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黄酒和白酒中生物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书婷 尹礼国 +2 位作者 吴正云 张文学 五味胜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7-334,共8页
生物胺是发酵食品中常见的一类健康风险因子。生物胺与乙醇有协同作用,会加剧饮酒后带来的不利影响。该文对不同类型黄酒和白酒中的生物胺含量、生物胺在酿酒过程中生成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酒和白酒中生物胺的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酿酒 生物胺 微生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中高级醇形成关键酶丙酮酸脱羧酶和醇脱氢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罗玉桥 吴正云 +2 位作者 刘恒宇 张文学 五味胜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6-43,共8页
高级醇是酒的呈香呈味组分和健康风险因子。高级醇的控制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与高级醇形成特异性关键酶有关的研究报道很少。该文对异戊醇、异丁醇和正丙醇3种主要高级醇生成途径中涉及的两类关键酶-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 高级醇是酒的呈香呈味组分和健康风险因子。高级醇的控制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与高级醇形成特异性关键酶有关的研究报道很少。该文对异戊醇、异丁醇和正丙醇3种主要高级醇生成途径中涉及的两类关键酶-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e decarboxylases,PDCs)和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s,ADHs)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从底物、微生物来源、酶基因的表达、酶活力4个方面以关键酶的角度讨论了酿酒中高级醇的控制。结果显示,UniProt数据库中的PDCs和ADHs序列均来自真菌,以酵母菌属为主。不同微生物PDCs的理论等电点为5.51~5.80,ADHs的理论等电点为5.76~6.60。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PDCs和ADHs均为胞内酶。分子对接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减少酿酒中高级醇生成作用的中药材茯苓、黄芪、人参、甘草、白术和桑叶中的多数组分与PDCs和ADHs有较低的结合能。该研究可为酿酒中高级醇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 高级醇 丙酮酸脱羧酶 醇脱氢酶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不同地域稻米品质比较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丽娜 易军 +2 位作者 本间香贵 高继平 张文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9-735,F0002,F0003,共9页
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食,在口粮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辽宁省地处高纬度冷凉地区,水稻成熟过程中昼夜温差较大,灌浆速度较快,病虫害较轻,有利于水稻优质、高产、稳产目标的实现。为了探究辽宁省稻米品质现... 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食,在口粮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辽宁省地处高纬度冷凉地区,水稻成熟过程中昼夜温差较大,灌浆速度较快,病虫害较轻,有利于水稻优质、高产、稳产目标的实现。为了探究辽宁省稻米品质现状和地域特性,助力辽宁水稻种植结构调整,推进水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于2014年和2015年在辽宁省东南部沿海平原稻区、辽东山地丘陵稻区、辽河平原稻区和辽西山地丘陵稻区采集生产上主栽品种的当季稻谷,研究各稻区主栽品种在当地栽培条件下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在外观品质上,沿海平原稻区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明显高于其他稻区,总体上有沿海平原稻区高于内陆平原或山地丘陵稻区的趋势;在营养品质上,沿海平原稻区水稻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稻区,而直链淀粉含量则明显低于其他稻区,但在食味值和米饭综合评分上,却没有明显的优势,在不同年份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中部平原亚区米饭外观和口感明显低于东北部山地丘陵亚区。在稻谷的宽度、厚度、千粒重及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上,沿海平原稻区优势比较明显,谷粒明显偏大,千粒重和出米率较高。进一步对辽宁省种植的水稻品种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3个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因子:精米外观因子、米饭食味和加工相结合因子及营养品质因子。3个主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93.7%。沿海平原稻区稻米改良方向应该是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内陆平原或山地丘陵稻区稻米改良方向应该是增加长宽比,加强灌浆结实期管理,增加籽粒饱满度,提高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水稻 品质 稻作区域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