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包气带水分运移的现场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明香 马炳辉 +6 位作者 刘锦峰 贾长在 郭择德 王志明 神山秀雄 向井雅之 下冈谦司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100,共10页
本文主要介绍在核素迁移试验现场进行的黄土包气带水分运移研究的方法和主要结果。包气带水分运移试验场建有一座 9.0 m深的负压计观测竖井和二个 2 8.0 m深的中子仪测管。分别采用 WM- 1型负压计系统和 IHiii型土壤中子水分仪测量黄土... 本文主要介绍在核素迁移试验现场进行的黄土包气带水分运移研究的方法和主要结果。包气带水分运移试验场建有一座 9.0 m深的负压计观测竖井和二个 2 8.0 m深的中子仪测管。分别采用 WM- 1型负压计系统和 IHiii型土壤中子水分仪测量黄土剖面的基质势和含水量。一组负压计和中子仪测管在天然条件下测量 ,连续观测 2年多 ,用于水分运移特征研究 ;另一组测量停止淹灌后的水分再分配过程 ,连续观测 7个月 ,用于非饱和渗透系数测定。结果表明 :(1)降雨入渗主要影响深度、蒸发影响深度在 1.0 m以上 ;(2 )水分运移可分为 4个带 :1.0 m深度以上为强交替带 ,含水量、水势和水势梯度随时间变化快、变幅大 ,液态水的运移比较明显 ;1.0~ 7.2 m深度上为含水量和水势随时间变化小的弱交替带 ,除黄土颗粒大小变化较大的深度处 ,一般来说 ,水势梯度方向单向向下 ,其中 :含水量和水势在 1.0~ 1.6 m深度上随时间变化较大 ,液态水的运移也比较明显 ;在 5.0~ 7.2 m深度上 ,水分变化很小 ,基本趋于稳定状态 ,液态水的运移很不明显 ,微弱的热水汽扩散显现出来 ;在 7.2~ 2 3.0 m深度上 ,含水量除在黄土 -古土壤 -钙质结核层组合交界处有变化外 ,其余则基本保持与黄土颗粒大小变化相对应的稳定状态 ,为水分运移的传递带 ;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含水量 水分运移 现场研究 核素迁移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书绅 王志明 +9 位作者 郭择德 李祯堂 赵英杰 李盛芳 神山秀雄 山本忠利 武部慎一 小川弘道 田中忠夫 向井雅之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0,共20页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和日本原子力研究所合作开展了为期 5年 (1988年 1月~ 1993年 1月 )的“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以建立一套低中放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技术和方法 ,包括参数、模式和程序。本文主要介绍...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和日本原子力研究所合作开展了为期 5年 (1988年 1月~ 1993年 1月 )的“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以建立一套低中放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技术和方法 ,包括参数、模式和程序。本文主要介绍在黄土包气带中核素迁移规律、水分运移行为研究及其相关参数测定的方法和试验结果 ,以及试验场址主要特征和开发的核素迁移模式与计算程序为开展现场核素迁移示踪试验和实验室核素迁移模拟实验 ,建立了野外试验场、喷淋试验大厅和环境模拟实验室 ;开发了现场核素迁移直接测量系统 ;研制了实验室模拟装置和原状土取样设备。包气带核素迁移示踪试验 ,从 1989年 5月开始到 1991年 8月结束 ,试验在天然 (试验期间年均降雨量为 4 38mm)和喷淋 (喷淋强度 15mm/ d,相当于降雨量 5.4 8× 10 3 mm/ a)两种条件下进行。实验室模拟实验 ,喷淋强度为 0 .796 mm/ d(4号土柱 )和 0 .6 56 mm/ d(2号土柱 ) ,历时约 1年。示踪核素为 60 Co、85Sr和 13 4Cs(或13 7Cs)。还与现场试验同步开展了试验场水分运移研究 ,及用 3 H作示踪剂的水分运移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1)对 85Sr,喷淋条件下 2年的现场试验期内 ,浓度峰迁移了 13cm,天然条件下迁移约 2 cm;在 1年的实验室模拟实验期内 ,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评价 放射性废物 浅地层处置 核素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包气带土壤水特征曲线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择德 程金茹 +2 位作者 邓安 向井雅之 神山秀雄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本文主要介绍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CIRP)野外试验场从地表到潜水位 2 8m深范围内 4 6个土芯样的水特征曲线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结果表明 ,场址包气带导水特征随深度变化明显 ,可将其分为 5个层带 ,并由测量结果推导出各层带土壤的... 