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拉斯加俯冲带构造不均匀性及其对板间逆冲型大地震的影响
1
作者 王超平 刘鑫 +2 位作者 赵大鹏 郭玲莉 苟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8,共13页
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北美板块之下,阿拉斯加俯冲带弧前地区频繁发生板间逆冲型大地震。大地震的空间分布并不均匀,且孕震机制仍不清晰。为了厘清阿拉斯加俯冲带弧前板间逆冲型大地震的成因机制,本研究收集了2018—2019年间布设在阿拉... 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北美板块之下,阿拉斯加俯冲带弧前地区频繁发生板间逆冲型大地震。大地震的空间分布并不均匀,且孕震机制仍不清晰。为了厘清阿拉斯加俯冲带弧前板间逆冲型大地震的成因机制,本研究收集了2018—2019年间布设在阿拉斯加地区的268台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波形数据,从中测量了25~100 s周期的远震瑞利波振幅和相位数据。通过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建立了一个新的阿拉斯加俯冲带上地幔三维剪切波速度模型。成像结果显示,在阿拉斯加弧前之下,存在着沿海沟方向的横向构造变化。在弧前板间逆冲型大地震震源区之下,俯冲板片常呈现为显著的高速异常体,并被具有明显低速异常的板下地幔所撑起。该特征表明,在板间逆冲型大地震震源区之下发生了软流圈的聚集,这可能增加了俯冲板片的浮力,从而加强了俯冲板片与上覆板块间的耦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弧前板间逆冲型大地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析成像 逆冲型大地震 剪切波 瑞利波 阿拉斯加俯冲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加俯冲带上地幔剪切波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结构
2
作者 赵迪 刘鑫 赵大鹏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位于西南太平洋的汤加俯冲带发育有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体系,该区域不仅具有全球最快的板块俯冲速度,还发育扩张速率最快的弧后盆地——劳盆地。汤加俯冲带东北侧的萨摩亚地幔柱也与该俯冲系统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这使得该... 位于西南太平洋的汤加俯冲带发育有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体系,该区域不仅具有全球最快的板块俯冲速度,还发育扩张速率最快的弧后盆地——劳盆地。汤加俯冲带东北侧的萨摩亚地幔柱也与该俯冲系统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这使得该区的地幔动力过程更加复杂。虽然前人已在此进行了许多地球物理研究,但汤加俯冲带上地幔的精细三维结构,尤其是各向异性结构特征仍不清晰。为此,本文利用20~150 s周期范围内的远震基阶瑞利波的振幅和相位数据开展了方位各向异性层析成像研究,以期进一步约束汤加地区上地幔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认为:(1)萨摩亚地幔柱物质向南流入劳盆地主要发生在小于50 km的深度范围内;(2)劳盆地北部地幔楔中主要呈现东西向的地幔流动,而南部则存在南北向的地幔流动,这可能是地幔物质被动流动以适应俯冲板块不对称回卷的结果;(3)俯冲板片内主要呈现近南北向的快波方向,这可能与俯冲相关的正断层有关;(4)海沟外侧软流圈中存在平行海沟的横向地幔流动,这可能是软流圈物质受俯冲板块回卷挤压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层析成像 地幔对流 俯冲板片 汤加俯冲带 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断层对主断层粘滑扩展过程阻止和滞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卢振业 加藤尚之 +1 位作者 山本清彦 干澤朋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15-427,共13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带有软弱障碍体的粘滑实验结果.软障碍体由垂直于主断面的孤立锯缝加以模拟.实验表明,这种软障碍体对粘滑失稳扩展有明显的阻止(或称为止裂)和滞后作用.这种止裂或滞后作用依赖于锯口的深度l和施于主断面上的正应力_x.止... 本文给出了一种带有软弱障碍体的粘滑实验结果.软障碍体由垂直于主断面的孤立锯缝加以模拟.实验表明,这种软障碍体对粘滑失稳扩展有明显的阻止(或称为止裂)和滞后作用.这种止裂或滞后作用依赖于锯口的深度l和施于主断面上的正应力_x.止裂和滞后效果随锯口深度增加,滞后效果并不单调随断面上正应力增加,滞后时间和平均正应力曲线呈V形分布.沿断层的视破裂能G表明,失稳扩展停止或滞后的前方往往不是高能垒,说明破裂的停止或滞后并不单是高能壁垒阻挡一种机制,软障碍体具有另一种止裂机制,它可能是通过对应变能的吸收而起到使失稳扩展停止或滞后.本实验还展示了在粘滑事件之间时空上的复杂图象,如本实验中复合构造格架情况下所见的那样,这对理解强震序列的时空关系会有所启发.粘滑扩展过程的停止或滞后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粘滑机制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滑 地震 机制 断层 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醣中ZnS: Mn纳米微晶的发光效率及时间分辨光谱
4
作者 金炎 王克胜 +4 位作者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申猛燕 後藤武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1-223,共3页
对制备的分散在壳聚醣中ZnSMn纳米微晶的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谱、激发和发射光谱、发光效率、时间分辨光谱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发光性质变化的原因.实验表明,纳米微晶中Mn2+的弛豫时间比体材料减少了约2个数量级.
