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工环剪仪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42
1
作者 洪勇 孙涛 +2 位作者 栾茂田 郑孝玉 汪发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8-634,共7页
在回顾国内外有关土工环剪仪研发及其应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介绍了环剪试验设备的开发历程以及当今国际上对环剪试验系统研制方面的最新进展。总结了环剪仪在土工研究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新的试验方法和测试技术等。着重阐述了利用环... 在回顾国内外有关土工环剪仪研发及其应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介绍了环剪试验设备的开发历程以及当今国际上对环剪试验系统研制方面的最新进展。总结了环剪仪在土工研究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新的试验方法和测试技术等。着重阐述了利用环剪试验在对土峰后应变软化现象与残余强度分析、土的剪切带形成机制试验研究、地质灾害成因机制分析以及土工合成材料界面抗剪强度测定等方面研究中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剪仪 应变软化 残余强度 滑坡 剪切带 土工合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进展和现状 被引量:42
2
作者 郑伟 许厚泽 +3 位作者 钟敏 员美娟 彭碧波 周旭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91,共9页
首先回顾自1966年以来国内外基于传统重力测量技术建立的地球重力场模型。其次,介绍国际基于CHAMP实测数据建立的全球重力场模型。在重力场长波部分,EIGEN-CHAMP03S和EIGEN-3P模型符合较好;在中长波部分,EIGEN-1S、EIGEN-2、EIGEN-3P和E... 首先回顾自1966年以来国内外基于传统重力测量技术建立的地球重力场模型。其次,介绍国际基于CHAMP实测数据建立的全球重力场模型。在重力场长波部分,EIGEN-CHAMP03S和EIGEN-3P模型符合较好;在中长波部分,EIGEN-1S、EIGEN-2、EIGEN-3P和EIGEN-CHAMP03S模型的符合性趋于一致。最后,介绍国内外已公布的GRACE卫星重力模型。由于GGM02S和WHIGG-GEGM01S模型采用的卫星观测值数量近似相等,因此二者精度符合较好;由于采用CHAMP、GRACE、卫星测高和地面重力的联合观测数据,EIGEN-CG01C、EIGEN-CG03C、EIGEN-GL04S1和EIGEN-5C模型精度均分别高于EIGEN-GRACE01S、EIGEN-GRACE02S、GGM01S、GGM02S、WHIGG-GEGM01S等GRACE-only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重力场模型 CHAMP GRACE 卫星重力测量 联合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GRACE卫星重力轨道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郑伟 许厚泽 +3 位作者 钟敏 员美娟 彭碧波 周旭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48,共6页
基于改进的半解析法,利用激光干涉系统星间速度误差、GPS接收机轨道位置误差和轨道速度误差以及加速度计非保守力误差影响累计大地水准面的联合误差模型,开展了我国Improved-GRACE卫星重力测量计划轨道参数的优化选取论证。模拟结果表明... 基于改进的半解析法,利用激光干涉系统星间速度误差、GPS接收机轨道位置误差和轨道速度误差以及加速度计非保守力误差影响累计大地水准面的联合误差模型,开展了我国Improved-GRACE卫星重力测量计划轨道参数的优化选取论证。模拟结果表明:1)在300阶处,基于350km轨道高度估计累计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为3.993×10-1m,基于300km和250km轨道高度估计精度分别提高了8.770倍和77.145倍,基于400km和450km轨道高度估计精度分别降低了8.718倍和75.307倍;2)基于50km星间距离估计累计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为3.993×10-1m,基于110km和220km星间距离估计精度分别降低了1.259倍和1.395倍;3)我国将来首颗Improved-GRACE重力卫星的平均轨道高度和平均星间距离设计为350km与50km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roved-GRACE 轨道高度 星间距离 半解析法 地球重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远程地震黄土滑坡发生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孙萍 殷跃平 +2 位作者 吴树仁 汪发武 陈立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9-454,共6页