本文主要介绍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CIRP)野外试验场从地表到潜水位 2 8m深范围内 4 6个土芯样的水特征曲线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结果表明 ,场址包气带导水特征随深度变化明显 ,可将其分为 5个层带 ,并由测量结果推导出各层带土壤的非饱和渗透系数、比水容量及当量孔径分布等非饱和水动力学参数。测量得到的土壤水特征曲线与现场包气带剖面含水量和基质势动态观测结果符合较好。利用本文研究得出的参数 ,计算得到的试验场址包气带孔隙水流速与现场 3 H示踪试验得到的结果也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特征曲线 包气带 核素迁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κ-型卡拉胶/聚乙烯吡咯烷酮共混水凝胶的辐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翟茂林 哈鸿飞 +1 位作者 吉井文男 幕内惠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9-142,共4页
采用辐射技术制备了κ-型卡拉胶 ( KC)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 PVP)共混水凝胶 ,研究了共混凝胶内 KC含量、PVP的分子量和辐照剂量等对 KC/ PVP共混水凝胶性质的影响 .实验发现 ,KC与高分子量的 PVP( k-90 )共混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辐照可... 采用辐射技术制备了κ-型卡拉胶 ( KC)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 PVP)共混水凝胶 ,研究了共混凝胶内 KC含量、PVP的分子量和辐照剂量等对 KC/ PVP共混水凝胶性质的影响 .实验发现 ,KC与高分子量的 PVP( k-90 )共混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辐照可得到高强度、高溶胀行为的 KC/ PVP共混水凝胶 ,随着共混凝胶内KC含量的增加 ,凝胶强度及溶胀性能均显著提高 .分析表明 ,KC与高分子量的 PVP共混后 ,在较低剂量下 KC的降解被抑制 ,从而获得一种由物理交联的 KC和化学交联的 PVP形成的互穿网络 ( IPN)凝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水凝胶 凝胶强度 溶胀行为 辐射制备 k-型卡接胶 聚乙烯吡咯烷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外试验场黄土包气带水分入渗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独仲德 赵英杰 +4 位作者 倪东旗 马炳辉 许兆义 田中忠夫 向井雅之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7-109,共3页
黄土介质特有的垂直节理和大孔隙发育性质 ,使黄土包气带水分入渗过程具有与其它均匀土壤的非饱和水分运动不同的特征。通过试验场黄土包气带水分入渗试验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分析 ,说明非饱和条件下黄土介质中的垂直节理对水分入渗几乎... 黄土介质特有的垂直节理和大孔隙发育性质 ,使黄土包气带水分入渗过程具有与其它均匀土壤的非饱和水分运动不同的特征。通过试验场黄土包气带水分入渗试验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分析 ,说明非饱和条件下黄土介质中的垂直节理对水分入渗几乎不起作用 ,而大孔隙对水分入渗起着显著的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入渗 野外试验场 黄土包气带 核素迁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Np在破碎凝灰岩和凝灰质砂上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旭东 田中忠夫 武部慎一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5,共6页
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2 37Np在破碎凝灰岩和凝灰质砂上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 ,4 8h以后 ,2种介质对2 37Np的吸附百分数相近 ,而且吸附的2 37Np在各相间的分布均以离子交换态为主。凝灰岩和凝灰质砂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差异显著 ,说明离子交... 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2 37Np在破碎凝灰岩和凝灰质砂上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 ,4 8h以后 ,2种介质对2 37Np的吸附百分数相近 ,而且吸附的2 37Np在各相间的分布均以离子交换态为主。凝灰岩和凝灰质砂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差异显著 ,说明离子交换作用仅发生在粘土矿物的表面 ,凝灰岩中蒙脱石的层间没有发生阳离子交换。在 2 8d的实验时间内 ,2 37Np在介质中的Fe Mn氧化物 氢氧化物上的吸附百分数几乎不随时间变化。这可能是因为该吸附过程为瞬时即可完成的表面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连接拉取 凝灰岩 凝灰质砂 核素迁移 镎237 放射性废物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堆的热利用——热化学循环制氢的研究