关键词 纳米微晶 硫化锌 时间分辨光谱 发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杂磷烯化合物的合成及^(31)PNMR表征
5
作者 安德烈 吉藤正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4-28,49,共6页
通过相应膦二氯化物与2,4,6-三叔丁基苯基氨基锂的反应,再经1,8-二氮双环[5.4.0]-7-十一烯脱氯化氢合成了两个新的氮杂磷烯化合物. 与二磷烯比较,分析了它们在核磁共振磷谱中化学位移的变化.这些具有—P N—... 通过相应膦二氯化物与2,4,6-三叔丁基苯基氨基锂的反应,再经1,8-二氮双环[5.4.0]-7-十一烯脱氯化氢合成了两个新的氮杂磷烯化合物. 与二磷烯比较,分析了它们在核磁共振磷谱中化学位移的变化.这些具有—P N—和—O—P N—结构的氮杂磷烯化合物水解生成相应的亚膦酸酰胺和芳氨基亚膦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磷烯 二磷烯 核磁共振磷谱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器官发生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凌定厚 驹岭穆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70-78,共9页
在以幼穗为外植体的诱导培养及其以后的继代培养与悬浮培养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3个籼稻品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E)与器官发生(O)的特点作了比较研究.在形态上,(E)型愈伤由胚状体组成,具有层次分明的结构.胚状体由胚芽、胚... 在以幼穗为外植体的诱导培养及其以后的继代培养与悬浮培养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3个籼稻品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E)与器官发生(O)的特点作了比较研究.在形态上,(E)型愈伤由胚状体组成,具有层次分明的结构.胚状体由胚芽、胚根及盾片组成.而(O)型的愈伤没有上述组织的分化.没有层次结构。植株再生能力方面.与器官发生途径相比较,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之分化频率高.保持再生能力持续的时间长.从每个愈伤上发生的再生植株数多.(O)型愈伤结构较疏松.建立结构良好的、细胞团较小的悬浮细胞系容易.但这种细胞系在液体条件下几乎丧失再生能力.而(E)型愈伤则相反.建立好的悬浮细胞系.需要时间较长.但在悬浮条件下仍然具有再生植株的能力。在诱导条件方面.2,4-D及激动素分别作用时可诱导器官发生,共同作用时则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植株途径方面,由于水稻同时具有器官发生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特点.无论在诱导条件上还是在(E)与(O)本身的特点上均不似萝卜或烟草那样专一.并且有(E)与(O)相互转化和混合发生的复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 植株再生 籼稻 体细胞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SiO_2气凝胶薄膜的时间分辨光谱及发光动力学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克胜 蒋雪茵 +3 位作者 张志林 许少鸿 申猛燕 後藤武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6-179,共4页
气凝胶(aerogels)是一种新型的轻质纳米多孔性非晶材料,其孔洞率高达80~90%,孔洞的典型尺寸为1~100nm.已有文献报道利用SiO2气凝胶的纳米网络结构制备出以纳米气凝胶为骨架的纳米材料[1~2].通过溶... 气凝胶(aerogels)是一种新型的轻质纳米多孔性非晶材料,其孔洞率高达80~90%,孔洞的典型尺寸为1~100nm.已有文献报道利用SiO2气凝胶的纳米网络结构制备出以纳米气凝胶为骨架的纳米材料[1~2].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得了Eu3+掺杂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薄膜 时间分辨光谱 发光动力学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