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对所处区域社会的贡献--以日本创价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如何对所处区域社会作出贡献,获得区域居民的认同和区域社会的肯定,作为当今大学的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一直为日本创价大学办学者所重视。本文回顾总结了创价大学创始以来的两点重要经验。
关键词 区域社会 大学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老年人运动休闲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建国 王秀美 +2 位作者 山崎秀夫 坂部创一 守田孝惠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6-39,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日本老年人运动休闲活动进行研究。日本老年人是参与运动休闲活动最积极的群体,他们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受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在他们所参与的运动休闲活动中常表现出明显的人文色彩。人文因素不仅在老年人...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日本老年人运动休闲活动进行研究。日本老年人是参与运动休闲活动最积极的群体,他们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受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在他们所参与的运动休闲活动中常表现出明显的人文色彩。人文因素不仅在老年人参与的休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且使休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老年人在改善身心健康的同时,也收获知识,满足精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运动休闲 日本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战后家庭课教学的变革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燕 杨民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家庭课 日本战后 家庭模式 家庭生活 审定教科书 教学 文部省 日本传统 男女学生 日本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女性学教学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坂本辰朗 王维荣 傅维利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2-64,共3页
女性学在日本的大学里作为一门教学科目,产生于7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女性学的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批判现存的研究与教学制度,这种制度完全是男性中心的,无视女性的存在。从女性的观点看待世界,女性学还认... 女性学在日本的大学里作为一门教学科目,产生于7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女性学的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批判现存的研究与教学制度,这种制度完全是男性中心的,无视女性的存在。从女性的观点看待世界,女性学还认为它可以改变教育的前景,并有助于解决校园以及整个社会与性别歧视有关的问题。恨据日本全国妇女教育中心的资料,在日本的高等学府中,有268所学校共开设512门与女性学有关的各种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学 教学方法 女权主义 日本 性别平等 教学人员 性别歧视 妇女教育 妇女解放运动 小组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日本乡村振兴政策推进及乡村治理 被引量:6
5
作者 丛晓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41,共8页
日本城市化过程中,都市与农村发展中的分离性导致了一些明显的社会问题,包括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的活动与保护自然环境的矛盾、不同地域间的贫富差距以及人与人的疏离等。针对日本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和不同问题,战后日本乡村振兴... 日本城市化过程中,都市与农村发展中的分离性导致了一些明显的社会问题,包括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的活动与保护自然环境的矛盾、不同地域间的贫富差距以及人与人的疏离等。针对日本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和不同问题,战后日本乡村振兴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些政策使日本乡村治理呈现出基于幸福的乡村振兴理念、强调整体的系统化治理、保持社会和谐三个主要趋势,极大地促进了日本乡村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乡村振兴 社会政策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高龄老人肌力、柔韧、平衡能力的分析——以南京市城区老龄人口为例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晓霞 张建国 +4 位作者 刘波 施启蓉 赵尔邦 孔伟强 坂部创一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2,共3页
通过调查测定544名70岁以上南京市城市高龄老人身体机能的部分指标,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高龄老人的肌力、柔韧性、平衡能力等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并且在70岁高龄之后各项机能指标仍然呈现下降的趋势。有运动习惯者在握力以及柔韧性方... 通过调查测定544名70岁以上南京市城市高龄老人身体机能的部分指标,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高龄老人的肌力、柔韧性、平衡能力等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并且在70岁高龄之后各项机能指标仍然呈现下降的趋势。有运动习惯者在握力以及柔韧性方面优于无运动习惯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老人 肌力 柔韧 平衡能力 步行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与健康促进研究中的混杂因素及其控制与处理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建国 王香生 +1 位作者 黄雅君 坂部创一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6-743,共8页