7
作者 吴莘馨 方甬 +1 位作者 厉日竹 小贯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9期96-99,共4页
利用高温堆提供的 90 0℃的高温热源 ,用碘 硫 (IS)循环热化学水解的方法可得到没有二氧化碳释放的能源系统。介绍了IS循环的概念。
关键词 热利用 热化学循环 高温气冷堆 氢气 生产 水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5)Sr、^(134)Cs和^(60)Co在黄土中吸附和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祯堂 陈式 +5 位作者 王辉 游志均 山本忠利 小川弘道 武部慎一 田中忠夫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8-73,共6页
本文通过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 ,研究了85Sr、13 4Cs和60 Co在黄土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以及核素浓度、p H和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静态实验结果表明 ,16个样品测定的85Sr、13 4Cs和60 Co的分配系数的均值分别为 82、7.4× 10 3 和 5.4... 本文通过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 ,研究了85Sr、13 4Cs和60 Co在黄土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以及核素浓度、p H和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静态实验结果表明 ,16个样品测定的85Sr、13 4Cs和60 Co的分配系数的均值分别为 82、7.4× 10 3 和 5.4× 10 3 m L/g;p H值的变化对三种核素的分配系数有较大影响。动态实验结果表明 ,三种核素的绝大部分滞留在土柱中 ,只有少部分从土柱中流出来 ;三种核素在土柱中的迁移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为85Sr>13 4Cs≈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迁移 黄土 放射性废物 浅地层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固定化细胞酶液水解辐射预处理稻麦秸秆的研究
9
作者 陆兆新 熊仓稔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92-98,共7页
用1×10~5、3×10~5、5×10~5和10×10~5 Gy的电子束和电子束加4%NaOH复合预处理稻麦秸秆。预处理稻秆200目以上粉末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中。用1%纤维素酶水解电子束预处理稻麦秸秆48小时,葡萄糖得率随辐照剂量的增... 用1×10~5、3×10~5、5×10~5和10×10~5 Gy的电子束和电子束加4%NaOH复合预处理稻麦秸秆。预处理稻秆200目以上粉末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中。用1%纤维素酶水解电子束预处理稻麦秸秆48小时,葡萄糖得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10×10~5 Gy照射的比未预处理的增加了70%—80%;而复合预处理稻麦秸秆的葡萄糖得率在5×10~5 Gy以内,随辐射剂量增加而增加,分别为36%和35%,比未处理的10.2%增加了约2.5倍,而用10×10~5 Gy的反而下降。通过辐射聚合在纱布表面覆盖高分子poly(HEA)、poly(HEMA)、poly(HPMA)、poly(A-4G)和poly(A-TMPT),并以此作为固定化里氏木霉细胞的载体。这些载体均能较好地固定化里氏木霉细胞,固定化细胞的滤纸活性(FPA)均高于游离细胞,其中覆盖poly(HPMA)的载体固定化细胞的效果最好,FPA为3.5U/ml,比游离细胞增加了近40%。用这些固定化细胞的酶液水解NaOH和电子束复合预处理的稻麦秸秆,其葡萄糖得率随辐照剂量和水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中4%NaOH和10×10~5 Gy处理的稻麦秸秆第6天的葡萄糖得率为19%和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稻麦秸秆 里氏木霉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包气带中核素二维迁移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张秀珍 金月如 +8 位作者 马如维 樊耀国 韩月琴 夏晓斌 毛永 郭彩萍 胡遵素 田中忠夫 向井雅之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了研究黄土包气带中放射性核素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二维迁移 ,在野外试验场的 C坑 (天然条件 )和 F坑 (人工喷淋条件 )进行了取样测量。