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而不同”的努力:孔子及“文”的共同体
1
作者 胡藤(校)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0,共8页
儒学在不同时代尊奉不同经典,存在多元的立场与诠释。近代中国守旧势力试图借助儒学阻碍共和革命,科学与民主思潮全面批判传统文化,促使革命具有合法性,也带来“去政治化”的现实政治问题。儒家传统意义上的“和而不同”应当被转化为现... 儒学在不同时代尊奉不同经典,存在多元的立场与诠释。近代中国守旧势力试图借助儒学阻碍共和革命,科学与民主思潮全面批判传统文化,促使革命具有合法性,也带来“去政治化”的现实政治问题。儒家传统意义上的“和而不同”应当被转化为现代政治主张,这种主张可视作“王道之政”,但王道无疑是难以实现的政治理想。孔子提出“和而不同”,却拒绝成为“同”,意在守护“文”的共同体。“文”是共同体学习与实践的产物,并非一人之力所能完结。正是由于共同体中广泛存在不尽相同的意志,才能够以“文”之名彼此联结,真正发挥“和而不同”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和而不同 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与文化触变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际开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2期139-146,共8页
近年来文化变化的课题引起了知识界浓厚的兴趣。本文介绍了在国内尚未全面介绍过的文化触变论的基本概念 ,并提出了作者对“文化”与“文明”概念的认识 ,披露了作者从文明冲突走向文化转变的文化触变论史观。另外 ,作者一边介绍了平野... 近年来文化变化的课题引起了知识界浓厚的兴趣。本文介绍了在国内尚未全面介绍过的文化触变论的基本概念 ,并提出了作者对“文化”与“文明”概念的认识 ,披露了作者从文明冲突走向文化转变的文化触变论史观。另外 ,作者一边介绍了平野健一郎先生的文化触变论模式 ,一边导入了“同定”理论与“文化交流场”的视角 ,试图建立理解近代中国文化转变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触变 文化转变 “同定”理论 间文化角色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欲的现代性——重读张爱玲《封锁》
3
作者 王钦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7,共8页
张爱玲发表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封锁》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而迄今为止的大部分解读都以“常态”和“非常态”的对立为基本的分析框架。通过质疑和突破这一框架,本文试图论证的是:在以上海这座城市为代表的现代性条件下,由“封锁”... 张爱玲发表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封锁》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而迄今为止的大部分解读都以“常态”和“非常态”的对立为基本的分析框架。通过质疑和突破这一框架,本文试图论证的是:在以上海这座城市为代表的现代性条件下,由“封锁”所产生的“常态/非常态”的边界最终是一种可欲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幻觉。对于这种可欲性和脆弱性的同时把握,构成了张爱玲对于文化—政治意义上的“上海”的基本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封锁》 上海沦陷区文学 自由间接引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日两国档案看《国闻报》之内幕(上)--兼论严复、夏曾佑、王修植在天津的新闻实践 被引量:12
4
作者 孔祥吉 村田雄二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5-109,共15页
本文利用中日两国档案,尤其是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新闻杂志操纵关系杂纂——国闻报(在天津汉字新闻)》专档,探讨《国闻报》创建过程、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戊戌政变后的表现、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及其最后结局,揭示了严复、王... 本文利用中日两国档案,尤其是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新闻杂志操纵关系杂纂——国闻报(在天津汉字新闻)》专档,探讨《国闻报》创建过程、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戊戌政变后的表现、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及其最后结局,揭示了严复、王修植、夏曾佑等天津地区的改革派人士的办报活动以及日本和俄国与这份维新派报纸的特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闻报 严复 日本外务省 俄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日两国档案看《国闻报》之内幕(下)--兼论严复、夏曾佑、王修植在天津的新闻实践 被引量:10
5
作者 孔祥吉 村田雄二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1-98,共18页
本文利用中日两国档案,尤其是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新闻杂志操纵关系杂纂——国闻报(在天津汉字新闻)》专档,探讨《国闻报》创建过程、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戊戌政变后的表现、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及其最后结局,揭示了严复、王... 本文利用中日两国档案,尤其是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新闻杂志操纵关系杂纂——国闻报(在天津汉字新闻)》专档,探讨《国闻报》创建过程、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戊戌政变后的表现、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及其最后结局,揭示了严复、王修植、夏曾佑等天津地区的改革派人士的办报活动以及日本和俄国与这份维新派报纸的特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闻报 严复 日本外务省 俄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建构、议题设置和框架效应:北极理事会与北极航运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佩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9-196,共8页
近年来,北冰洋的海冰融化使得北极地区的航运活动持续增加,然而相比由此带来的商业机会和经济利益,航运造成的污染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北极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性政府间组织,北极理事会在北极航运环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北极区域... 近年来,北冰洋的海冰融化使得北极地区的航运活动持续增加,然而相比由此带来的商业机会和经济利益,航运造成的污染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北极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性政府间组织,北极理事会在北极航运环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北极区域制度和国际制度重叠、科学知识和原住民知识交织的背景之下,北极理事会利用知识构建、议题设置和框架效应来影响北极海洋污染治理决策,通过与国际海事组织的合作推动了《极地规则》的制定。同时,其他非国家行为体的活跃,也预示着北极航运治理逐渐走向民主化和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理事会 极地规则 航运污染 海洋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载小说《阿Q正传》的幽默
7
作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7,共3页
《阿Q正传》本来是一篇连载小说。连载小说必须定期连续发表一定的文字。这个框架规定了《阿Q正传》的内容特点而让它成为鲁迅小说里独一无二的作品。《阿Q正传》是从1921年12月4日到1922年2月12日(除了1922年1月1日和1月29日以外)在《... 《阿Q正传》本来是一篇连载小说。连载小说必须定期连续发表一定的文字。这个框架规定了《阿Q正传》的内容特点而让它成为鲁迅小说里独一无二的作品。《阿Q正传》是从1921年12月4日到1922年2月12日(除了1922年1月1日和1月29日以外)在《晨报副镌》上发表的。鲁迅这么有规律地在刊物上连续发表的就只有这一篇《阿Q正传》而已。鲁迅后来写道:"第一章登出之后,便‘苦’字临头了,每七天必须做一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鲁迅小说 连载小说 《晨报副镌》 独一无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兰社到水沫社-对施蛰存文学社团活动的考察
8
作者 徐晓红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5,共9页
为探究施蛰存文学创作创作的源头,本文参照第一手史料,对施蛰存早期从鸳鸯蝴蝶派的"新秀"成名于杭州到创办青凤文学会、璎珞文学社、水沫社时期的文学活动进行梳理,并对他文学翻译和创作并重的原则,以及将"新旧我无成见&... 为探究施蛰存文学创作创作的源头,本文参照第一手史料,对施蛰存早期从鸳鸯蝴蝶派的"新秀"成名于杭州到创办青凤文学会、璎珞文学社、水沫社时期的文学活动进行梳理,并对他文学翻译和创作并重的原则,以及将"新旧我无成见"贯穿于创作过程的做法进行一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兰社 水沫社 新旧我无成见 哈姆生 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