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铟矿床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被引量:
42
1
作者
李晓峰
Watanabe Yasushi
毛景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5-480,共6页
铟是一种稀有金属,它在高科技产业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供求矛盾突出,其消费价格水平不断上涨。目前,世界矿业界在铟业投入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不断增加,以寻求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的需求。但相对来说,与铟有关...
铟是一种稀有金属,它在高科技产业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供求矛盾突出,其消费价格水平不断上涨。目前,世界矿业界在铟业投入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不断增加,以寻求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的需求。但相对来说,与铟有关的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新探明的储量远远跟不上其消费的增长水平,因此,有必要加大地质投入,探求新的资源量,保障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世界上铟矿床的分布及其地质构造背景,以及铟矿物学、矿床成因和成矿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指出,为了寻找潜在的铟资源,必须加强铟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在对铟的成因矿物学、成矿机制及其成矿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铟矿床的成矿模型和找矿勘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铟矿床
成矿作用
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南地区中生代Cu-(Mo)-W-Sn矿床成矿作用与洋岭/转换断层俯冲
被引量:
81
2
作者
李晓峰
Watanabe Yasushi
+1 位作者
华仁民
毛景文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5-640,共16页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产地,除了发育大量的钨锡钼铋和稀土等金属矿产外,还有铜金矿床分布。本文通过对华南地区29个典型Cu-Mo-W-Sn矿床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之有关的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年龄分析,探讨了与不同成矿类型有关的花岗...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产地,除了发育大量的钨锡钼铋和稀土等金属矿产外,还有铜金矿床分布。本文通过对华南地区29个典型Cu-Mo-W-Sn矿床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之有关的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年龄分析,探讨了与不同成矿类型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华南地区10个典型的与Cu有关的矿床主要发生在180~170Ma、160~150Ma以及105~90Ma三个时期,而10个钨矿床主要集中于170~130Ma;4个W-Sn矿床集中于170~130Ma和120~110Ma;而5个Sn矿床则发育于170~150Ma、130~110Ma以及100~90Ma三个时期。Cu矿床主要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而Mo、W-Sn既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又与改造型花岗岩有关。在岩石地球化学上,与Cu-(Mo)-W-Sn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质岩石也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特点,如,从Cu-(Mo)矿床到W-Sn矿床SiO2含量有逐渐增大、氧化性逐渐降低、还原性逐渐增加以及分异演化程度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与Cu-(Mo)-Au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较低的SiO2(60.3%~68.1%),氧化性较高(Fe2O3/FeO=0.31~1.81),分异演化程度较低(Rb/Sr=0.05~3.3)的特点;与Cu-(Pb)-(Zn)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相对较高的SiO2(73.3%~75.2%),氧化性稍高(Fe2O3/FeO=0.68~1.74),分异程度稍低(Rb/Sr=10.8~57.8)的特点;而与Mo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较宽的SiO2(67.3%~76.2%)变化范围,氧化性稍低(Fe2O3/FeO=0.68~1.74),分异演化程度稍低(Rb/Sr=0.6~9.29);与W矿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SiO2含量为69.9%~80.1%,还原性稍低(Fe2O3/FeO=0.19~0.76),分异演化程度稍高(Rb/Sr=21.9~61.7);与W-Sn矿床有关的SiO2为74.8%~78.7%,还原性较低(Fe2O3/FeO=0.08~0.59),分异程度较高(Rb/Sr=10.8~139);与Sn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SiO2为64.8%~76.9%,还原性高(Fe2O3/FeO=0.01~0.58),分异演化程度高(Rb/Sr=1~530)。在结合华南地区花岗岩类岩石的分布特征以及盆岭构造的特点,本文提出华南地区Cu-Mo-W-Sn矿床的成矿作用是不同时期大洋板块或者洋岭多阶段俯冲结果的新成因模型,即早侏罗世休眠的Farallon-Izanagi洋岭俯冲导致早—中侏罗世Cu成矿作用;中—晚侏罗世活动的Farallon-Izanagi洋岭和转换断层俯冲是中晚侏罗世Cu-(Mo)-(W)成矿作用以及多阶段W-Sn成矿作用的触发动力,而白垩纪Izanagi大洋板块俯冲则是白垩纪斑岩型Cu-W-Sn成矿作用的诱因。该模型的提出较好地解释了华南中生代大规模岩石圈拆沉—减薄—伸展的机制及其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o-W-Sn成矿作用
洋岭/转换断层俯冲
板块俯冲
花岗岩岩石成因
岩石化学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西永平铜矿花岗质岩石的岩石结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
46
3
作者
李晓峰
Yasushi Watanabe
屈文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53-2365,共13页
江西永平铜矿位于华南怀玉山—北武夷山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内,是赣东北地区除了德兴铜矿外的另一个大型铜矿基地。该矿区存在两种类型的花岗质岩石,一种是花岗岩;另一种是英安斑岩。英安斑岩具有典型斑状结构和石英眼结构,而花岗岩则具...