1920年海原大地震触发了多处典型高速远程地震黄土滑坡,本文在对西吉党家岔滑坡进行野外调研的基础上,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滑带土作为试验样品,以1940年5月18日美国帝国谷强震记录作为波动输入,利用DPRI环剪试验机,对该滑坡的发生机制进... 1920年海原大地震触发了多处典型高速远程地震黄土滑坡,本文在对西吉党家岔滑坡进行野外调研的基础上,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滑带土作为试验样品,以1940年5月18日美国帝国谷强震记录作为波动输入,利用DPRI环剪试验机,对该滑坡的发生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环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发生时,坡体潜在滑面的滑带土在强震作用下发生的"滑动面液化"(Sliding surface liquefaction)现象是导致高速远程滑坡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伴随着"滑动面液化"过程,滑体产生了逐渐增大的剪切位移及孔隙水压力(地震力作用结束瞬间已分别达到2.03m及104kPa),并获得了较大的速度,为高速远程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地震 高速远程滑坡 环剪试验 发生机制 滑动面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高速远程滑坡机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孙萍 汪发武 +1 位作者 殷跃平 吴树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6,共9页
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多处高速远程滑坡,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其中,东河口滑坡是这次地震触发的最为典型的高速远程滑坡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备受关注、争论颇多的滑坡之一。野外调研结果表明,该滑坡的成因和动力特征主要包括震裂... 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多处高速远程滑坡,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其中,东河口滑坡是这次地震触发的最为典型的高速远程滑坡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备受关注、争论颇多的滑坡之一。野外调研结果表明,该滑坡的成因和动力特征主要包括震裂溃屈、水平抛射、碎屑流化和振动液化等4个方面。为了对该滑坡滑动过程中的振动液化这一动力特征进行模拟再现,在东河口滑坡体上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滑带土作为试验样品,并以该地震时的实测地震波作为动力输入,利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DPRI环剪试验机,对滑坡滑动过程中的振动液化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环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过程中,发生在滑坡潜在滑面上的振动液化现象是导致高速远程滑坡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伴随着振动液化过程,滑体的剪切强度迅速降低并产生逐渐增大的剪切位移,为高速远程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高速远程滑坡 环剪试验 振动液化 剪切强度 剪切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火星探测计划进展和中国火星卫星重力测量计划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郑伟 许厚泽 +1 位作者 钟敏 员美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7,共7页
介绍国际火星探测计划和基于国际火星探测数据建立的火星重力场模型,阐述SGG-Doppler-VLBI跟踪观测模式的测量原理和优点,并建议中国将来首期火星卫星重力测量计划采用SGG-Doppler-VLBI观测模式和静电悬浮重力梯度仪。
关键词 火星探测计划 卫星重力梯度 火星重力场模型 卫星跟踪模式 重力梯度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D控制结构地震反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惠 铃木祥之 吴波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2期223-228,共6页
采用二次型调节器(LQ)和H∞两种算法设计了主动质量控制器(AMD)的控制策略,并利用该控制策略对AMD控制结构地震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分别对模型输入了不同频谱成分的地震波。通过试验,研究了AMD控制高层建筑地... 采用二次型调节器(LQ)和H∞两种算法设计了主动质量控制器(AMD)的控制策略,并利用该控制策略对AMD控制结构地震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分别对模型输入了不同频谱成分的地震波。通过试验,研究了AMD控制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的可行性,并比较了两种控制策略控制结构地震反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动控制 抗震 主动质量阻尼器 A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间距离影响GRACE地球重力场精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郑伟 许厚泽 +2 位作者 钟敏 员美娟 周旭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65,70,共7页