将 85Sr、13 4Cs和 60 Co三种核素与黄土均匀混合 ,制成示踪源 ,埋置于坑底中心位置 ,距地表 1m... 为了研究黄土包气带中放射性核素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二维迁移 ,在野外试验场的 C坑 (天然条件 )和 F坑 (人工喷淋条件 )进行了取样测量。将 85Sr、13 4Cs和 60 Co三种核素与黄土均匀混合 ,制成示踪源 ,埋置于坑底中心位置 ,距地表 1m,两坑示踪源层尺寸均为 5.5cm× 0 .6 cm。分别于埋置示踪源层后的第 783d(F坑 )和 10 72 d(C坑 )进行解体采样。使用专门制作的采样定位环 ,分层、分环采样。垂向分层 ,每层厚 1cm;水平方向分环 ,环的直径为 3~ 2 7cm,分 9种尺寸。在 C坑和 F坑分别采土样 2 4 1和 2 13个。用 Na I(Tl)γ谱仪测量土样中85Sr、13 4Cs和60 Co的活度 ,得到两坑中三种核素的比活度分布曲线。结果表明 ,13 4Cs和 60 Co的比活度峰在两试验坑中垂向迁移距离均小于 1cm,但也有一小部分迁移距离较大 ;而 85Sr的比活度峰在人工喷淋条件 (喷淋强度 1.5cm/d)的 F坑 ,向下迁移了约 13cm,在天然条件的 C坑 ,比活度峰仍在示踪源层 ,但在上、下二个方向上明显展宽。另外 ,还发现在水平方向上径向距为 11.3cm(F坑 )和 12 .8cm(C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黄土包气带 核素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锝在格列土上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德迎 武部慎一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用静态实验法研究了锝在格列土上的吸附行为。观察了葡萄糖、NaOH和腐殖酸对得在格列土上吸附比(Rd)的影响。结果表明,格列土比一般地表土(砂土、凝灰岩土等)对锝有更大的吸附比;微生物活动能够阻滞碍的迁移;腐殖酸对吸附... 用静态实验法研究了锝在格列土上的吸附行为。观察了葡萄糖、NaOH和腐殖酸对得在格列土上吸附比(Rd)的影响。结果表明,格列土比一般地表土(砂土、凝灰岩土等)对锝有更大的吸附比;微生物活动能够阻滞碍的迁移;腐殖酸对吸附的影响不大;NaOH可以增加格列土对锝的阻滞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微生物活动 格列土 吸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德迎 武部慎一 妹尾宗明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6-60,共5页
在有氧条件下,用静态实验法研究了放射性核素^(99)Tc在各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并研究了土壤的特性和土壤平衡水的pH和Eh值。选择活性炭和还原铁粉作添加剂,与砂土混合作为人工土壤,研究放射性核素^(99)Tc在人工土壤... 在有氧条件下,用静态实验法研究了放射性核素^(99)Tc在各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并研究了土壤的特性和土壤平衡水的pH和Eh值。选择活性炭和还原铁粉作添加剂,与砂土混合作为人工土壤,研究放射性核素^(99)Tc在人工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99)Tc在天然土壤(格列土除外)中的吸附比很低,人工土壤中的吸附比很高,并且随着添加剂的质量分数和接触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对核素吸附的物理化学过程和可能的吸附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 静态实验 吸附比 锝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外试验场黄土的理化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谢建勋 谷存礼 +4 位作者 黄雅文 刘秀珍 宋娟 小川弘道 武部慎一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本实验为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提供现场土壤的物理化学参数。采样深度在 0 .5~ 9.1m范围内 ,每个样品进行 10项测定 :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密度、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渗透系数、阳离子交换容量... 本实验为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提供现场土壤的物理化学参数。采样深度在 0 .5~ 9.1m范围内 ,每个样品进行 10项测定 :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密度、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渗透系数、阳离子交换容量、含水量。采样区植物根系发育良好 ,在 0 .55~ 2 m处发现洞穴。土壤颗粒的矿物组成以长石 (~ 4 0 % )和石英石 (~ 2 7% )为主。化学组成的主要成分为 Si O2 (~ 6 0 % )、Al2 O3(~ 11% )和 Fe2 O3 (~ 3.2 % )。土壤颗粒组分以 0 .2~ 0 .0 2 mm为主 (约 50~ 70 % )。该土为砂质粘壤土 ,p H=8左右 ,土壤的干容重为 1.2 7~ 1.4 8t/m3 ,总孔隙度为 50 %左右 ,渗透系数在 (0 .92~ 4 .3)× 10 -4 cm/s之间 ,阳离子交换容量为 12 .17~ 2 8.2 6 meq/1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理化分析 包气带 野外试验场 核素迁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封消解ICP-AES和ICP-MS测定中日两国茶叶中23种矿质元素 被引量:52
