合7∶8∶1的比例.3个世代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Aikoku所具有的高愈伤组织增殖力由相互独立的1对显性和1对隐性基因支配,不受细胞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愈伤组织增殖力和再生力由不同的基因控制.本研究中使用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1/2MS+3mg/L2,4 D+5g/L酵母粉+30g/L蔗糖+11g/L琼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愈伤组织 增殖力 基因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和洋葱水溶性成分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蒋继志 郑小波 +1 位作者 陆家云 道家纪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5-108,共4页
马铃薯和洋葱水溶性成分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收稿日期:19950725蒋继志1,郑小波1,陆家云1,道家纪志2(1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原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95;2日本国名古屋大学... 马铃薯和洋葱水溶性成分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收稿日期:19950725蒋继志1,郑小波1,陆家云1,道家纪志2(1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原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95;2日本国名古屋大学农学部)EFFECTSOFW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洋葱 疫霉 游动孢子 萌发 附着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胚愈伤组织增殖力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林 服部一三 和田富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9-434,共6页
对高愈伤组织增殖力品种Aikoku和低愈伤组织增殖力品种Moritawase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的观察。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2品种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证实了基因型对愈伤组织增殖的作用。Aikoku的愈伤组织颜色淡黄、增殖较快,而Morita... 对高愈伤组织增殖力品种Aikoku和低愈伤组织增殖力品种Moritawase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的观察。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2品种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证实了基因型对愈伤组织增殖的作用。Aikoku的愈伤组织颜色淡黄、增殖较快,而Moritawase的愈伤组织则呈褐色且增殖速度慢。组织学的观察表明,Aikoku的种胚盾片上皮组织以及由上皮细胞起源的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活性高于Moritawase;而且在上述2个品种中还观察到不同的细胞分化类型,在Aikoku的愈伤组织中观察到了带有表皮状结构的圆形细胞块,而在Moritawase的愈伤组织中却观察到了根状结构。在本研究中还观察到Aikoku中起源于中胚轴和盾片维管束的愈伤组织表现出与盾片上皮细胞起源愈伤组织不同的细胞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愈伤组织增殖 组织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酶在小菜蛾对抑太保抗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刚 宫田正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92-95,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diamondbackmoth,Plutelaxylostela)体内酰胺酶广泛存在于其中肠、脂肪体、表皮及头部,酶活力为0.118~0.307μmolg-1min-1.该酶在体细胞中主要以与胞... 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diamondbackmoth,Plutelaxylostela)体内酰胺酶广泛存在于其中肠、脂肪体、表皮及头部,酶活力为0.118~0.307μmolg-1min-1.该酶在体细胞中主要以与胞内膜结合的方式存在,也有少部分酶以溶解的方式存在于细胞液中.当反应系统pH值为7.5时,酶活力为最高酶活力的83%;当pH值为8.5时,酶活力达最大值,然后随着pH值的升高,酶活力开始缓慢下降.酶反应在1h内,酶活力与时间变化呈直线关系.对抑太保(Chlorfluazuron)抗性的小菜蛾品系(BKS、TLS、ATABRON、NOMOT、HIOKO、CAKOSHIMA)体内酰胺酶活力明显高于敏感品系(为敏感品系OSS的2.45~2.81倍).抗性品系TLS酰胺酶活力是敏感品系TLN的2.28倍,抗性品系BKS酰胺酶活力是敏感品系BKN的2.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抑太保 酰胺酶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屑厚度和刀刃磨损量对木材加工表面温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朴永守 横地秀行 +1 位作者 林和男 木村志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6-75,共10页
为了掌握在木材切削中工件加工表面的温度,用高灵敏度红外线辐射温度计,查明了切屑厚度(t)和刀刃磨损量(L_f)对切削而产生的加工表面温度(θ)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屑厚度愈小,刀刃磨损量愈大,则加工表面的温度愈高。θ和t之间,无论L_f的... 为了掌握在木材切削中工件加工表面的温度,用高灵敏度红外线辐射温度计,查明了切屑厚度(t)和刀刃磨损量(L_f)对切削而产生的加工表面温度(θ)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屑厚度愈小,刀刃磨损量愈大,则加工表面的温度愈高。θ和t之间,无论L_f的大小如何,它们之间成立如下关系,即θ=Bt^(-m)(式中B和m为与L_f有关的常数),而且存在着尺寸效应。考虑到存在尺寸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刀刃的圆角,实验测出了同样具有尺寸效应的单位切削力以及与加工表面的特性密切相关的垂直分力,并求得了它们与加工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切削 加工表面 温度 厚度 刀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小豆与野生小豆种间差异性研究——第1报 小豆籽粒、生长初期主要性状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金文林 山口裕文 蓬原雄三 《作物品种资源》 1993年第1期4-6,共3页
