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54种“药食同源”植物中总砷和无机砷的含量分析
1
作者 陆智 娄新曼 +4 位作者 田怀香 于海燕 廖晗雪 田同辉 李亚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4-312,共9页
为探究中国不同产地“药食同源”(medicine food homology,MFH)植物中砷元素的分布情况,评估MFH中砷的安全风险,该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和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电感耦合等离... 为探究中国不同产地“药食同源”(medicine food homology,MFH)植物中砷元素的分布情况,评估MFH中砷的安全风险,该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和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HPLC-ICP-MS)法测定中国54种MFH植物中总砷(t-As)和无机砷(As III和As V)的含量分布。结果发现,除了四川花椒的t-As值达3.407 mg/kg,其他样品的t-As含量范围为0.005~1.627 mg/kg,均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最低限值(2 mg/kg),这可能是因为原产地土壤、水源或环境受到污染。此外,As III的浓度范围(低于LOD(limit of detection)至0.09 mg/kg)大于As V(低于LOD至0.58 mg/kg),山西金银花(0.090 mg/kg)中AsⅢ含量最高,而四川花椒(0.584 mg/kg)中As V含量最高。相关研究为MFH中砷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有利于“药食同源”植物在食品中的安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 药食同源 ICP-MS HPLC-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溶性大豆蛋白酶解产物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2
作者 范丽琪 刘洋 +6 位作者 杨宝 余意 李武 刘磊 李谆淳 查澳 徐巨才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9,共7页
本文采用不同pH对大豆蛋白酶解产物进行酸处理,分析比较产物在理化特性、呈味特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面的差异,同时,基于肽组学解析产物多肽组成的变化,以探究酸溶性大豆蛋白酶解产物的制备特性。结果表明:酸处理虽造成产物氮回收率和... 本文采用不同pH对大豆蛋白酶解产物进行酸处理,分析比较产物在理化特性、呈味特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面的差异,同时,基于肽组学解析产物多肽组成的变化,以探究酸溶性大豆蛋白酶解产物的制备特性。结果表明:酸处理虽造成产物氮回收率和游离氨基酸总量的下降,但对整体抗氧化活性和肽分子量分布影响较小。在pH5下对酶解产物进行酸处理,可使苦味疏水性氨基酸含量降低从而减弱产物的苦味。多肽组学分析发现,大豆蛋白酶解产物主要以二~五肽为主,在酸处理pH为5时,多肽长度分布变化较小,但在酸处理pH为3时,产物中五肽与八肽相对占比略微升高。与强酸(pH3)处理相比,在弱酸(pH5)条件下制备酸溶性大豆蛋白酶解产物,可有利于保留更高的氮回收率(约54.50%)、更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更多的潜在抗氧化肽数量(368条),并获得与中性条件下较为一致的多肽长度分布和更低的苦味,有助于酸溶性大豆蛋白酶解产物的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酶解产物 制备特性 多肽组学 抗氧化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BP3促进SCFAs生成以抑制PMN-MDSC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3
作者 蔡燕萍 张美玲 +7 位作者 谢旭婷 梁俊杰 朱颖 邓向亮 陈允亮 罗霞 周联 王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3-1551,共9页
目的:探讨LBP3是否通过促进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调节多形核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PMN-MDSC)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评估LBP3抑瘤活性及对PMN-MDSC的调节作用;伪无菌荷瘤小鼠模型考察肠道菌群在LBP... 目的:探讨LBP3是否通过促进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调节多形核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PMN-MDSC)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评估LBP3抑瘤活性及对PMN-MDSC的调节作用;伪无菌荷瘤小鼠模型考察肠道菌群在LBP3抑瘤中的作用;利用粪便微生物移植(FMT)研究LBP3的药效机制;液质联用技术检测荷瘤小鼠血清SCFAs水平,并体外考察SCFAs中丁酸对精氨酸酶1(Arg-1)的影响。结果:低剂量(125 mg/kg)和高剂量(250mg/kg)LBP3明显抑制H22荷瘤生长,且显著降低脾脏和肿瘤中PMN-MDSC和淋巴结中Treg占比及Arg-1水平,并增加肿瘤中CD8+T细胞浸润,而LBP3在伪无菌小鼠中未见此作用,但移植LBP3高剂量治疗组粪便上清后可重现上述变化,证明LBP3通过肠道菌群发挥药效。此外,还发现PMN-MDSC标志Ly6G和SCFA受体GPR43在肿瘤组织中有共同表达现象,且LBP3可提高血液和肿瘤中以丁酸为主的SCFAs水平。丁酸抑制MSC-2细胞Arg-1表达,进一步证明SCFAs是LBP3免疫调节的重要介质。结论:LBP3可通过增加肠道菌群产生SCFAs抑制PMN-MDSC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LBP3有望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免疫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P3 多形核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肿瘤免疫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蒸九制黄精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其抑制氧化应激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瑜彬 陈昶安 +4 位作者 苏怡琳 罗珍 颜瑾 黎攀 杜冰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2,共9页