14
作者 王小平 马以瑾 伊藤光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03-1707,共5页
收集了13种中国茶叶和6种日本茶叶,在进行密封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茶叶中Al,Ba,Ca,Cd,Ce,Co,Cr,Cs,Cu,Fe,La,Mg,Mn,Na,Ni,Pb,Rb,Sb,Sr,Th,U,Y和Zn等23种矿质元素的含... 收集了13种中国茶叶和6种日本茶叶,在进行密封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茶叶中Al,Ba,Ca,Cd,Ce,Co,Cr,Cs,Cu,Fe,La,Mg,Mn,Na,Ni,Pb,Rb,Sb,Sr,Th,U,Y和Zn等23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并用茶叶标准参考物质(GBW07605)评价了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研究结果表明:密封消解有助于获得较为准确的茶叶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与日本茶叶相比,中国茶叶中Cd,Co,Cr,Cs,Fe,Pb,Rb,Sb,Th,U和Zn等元素含量显著偏高(P<0.05),预示大气重金属污染程度中国较日本严重。另外,还发现茶叶中一些矿质元素含量之间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标准参考物质 矿质元素 密封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包气带中放射性核素迁移的现场试验 被引量:9
15
作者 郭择德 王志明 +6 位作者 李书绅 姜钢 黄庆春 杨端节 田中忠夫 向井雅之 神山秀雄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1-31,共11页
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开展了为期二年的包气带中 3H、6 0 Co、85 Sr和 13 4 Cs的迁移试验 ,在天然条件和人工喷啉条件下共进行了六组试验。通过定期取样和直接测量两种方法测量了示踪核素的浓度分布 ;同时为配合迁移试验 ,同... 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开展了为期二年的包气带中 3H、6 0 Co、85 Sr和 13 4 Cs的迁移试验 ,在天然条件和人工喷啉条件下共进行了六组试验。通过定期取样和直接测量两种方法测量了示踪核素的浓度分布 ;同时为配合迁移试验 ,同步开展了包气带中水分运移观测在介绍了试验概况之后 ,分析了作为水分运移示踪剂的3 H的试验结果 ,并与野外现场的和实验室的其它研究包气带水分运移的结果相比较 ,令人满意的一致性显示了所建立的包气带水分运移研究方法的可靠性。核素迁移结果表明 ,试验场址的黄土沉积层对所选用的示踪核素具有强烈的吸附滞留作用。经过二年的试验 ,60 Co和13 4Cs的浓度峰无论在天然条件下还是喷淋条件下 ,迁移距离都不超过 1cm;85Sr的浓度峰在喷淋条件下迁移了约 13cm;在天然条件下迁移了约 2 cm。尽管 60 Co和 13 4Cs被黄土强烈吸附滞留 ,但是 ,试验中发现一小部分60 Co和 13 4Cs迁移速度远高于其浓度峰的迁移。试验中还发现 ,在喷淋条件下 ,85Sr在迁移过程中形成具有不同迁移速度的二个浓度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迁移 放射性废物处置 安全评价 黄土包气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AM在ITER窗口限制器蒙特卡罗计算建模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卢磊 李莹 +4 位作者 丁爱平 曾勤 黄晨昱 吴宜灿 H.Iida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7-281,共5页
在MCAM(蒙特卡罗粒子输运计算自动建模系统)平台下,实现了ITER窗口限制器CAD工程模型的预处理以及到蒙特卡罗计算模型的自动转换,并借助MCAM的反向转换功能和MCNP中二维几何截面绘制程序PLOT对生成的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MCAM在ITER窗... 在MCAM(蒙特卡罗粒子输运计算自动建模系统)平台下,实现了ITER窗口限制器CAD工程模型的预处理以及到蒙特卡罗计算模型的自动转换,并借助MCAM的反向转换功能和MCNP中二维几何截面绘制程序PLOT对生成的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MCAM在ITER窗口限制器蒙特卡罗建模过程中应用结果表明对于一个具有复杂几何结构的CAD工程模型来说,MCAM提高了其蒙特卡罗计算建模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有效地替代传统的手工建模方法,应用于实际计算分析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AM蒙特卡罗方法 自动建模 ITER窗口限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高小梅 李兆麟 +2 位作者 贾雪 山本忠利 武部慎一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6-90,共5页
