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蛋白(a)的关系 被引量:25
1
作者 华键 周其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36例,其中发生END 57例(END组),未出现END(对照组)79例,收集2组临床基线资料并比较血脂水平。结果 2组性别、糖尿...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36例,其中发生END 57例(END组),未出现END(对照组)79例,收集2组临床基线资料并比较血脂水平。结果 2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入院时NIHSS评分、TG及载脂蛋白A-Ⅰ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ND组TC、LDL-C、载脂蛋白B、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年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9±1.49)mmol/L vs(4.58±0.99)mmol/L,P=0.016;(3.20±1.36)mmol/L vs(2.68±0.80)mmol/L,P=0.022;(1.14±0.38)g/L vs(0.95±0.24)g/L,P=0.004;(277.16±243.90)mg/Lvs(157.99±149.11)mg/L,P=0.020;(65.95±10.94)岁vs(70.08±10.98)岁,P=0.032;(1.13±0.30)mmol/L vs(1.32±0.44)mmol/L,P=0.007]。logistic分析显示,脂蛋白(a)(OR=0.997,95%CI:0.995~0.999,P=0.006),HDL-C(OR=6.185,95%CI:1.352~28.297,P=0.019)与END发生有关,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脂蛋白(a)与HDL-C无关(r=0.092,P=0.288)。结论 HDL-C水平降低和脂蛋白(a)水平增高是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对临床评估END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脂蛋白(A) 胆固醇 HDL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NA-181a在帕金森病中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孔程程 杨文平 +2 位作者 华建 刘妍 丁海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探讨miRNA-181a对l-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胎龄12.5 d的C57BL/6小鼠胚胎中脑进行多巴胺能神经元原... 目的:探讨miRNA-181a对l-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胎龄12.5 d的C57BL/6小鼠胚胎中脑进行多巴胺能神经元原代培养,依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4组:(1)空白对照(Control)组;(2)PD模型(MPP+)组;(3)阴性对照(miRNA-NC+MPP+)组;(4)miRNA-181a+MPP+组。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lase,TH)可以选择性标记多巴胺能神经元,因此采用荧光显微镜对各组TH染色阳性神经元数目、初级突触分枝及最长突触长度进行观察,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Control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三角形,胞体发出1个、2个或多个长的分枝以及轴突发出的次级突起,胞体和轴突表面光滑,形态完整,神经元分枝之间相互交织呈网络,联系密切。miRNA-NC+MPP+组经MPP+作用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减少,绝大多数表现为胞体存在,分枝数目及最长突触长度明显减少,网状交织稀少,表面不光滑,有的呈串珠样肿胀或轴突中断、丢失,仅存胞体,少数也表现为胞体空虚、丢失,仅存突起。miRNA-181a+MPP+组较miRNA-NC+MPP+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有所增加,胞体形态较好,分枝数目与最长突触长度较miRNA-NC+MPP+组有所改善,且表面较光滑,神经元死亡程度较低。结论:miRNA-181a对MPP+所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81a 帕金森病 原代培养 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文超 宋雨 +3 位作者 唐晨虎 吴雪 马东 姜亦伦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2期1156-1158,116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脑梗死组),其中脑梗死组根据溶栓后有无出血转化,分为出血...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脑梗死组),其中脑梗死组根据溶栓后有无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35例)和无出血转化组(49例)。另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经磁共振3D-pCASL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在常规MRI序列图像上呈现大脑半球大片低灌注区,远端血管分支未见显示,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ADC图像均表现为明显低信号。脑梗死患者病灶位于右侧大脑半球者54例,病灶位于左侧大脑半球者30例。脑梗死核心区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绝对值和ADC值较对侧镜像区降低,且两侧rCBF绝对值和ADC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以3D-pCASL图像后处理参数rCBF进行ROC曲线分析,ROC下面积为0.915。出血转化组患者脑梗死核心区边缘rCBF绝对值和ADC值较无出血转化组高(P<0.05),以3D-pCASL图像后处理参数rCBF进行ROC曲线分析,ROC下面积为0.926。结论磁共振3D-pCASL可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的血液动力学状态的信息,结合rCBF可客观反映脑组织缺血梗死灌注改变,并对治疗后出血转化的预判有一定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 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骨密度和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奇 杨文平 +4 位作者 孔程程 华键 丁国宪 张克忠 丁海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95-997,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骨密度(BMD)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 D)浓度,探索帕金森病患者骨折发生原因。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DEXA)对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BMD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25-OH-V... 目的:通过分析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骨密度(BMD)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 D)浓度,探索帕金森病患者骨折发生原因。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DEXA)对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BMD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25-OH-Vit D浓度。结果:帕金森病患者股骨颈T值、腰椎总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帕金森组血清25-OH-Vit D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帕金森患者腰椎总T值、股骨颈T值、血清25-OH-Vit D浓度与帕金森HY分级之间的负性相关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金森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Vit D浓度低于对照组,帕金森患者骨折发生可能由骨密度下降和血清25-OH-Vit D浓度降低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维生素D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与动态血压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秦琳 潘晓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948-952,共5页
目的探讨首次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EVRS)与动态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入选符合标准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8例,均行头颅MRI和24h动态血压监测。利用4分半定量评分系统按EVRS是否〉2分分为2组,基底节平面:重度... 目的探讨首次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EVRS)与动态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入选符合标准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8例,均行头颅MRI和24h动态血压监测。利用4分半定量评分系统按EVRS是否〉2分分为2组,基底节平面:重度组44例,轻度组74例;半卵圆中心平面:重度组54例及轻度组64例。患者完成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各组动态血压相关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在基底节平面,2组年龄、男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24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昼间收缩压标准差、昼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和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有显著差异(P〈0.05);在半卵圆中心平面,2组年龄、高血压、24h收缩压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底节平面,年龄(OR=1.16,95%CI:1.01~1.22,P=0.02)、昼间收缩压变异系数(OR=1.62,95%CI:1.47~3.68,P=0.03)、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OR=1.32,95%CI:1.12~2.43,P=0.04)是发生重度EVRS的独立危险因素。半卵圆中心平面,BPV与EVRS无相关性。结论首次腔隙性脑梗死患者BPV与基底节平面EVRS密切相关,基底节平面EVRS是高血压相关脑损害的独特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头部 磁共振成像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高血压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秦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23-424,共2页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脑梗死患者 高血压性 临床分析 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史 临床试验结果 梗死类型 梗死部位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