利用改进的能量守恒法,基于不同星间距离反演了120阶GRACE地球重力场。模拟结果表明:第一,基于相同的GRACE核心载荷精度指标反演长波(L≤20阶)地球重力场时,随着星间距离逐渐增大(110330 km),累计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依次提高。在20阶... 利用改进的能量守恒法,基于不同星间距离反演了120阶GRACE地球重力场。模拟结果表明:第一,基于相同的GRACE核心载荷精度指标反演长波(L≤20阶)地球重力场时,随着星间距离逐渐增大(110330 km),累计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依次提高。在20阶处,基于110 km星间距离反演精度为0.052 cm,基于220 km和330 km星间距离反演精度分别提高了1.156倍和1.209倍。第二,当反演中波(100≤L≤120阶)地球重力场时,在120阶处,基于110 km星间距离反演精度为13.052 cm,基于220 km和330 km星间距离反演精度分别降低了1.327倍和1.970倍。第三,星间距离设计为220±50 km可有效抑制由于星间距离选取不当而导致的长波和中波地球重力场精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星间距离 色噪声 地球重力场 能量守恒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作用研究新认识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焕 李海兵 +13 位作者 司家亮 孙知明 付小方 刘栋梁 裴军令 李成龙 张佳佳 宋圣荣 郭力伟 MORI James 薛莲 BRODSKY E. Emily 云锟 龚正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7-269,共13页
2008年汶川地震后,人们不得不思考问题是:大地震是如何发生的?下一次大地震什么时候发生?也就是涉及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一直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断层是如何破裂的?震后断裂是如何愈合的?我们试图通过对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断... 2008年汶川地震后,人们不得不思考问题是:大地震是如何发生的?下一次大地震什么时候发生?也就是涉及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一直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断层是如何破裂的?震后断裂是如何愈合的?我们试图通过对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断裂摩擦行为和断裂愈合过程的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将介绍通过对地表露头和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岩心中汶川地震主滑移带的详细研究,以及钻孔中长期温度监测来分析有关汶川地震断裂动态弱化和摩擦行为,并结合钻孔中长期水文监测计算所得断裂带渗透率变化,分析震后断裂愈合过程,进而探讨和认识汶川地震断裂作用所涉及的上述问题。经过详细研究,确定了汶川地震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宽105~240 m、具有五个不同断裂岩组合的内部结构,是一条经常发生大地震、具多种弱化机制的断裂带;发现了汶川地震不仅具有同震石墨化作用,而且测量到目前世界上最低的动态摩擦系数(≤0.02),同时首次记录到大地震后断裂快速愈合信息。这些研究结果不仅直接回答了一直困扰在地震地质和地震物理学领域几十年的关键问题,而且对完善地震断裂理论和认识汶川地震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防震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同震弱化 断裂愈合 摩擦系数 映秀—北川断裂带 龙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俯冲带应力产生与传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祥林 罗焕炎 平原和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7-108,共12页
用三维有限元模拟了日本地冲带,分析了板块推力、板块拉力、动态闭锁断层和解耦板间地震对上覆板块内部应力状态的贡献,表明大洋板块推力是海沟。岛弧地区挤压应力的主要来源,这种应力仅有小部分传播到上覆板块内部,软流圈的蠕变能... 用三维有限元模拟了日本地冲带,分析了板块推力、板块拉力、动态闭锁断层和解耦板间地震对上覆板块内部应力状态的贡献,表明大洋板块推力是海沟。岛弧地区挤压应力的主要来源,这种应力仅有小部分传播到上覆板块内部,软流圈的蠕变能促进这个应力传播过程使岛弧区的应力增大,由密度差异引起的板块拉力产生了分散的挤压应力和拉张应力。断层闭锁导致应力局部集中,板间地震的断层错动只对破裂附近小范围的应力状态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俯冲带 应力产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不同粗糙表面上龙卷涡旋特性的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文字信贵 王允宽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4-42,共9页
