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加值贸易视角下的中国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安静 孟渤 +1 位作者 冯宗宪 刘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5-94,共10页
借助增加值贸易概念,使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在跨省跨产业的中国国内价值链框架下测算各省二氧化碳的生产侧排放、消费侧排放,将区域间排放转移按传统贸易、简单价值链贸易和复杂价值链贸易进行分解测算并评估不同贸易路径上排放转移的... 借助增加值贸易概念,使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在跨省跨产业的中国国内价值链框架下测算各省二氧化碳的生产侧排放、消费侧排放,将区域间排放转移按传统贸易、简单价值链贸易和复杂价值链贸易进行分解测算并评估不同贸易路径上排放转移的潜在环境成本。研究发现:(1)2012年中国大部分省份参与国内价值链过程中的碳排放占其生产侧总碳排放的80%以上,有一半的省份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90%;(2)与通过跨省的传统贸易创造增加值方式相比,通过国内价值链贸易创造的增加值更高碳;(3)2012年中国跨区域的排放转移比2007年增加了148.2%,约29.8亿吨,其中通过简单价值链和复杂价值链的排放转移分别增加了119.6%和336.7%,约10.8亿吨和15.9亿吨,这两条价值链上排放转移的环境成本也有较大增加;(4)西北地区是碳排放净流出最多的区域,东部沿海地区是净流入最多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增加值贸易 价值链 贸易隐含碳 排放转移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创新现代化与科技自立自强:自主性引进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文银 李兆辰 陈劲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2,共11页
中国式创新现代化不同于西方传统技术发展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自立自强基础上的对外开放。基于“技术—产业—制度”协同演化分析框架,提出“自主性引进”的核心概念,并以此为视角提出中国式创新现代化的分析框架,调和了创... 中国式创新现代化不同于西方传统技术发展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自立自强基础上的对外开放。基于“技术—产业—制度”协同演化分析框架,提出“自主性引进”的核心概念,并以此为视角提出中国式创新现代化的分析框架,调和了创新发展模式的“自主”与“引进”之争。自主性引进包含两个命题:第一,自主开发始终是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第二,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的相对重要性,以及无形技术引进与有形技术引进的相对重要性,都呈现U型变化。基于此,对中国式创新现代化进行实证分析,阐述中国在技术起飞和技术爬升阶段如何发挥自主性引进的作用,以及相应的产业载体和制度保障如何协同演化,并分析中国在技术巡航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从技术、产业和制度维度提出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路径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创新现代化 科技自立自强 自主性引进 新质生产力 协同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贸易失衡的影响因素——基于贸易增加值(TiVA)测算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马述忠 张洪胜 Meng Bo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7-112,共16页
中国持续对外贸易顺差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文献大都基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没有考虑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间品多次跨越国界的重复计算问题,无法反映中国真实的贸易顺差水平。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1995—2011年的数据,采用投入... 中国持续对外贸易顺差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文献大都基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没有考虑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间品多次跨越国界的重复计算问题,无法反映中国真实的贸易顺差水平。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1995—2011年的数据,采用投入产出领域的贸易增加值(TiVA)方法,测算出中国与38个贸易伙伴之间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加入WTO之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较小而且不显著,而加入WTO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以有效降低中国的贸易顺差。在华FDI总额对贸易顺差的影响呈现出相似的特点,即加入WTO之前,总体FDI不显著,加入之后影响显著。FDI来源地区分析显示,美国和亚洲四小龙在中国内地FDI增加可以显著提升中国内地的贸易顺差,而日本和德国在华FDI则会降低中国内地的贸易顺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顺差 增加值贸易 全球价值链 人民币汇率 外商直接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丙宣 任哲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6,共8页
在发展动力来源和乡村内生能力强弱的框架中,探索乡村兴衰的发生机制和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创新驱动发展,做对激励,改革要素市场,建立包容性制度,增强内生能力,有效地推动了乡村由衰而兴;继续运用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方... 在发展动力来源和乡村内生能力强弱的框架中,探索乡村兴衰的发生机制和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创新驱动发展,做对激励,改革要素市场,建立包容性制度,增强内生能力,有效地推动了乡村由衰而兴;继续运用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方式汲取乡村资源,造成要素边际生产率的递减和乡村内生能力的弱化,加速了乡村衰退。为此,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秉持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的原则,推进多领域协同改革,构建包容性制度,增强乡村内生能力,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创新驱动 内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对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竞争及其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洪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45,77,共7页
本文以中日高铁竞争为例,主要分析当前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中日竞争态势,比较双方投资的特点和融资能力,探讨这种竞争关系对双方未来投资模式和区域金融结构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虽然中日在高铁领域竞争激烈,但两国对东南亚基础设... 本文以中日高铁竞争为例,主要分析当前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中日竞争态势,比较双方投资的特点和融资能力,探讨这种竞争关系对双方未来投资模式和区域金融结构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虽然中日在高铁领域竞争激烈,但两国对东南亚基础设施有不同的投资重点和长远规划,存在一定的合作空间。因此,促进中日之间、中日与东盟之间的政策沟通和协调,建立一个多边的基础设施投资合作框架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基础设施投资 大国竞争 高铁竞争 中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