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与中国农业系统氮素循环的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居荣 王华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80-83,共4页
长期以来,中国和日本在农业生产中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即对因作物收获造成的土壤氮素损失进行完全的补充。但近30年来,日本出现了氮素负荷量过大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日本大量进口粮食和饲料所致。在中国,一些地区氮素负荷... 长期以来,中国和日本在农业生产中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即对因作物收获造成的土壤氮素损失进行完全的补充。但近30年来,日本出现了氮素负荷量过大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日本大量进口粮食和饲料所致。在中国,一些地区氮素负荷量过大,而另一些地区则出现了伴随着土壤侵蚀的氮素损失。我们应当吸取日本历史上的污染教训,并从两国古老的农业系统中学习有益的经验,寻求新的氮素循环平衡系统,以便构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农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循环 农业 废弃物 有机肥料 可持续生态农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生物型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对环境因子的反应及与水稻的竞争 被引量:8
2
作者 余柳青 Yoshiharu FUJII +3 位作者 周勇军 张建萍 陆永良 玄松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4,共6页
为明确环境因子对水生生物型空心莲子草生活力的影响以及空心莲子草与水稻的竞争关系,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析了低温、干燥、盐碱、水层等因子对空心莲子草茎的活棵率、繁殖茎数和植株生物量的影响,还研究了不同种群密度的空心莲子草对... 为明确环境因子对水生生物型空心莲子草生活力的影响以及空心莲子草与水稻的竞争关系,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析了低温、干燥、盐碱、水层等因子对空心莲子草茎的活棵率、繁殖茎数和植株生物量的影响,还研究了不同种群密度的空心莲子草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空心莲子草茎在4℃低温随后常温处理的活棵率达84%,而在-20℃随后常温处理后完全失去生活力;在含水量为30.2%时,空心莲子草茎的活棵率、繁殖茎数和植株鲜质量比鲜样(含水量93.5%)处理的分别下降了45%、33%和74%;0.1%盐碱水溶液处理就可使空心莲子草茎基本失去生活力;水生生物型空心莲子草茎在土壤湿润和不同水层条件下都能够成活和生长。在水稻100株/m2条件下,接种空心莲子草茎23~360株/m2使水稻减产43%~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水生生物型 水稻 环境因子 生活力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尿素对玉米和小麦的生物学与环境效应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淑香 赵林萍 +3 位作者 八木一行 宝川靖和 宋永林 张振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6-1091,共6页
应用渗滤池研究了褐潮土不同用量包膜尿素(POCU)和普通尿素对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作物生长发育和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包膜尿素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小麦收获期土壤残留氮也明显高于普通尿素处... 应用渗滤池研究了褐潮土不同用量包膜尿素(POCU)和普通尿素对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作物生长发育和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包膜尿素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小麦收获期土壤残留氮也明显高于普通尿素处理。玉米的氮肥利用率(55%~140%)明显高于小麦(29.96%~45.26%)。在每季作物施尿素和包膜尿素N100~225kg/hm^2的条件下,地下水淋溶损失的硝态氮量只占施肥量的0.43%~1.12%,表明在目前施肥水平下,中国北方实行的小麦-玉米轮作制,一般不存在化肥氮素的淋溶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尿素 玉米 小麦 生物学与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奈曼麦田和沙丘微气象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胜功 原园芳信 +1 位作者 何宗颖 申建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00-408,共9页
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奈曼旗尧勒甸子村麦田冠层上方和流动沙丘的微气象特性。结果表明:(1)麦田和沙丘的反射率分别为21%和34%;(2)麦田白天约有60%的净辐射用于潜热交换,夜里净辐射的大部分来自土壤热交换(35%)和潜热交换(41%);沙丘白... 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奈曼旗尧勒甸子村麦田冠层上方和流动沙丘的微气象特性。结果表明:(1)麦田和沙丘的反射率分别为21%和34%;(2)麦田白天约有60%的净辐射用于潜热交换,夜里净辐射的大部分来自土壤热交换(35%)和潜热交换(41%);沙丘白天约48%的净辐射用于土壤热交换,夜里有52%的净辐射由土壤热交换补给。(3)波文比在麦田和沙丘都是早晨和夜间大,白天小。(4)白天麦田上方的水汽压低于近麦层的,夜里则相反;沙丘上的水汽压在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里高处高于低处(近地表)。(5)最低测点平均风速与最高测点平均风速之比,麦田和沙丘都是白天高,夜间低;沙丘比麦田高。摩擦速度与最高测点平均风速之比白天低,夜里高;沙丘比麦田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象 麦田 沙丘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奈曼沙漠化对草地微气象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胜功 原 芳信 +1 位作者 何宗颖 申建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58-763,共6页