本工作是在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的龙卷模拟实验室,用流体动力学模似实验方法研究三种不同粗糙表面对龙卷涡旋的影响。实验中,用热线风速表及微型风向标,测定了五个不同高度上的水平风速和风向分布,揭示出在不同粗糙表面上,龙卷涡旋... 本工作是在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的龙卷模拟实验室,用流体动力学模似实验方法研究三种不同粗糙表面对龙卷涡旋的影响。实验中,用热线风速表及微型风向标,测定了五个不同高度上的水平风速和风向分布,揭示出在不同粗糙表面上,龙卷涡旋的风速和风向分布特征。通过不断改变模拟装置的涡旋比S,发现当S值超过某一数值后(S>1.5),在不同粗糙表面上,龙卷涡旋的涡核尺寸将趋于一致。实验结果可进一步解释自然界中的观测事实,并对某些理论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涡旋 粗糙表面 实验室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御岳等地非饱和泥石流的流动机理(上) 被引量:1
12
作者 佐佐恭二 韦淑莉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54-57,46,共5页
一、前言 1983年9月长野县西部地震,使御岳发生了3600万m^3的大滑坡,其中2500万m^3的土体滑出约9km,堆积在王龙川干流河床比降4度以下的地方。据日本主要报纸和电视台报道,这次滑坡与通常的泥石流不同,其滑动土体为非饱和状态,属粉状流... 一、前言 1983年9月长野县西部地震,使御岳发生了3600万m^3的大滑坡,其中2500万m^3的土体滑出约9km,堆积在王龙川干流河床比降4度以下的地方。据日本主要报纸和电视台报道,这次滑坡与通常的泥石流不同,其滑动土体为非饱和状态,属粉状流。 粉状流是由于孔隙气压过剩致使土体有效摩擦角减小而发生的滑动现象。过剩孔隙气压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象气垫船那样,粉状体附着在气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非饱和 泥石流 流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御岳等地非饱和泥石流的流动机理(下) 被引量:1
13
作者 佐佐恭二 韦淑莉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23-25,22,共4页
四、非饱和泥石 流的流动 非饱和土体滑动时,如果滑动途中的地基饱和或近于饱和,则可推断可能发生的孔隙水压和摩擦阻力减小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下面介绍非饱和泥石流的流动机理和御岳泥石流的情况。 (一)非饱和泥石流的流动机理 图11... 四、非饱和泥石 流的流动 非饱和土体滑动时,如果滑动途中的地基饱和或近于饱和,则可推断可能发生的孔隙水压和摩擦阻力减小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下面介绍非饱和泥石流的流动机理和御岳泥石流的情况。 (一)非饱和泥石流的流动机理 图11表示崩落泥沙浮载在河床沉积物上移动的情况。此时河床沉积物内各点A——E的有效应力是怎样变化的呢?作用于沉积物内某单元体的应力如图7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 泥石流 流动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稳静化在历史街区中的实施可行性研究
14
作者 周霏 李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102,共5页
近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历史街区已渐渐成为了城市中的旅游新地标,同时也加大了历史街区及其周边的交通压力,增加了交通安全的隐患。本研究以探索城市历史街区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为目的,通过对国内外交通稳静化应用的现状分析,... 近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历史街区已渐渐成为了城市中的旅游新地标,同时也加大了历史街区及其周边的交通压力,增加了交通安全的隐患。本研究以探索城市历史街区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为目的,通过对国内外交通稳静化应用的现状分析,以及对上海思南路历史街区中人们的道路活动、交通现状等的实地调查,综合探讨交通稳静化在中国历史名城和城市历史街区中的实施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稳静化 历史街区 交通环境 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草甸下垫面湍流强度相似性关系分析 被引量:67
15
作者 马耀明 马伟强 +4 位作者 胡泽勇 李茂善 王介民 石川裕彦 塚本修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4-517,共4页
