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波技术在机械监测诊断领域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4
1
作者 何正嘉 李富才 +1 位作者 杜远 陈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0-545,共6页
对近两年我国及日本在机械监测诊断领域内小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回顾 ,简述了小波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其在旋转机械、往复机械、齿轮、轴承、建筑结构、疲劳损伤等方面的应用中所取得的可喜进展和特点 .指出应根据小波函数的性质有针... 对近两年我国及日本在机械监测诊断领域内小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回顾 ,简述了小波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其在旋转机械、往复机械、齿轮、轴承、建筑结构、疲劳损伤等方面的应用中所取得的可喜进展和特点 .指出应根据小波函数的性质有针对性地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监测 诊断 小波技术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光催化固定膜反应器对2,4-二硝基苯酚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丽洁 华兆哲 +2 位作者 陈坚 伦世仪 白石文秀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51-154,共4页
本文利用一种新型光催化固定膜反应器进行了2,4-DNP的降解研究,分别从光源的波长、反应液流速、搅拌及H2O2的添加等方面考察了该光催化反应器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最理想光源为紫外光,最佳反应液流速为45mL/min... 本文利用一种新型光催化固定膜反应器进行了2,4-DNP的降解研究,分别从光源的波长、反应液流速、搅拌及H2O2的添加等方面考察了该光催化反应器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最理想光源为紫外光,最佳反应液流速为45mL/min,低速搅拌及H2O2的添加可增进反应器效率。该光催化反应器通过实验室试验认为可以有效降解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固定膜反应器 废水 降解 二硝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平稳信号组合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哲 胡玉其 +2 位作者 田世庆 陆慧敏 徐立中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7-195,共9页
鉴于深度学习、频谱、时频分析方法间的优势互补,设计了由卷积网络、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包分解组合的多流分析处理框架,对非平稳信号进行组合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平稳信号组合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提取信号的多属性特征并加权融合。应... 鉴于深度学习、频谱、时频分析方法间的优势互补,设计了由卷积网络、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包分解组合的多流分析处理框架,对非平稳信号进行组合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平稳信号组合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提取信号的多属性特征并加权融合。应用于故障诊断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信号组合分析方法能够更加稳定、准确地刻画故障类型,在不显著增加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分类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信号 故障诊断 信号处理 深度学习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凹陷现象的非牛顿热弹流润滑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晓玲 杨沛然 兼田桢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6-410,共5页
求出了非牛顿流体点接触热弹流润滑问题的完全数值解,并对玻璃-钢点接触的表面凹陷现象进行了理论及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牛顿流体模型过高地估计了温度-粘度楔效应,而Ree-Eyring非牛顿流体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温度-粘度楔效应.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点接触 热弹流润滑 表面凹陷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机械诊断的最佳特征参数自动生成法 被引量:6
5
作者 骆志高 陈鹏 李明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4-87,100,共5页
将计算机用于机械工况的自动诊断时 ,必须从采集的信号中提取表征机械工况的特征参数 (简称SP) ,但目前尚无一种令人满意的提取最佳 SP的方法。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并能保证对机械工况进行高精度的诊断 ,本文基于遗传基因算法 (简称 GA)提... 将计算机用于机械工况的自动诊断时 ,必须从采集的信号中提取表征机械工况的特征参数 (简称SP) ,但目前尚无一种令人满意的提取最佳 SP的方法。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并能保证对机械工况进行高精度的诊断 ,本文基于遗传基因算法 (简称 GA)提出了一种称为“特征参数自动生成”的新方法 ,能快速找到最佳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遗传算法 工况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光催化降解与过氧化氢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华兆哲 陈坚 +2 位作者 白石文秀 中迫亚昇 王歆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0-524,共5页
分别采用两种光催化剂(TiO2与Pd/TiO2)和三种紫外光源(黑光灯、杀菌灯、臭氧灯)分解水溶液中的甲醛,同时以酶法测定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生成的低浓度过氧化氢.发现波长较短的紫外光源生成过氧化氢的浓度较高.当以臭氧灯为光源时,无论是否... 分别采用两种光催化剂(TiO2与Pd/TiO2)和三种紫外光源(黑光灯、杀菌灯、臭氧灯)分解水溶液中的甲醛,同时以酶法测定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生成的低浓度过氧化氢.发现波长较短的紫外光源生成过氧化氢的浓度较高.当以臭氧灯为光源时,无论是否有催化剂存在,生成的过氧化氢浓度都在50mmol·m-3以上,因为185nm以下的紫外光可以直接由水与溶解氧生成臭氧,而后生成过氧化氢.不管有无催化剂存在,在臭氧灯作用下,甲醛溶液中生成的过氧化氢浓度高于纯水中生成的过氧化氢浓度.但是,在以黑光灯或臭氧灯为光源时,上述结果正好相反.此外,对于每种光源而言,当采用Pd/TiO2代替TiO2时,甲醛的分解和过氧化氢的生成都得到加强.甲醛光催化分解速率与相同条件下纯水中过氧化氢的生成速率呈正比,表明光催化降解的活性与光催化生成过氧化氢的能力近似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光催化反应 甲醛 二氧化钛 光催化降解 甲醛溶液 紫外光源 分解速率 光催化剂 TiO2 臭氧灯 氢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icidin选择性抑制ClassⅠ HDACs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晖 赵俊伟 +2 位作者 滕虎 西野宪和 修志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4-378,共5页
采用模拟方法研究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Apicidin)选择性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中的HDAC1和HDAC8.通过HDAC8晶体结构同源模建HDAC1三维结构模型,将Apicidin分别与HDAC1和HDAC8对接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 采用模拟方法研究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Apicidin)选择性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中的HDAC1和HDAC8.通过HDAC8晶体结构同源模建HDAC1三维结构模型,将Apicidin分别与HDAC1和HDAC8对接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HDAC1活性口袋入口处的Arg270是Apici-din-HDAC1形成稳定结构的重要因素;HDAC1中Tyr303及His178与Apicidin形成2个持续存在的氢键,而在HDAC8中未发现,这是Apicidin选择性抑制HDAC1高于HDAC8的另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 分子动力学 同源模建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拉索-阻尼器系统非线性响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水生 野田尚昭 张凌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6-360,共5页