为探索沙漠化发生机制,在内蒙古奈曼的流动沙丘,干草地和湿草地进行了微气象观测,并用热量平衡法分析观测数据。观测结果表明,沙漠化发生后,反射率增加,净辐射减少;而且热量平衡中土壤热通量所占份额增加,潜热通量所占份额减少... 为探索沙漠化发生机制,在内蒙古奈曼的流动沙丘,干草地和湿草地进行了微气象观测,并用热量平衡法分析观测数据。观测结果表明,沙漠化发生后,反射率增加,净辐射减少;而且热量平衡中土壤热通量所占份额增加,潜热通量所占份额减少。干、湿草地的风速廓线在白天和夜间都近于对数分布。而沙丘的风速廓线只在晚上近于对数分布。白天沙丘近地表风速垂直切变较大,从而对沙丘表面产生较强切应力。曳力系数白天低于夜里,沙丘低于干、湿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微气象 沙丘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公害病发源地的今天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居荣 薛纪渝 夸田共之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9年第6期268-271,共4页
介绍了日本水俣病发源地———水俣湾、痛痛病发源地———神通川流域以及足尾铜矿山开采引起的荒废山林的治理过程、治理方法及经济补偿等。
关键词 公害病 重金属污染 污染治理 人体危害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和PVC薄膜温室的光温环境及其与薄膜流滴性的关系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青云 原园芳信 吉本真由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0-134,共5页
本研究通过对PO薄膜和PVC薄膜温室光温环境的连续测量,分析比较了两种温室光温环境,同时测量了薄膜内表面凝结水量的差异,推导出了计算温室内外气温差的简便计算式。
关键词 温室 薄膜 光温环境 流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金露梅灌丛生物量及年周转量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英年 赵亮 +5 位作者 王勤学 杜明远 古松 徐世晓 张发伟 赵新全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2-76,共5页
采用样方调查与挖掘相结合的方法,以金露梅(P otentilla f ruticosa)灌丛多年累积枝干、地下生物量和当年新生枝叶量及6-9月冠面长度、宽度和高度为参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合金露梅灌丛与草本植物在样地所占比例,估算其年净初级生产量... 采用样方调查与挖掘相结合的方法,以金露梅(P otentilla f ruticosa)灌丛多年累积枝干、地下生物量和当年新生枝叶量及6-9月冠面长度、宽度和高度为参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合金露梅灌丛与草本植物在样地所占比例,估算其年净初级生产量及年净固碳量。结果表明:2004年金露梅灌丛地下实际周转量为53.7 g/m2,周转率为26%;当年新生枝叶量为41.0 g/m2,年净初级生产量94.7 g/m2;以草本植物与金露梅灌丛在样地所占比例为60%和40%进行估算,2004年金露梅灌丛草甸总净初级生产量为858.3 g/m2,固碳量481.9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露梅灌丛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当年新生枝叶量 年周转量 固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CO2通量 被引量:65
9
作者 张法伟 刘安花 +3 位作者 李英年 赵亮 王勤学 杜明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3-462,共10页
依据涡度相关系统连续观测的2005年CO2通量数据,对青藏高原东北隅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源/汇功能及其部分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为明显的碳源,在植物生长季(5-9月份)吸收230.16 gCO2·m^-2,非生长季(... 依据涡度相关系统连续观测的2005年CO2通量数据,对青藏高原东北隅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源/汇功能及其部分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为明显的碳源,在植物生长季(5-9月份)吸收230.16 gCO2·m^-2,非生长季(1-4月份及10-12月份)释放546.18 gCO2·m^-2,其中净排放最高在5月份,为181.49 gCO2·m^-2,净吸收最高在8月份,为189.69 g CO2·m^-2,年释放量为316.02 gCO2·m^-2。在平均日变化中,最大吸收值出现在7月份12:00,为(0.45±0.0012)mgCO2·m^-2·s^-1,最大排放速率出现在8月份0:00,为(0.22±0.0090)mgCO2·m^-2·s^1。生长季中6-9月份表现为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非生长季的变化幅度较小。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与气温、空气水气饱和亏和地表反射率等环境因素呈现相似的相关性,与地上生物量和群落叶面积指数则为线性负相关,生态系统呼吸(Res)则与上述因子的相关性呈现相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湿地 涡度相关 CO2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旺盛生长期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寇太记 朱建国 +4 位作者 谢祖彬 刘钢 曾青 李小平 T.Hasegawa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116,共6页