本文介绍为现场核素迁移试验而研制的人工模拟降雨装置 ,着重介绍了设计参数的选择和性能测试的方法及其结果。该装置采用医用注射针头在一圆圈内振动洒落水滴模拟降雨。经过两年多现场试验中的使用 ,证明它具有降雨强度可变范围宽 (小... 本文介绍为现场核素迁移试验而研制的人工模拟降雨装置 ,着重介绍了设计参数的选择和性能测试的方法及其结果。该装置采用医用注射针头在一圆圈内振动洒落水滴模拟降雨。经过两年多现场试验中的使用 ,证明它具有降雨强度可变范围宽 (小降雨器 2~ 10 0 mm/h、大降雨器 4~ 10 0 mm/h) ,降雨强度下限低 (小降雨器 2 mm/h、大降雨器 4 mm/h)和性能稳定等特点。与采用喷嘴喷淋的装置相比较 ,便于控制降雨面积、降雨量和总给水量。该装置能满足现场核素迁移试验使用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 降雨强度 降雨装置 核素迁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外试验场浅层水文地质调查 被引量:9
18
作者 独仲德 赵英杰 +3 位作者 马炳辉 程金茹 神山秀雄 下冈谦司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区域水文地质调研、试验场浅部含水层水文地质钻探试验、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和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分析 ,给出了本院野外试验场浅部含水层的分布状况 ,包括各含水层的埋深、厚度、固相介质组成及相应的地下水动力... 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区域水文地质调研、试验场浅部含水层水文地质钻探试验、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和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分析 ,给出了本院野外试验场浅部含水层的分布状况 ,包括各含水层的埋深、厚度、固相介质组成及相应的地下水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调查 野外试验场 放射废物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85)Sr和^(137)Cs在黄土包气带中迁移的模拟实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倪世伟 姚来根 +4 位作者 赵英杰 韩新生 李伟娟 山本忠利 古宫友和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42,共7页
从野外试验场用专门研制的原状土柱采样装置采得未扰动土柱 ,以60 Co、85Sr和 13 7Cs三种核素为示踪剂 ,在人工喷淋条件下研究核素在土柱中的迁移行为。采用直接测量和解体测量两种方法测定了核素在土柱中的垂向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 ... 从野外试验场用专门研制的原状土柱采样装置采得未扰动土柱 ,以60 Co、85Sr和 13 7Cs三种核素为示踪剂 ,在人工喷淋条件下研究核素在土柱中的迁移行为。采用直接测量和解体测量两种方法测定了核素在土柱中的垂向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 ,在日均喷淋强度为 7.96 mm/d的喷淋条件下 ,近一年时间内 85Sr浓度峰在实验土柱中的下移距离 ,按直接测量和解体测量分别约为 6 .0和 8.0 cm;60 Co和 13 7Cs浓度峰基本仍在原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处置 模拟实验 核素迁移 黄土包气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轻混凝土γ屏蔽积累因子的计算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雷 YUKIO Sakamoto +2 位作者 赵兵 王学新 张建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7-632,共6页
使用蒙特卡罗程序EGS4计算了光子能量范围0.015~15 MeV、屏蔽厚度达40个平均自由程的某核电厂中使用的轻混凝土的γ照射量积累因子,程序计算中考虑了轫致辐射、荧光效应和相干(瑞利)散射对积累因子的影响。使用G-P近似拟合公式对γ屏... 使用蒙特卡罗程序EGS4计算了光子能量范围0.015~15 MeV、屏蔽厚度达40个平均自由程的某核电厂中使用的轻混凝土的γ照射量积累因子,程序计算中考虑了轫致辐射、荧光效应和相干(瑞利)散射对积累因子的影响。使用G-P近似拟合公式对γ屏蔽积累因子计算结果进行拟合计算,给出了相应的积累因子G-P拟合公式的拟合参数。利用此方法可得到此种轻混凝土的任意光子能量和屏蔽厚度的γ屏蔽积累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 积累因子 EGS4 G-P近似 轻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