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微卫星克隆快速分离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李琪 木岛明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4-370,共7页
采用磁珠杂交选择和PCR筛选法 ,从长牡蛎DNA选择片段文库中 ,快速分离含有微卫星序列的阳性克隆。结果表明 ,在筛选的 2 0 0个白色菌落中 ,5 6个克隆含有重复次数 5以上的微卫星序列 ,其中 41个 ( 2 0 5 % )有随机侧翼区 ,可以进行引... 采用磁珠杂交选择和PCR筛选法 ,从长牡蛎DNA选择片段文库中 ,快速分离含有微卫星序列的阳性克隆。结果表明 ,在筛选的 2 0 0个白色菌落中 ,5 6个克隆含有重复次数 5以上的微卫星序列 ,其中 41个 ( 2 0 5 % )有随机侧翼区 ,可以进行引物设计 ,1 2个缺乏足够的侧翼序列 ,3个为中断的微卫星序列。此外 ,还获得两个小卫星克隆。在获得的微卫星序列中 ,完全的占 5 4 7% ,不完全的占 2 0 8% ,复合的占 2 4 5 %。除探针中使用的CA重复单元外 ,还观察到CT、ACT、CGCA、CACT、GACT、GCAC、CCTTA和CCTCA的重复序列。微卫星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 5— 30次之间 ,占 71 7% ,最高为 60次。本研究中构建的长牡蛎 (CA)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微卫星 快速分离 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藻Trichodes miumthie bautii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邵雪玲 佐藤実 +1 位作者 山口敏康 竹内昌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9-282,共4页
蓝藻T .thiebautii从日本三陆沿岸采回后 ,于室内培养 ,在生长对数期对藻体的总脂质及脂肪酸 ,总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产生于细胞外的多糖及其组成成分进行了TLC、GLC、HPLC等分析 ,其中蛋白质占藻体干重的 30 .6 % ,胡萝卜素、软油脂... 蓝藻T .thiebautii从日本三陆沿岸采回后 ,于室内培养 ,在生长对数期对藻体的总脂质及脂肪酸 ,总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产生于细胞外的多糖及其组成成分进行了TLC、GLC、HPLC等分析 ,其中蛋白质占藻体干重的 30 .6 % ,胡萝卜素、软油脂酸、谷氨酸等含量也较高 ,产生于细胞外的多糖构成单糖为半乳糖、葡萄糖、鼠李糖、脱氧核糖、木糖、甘露糖 ,并含有硫酸基、葡萄糖醛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T.thiebautii 室内培养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丁基氧化锡(TBTO)对太平洋牡蛎性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琪 尾定诚 +1 位作者 森胜义 王如才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01-706,共6页
利用流水饲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三丁基氧化锡 (0 .5 μg/ L和 1.0 μg/ L TBTO)对太平洋牡蛎卵巢中卵母细胞直径、RNA/ DNA比、蛋白质和卵黄蛋白含量的影响。卵母细胞径的增长在0 .5 μg/ L实验组受到阻碍 ,并随着 TBTO浓度的增大而更... 利用流水饲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三丁基氧化锡 (0 .5 μg/ L和 1.0 μg/ L TBTO)对太平洋牡蛎卵巢中卵母细胞直径、RNA/ DNA比、蛋白质和卵黄蛋白含量的影响。卵母细胞径的增长在0 .5 μg/ L实验组受到阻碍 ,并随着 TBTO浓度的增大而更加明显。TBTO暴露组的 RNA/ DNA比在精巢中无明显变化 ,但在卵巢中显著低于对照组。 TBTO暴露组的卵巢中蛋白质和卵黄蛋白含量显示了与 RNA/ DNA比相同的变化趋势 ,表明 TBTO的积累阻碍卵黄蛋白的合成。TBTO暴露4 2 d采集的牡蛎样品中出现 3个雌雄同体 ,暗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基氧化锡 太平洋牡蛎 性成熟 流水饲养法 卵巢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乳生产关键工艺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岁楼 张一震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20-221,224,共3页
本文提出豆乳生产的关键技术,包括三个方面,去除豆腥味;排除有害因子;提高蛋白质回收率。结论认为,脱腥增香,对提高豆乳质量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 技术 豆乳 工艺 豆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食品生物技术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岁楼 张一震 《食品与机械》 CSCD 1995年第1期7-7,共1页
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可谓历史悠久,人类早在远古时代就会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来制醋、做酱、酿酒等。今天人们又致力于应用固定化(酶或微生物)、重组DNA和细胞融合等生物新技术来改善微生物的活性,开发高效、节能、少公害的食品... 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可谓历史悠久,人类早在远古时代就会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来制醋、做酱、酿酒等。今天人们又致力于应用固定化(酶或微生物)、重组DNA和细胞融合等生物新技术来改善微生物的活性,开发高效、节能、少公害的食品生产新工艺。但是,由于生物工程的高新技术属性,以及食品作为人类膳食的特殊性,发展食品生物技术有其一定的难度。本文仅就影响食品生物技术发展的几个因素作一讨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生物技术 安全 营养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及稳定谷氨酸产生菌TH-89产酸率的研究
6
作者 王岁楼 张一震 +1 位作者 张平之 李志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与稳定谷氨酸产生菌TH-89的产酸率,以谷氨酸棒杆菌TH-89为亲株,利用紫外线(UV)、硫酸二乙酯(DES)进行复合诱变和定向选育(耐高糖、耐高谷氨酸、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最终获得一突变菌株ZH-1... 为了进一步提高与稳定谷氨酸产生菌TH-89的产酸率,以谷氨酸棒杆菌TH-89为亲株,利用紫外线(UV)、硫酸二乙酯(DES)进行复合诱变和定向选育(耐高糖、耐高谷氨酸、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最终获得一突变菌株ZH-12.当初糖浓度为16%时,该菌摇瓶小试平均产酸率和平均转化率分别达9.85%和62.2%,而最高产酸率和转化率分别达10.9%和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育种 谷氨酸 产量 TH-89菌 味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