为探讨传统炮制处理的黄精多糖(NPKP)结构特性及其抗氧化作用,通过单糖组成分析,NPKP包含鼠李糖(3.5%)、阿拉伯糖(4.6%)、半乳糖(78.2%)、葡萄糖(2.1%)、木糖(1.0%)、甘露糖(1.3%)和半乳糖醛酸(9.4%)。分子量分析结果显示,NPKP主要含有... 为探讨传统炮制处理的黄精多糖(NPKP)结构特性及其抗氧化作用,通过单糖组成分析,NPKP包含鼠李糖(3.5%)、阿拉伯糖(4.6%)、半乳糖(78.2%)、葡萄糖(2.1%)、木糖(1.0%)、甘露糖(1.3%)和半乳糖醛酸(9.4%)。分子量分析结果显示,NPKP主要含有两类组分,组分1的重均分子量为196857 Da,组分2为13653 Da。甲基化分析表明,NPKP主要通过→4)-Glap-(1→糖苷键连接,摩尔占比31.8%,分支度51.7%。结合碘-碘化钾实验,证实NPKP是一种具有复杂分支结构的多糖。体外细胞试验结果表明,NPKP在显著降低HepG2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同时,增加了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抗氧化物谷胱甘肽的表达,缓解了游离脂肪酸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通过这些作用机制,NPKP展示了显著的抗氧化能力,为黄精多糖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在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其在缓解氧化应激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蒸九制黄精 黄精多糖 多糖结构 氧化应激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甘草定包合物的制备表征及抗黑色素生成
5
作者 杨凯业 黄菁霞 +4 位作者 刘光荣 刘冠廷 黎永良 杜志云 林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2-1092,共11页
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以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为载体的光甘草定(Glabridin,GL)包合物,以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确定最佳工艺为投料比2:1、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h和搅拌速度400r... 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以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为载体的光甘草定(Glabridin,GL)包合物,以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确定最佳工艺为投料比2:1、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h和搅拌速度400rpm,制备的包合物平均粒径为453.57±4.56nm,Zeta电位为-31.78±1.21mV,包封率为88.59±1.74%,光甘草定含量为14.56±0.41%。TEM测试结果表明光甘草定包合物在水中呈100~500nm完整的球形。SEM、XRD、DSC结果揭示了光甘草定经载体包合后,其晶型结构从晶体转变为无定形,从而增加了光甘草定的分散性。在UVB诱导小鼠黑色素产生的模型研究中,光甘草定包合物进一步有效缓解了UVB引起的黑色素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光甘草定 包合物 抗黑色素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中国根霉12发酵制备高溶栓活性淡豆豉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温嘉敏 蔡尤林 +4 位作者 黎攀 蒋卓 肖南 梁钻好 杜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98-104,111,共8页
为探究中国根霉12发酵淡豆豉生产高活力溶栓酶的最佳条件,以中国根霉12为发酵菌株,分别以5种豆类(黑豆、黄豆、红豆、绿豆、白芸豆)为原料,筛选淡豆豉加工最佳原料及预处理方式,以溶栓酶活力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淡豆豉发酵工艺,... 为探究中国根霉12发酵淡豆豉生产高活力溶栓酶的最佳条件,以中国根霉12为发酵菌株,分别以5种豆类(黑豆、黄豆、红豆、绿豆、白芸豆)为原料,筛选淡豆豉加工最佳原料及预处理方式,以溶栓酶活力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淡豆豉发酵工艺,并对产品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发芽处理的黑豆更适合作发酵原料,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黑豆发芽38 h,接种量15%,发酵温度31℃,发酵时长7 d,在此工艺下得到的发酵淡豆豉溶栓酶活力为(17122±392.7) U/g。该淡豆豉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以传统发酵方式制作的市售淡豆豉(p <0.05),而其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显著低于市售淡豆豉(p <0.05),口感更佳。另外,干燥后的淡豆豉粉溶栓酶酶活力为16350 U/g,显著高出于某品牌纳豆粉的溶栓酶酶活力22%(p <0.05)。研究发现,中国根霉12能显著提高淡豆豉溶栓酶酶活力(p <0.05),对进一步开发高溶栓活性的淡豆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中国根霉12 溶栓酶 响应面试验 质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食用菌降血糖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牛君 王傲 +4 位作者 史钏 卓丽君 谢意珍 李文治 胡惠萍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15,共8页