江西永平铜矿位于华南怀玉山—北武夷山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内,是赣东北地区除了德兴铜矿外的另一个大型铜矿基地。该矿区存在两种类型的花岗质岩石,一种是花岗岩;另一种是英安斑岩。英安斑岩具有典型斑状结构和石英眼结构,而花岗岩则具有单向固结结构。在化学成分上,两者属于高钾的钙碱性系列岩石,英安斑岩贫硅、富Al、Fe、Mg、Ca,以及具有较大的Na_2O/K_2O(0.02~0.64)等特点;而花岗岩富硅、贫Al、Ca,以及富碱和具有较小的Na_2O/K_2O(0.02~0.03)等特点。两种类型的岩石具有一致的REE配分曲线。它们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K),亏损高场强元素(Th、Nd、Ta、Ti)以及元素Sr和P,显示了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作用。在结构和化学成分上,花岗岩则类似于美国Climax斑岩钼(铜)矿成矿斑岩的性质(如具有单向固结结构、较高的分异指数、富Si、贫Al、Ca、富Na_2O+K_2O以及K_2O>Na_2O)。与英安斑岩有关的蚀变作用主要有夕卡岩化、黑云母化、白云母化、绿泥石化和萤石化,而与花岗岩有关的蚀变作用主要是白云母化和萤石化;相应地,与英安斑岩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为铜,而与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作用则主要为钼。2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年龄分别为156.7±2.8Ma和155.7±3.6Ma,表明与花岗岩有关的钼成矿作用发生在156Ma左右。本文认为,永平铜钼矿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应是由挤压向伸展的转换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固结结构
岩石化学
岩浆-热液转换
铜钼成矿作用
构造体制转换
永平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铟矿床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被引量:
42
1
作者
李晓峰
Watanabe Yasushi
毛景文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
资源
研究所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地圈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出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5-48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0403006)
日本学术振兴学会研究助成金的资助
文摘
铟是一种稀有金属,它在高科技产业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供求矛盾突出,其消费价格水平不断上涨。目前,世界矿业界在铟业投入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不断增加,以寻求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的需求。但相对来说,与铟有关的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新探明的储量远远跟不上其消费的增长水平,因此,有必要加大地质投入,探求新的资源量,保障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世界上铟矿床的分布及其地质构造背景,以及铟矿物学、矿床成因和成矿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指出,为了寻找潜在的铟资源,必须加强铟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在对铟的成因矿物学、成矿机制及其成矿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铟矿床的成矿模型和找矿勘查模型。
关键词
地质学
铟矿床
成矿作用
进展
综述
Keywords
geology, indium deposit, metallogenic process, economic value, review
分类号
P618.8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南地区中生代Cu-(Mo)-W-Sn矿床成矿作用与洋岭/转换断层俯冲
被引量:
81
2
作者
李晓峰
Watanabe Yasushi
华仁民
毛景文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
资源
研究所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地圈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5-640,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403006)资助的成果
文摘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产地,除了发育大量的钨锡钼铋和稀土等金属矿产外,还有铜金矿床分布。本文通过对华南地区29个典型Cu-Mo-W-Sn矿床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之有关的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年龄分析,探讨了与不同成矿类型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华南地区10个典型的与Cu有关的矿床主要发生在180~170Ma、160~150Ma以及105~90Ma三个时期,而10个钨矿床主要集中于170~130Ma;4个W-Sn矿床集中于170~130Ma和120~110Ma;而5个Sn矿床则发育于170~150Ma、130~110Ma以及100~90Ma三个时期。Cu矿床主要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而Mo、W-Sn既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又与改造型花岗岩有关。