在体质与健康促进研究领域中常使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人群中某个事件(event)发生的关联因素,或使用非实验性数据检验因果关系假说。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如何控制混杂因素(confounding factors,confounding variables,confounders)以... 在体质与健康促进研究领域中常使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人群中某个事件(event)发生的关联因素,或使用非实验性数据检验因果关系假说。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如何控制混杂因素(confounding factors,confounding variables,confounders)以减少其对研究结果的干扰是所有研究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因素 健康 体质 流行病学方法 因果关系 实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田大作的生命论伦理观——以《生命的尊严》为中心 被引量:3
8
作者 石神丰 冉毅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2期62-68,77,共8页
伦理本源于社会生活,伦理的基础应当是人的生命和生活。池田大作立足于人的生命尊严来阐发幸福,倡导共生的道德风气,对生命的意义给予了新的诠释。
关键词 伦理 道德 生命的尊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我国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5
9
作者 丛晓波 刘鑫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9-144,共6页
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教育中的焦点问题,而且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转型期是基于社会文化视阈的对中国特色的解读,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源离不开转型期的社会文化背景,转型期我国家庭教育的三大困境表现为结构性难题、文化性冲突与... 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教育中的焦点问题,而且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转型期是基于社会文化视阈的对中国特色的解读,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源离不开转型期的社会文化背景,转型期我国家庭教育的三大困境表现为结构性难题、文化性冲突与经验性贫困,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坚持一致的统合性、本土的实践性及理性的建构性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探索转型期我国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及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中国特色 家庭教育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文明危机与21世纪全球文明的构建——从《畅谈东方智慧》看池田大作的文明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鸿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7,共7页
运用东方智慧解决现代文明危机进而构建21世纪全球文明,是池田大作在《畅谈东方智慧》中的重要主张。池田大作文明观为21世纪全球文明提供了一系列"全球性的价值"。其基本理念是人间主义的理念、生命尊严的理念以及和谐的理... 运用东方智慧解决现代文明危机进而构建21世纪全球文明,是池田大作在《畅谈东方智慧》中的重要主张。池田大作文明观为21世纪全球文明提供了一系列"全球性的价值"。其基本理念是人间主义的理念、生命尊严的理念以及和谐的理念。池田大作对21世纪全球文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还对构建21世纪全球文明的途径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明危机 21世纪全球文明 池田大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阿含经》原语问题之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辛岛静志 裘云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2,共5页
《中阿含经》(《大正藏》第一卷,No.26)的印度原本是由一位来自喀什米尔的僧人僧迦罗刹(Samgharaksa)吟诵,由另一位喀什米尔僧人瞿昙僧迦提婆(Gautama Samghadeva)于397—398年译为汉语的。对这部经中的音译词进行分析后,我得出的结论是... 《中阿含经》(《大正藏》第一卷,No.26)的印度原本是由一位来自喀什米尔的僧人僧迦罗刹(Samgharaksa)吟诵,由另一位喀什米尔僧人瞿昙僧迦提婆(Gautama Samghadeva)于397—398年译为汉语的。对这部经中的音译词进行分析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僧迦罗刹于四世纪末吟诵的印度原本即使仍包含很多犍陀罗语以及其他口语元素,但已在很大程度上梵语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阿含经》 犍陀罗语 印度古代口语 佛教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田大作幸福思想的几个支点——兼谈幸福的本质
12
作者 丛晓波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1,共10页
不同时代、社会文化甚至是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源自佛教思想却不局限于佛教,基于生命质量关爱和生活境遇的关照,池田大作在丰繁广泛的著作中着力论述了其幸福思想。幸福是池田大作思想理论的支点和社会实践的... 不同时代、社会文化甚至是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源自佛教思想却不局限于佛教,基于生命质量关爱和生活境遇的关照,池田大作在丰繁广泛的著作中着力论述了其幸福思想。幸福是池田大作思想理论的支点和社会实践的指导原则,也是链接其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最重要的理念。池田大作幸福思想由相互支撑的哲学原点、心理指向、社会理念及伦理精神四个系统构成,是其和平主义、文化主义及教育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对于幸福本质的现代诠释颇具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田大作 池田思想 幸福 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