通过对近十年来食用菌降血糖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食用菌降血糖活性的机理,系统阐述食用菌降血糖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也为天然高效低副作用的食用菌降糖药物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食用菌 降血糖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双歧杆菌冻干保护剂筛选及高密度冻干工艺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子怡 陈则华 +6 位作者 毛丙永 唐鑫 宁初光 李文治 崔树茂 赵建新 陈卫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为了探究青春双歧杆菌最适冻干保护剂配方,提高工业化生产效率,作者对不同糖与蛋白质类保护剂对双歧杆菌冻干保护特性、不同结构的糖类保护剂复配及其与蛋白质复配的保护效果进行研究,同时测定复合保护剂添加其他小分子物质对冻干存活... 为了探究青春双歧杆菌最适冻干保护剂配方,提高工业化生产效率,作者对不同糖与蛋白质类保护剂对双歧杆菌冻干保护特性、不同结构的糖类保护剂复配及其与蛋白质复配的保护效果进行研究,同时测定复合保护剂添加其他小分子物质对冻干存活率的影响,最后优化冻干前菌泥干物质与冻干保护剂的比例,以实现高密度冻干。研究结果表明,糖(醇)类保护剂对青春双歧杆菌的保护效果普遍高于蛋白类冻干保护剂,且四糖以下小分子糖的冻干保护效果较好,其中山梨糖醇和棉籽糖效果最优,二者复配(质量比1∶1)后冻干存活率提高到56%左右;将其与蛋白质、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微量元素等小分子复配,不会提高对菌体的冻干保护效果;考虑到实际应用,将山梨糖醇、棉籽糖与乳清蛋白以质量比3∶3∶2复配以提高菌粉的疏松度;菌泥与保护剂以干物质质量比1∶1.2混合,样品干物质总质量分数为25%时,青春双歧杆菌的冻干存活率达到(77.08±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双歧杆菌 冻干保护剂 冻干存活率 活菌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及姜黄联合葛根薏仁提取物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刘刚 关婷 +4 位作者 缪金典 方兰婷 侯少贞 苏国万 周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5,共9页
系统研究了姜黄提取物、软骨提取物、葛根薏仁提取物单独及联合使用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的改善作用,主要从减少膝关节肿胀(炎症)、促进软骨细胞修复和关节基质修复方面,研究了3种提取物在大鼠膝骨关节炎中的协同效应。结果显示:姜... 系统研究了姜黄提取物、软骨提取物、葛根薏仁提取物单独及联合使用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的改善作用,主要从减少膝关节肿胀(炎症)、促进软骨细胞修复和关节基质修复方面,研究了3种提取物在大鼠膝骨关节炎中的协同效应。结果显示:姜黄提取物在抑制关节肿胀、改善软骨损伤方面有较明显的作用,具体表现在能较好地改善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软骨提取物主要通过改善MMP3、COMP、TNF-α、前列腺素E2(PGE2)及SOD水平起到明显改善关节炎病变的效果;葛根薏仁提取物能够提高CollagenⅡ及SOD水平,抑制MMP3、COMP、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升高,从而改善大鼠膝关节病变程度;3种提取物的复合使用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的修复作用最为突出,且对各生化指标的异常改变均有更佳的改善效果。由此可见,通过对姜黄提取物、软骨提取物及葛根薏仁提取物的比例优化,可开发出具有显著抗炎和修复软骨作用的功能性食品,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提取物 姜黄提取物 葛根薏仁提取物 膝骨关节炎 软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生育酚酯衍生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炜莉 贝翎 +5 位作者 杨扬 王璧莹 李家旭 阚绪甜 李文治 杜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4,共8页
为探究两种生育酚酯衍生物(D-α-生育酚醋酸酯和DL-α-生育酚醋酸酯)的抗衰老作用,本实验测定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并采用D-半乳糖构建衰老小鼠模型,同时用两种生育酚酯衍生物干预42 d,分析衰老相关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1~0.3 mg/m... 为探究两种生育酚酯衍生物(D-α-生育酚醋酸酯和DL-α-生育酚醋酸酯)的抗衰老作用,本实验测定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并采用D-半乳糖构建衰老小鼠模型,同时用两种生育酚酯衍生物干预42 d,分析衰老相关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1~0.3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两种生育酚酯衍生物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Fe2+螯合能力、总还原能力均优于VC。