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库的主要输出途径和大气CO2重要的源。利用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技术平台,采用LI6400红外气体分析仪(IRGA)-田间原位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 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库的主要输出途径和大气CO2重要的源。利用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技术平台,采用LI6400红外气体分析仪(IRGA)-田间原位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小麦轮作制中冬小麦生长期间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测定期间,CO2浓度升高均增强了土壤呼吸的排放速率和释放量,增幅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呼吸在孕穗-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土壤呼吸同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随施氮量从112.5kg·hm-2增加到2255kg·hm-2,FACE处理的Q10值从2.98增大为3.26,但比相应的Ambient(对照浓度)处理的Q10值下降了6.3%和18.3%,显然CO2浓度升高降低了土壤呼吸对温度增加的敏感性。总之,大气CO2浓度升高将加快土壤向大气的CO2排放,将有助于评价未来高CO2浓度环境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冬小麦 土壤呼吸 生育阶段 Q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与无灌溉大豆田的热量平衡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胜功 赵哈林 +2 位作者 何宗颖 常学礼 原园芳信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8-104,共7页
采用波文比热量平衡法和空气动力学梯度法分析了灌溉和无灌溉大豆田的热量平衡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白天,灌溉大豆田的净辐射(17.30MJ/m2)高于无灌溉大豆田(14.8MJ/m2);净辐射占太阳辐射的比例:灌溉大豆田为... 采用波文比热量平衡法和空气动力学梯度法分析了灌溉和无灌溉大豆田的热量平衡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白天,灌溉大豆田的净辐射(17.30MJ/m2)高于无灌溉大豆田(14.8MJ/m2);净辐射占太阳辐射的比例:灌溉大豆田为68%,无灌溉大豆田为57%.无论灌溉大豆田还是无灌溉大豆田,白天净辐射的大部分用于潜热交换,其次用于显热交换,用于土壤热交换的份额最少.夜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田 热量平衡 波文比 灌溉 热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压力下草地微气象的变化与草地荒漠化的发生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胜功 赵哈林 +4 位作者 何宗颖 常学礼 原圜芳信 大黑俊哉 根本正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97-704,共8页
过度放牧是我国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之一。作者在内蒙古奈曼进行了草地放牧试验,目的在于探明荒漠化的发生机制。试验分为4个小区,即无牧区、轻牧区、中牧区和重牧区,每个小区的牧羊数分别为0,3,6和9。从1991至1994年,在试验区... 过度放牧是我国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之一。作者在内蒙古奈曼进行了草地放牧试验,目的在于探明荒漠化的发生机制。试验分为4个小区,即无牧区、轻牧区、中牧区和重牧区,每个小区的牧羊数分别为0,3,6和9。从1991至1994年,在试验区进行了微气象观测,并运用波文比热量平衡法和空气动力学梯度法分析了观测数据。结果表明:1)地表反射率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如过牧小区的反射率已由1992年的0.20增加到0.28,并出现明显的荒漠化。反射率是草地荒漠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2)在4个放牧试验小区,净辐射的分配格局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地表植被与反射率差异相互作用的结果。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净辐射或净有效能减少,而且潜热交换的贡献也相对减少。牧羊的过度践踏也影响地表的热收支。3)不同放牧小区的风廓线形式不同。在过牧试验小区存在较强的风切应力作用于地表,产生风蚀,出现荒漠化。4)根据试验和植被的动态,提出该地区现有草地生长季的安全载畜量为3~4个羊单位/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放牧强度 荒漠化 微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北高寒草甸地区能量平衡特征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英年 赵亮 +6 位作者 古松 杜明远 于贵瑞 唐艳鸿 加藤知道 王勤学 赵新全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9-295,共7页
