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流行病学特点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郑文丽
杨玉妹
狄建忠
顾雯烨
-
机构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出处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3-56,共4页
-
基金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课题(SHDC2014613)
-
文摘
目的分析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环节、场所、器械类型和防护等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锐器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上海质量控制中心发布的《锐器伤登记表》统一标准,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发生锐器伤共计274例次。2012-2016年发生锐器伤实际人次有逐年升高趋势,占医院总人数的比例也呈逐年提升趋势。锐器伤的发生涉及34个科室,在医院所有临床医技和后勤部门均有锐器伤发生;高发锐器伤的前3位科室是骨科、手术室、普外科;高发锐器伤的前3位地点是手术室、普通病房、治疗室。共有126名年龄≤25岁的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从职业分布来看,在发生锐器伤的人群中,护士、实习医生、实习护士占前3位。90%的锐器伤存在感染的风险。医生发生锐器伤的器械和场所主要为缝合针(51.5%)和手术室(60.9%),89.8%的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受伤,多为中度损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器械和场所主要是头皮钢针(56.3%)和普通病房(61.9%),主要发生环节是为患者拔除针头(38.9%),以轻度损伤为主。发生损伤的主要防护措施是佩戴手套。发生锐器伤人群一半以上没有接受过专业针刺伤预防的培训。结论锐器伤多发生在低年资医护人员,医生护士锐器伤发生和防护存在差异,对不同群体应针对性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意识。
-
关键词
锐器伤
血源性职业暴露
流行病学特点
医务人员
-
Keywords
Sharp injury
blood 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ealth care workers
-
分类号
R197.32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