与衰老模型组相比,经过生育酚酯衍生物干预后,小鼠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P<0.001,P<0.0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P<0.01,P<0.001,P<0.0001);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P<0.0001);小鼠肝脏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 oxidoreductase,NQO1)、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提升,其中DL-α-生育酚醋酸酯的Nrf2、NQO1、HO-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增加了514.08%、461.78%、515.3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增加了620.00%、988.89%、1200.00%(P<0.0001)。综上所述,两种生育酚酯衍生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且DL-α-生育酚醋酸酯效果更好,二者抗衰老作用可能与调控Nrf2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酚酯衍生物 D-半乳糖 抗氧化 抗衰老 核因子-E2-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灵芝多糖的复方制剂免疫调节功能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磊 梁峰 +4 位作者 赵宏伟 宁德山 尹丽华 叶小敏 尹国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8-349,共12页
目的:评价含灵芝多糖的复方制剂免疫调节功能及安全性。方法: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通过测定正常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耳肿胀程度、溶血空斑数、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分别从细胞免疫、体液... 目的:评价含灵芝多糖的复方制剂免疫调节功能及安全性。方法: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通过测定正常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耳肿胀程度、溶血空斑数、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分别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综合评价含灵芝多糖的复方制剂免疫调节功能;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综合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在细胞免疫试验中,受试物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耳肿胀程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体液免疫试验中,受试物低剂量组(0.17 g/kg)、中剂量组(0.33 g/kg)、高剂量组(1.00 g/kg)分别使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目提高10.98%、12.08%、17.63%(P<0.05);在非特异性免疫试验中,受试物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5)和NK细胞活性(P<0.01)。受试物对雌雄小鼠急性经口剂量最大耐受量(MTD)均大于42.56 g/kg,属无毒级物质;Ames试验结果阴性,未见致突变作用;大鼠30 d喂养试验中,受试物各剂量组对大鼠体质量、周食物利用率、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及主要脏器系数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组织学检查未发现明显病理变化。结论:含灵芝多糖的复方制剂可以调节小鼠免疫功能,作为保健食品食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灵芝酸A 复方制剂 安全性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中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炎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晓亮 谢玲娜 +3 位作者 陈梦香 梁明 梁逸恒 杜志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6,共8页
目的:从铁皮石斛中分离纯化得到铁皮石斛多糖,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探究其抗炎作用。方法:以铁皮石斛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法得到铁皮石斛粗多糖,再经过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00从粗多糖中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组... 目的:从铁皮石斛中分离纯化得到铁皮石斛多糖,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探究其抗炎作用。方法:以铁皮石斛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法得到铁皮石斛粗多糖,再经过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00从粗多糖中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组分DOP-1。利用紫外扫描法、气相色谱法、高效凝胶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扫描等技术对多糖DOP-1进行结构分析,并测定DOP-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增殖抑制效果,及其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的多糖DOP-1为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均一性多糖,单糖摩尔比为0.6:9.0:2.7:2.9,分子量为59.2 kDa。