以微气候观测为基础,研究晴天状况下海北高寒草甸地区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总辐射的水平较高,2000年4~10月达4227.049W·m-2,地表反射率在4~10月平均为0.23,在植物生长盛期... 以微气候观测为基础,研究晴天状况下海北高寒草甸地区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总辐射的水平较高,2000年4~10月达4227.049W·m-2,地表反射率在4~10月平均为0.23,在植物生长盛期的5~9月为0.22。(2)正向净辐射约占天空总辐射的56%左右;一日间土壤热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所占净辐射通量的比例在不同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在所选择的6月到9月的4个晴天个例状况平均分别所占的比例为28.6%、68.0%和3.4%,表现出潜热通量在净辐射能量的分配中所占比例较大,感热通量次之,土壤热通量则很小。(3)各通量所通过零点的时间基本一致,一般在日出后的7∶00和日落前的1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 能量平衡特征 海北高寒草甸地区 生态系统 净辐射通量 土壤热通量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与本土杂草莲子草的化感作用潜力比较 被引量:17
14
作者 余柳青 Yoshiharu FUJII +3 位作者 周勇军 张建萍 陆永良 玄松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89,共6页
为确定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潜力,以我国本土生长的莲子草为对照采用“三明治”生测法,测定了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及其不同器官对靶标莴苣和无芒稗根长和芽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叶片处理对莴苣和无芒稗根长的抑... 为确定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潜力,以我国本土生长的莲子草为对照采用“三明治”生测法,测定了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及其不同器官对靶标莴苣和无芒稗根长和芽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叶片处理对莴苣和无芒稗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1%和51%,对莴苣和无芒稗芽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9%和48%,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但与莲子草相比,差异不显著。空心莲子草根系对莴苣的根长平均抑制率为54%,显著高于茎和叶片。随着样品用量增加,空心莲子草对莴苣根长的抑制率显著提高,其50mg叶片处理对莴苣根长的抑制率为83%,显著高于10mg处理的54%和30mg处理的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莲子草 化感作用 入侵杂草 无芒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Cd的植物效应以及在土壤中的累积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慎强 H.Oda +3 位作者 A.Kawasaki 陈怀满 周东美 郑春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6-206,共1页
关键词 肥料 农业土壤 大气沉降 牲畜 累积 磷肥 植物效应 固体废弃物 工业污染 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毡寒冻雏形土有机质补给、分解及大气CO_2通量交换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英年 王勤学 +6 位作者 杜明远 赵亮 徐世晓 唐艳鸿 于贵瑞 赵新全 古松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5-169,共5页
调查草毡寒冻雏形土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该区域作用层与大气CO2通量.结果表明:地下90%生物量集中于0~10 cm的表土层,年总净初级生产量约935.0 g/m2;土壤有机质含量在6.401~7.060%之间;净CO2通量呈明显的日变化... 调查草毡寒冻雏形土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该区域作用层与大气CO2通量.结果表明:地下90%生物量集中于0~10 cm的表土层,年总净初级生产量约935.0 g/m2;土壤有机质含量在6.401~7.060%之间;净CO2通量呈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5月中旬到9月底为CO2的净吸收(780 g CO2/m2),其中以7月最高,净吸收量明显高于非生长季的,10月到翌年5月初CO2的净排放量(383 g CO2/m2);全年固定碳高达397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毡寒冻雏形土 草毡表层 有机质 生物量 净初级生产力 CO2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北高寒草甸辐射能量的收支及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 被引量:22
17
作者 赵亮 古松 +4 位作者 杜明远 加藤知道 唐艳鸿 李英年 赵新全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6-69,74,共5页
高寒草甸植物生长,可用Logistic方程描述。生物量的瞬时增长率过程是一个先缓慢增大,后快速增大,逐渐达到最大值,然后快速降低,最后缓慢下降,逐渐逼近零;生物量达到最大时需累积78d左右;根据生物量的变化,将生长过程划分为返青期、茂盛... 高寒草甸植物生长,可用Logistic方程描述。生物量的瞬时增长率过程是一个先缓慢增大,后快速增大,逐渐达到最大值,然后快速降低,最后缓慢下降,逐渐逼近零;生物量达到最大时需累积78d左右;根据生物量的变化,将生长过程划分为返青期、茂盛期和枯黄期。枯黄期的反射率明显高于返青期和茂盛期,而返青期与茂盛期的反射率之间没有差异;返青期与茂盛期的日均辐射能量差异不显著(日均总辐射:Z=0.64,P=0.81=0.05;日均辐射净:Z=0.87,P=0.44=0.05;日均有效辐射:Z=0.92,P=0.37=0.05);返青期和茂盛期的日均辐射能量均显著地高于枯黄期(日均总辐射:H=45.36,df=2,P<0.01;日均辐射净:H=32.41,df=2,P<0.01;日均有效辐射:H=12.69,df=2,P<0.01)。有效辐射和反射辐射是影响地上生物量最重要的两个变量,但两个变量对地上生物量的作用效应各异,有效辐射是正效应,而反射辐射则是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生长期 辐射能量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测定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蒸散比较 被引量:31