利用“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 (GAME/Tibet)” 1998年加强期 (IOP)的观测资料 ,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草甸下垫面上的无量纲风速、温度及湿度方差相似性 ,并与HEIFE戈壁沙漠和绿洲及海洋下垫面作了比较 ,得到了一些有关青... 利用“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 (GAME/Tibet)” 1998年加强期 (IOP)的观测资料 ,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草甸下垫面上的无量纲风速、温度及湿度方差相似性 ,并与HEIFE戈壁沙漠和绿洲及海洋下垫面作了比较 ,得到了一些有关青藏高原草甸下垫面上动力及热力学参数的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强度 青藏高原 草甸 下垫面 无量纲化方差相似性 可持续发展 风速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解析法有效快速估计将来GRACE Follow-On地球重力场的精度 被引量:36
16
作者 郑伟 许厚泽 +3 位作者 钟敏 员美娟 周旭华 彭碧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6-806,共11页
本文首次利用解析法有效快速估计了将来GRACE(Gravity Recovely and Climate Experiment)Follow-On地球重力场的精度.第一,基于功率谱原理分别建立了新的GRACE Follow-On卫星激光干涉星间测量系统星间速度、GPS接收机轨道位置和轨道速... 本文首次利用解析法有效快速估计了将来GRACE(Gravity Recovely and Climate Experiment)Follow-On地球重力场的精度.第一,基于功率谱原理分别建立了新的GRACE Follow-On卫星激光干涉星间测量系统星间速度、GPS接收机轨道位置和轨道速度以及加速度计非保守力误差影响累计大地水准面的单独和联合解析误差模型.第二,利用提出的GRACE卫星关键载荷匹配精度指标和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公布的GRACE Level1B实测精度指标的一致性,以及估计的GRACE累计大地水准面精度和德国波兹坦地学研究中心(GFZ)公布的EIGEN-GRACE02S地球重力场模型实测精度的符合性,验证了本文建立的解析误差模型是可靠的.第三,论证了GRACE Follow-On卫星不同关键载荷匹配精度指标和轨道高度对地球重力场精度的影响.在360阶处,利用轨道高度250 km、星间距离50 km、星间速度误差1×10^(-9)m/s、轨道位置误差3×10^(-5)m、轨道速度误差3×10^(-8)m/s和非保守力误差3×10^(-13)m/s^2,基于联合解析误差模型估计累计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为1.231×10^(-1)m.本文的研究不仅为当前GRACE和将来GRACE Follow-On地球重力场精度的有效快速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计算保证,同时对国际将来GRAIL(Gravity Recovery and Interior Laboratory)月球卫星重力测量计划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Follow-On 解析法 误差模型 卫星跟踪卫星模式 地球重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卫星关键载荷实测数据的有效处理和地球重力场的精确解算 被引量:46
17
作者 郑伟 许厚泽 +3 位作者 钟敏 员美娟 周旭华 彭碧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66-1975,共10页
首先对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公布的2007-06-01~2007-12-31时间段内的GRACE Level 1B卫星GPS轨道位置和速度、K波段系统星间速度、加速度计非保守力以及恒星敏感器姿态实测数据对应进行了轨道拼接、粗差探测、线性内捅、重新标定、... 首先对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公布的2007-06-01~2007-12-31时间段内的GRACE Level 1B卫星GPS轨道位置和速度、K波段系统星间速度、加速度计非保守力以及恒星敏感器姿态实测数据对应进行了轨道拼接、粗差探测、线性内捅、重新标定、坐标转换、误差分析等有效处理;其次,基于改进的能量守恒法恢复了120阶GRACE地球重力场,在1 20阶处累计大地水准面精度为25.313 cm;最后,检验了本文地球重力场模型IGG-GRACE的可靠性,同时分析了IGG GRACE解算精度在低频部分略优于德国波兹坦地学研究中心(GFZ)公布的EIGEN-GRACE02S地球重力场模型,而在中高频部分略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关键载荷 实测数据 能量守恒法 地球重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解析法有效和快速估计GRACE全球重力场的精度 被引量:40
18
作者 郑伟 许厚泽 +3 位作者 钟敏 员美娟 周旭华 彭碧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04-1710,共7页