DOP-1对RAW 264.7细胞增殖无显著性抑制,与模型组相比,DOP-1能显著抑制NO、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结论:本实验得到的铁皮石斛多糖结构明确,且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提取工艺条件具有可行性。本研究可为铁皮石斛多糖在抗炎功效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中性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分析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结合UPLC-MS/MS同时测定植物固体饮料中13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智 李亚贤 +2 位作者 刘凤松 高智 李亚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75-282,共8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QuEChERS前处理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定量分析的高通量检测方法,用于测定植物固体饮料中的13种真菌毒素。样品均质加水溶解后,采用QuEChERS法进行前处理,以2%甲酸-乙腈溶液超声提取,十八烷基硅...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QuEChERS前处理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定量分析的高通量检测方法,用于测定植物固体饮料中的13种真菌毒素。样品均质加水溶解后,采用QuEChERS法进行前处理,以2%甲酸-乙腈溶液超声提取,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进行除杂净化。提取液经Kinetex F5色谱柱分离后,采用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结果显示,13种真菌毒素在测试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16),检出限在0.04~16.9μg/kg之间,定量限在0.12~38.2μg/kg之间,精密度(RSD)小于9.0%,且在植物固体饮料中的加标回收率在82.2%到103.3%之间。利用该方法对18份植物固体饮料样品进行筛查,其中检出4份样品含有真菌毒素,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伏马毒素B3。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灵敏度高和准确度高的优势,可满足植物固体饮料中多种真菌毒素的高通量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真菌毒素 植物固体饮料 高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钠在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艳 肖蕾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9-424,共6页
采用Anton Paar MCR 302流变仪,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钠在甘油质量分数分别为0%,20%,40%,60%和80%的甘油-水混合溶剂中的流变特性。发现甘油-水混合CMC溶液为无屈服力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特性;随甘油质量分数的增加,CMC溶液黏度增大... 采用Anton Paar MCR 302流变仪,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钠在甘油质量分数分别为0%,20%,40%,60%和80%的甘油-水混合溶剂中的流变特性。发现甘油-水混合CMC溶液为无屈服力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特性;随甘油质量分数的增加,CMC溶液黏度增大、剪切稀化特性逐渐明显、结构恢复变慢;溶液从黏弹性流体逐渐向黏弹性固体转变,内部结构增强,刚性增大。经高温处理后,CMC混合溶液的黏度均会显著增加,且增加值随甘油量增加而增大。亲水性多糖类聚合物的分子主链带有羟基,具有形成氢键的能力。甘油带3个醇羟基,与水形成氢键比水与水之间的氢键更强,可促进体系中羟基间氢键形成,增加氢键数量以及氢键作用力,增大了聚合物分子链缠绕、分子链段缠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性 羧甲基纤维素钠 甘油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制备及抗炎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文治 马诗经 +3 位作者 何文江 郭高辉 王珊珊 杜志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分别加阿拉伯胶为壁材,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测定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包封率,分析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体外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BPH-1细胞与体内佛波酯(TPA)诱导小鼠耳肿胀模型,探讨番...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分别加阿拉伯胶为壁材,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测定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包封率,分析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体外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BPH-1细胞与体内佛波酯(TPA)诱导小鼠耳肿胀模型,探讨番茄红素微胶囊的抗炎活性及其抗炎机制。