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分子筛笼内铂羰基簇合物得到的催化剂的分散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光进 杨亚书 +1 位作者 郭燮贤 市川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49-554,共6页
由分子筛笼内包容的铂羰基簇合物[Pt(12)(CO)(24)](2-)/NaY和[Pt9(CO)(18)](2-)/NaY经还原得到的样品Pt(12)/NaY和Pi9/NaY的分散度用EXAFS和化学吸附进行了表征.对Pt(12)/NaY和Pi9/NaY,EXAFS分析分别给... 由分子筛笼内包容的铂羰基簇合物[Pt(12)(CO)(24)](2-)/NaY和[Pt9(CO)(18)](2-)/NaY经还原得到的样品Pt(12)/NaY和Pi9/NaY的分散度用EXAFS和化学吸附进行了表征.对Pt(12)/NaY和Pi9/NaY,EXAFS分析分别给出R(Pt-Pt)=2.74■,配位数C.N.=4.2和R(Pt-Pt)=2.74■配位数C.N.=3.8,而化学吸附结果分别为H/Pt=1.26,CO/Pt=0.69和H/Pt=1.24,CO/Pt=0.64.与浸渍法制备的Pt/Al2o3相比小得多的Pt-Pt配位数及大的化学吸附值说明,由分子筛笼内铂羰基簇合物出发,我们得到了高分散的Pt/NaY催化剂.由于还原后原子堆积形式的变化,Pt(12)/NaY和Pi9/NaY的再还原羰基化不能可逆地得到与前驱体相同的铂羰基簇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羰基 簇合物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羰基簇合物在NaY内的合成机理
2
作者 李光进 郭燮贤 +1 位作者 藤本俊幸 市川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710-715,共6页
利用IR,EXAFS13CO同位素交换反应及与NO作用等手段研究了Pt羰基簇合物[Pt3(CO)6](n=3,4)在NaY分子筛超笼内的合成机理.在氧化样品Pt2+/NaY上300-373K的还愿羰基化过程中,首先Pt2+与CO反应生成PtO(CO)物种(波数σco=211... 利用IR,EXAFS13CO同位素交换反应及与NO作用等手段研究了Pt羰基簇合物[Pt3(CO)6](n=3,4)在NaY分子筛超笼内的合成机理.在氧化样品Pt2+/NaY上300-373K的还愿羰基化过程中,首先Pt2+与CO反应生成PtO(CO)物种(波数σco=2110cm-1),然后聚集成“Pt3(CO)6”(σco=2112,1896和1841cm-1),最后生成深绿色的Pt羰基簇合物Pt12(CO)24]2-/NaY(σco=2080,1824cm-1).“Pt3(CO)6”的羰基在室温下能迅速地与13CO发生交换,而[Pt3(CO)6](n=3,4)的羰基与13CO的同位素交换即使在343K也进行得很慢,室温下,NO能逐步破坏Pt羰基簇合物的层间和层内Pt-Pt键,得到中间物种“Pt3(CO)6”和PtO(CO),同时在气相产生CO2和N2O.而由上述两中间物种出发,300-353K温度下,在CO气氛中的还原羰基化又能可逆地得到原羰基簇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分子筛 羰基簇合物 合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笼内金属羰基簇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光进 郭燮贤 市川胜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57-262,共6页
本文利用FT-IR,TPD等技术考察了合成在NaY分子筛笼内的铂羰基簇合物[Pt_3(CO)_6]_n^(2-)(n=3,4)和铑羰基簇合物Rh_6(CO)_(16)的热稳定性.[Pt_(12)(CO)_(24)]^(2-)... 本文利用FT-IR,TPD等技术考察了合成在NaY分子筛笼内的铂羰基簇合物[Pt_3(CO)_6]_n^(2-)(n=3,4)和铑羰基簇合物Rh_6(CO)_(16)的热稳定性.[Pt_(12)(CO)_(24)]^(2-)/NaY的羰基红外谱带在真空中升温至343K基本没有变化,表现出了比SiO_2外表面负载的同种羰基簇合物好的热稳定性;部分脱羰基后的残存的线式羰基在高温下才能脱附.而对Rh_6(CO)_(16)/NaY,随脱羰基过程的进行,铑羰基簇合物首先生成Rh~+(CO)_2然后脱附.CO的TPD给出与铂及铑羰基簇化合物化学计量相一致的CO及CO_2脱附量,从侧面支持了笼内金属羰基簇合物的归属.TPD过程中的CO_2主要来源于CO与表面OH或吸附H_2O的作用,只有少量的CO_2来源于CO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羰基簇合物 热稳定性 TPD
原文传递
表面金属有机化学—表面担载的三钌乙烯酮化合物及其催化性能
4
作者 肖丰收 徐如人 +5 位作者 郭燮贤 福岡淳 市川勝 Henderson W.andshriver D.F.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01-307,共7页
本文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三钌乙烯酮化合物在无机载体SiO_2、SiO_2-Al_2O_3和MgO表面上的负载,发现[Ru_3(CO)_9(CCO)]^(2-)分别同SiO_2和SiO_2-Al_2O_3表面上的羟基反应,选择性地定量形成[HRu_3(CO)_9(CCO)]^-/SiO_2和H_2Ru_3(CO... 本文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三钌乙烯酮化合物在无机载体SiO_2、SiO_2-Al_2O_3和MgO表面上的负载,发现[Ru_3(CO)_9(CCO)]^(2-)分别同SiO_2和SiO_2-Al_2O_3表面上的羟基反应,选择性地定量形成[HRu_3(CO)_9(CCO)]^-/SiO_2和H_2Ru_3(CO)_9(CCO)/SiO_2-Ai_2O_3,而在MgO表面上,[Ru_3(CO)_9(CCO)]^(2-)保持其结构。对^(13)CO同位素交换,H_2Ru_3(CO)_9(CCO)/SiO_2-Al_2O_3显示了很高活性,而[Ru_3(CO)_9(CCO)]^(2-)/MgO则完全不反应。在甲基化反应中,[Ru_3(CO)_9(CCO)]^(2-)/MgO对CH_3I显示了很高活性,但对CH_3Li却不反应,对H_2Ru_3(CO)_9(CCO)/SiO_2-Al_2O_3,它与CH_3I不显示活性,但却和CH_3Li较易反应;[HRu_3(CO)_9(CCO)]^-/SiO_2的甲基化的活性顺序处于上述MgO和SiO_2-Al_2O_3担体上的簇合物之间。通过乙烯甲酰化反应可以看到,在(Ru_3(CO)_9(CCO)]^(2-)/MgO上,对于含氧化合物的形成显示了高活性,而对于H_2Ru_3(CO)_9(CCO)/SiO_2-Al_2O_3则有利于形成烃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钌乙烯酮 表面金属 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