首先基于半解析法建立了新的GRACE卫星K波段测量系统星间测速、GPS接收机轨道位置和加速度计非保守力误差联合影响累计大地水准面的误差模型;其次,基于各关键载荷精度指标的匹配关系,论证了误差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基于美国喷气动力实验... 首先基于半解析法建立了新的GRACE卫星K波段测量系统星间测速、GPS接收机轨道位置和加速度计非保守力误差联合影响累计大地水准面的误差模型;其次,基于各关键载荷精度指标的匹配关系,论证了误差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基于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JPL)公布的2006年的GRACE Level 1B实测误差数据,有效和快速地估计了120阶全球重力场的精度,在120阶处累计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为18.368 cm,其结果和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公布的EIGEN-GRACE02S全球重力场模型符合较好.本文的研究为将来国际卫星重力测量计划(如GRACE Follow-On,360阶)中高阶全球重力场模型精度的有效和快速估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计算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半解析法 联合误差模型 全球重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星体和SuperSTAR加速度计的质心调整精度对地球重力场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郑伟 许厚泽 +3 位作者 钟敏 员美娟 周旭华 彭碧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65-1473,共9页
本文利用改进的能量守恒法开展了GRACE星体和星载加速度计检验质量的不同质心调整精度影响地球重力场精度的模拟研究论证.结果表明:第一,在120阶处,当质心调整精度设计为0 m,恢复累计大地水准面精度为17.616 cm;当质心调整精度分别设计... 本文利用改进的能量守恒法开展了GRACE星体和星载加速度计检验质量的不同质心调整精度影响地球重力场精度的模拟研究论证.结果表明:第一,在120阶处,当质心调整精度设计为0 m,恢复累计大地水准面精度为17.616 cm;当质心调整精度分别设计为5×10^(-5)m、1×10^(-4)m和5×10^(-4)m时,恢复精度各自降低至18.106 cm、19.033 cm和27.329 cm.第二,以德国GFZ公布的EIGEN-GRACE02S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实测累计大地水准面精度为标准,当质心调整精度设计为(5~10)×10^(-5)m时,其和K波段星间测量系统、GPS接收机、SuperSTAR加速度计、恒星敏感器等GRACE核心载荷的精度指标相匹配,对地球重力场恢复精度的影响较小.因此建议我国将来研制的首颗重力卫星的星体和星载加速度计检验质量的质心调整精度设计为(5~10)×10^(-5)m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加速度计 质心调整精度 地球重力场 能量守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原典型草甸下垫面与HEIFE沙漠区辐射平衡气候学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43
20
作者 钱泽雨 胡泽勇 +2 位作者 杜萍 马耀明 石川裕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3-460,共8页
利用中日合作"全球能量与水分平衡试验 青藏高原季风试验(GAME Tibet)"和中日合作"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HEIFE)"IOP、FOP资料,计算分析了藏北高原典型草甸下垫面安多站和HEIFE沙漠站的辐射平衡... 利用中日合作"全球能量与水分平衡试验 青藏高原季风试验(GAME Tibet)"和中日合作"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HEIFE)"IOP、FOP资料,计算分析了藏北高原典型草甸下垫面安多站和HEIFE沙漠站的辐射平衡各相关特征量时频变化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高原安多站还是黑河沙漠站,夏季均出现超太阳常数现象(只是安多更为明显);总辐射、大气逆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地表有效辐射和地表辐射平衡等的日变化(晴天)无论是安多站还是沙漠站均表现为早晚出现最小值而正午附近(地方时)达到最大值,而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晴天)相反表现为早晚大而正午附近小的规律;上述各分量均表现有程度不等的季节变化规律:总辐射、大气逆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和地表辐射平衡均表现为夏半年增大达到最大值百而冬半年降低量出现最小值;另外,大气长波辐射、地表有效辐射和地表反照率在沙漠站的年际变化的振幅较安多站更为显著和有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HEIFE 草甸下垫面 辐射平衡 气候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