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阿拉伯胶质量比为2∶1的复合壁材制备得到的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包封率为85.43%,在45℃条件下,番茄红素微胶囊中番茄红素保留率超过50%;在0.5~10.0μg/mL范围内,番茄红素微胶囊对LPS诱导分泌NO的抑制率为8.83%~72.33%,其IC50为3.76μg/mL;10.0μg/mL番茄红素微胶囊对BPH-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达52.17%,其IC50为8.33μg/mL;番茄红素微胶囊对TPA诱导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为38.45%,显著抑制TNF-α、IL-6、MDA、ROS细胞因子过度表达,抗炎作用优于番茄红素油树脂。可见,番茄红素微胶囊比番茄红素油树脂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及抗炎活性,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NF-α、IL-6、MDA、ROS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微胶囊 抗炎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可溶性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16
作者 刘凤松 李亚杰 +2 位作者 李亚贤 龙梦飞 陆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6,共8页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是一种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和酒精饮料中对人体有潜在致癌性的有害物质,EC水解酶能够有效地消减EC,但其存在异源表达量较低、乙醇耐受性较差等问题。该研究结合计算机辅助改造与基于机器学习的融合标签...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是一种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和酒精饮料中对人体有潜在致癌性的有害物质,EC水解酶能够有效地消减EC,但其存在异源表达量较低、乙醇耐受性较差等问题。该研究结合计算机辅助改造与基于机器学习的融合标签设计等手段对赖氨酸芽孢杆菌来源的EC水解酶进行改造及优化。首先利用PROSS计算程序改造EC水解酶提高其乙醇耐受性,其次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机器学习模型设计促溶标签提高其可溶性表达。基于PROSS筛选获得了组合突变体S21E/H197Y/Q328C/P348I(EC4),其酶活力相较于野生型提高了1.55倍,20%(体积分数)乙醇条件下的相对酶活力较野生型提高了约2.56倍。进一步筛选了合适的短促溶标签获得可溶性表达提高最多的是SVM1-EC4,其酶活力约为野生型的1.82倍,15%(体积分数)乙醇下的相对酶活力是野生型的3.99倍,且在模拟酒样中水解EC效果是野生型的2.07倍。总之,计算与融合标签相结合对EC水解酶进行改造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可溶性表达及乙醇耐受性,为其工业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 可溶性表达 乙醇耐受性 融合标签 PROSS计算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粘膜淋巴组织及脾脏中CD3^+和CD19^+细胞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5
17
作者 王青 胡明华 +3 位作者 董燕 潘华新 周联 王培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口服茯苓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作用,探讨茯苓多糖对肠道粘膜免疫与外周免疫系统作用的差异。方法:连续两周灌胃给予小鼠200 mg/(kg.d)茯苓多糖,在第14天腹腔注射100 mg/kg的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模... 目的:通过研究口服茯苓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作用,探讨茯苓多糖对肠道粘膜免疫与外周免疫系统作用的差异。方法:连续两周灌胃给予小鼠200 mg/(kg.d)茯苓多糖,在第14天腹腔注射100 mg/kg的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模型,24小时后处死小鼠分别取派氏结(PPs)、肠系膜淋巴结(MLNs)和脾脏(SP)细胞,进行CD3+、CD19+双色免疫荧光标记,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腹腔注射100 mg/kg的环磷酰胺后,小鼠PPs、MLNs和SP中的CD3+细胞比例上升,CD19+细胞比例下降,口服茯苓多糖可以明显的对抗PPs、MLNs中的CD3+、CD19+细胞比例的变化,但对SP中的CD3+、CD19+细胞比例的变化的作用不显著。结论:口服茯苓多糖能有效对抗环磷酰胺诱导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尤其是对PPs作用明显,提示茯苓多糖对肠道粘膜免疫系统的作用强于对外周免疫系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环磷酰胺 淋巴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灵芝品质安全综合评价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民敬 裴海生 +7 位作者 孙君社 谭晓妍 张秀清 孙恬 刘凤松 许璋阳 杨玥 陈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2-308,共7页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灵芝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该文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灵芝质量安全进行综合评价,为灵芝种植"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提供借鉴。根据中药材质量安全标...