在岩石地球化学上,与Cu-(Mo)-W-Sn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质岩石也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特点,如,从Cu-(Mo)矿床到W-Sn矿床SiO2含量有逐渐增大、氧化性逐渐降低、还原性逐渐增加以及分异演化程度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与Cu-(Mo)-Au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较低的SiO2(60.3%~68.1%),氧化性较高(Fe2O3/FeO=0.31~1.81),分异演化程度较低(Rb/Sr=0.05~3.3)的特点;与Cu-(Pb)-(Zn)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相对较高的SiO2(73.3%~75.2%),氧化性稍高(Fe2O3/FeO=0.68~1.74),分异程度稍低(Rb/Sr=10.8~57.8)的特点;而与Mo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较宽的SiO2(67.3%~76.2%)变化范围,氧化性稍低(Fe2O3/FeO=0.68~1.74),分异演化程度稍低(Rb/Sr=0.6~9.29);与W矿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SiO2含量为69.9%~80.1%,还原性稍低(Fe2O3/FeO=0.19~0.76),分异演化程度稍高(Rb/Sr=21.9~61.7);与W-Sn矿床有关的SiO2为74.8%~78.7%,还原性较低(Fe2O3/FeO=0.08~0.59),分异程度较高(Rb/Sr=10.8~139);与Sn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SiO2为64.8%~76.9%,还原性高(Fe2O3/FeO=0.01~0.58),分异演化程度高(Rb/Sr=1~530)。在结合华南地区花岗岩类岩石的分布特征以及盆岭构造的特点,本文提出华南地区Cu-Mo-W-Sn矿床的成矿作用是不同时期大洋板块或者洋岭多阶段俯冲结果的新成因模型,即早侏罗世休眠的Farallon-Izanagi洋岭俯冲导致早—中侏罗世Cu成矿作用;中—晚侏罗世活动的Farallon-Izanagi洋岭和转换断层俯冲是中晚侏罗世Cu-(Mo)-(W)成矿作用以及多阶段W-Sn成矿作用的触发动力,而白垩纪Izanagi大洋板块俯冲则是白垩纪斑岩型Cu-W-Sn成矿作用的诱因。该模型的提出较好地解释了华南中生代大规模岩石圈拆沉—减薄—伸展的机制及其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动力。
关键词
Cu-Mo-W-Sn成矿作用
洋岭/转换断层俯冲
板块俯冲
花岗岩岩石成因
岩石化学
华南地区
Keywords
Cu-Mo-W-Sn mineralization
ridge/triple ridge subduction
granitic petrogenesis
petrochemical
South China
分类号
P618.4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永平铜矿花岗质岩石的岩石结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
46
3
作者
李晓峰
Yasushi Watanabe
屈文俊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
资源
研究所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地圈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53-2365,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03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434011)
+1 种基金
留学人员短期回国讲学专项(40610404013)
日本学术振兴协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成果.
文摘
江西永平铜矿位于华南怀玉山—北武夷山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内,是赣东北地区除了德兴铜矿外的另一个大型铜矿基地。该矿区存在两种类型的花岗质岩石,一种是花岗岩;另一种是英安斑岩。英安斑岩具有典型斑状结构和石英眼结构,而花岗岩则具有单向固结结构。在化学成分上,两者属于高钾的钙碱性系列岩石,英安斑岩贫硅、富Al、Fe、Mg、Ca,以及具有较大的Na_2O/K_2O(0.02~0.64)等特点;而花岗岩富硅、贫Al、Ca,以及富碱和具有较小的Na_2O/K_2O(0.02~0.03)等特点。两种类型的岩石具有一致的REE配分曲线。它们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K),亏损高场强元素(Th、Nd、Ta、Ti)以及元素Sr和P,显示了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作用。在结构和化学成分上,花岗岩则类似于美国Climax斑岩钼(铜)矿成矿斑岩的性质(如具有单向固结结构、较高的分异指数、富Si、贫Al、Ca、富Na_2O+K_2O以及K_2O>Na_2O)。与英安斑岩有关的蚀变作用主要有夕卡岩化、黑云母化、白云母化、绿泥石化和萤石化,而与花岗岩有关的蚀变作用主要是白云母化和萤石化;相应地,与英安斑岩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为铜,而与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作用则主要为钼。2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年龄分别为156.7±2.8Ma和155.7±3.6Ma,表明与花岗岩有关的钼成矿作用发生在156Ma左右。本文认为,永平铜钼矿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应是由挤压向伸展的转换环境。
关键词
单向固结结构
岩石化学
岩浆-热液转换
铜钼成矿作用
构造体制转换
永平
江西
Keywords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texture (UST)
geochemistry
magmatic-hydrothermal transition
climax Cu-Mo mineralization
tectonic regime transition
Yongping
Jiangxi
分类号
P618.41 [天文地球—矿床学]
P588.12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铟矿床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李晓峰
Watanabe Yasushi
毛景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南地区中生代Cu-(Mo)-W-Sn矿床成矿作用与洋岭/转换断层俯冲
李晓峰
Watanabe Yasushi
华仁民
毛景文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8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江西永平铜矿花岗质岩石的岩石结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李晓峰
Yasushi Watanabe
屈文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