用54份栽培种小豆和12份野生种小豆,对9个籽粒性状及7个生长初期性状进行了种间差异的研究,同时还讨论了野生小豆与半野生小豆,中国、日本及南朝鲜地域内栽培小豆群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品种间、群间、种间所有性状都达到1%水平的显著... 用54份栽培种小豆和12份野生种小豆,对9个籽粒性状及7个生长初期性状进行了种间差异的研究,同时还讨论了野生小豆与半野生小豆,中国、日本及南朝鲜地域内栽培小豆群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品种间、群间、种间所有性状都达到1%水平的显著差异。群间的进化程度关系为日本小豆地方品种群≥中国小豆地方品种群≥南朝鲜小豆地方品种群》半野生小豆群>野生小豆群。进而对16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种间差异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小豆 栽培 类型 籽粒 幼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豆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及直接植物体再分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金文林 蓬原雄三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95-100,共6页
本文主要报导小豆初生叶、上胚轴、子叶、子叶节部位切段、主根根基部和主根根尖等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外植体的直接植物体再生实验结果。研究表明;初生叶以出芽后第二天的材料最好;而其它部位的外植体以出芽后第三天的愈伤组织分... 本文主要报导小豆初生叶、上胚轴、子叶、子叶节部位切段、主根根基部和主根根尖等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外植体的直接植物体再生实验结果。研究表明;初生叶以出芽后第二天的材料最好;而其它部位的外植体以出芽后第三天的愈伤组织分化诱导率较高。在发芽培养基中加入6—BA获得的供试外植体,其愈伤组织诱导所需时间短,而且诱导率均可达100%。,在6—BA浓度为0.1~0.4%的植物体直接再分化培养基中,上胚轴能够诱导出愈伤组织及芽、根、幼苗,并能顺利地驯化成植株;子叶也能诱导出愈伤组织、根和芽;其它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和根。幼胚在本实验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和再分化诱导培养基中既可诱导出愈伤组织,也可将原胚芽培养成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外植体 幼胚培养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践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洋 刘春生 +4 位作者 于杰 松本省吾 王昆 刘志 李天忠 《中国果树》 2017年第5期5-8,共4页
苹果一般自花授粉不能结实,需配置一定比例的授粉品种,且依靠昆虫或人工授粉才能获得经济产量。苹果属于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类型,受17号染色体末端S基因座的复等位基因控制,最早人们将‘国光’品种2个同源染色体上控制自交不亲和性的... 苹果一般自花授粉不能结实,需配置一定比例的授粉品种,且依靠昆虫或人工授粉才能获得经济产量。苹果属于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类型,受17号染色体末端S基因座的复等位基因控制,最早人们将‘国光’品种2个同源染色体上控制自交不亲和性的等位基因分别命名为S_1和S_2之后(S基因型为S_1S_2),截至目前已从苹果属植物中鉴定出S_1、S_2、S_3、S_4、S_5、S_6、S_7、S_8、S_9等31种S等位基因,确定了‘鸡冠’‘富士’‘嘎拉’‘成保光’等1 000多个品种的S基因型,分别为S_3S_5、S_1S_9、S_2S_5和S_1S_2等。当‘国光’与‘鸡冠’相互授粉时,由于2个S基因型不同,相互授粉可结实,表现为亲和;当‘国光’与‘富士’相互授粉时,由于有一个S等位基因相同,有一半花粉可授粉受精结实,表现为半亲和;当‘国光’与‘成保光’相互授粉时,由于S基因型完全相同,相互授粉不结实,表现为不亲和。由于S基因型直接决定了相互授粉的亲和程度,可为栽培生产授粉树的配置和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和帮助,因此,本研究室与日本名古屋大学合作,在对中国国家苹果资源圃和日本国家苹果资源圃S基因型大量鉴定的基础上,建立了苹果S基因型数据库,配有中、日、英等文字的操作页面,该网站可根据用户的需要,给出相应品种的对应授粉品种,用户再根据花期相遇、花粉育性等从中挑选出最适合的授粉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S基因型 数据库 授粉树配置 亲本选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洪峰滞后时间预测崩塌发生时间的可能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恩田裕一 小松阳介 +4 位作者 迁村真贵 藤原淳一 李维国 赵永光 尚克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1年第1期21-24,共4页
:以往预测崩塌诱发型泥石流及确定崩塌避难标准时 ,多以前期有效降雨及雨强大小而定 ,而未考虑雨后是否发生泥石流。研究证明 :深层崩塌多发于雨后 ,表层崩塌多与降雨同步。为此利用降雨—径流特性进行预测崩塌发生时间的研究。在中古... :以往预测崩塌诱发型泥石流及确定崩塌避难标准时 ,多以前期有效降雨及雨强大小而定 ,而未考虑雨后是否发生泥石流。研究证明 :深层崩塌多发于雨后 ,表层崩塌多与降雨同步。为此利用降雨—径流特性进行预测崩塌发生时间的研究。在中古生代层地区、花岗岩地区、流纹岩地区 ,分别设定试验小流域 ,并测定各自降雨—径流的关系。通过降雨—径流过程线分析认为 :石灰岩地区因山体内地下水滞后而洪峰滞后 ;中古生代层地区、流纹岩地区因基岩存在大量裂隙而成为地下水流径 ,导致洪峰滞后 ;而花岗岩地区基岩裂隙少 ,地下水迅速流出 ,洪峰与雨峰几乎同步。因此 ,以前警戒避难方法仅限于花岗岩地区。对于潜在深层崩塌的中古生代层地区 ,根据水文地质资料 ,研究降雨—径流特性及崩塌、泥石流的发生与洪峰滞后时间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径流过程线 洪峰滞后时间 崩塌 泥石流 日本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红杆天麻及乌天麻有性杂交种与原品种间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戚建华 向兰 《四川草原》 1998年第3期25-27,共3页
该试验利用水红杆天麻与乌天麻两种不同的优点,采用人工授粉的杂交方式,获得有性繁殖种子。在同等条件下,将有性繁殖杂交种与原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有性杂交麻种在产量、成品率、折干率和抗病能力等方面均比原品种高。
关键词 水红杆天麻 乌天麻 杂交种 原品种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