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灵芝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该文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灵芝质量安全进行综合评价,为灵芝种植"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提供借鉴。根据中药材质量安全标准,基于样本波动大小和改进的AHP法,计算得到灵芝子实体质量安全指标(多糖、Pb、As、Hg、Cd)的权重;应用AHP综合加权指数法对关键生长期(4层、5层、6层)、典型种植区域(武夷山、长白山、大别山)灵芝子实体质量安全指标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并与目前广泛应用的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得到的综合风险指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灵芝多糖、Pb、As、Hg、Cd等5种质量安全指标单项风险指数大致规律为:Cd>Hg>多糖>As>Pb,均低于中药材质量安全风险水平。改进AHP法得到灵芝质量安全风险指数范围是0.2376~0.7598,小于1,为安全级,内梅罗法得到的风险指数范围是0.2579~0.7292,也为安全级,2种方法比较总体差别不太明显,分析认为质量安全指标权重大的指标多糖、Hg、Cd,其单项风险指数也大。为了进一步对比2种方法优劣,将单项风险指数较大、权重较大的质量安全指标Hg、Cd分别跟单项风险指数较小、权重较小的质量安全指标Pb、As调换,对人体危害较大的质量安全指标Hg和Cd单项风险指数降低,对人体危害较小的Pb和As单项风险指数升高,结果显示综合质量安全风险指数显著降低,降低幅度达68.03%,采用改进AHP的加权综合指数法比内梅罗指数法更能准确反映灵芝质量安全风险状况。该研究不仅对灵芝质量安全评价具有较高借鉴价值,也为灵芝种植"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控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重金属 质量调控 灵芝 改进AHP 内梅罗指数 加权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酒贮藏过程中非酶褐变的因子解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坚生 杨幼慧 +2 位作者 蹇华丽 李学伟 黄丽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25,共6页
为了解荔枝果酒在贮藏过程中的非酶褐变机理,研究了在4种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荔枝酒的褐变指数和各主要致褐因子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因子间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褐变指数增加量与总酚降低量、还原型Vc降低量、溶氧消耗量、5-HMF... 为了解荔枝果酒在贮藏过程中的非酶褐变机理,研究了在4种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荔枝酒的褐变指数和各主要致褐因子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因子间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褐变指数增加量与总酚降低量、还原型Vc降低量、溶氧消耗量、5-HMF增加量之间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总黄酮、还原糖的变化量与褐变指数增加量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在35℃贮藏条件下的荔枝酒中,总酚降低量与溶氧消耗量的交互作用是决定荔枝酒贮藏过程褐变指数增加的首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酒 贮藏 非酶褐变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派氏结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江益平 马方励 +2 位作者 周联 王青 董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的肠道派氏结T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胸腺指数,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和迟发型超敏反应情况观察香菇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系统免疫功能的影响;在迟发型超敏反应条件下,通过肠道派氏结T细胞比例、...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的肠道派氏结T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胸腺指数,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和迟发型超敏反应情况观察香菇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系统免疫功能的影响;在迟发型超敏反应条件下,通过肠道派氏结T细胞比例、亚群和活化的情况观察香菇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派氏结T细胞的影响。结果香菇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胸腺指数降低,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能力下降表现出明显的恢复作用;对环磷酰胺诱导的DTH小鼠小肠派氏结数目减少,派氏结中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活化水平降低等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抑制状态同样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香菇多糖可以正向调节免疫抑制小鼠肠道派氏结的T细胞功能,提示香菇多糖对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环磷酰胺 免疫抑制 派氏结 T细胞 道黏膜免疫 DTH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