考虑索的抗弯刚度、垂度及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得出了索-阻尼器系统的空间非线性振动偏微分方程,用中心差分法将微分方程在空间内离散,导出了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常微分方程组。结合Newmark法及虚拟力法提出了一种用于求解非线性振动瞬态响... 考虑索的抗弯刚度、垂度及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得出了索-阻尼器系统的空间非线性振动偏微分方程,用中心差分法将微分方程在空间内离散,导出了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常微分方程组。结合Newmark法及虚拟力法提出了一种用于求解非线性振动瞬态响应的杂交分析算法。并以典型的斜拉桥拉索为研究对象,给出了数值算例,并与Runge-Kutta直接积分法进行了比较,说明了杂交算法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索 瞬态响应 振动控制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的过氧化氢生成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华兆哲 陈坚 +2 位作者 Shiraishi Fumihide Nakasako Tsugunori 王歆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575-1581,共7页
考察了在3种紫外光源(黑光灯、杀菌灯、臭氧灯)的照射下,分别以TiO2与Pd/TiO2为催化剂,甲酸降解过程中过氧化氢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在黑光灯/催化剂条件下,可在纯水中生成过氧化氢,但当催化剂缺失时几乎不能生成.在黑光灯或杀菌灯照射... 考察了在3种紫外光源(黑光灯、杀菌灯、臭氧灯)的照射下,分别以TiO2与Pd/TiO2为催化剂,甲酸降解过程中过氧化氢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在黑光灯/催化剂条件下,可在纯水中生成过氧化氢,但当催化剂缺失时几乎不能生成.在黑光灯或杀菌灯照射下,甲酸溶液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稳定分解,但当催化剂不存在时则分解非常缓慢.对各种光源而言,Pd/TiO2比TiO2催化降解甲酸的效果好.对光源条件的比较发现,甲酸分解速度与过氧化氢生成速度依次为臭氧灯>杀菌灯>黑光灯.结果表明,甲酸光催化分解初速度与过氧化氢生成的初速度呈正比,过氧化氢生成是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反应 过氧化氢 甲酸 二氧化钛 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c-L-甲基苯丙氨酸的合成与拆分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晓晖 王贯 +2 位作者 李建勋 修志龙 西野宪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63-1366,共4页
利用Boc-2-氨基丙二酸二乙酯和甲基苄溴为原料,合成邻位、间位、对位甲基取代的Boc-苯丙氨酸乙酯,经枯草杆菌蛋白酶拆分得到对应的Boc-L-甲基苯丙氨酸.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及旋光度分析对3种物质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非天然氨基酸 Boc-L-甲基苯丙氨酸 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光催化反应器降解土腥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丽洁 华兆哲 +2 位作者 陈坚 伦世仪 白石文秀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1999年第2期68-71,共4页
藻类代谢物土腥素是当前太湖周边地区饮用水异味问题的主要诱因之一,目前常规的水处理方法去异味效果较差.经对土腥素降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对应用光催化氧化法降解该化合物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开发出一种新型的TiO2固... 藻类代谢物土腥素是当前太湖周边地区饮用水异味问题的主要诱因之一,目前常规的水处理方法去异味效果较差.经对土腥素降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对应用光催化氧化法降解该化合物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开发出一种新型的TiO2固定膜光催化反应器.初步实验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代谢物 土腥素 光催化反应器 降解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合金刀片锥形铣刀的CAD/CAM系统
12
作者 李铭才 中岛克洋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9,共4页
介绍一种硬质合金刀片推形铣刀的CAD/CAM系统.本设计关键在于选择刀片在圆锥面上的位置以保证加工误差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以及刀刃以外部分避免与被加工表面产生干涉.本系统可自动产生加工刀具所需要的数控数据。
关键词 锥形铣刀 CAD/CAM 硬质合金 铣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amorphous-forming ability of M-Si-B ternary alloys using CALPHAD approach
13
作者 長谷部光弘 OHTANI Hiroshi HASEBE Mitsuhiro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0-110,共1页
A thermodynamic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M-Si-B (M=Fe, Ni) ternary systems. A regular solution approximation based on the sublattice model was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Gibbs energy for the individual phases in the... A thermodynamic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M-Si-B (M=Fe, Ni) ternary systems. A regular solution approximation based on the sublattice model was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Gibbs energy for the individual phases in the binary and ternary systems.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for each phase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se parameters enabled us to obtain reproducible calculations of the isothermal and vertical section diagrams. The amorphous-forming ability of M-Si-B ternary alloys has been evaluated by introducing thermodynamic quantities obtained from the phase diagram calculations into Davies-Uhlmann kinetic formulations. For the computation, the time-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 (TTT) diagram, which gives the time necessary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etectable amount of crystal during transformation, was obtained at a finite temperature. The critical cooling rate for amorphization could be defined as the minimum cooling speed that does not intersect the TTT curve and, hence, these critical cooling rates enable us to evaluate the glass-forming ability of M-Si-B ternary alloy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crystalline phase was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the thermodynamic functions of each phase formulated by the present study.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n the compositional range of amorphization in these alloy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i-B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CALPHAD 模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