18
作者 戚培同 古松 +3 位作者 唐艳鸿 杜明远 吴力博 赵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小型蒸渗仪(Mini—lysimeter)和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对2005年和2006年夏季(7—8月份)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昼间蒸散(E)变化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在观测期间,存...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小型蒸渗仪(Mini—lysimeter)和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对2005年和2006年夏季(7—8月份)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昼间蒸散(E)变化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在观测期间,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的湍流通量相当于有效能量的73%。3种不同方法测定的蒸散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涡度相关系统与小型蒸渗仪测定的蒸散量相关系数达0.96,与波文比法的结果相关系数为0.95。然而,波文比法计算的蒸散量最大,比涡度相关系统的观测值高43%;小型蒸渗仪法的测定值次之,比涡度相关法的观测值高19%;涡度相关法测算的蒸散值最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涡度相关技术测定该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潜热通量,可能会过小评价该生态系统的蒸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波文比 涡度相关技术 小型蒸渗仪 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状况和质地对稻田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91
19
作者 徐华 邢光喜 +1 位作者 蔡祖聪 鹤田治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9-505,共7页
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封丘生态试验站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质地和水分状况对稻田 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 N2O排放主要受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淹水状态下,N2O排放很少,水分落干期间 N2O排放量占水稻生长期 N2... 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封丘生态试验站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质地和水分状况对稻田 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 N2O排放主要受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淹水状态下,N2O排放很少,水分落干期间 N2O排放量占水稻生长期 N2O排放总量的 87.50%~98·65%。土壤质地显著影响稻田平均N2O排放通量,砂质土壤排放的N2O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壤质和粘质土壤,水稻生长期砂质、壤质及粘质土壤的平均N2O排放通量分别为 137.63、87.54和63.46μgN2O-N/ m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土壤质地 土壤水分状况 一氧化二氮排放 排放通量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微气象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英年 王勤学 +4 位作者 杜明远 赵新全 赵亮 徐世晓 古松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3-201,共9页
利用2004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海北高寒湿地微气象要素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辐射、热量平衡各分量日平均变化中,瞬时最高值出现在中午,最低在早晨。地面长波有效辐射日最高出现在中午,日最低出现在下午。地面反射率表现出早晚高白... 利用2004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海北高寒湿地微气象要素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辐射、热量平衡各分量日平均变化中,瞬时最高值出现在中午,最低在早晨。地面长波有效辐射日最高出现在中午,日最低出现在下午。地面反射率表现出早晚高白天低的"U"型分布状况,1月日最低达0.68,而7月日最低仅为0.12。动量通量、垂直风速、水平风速、摩擦速度等均在下午大,夜间到清晨小。垂直风速除10月全天为上升运动外,其他月份夜间还出现下沉运动,而且冬季明显。海北高寒湿地夏季热强明显,冷季热强减弱。因湿地长久积水,地温日变化平稳,40 cm地温<0℃的维持时间不到2个月,60 cm地温全年均>0℃,即季节冻结层浅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微气象 日变化特征 辐射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