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流体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秀道 章克昌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1997年第3期86-90,共5页
超临界流体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王秀道章克昌(山东轻工业学院,济南250100)(无锡轻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无锡214036)0前言超临界流体技术,被誉为孕育百年的发明[1]。早在1897年,Hannay和Horgart... 超临界流体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王秀道章克昌(山东轻工业学院,济南250100)(无锡轻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无锡214036)0前言超临界流体技术,被誉为孕育百年的发明[1]。早在1897年,Hannay和Horgarth就发现Agcl在高压状态的乙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生物工程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生物工程的3个基本观点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星元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6-439,共4页
工业发酵是微生物群体活动的动态过程 .此过程靠如下 3种流动来维系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换而发生的电子流动 ;伴随异化和同化作用而发生的物质流动 ;伴随不同水平上的代谢调节而发生的信息流动 .在分析以上 3种流动的运行规律 ,以及归纳... 工业发酵是微生物群体活动的动态过程 .此过程靠如下 3种流动来维系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换而发生的电子流动 ;伴随异化和同化作用而发生的物质流动 ;伴随不同水平上的代谢调节而发生的信息流动 .在分析以上 3种流动的运行规律 ,以及归纳工业发酵和生物制药的大量信息的基础上 ,提出了关于微生物生物工程的三个基本观点 :生物能支撑观点 ;代谢网络观点 ;细胞经济观点 .这些观点揭示了工业发酵的生物学属性 ,工业发酵的能力和潜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能支撑 代谢网络 微生物生物工程 工业发酵 代谢工程 生物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蛋白聚糖类生物絮凝剂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何宁 李寅 +1 位作者 陈坚 伦世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22-1027,共6页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一株絮凝剂产生菌 ,经初步鉴定为诺卡氏菌 (Nocardiasp .) .考察了该菌株的基本生长代谢特性 ,其合成的絮凝剂约 80 %以上分泌至胞外培养基中 .利用有机溶剂沉淀结合柱层析法从Nocardiasp .CCTCCM 2 0 10 0 5的发酵...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一株絮凝剂产生菌 ,经初步鉴定为诺卡氏菌 (Nocardiasp .) .考察了该菌株的基本生长代谢特性 ,其合成的絮凝剂约 80 %以上分泌至胞外培养基中 .利用有机溶剂沉淀结合柱层析法从Nocardiasp .CCTCCM 2 0 10 0 5的发酵液中提取到一种新型生物絮凝剂REA - 11.分析表明 ,RE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聚糖类生物絮凝剂 分离 纯化 组成分析 诺卡氏菌 产菌菌株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甘露糖赤藓糖醇脂(MEL)的分离与表面性质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华兆哲 陈坚 +2 位作者 朱文昌 伦世仪 方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1-16,共6页
本文通过对 Candida antarctica生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甘露糖赤藓糖醇酯( MEL )的分离条件的研究 ,得到了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分离的最佳条件∶硅胶粒径 2 0 0目 ,洗脱剂为氯仿丙酮混合溶剂 ,配比分别是 7∶ 3( MEL - A)与 6∶ 4 ( MEL - B... 本文通过对 Candida antarctica生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甘露糖赤藓糖醇酯( MEL )的分离条件的研究 ,得到了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分离的最佳条件∶硅胶粒径 2 0 0目 ,洗脱剂为氯仿丙酮混合溶剂 ,配比分别是 7∶ 3( MEL - A)与 6∶ 4 ( MEL - B) ,洗脱速率为 0 .2 5ml/min,洗脱剂用量为 4 0 0 ml/g MEL。对 MEL表面性质的研究发现其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糖 赤藓糖醇酯 分离 表面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40
5
作者 伍晓林 陈坚 伦世仪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5-28,共4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和一般的化学表面活性剂一样 ,都拥有亲水和疏水基团 ,是微生物生长在水不溶的有机物中并以营养物而产生的代谢产物。在油田应用中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机理之一 ,具有水溶性好、反应产物均一... 生物表面活性剂和一般的化学表面活性剂一样 ,都拥有亲水和疏水基团 ,是微生物生长在水不溶的有机物中并以营养物而产生的代谢产物。在油田应用中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机理之一 ,具有水溶性好、反应产物均一、安全无毒、驱油效果好等特点。本文从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种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实验研究、矿场实验及展望等五个方面综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强化采油 原油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烃为碳源的微生物驱油微观机理探索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伍晓林 石梅 +2 位作者 侯兆伟 陈坚 伦仕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6-57,60,共3页
在大庆油田油藏条件下,对所筛选的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的兼性厌氧菌种(U_(1-6)),在微观模型上进行了驱油实验,并探索性地研究了微生物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因迁移作用布及整个微观孔隙,在油水界面上生长、繁殖,降解重质原油,改... 在大庆油田油藏条件下,对所筛选的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的兼性厌氧菌种(U_(1-6)),在微观模型上进行了驱油实验,并探索性地研究了微生物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因迁移作用布及整个微观孔隙,在油水界面上生长、繁殖,降解重质原油,改善原油流动性质,同时产生具有界面活性的代谢产物;通过乳化、润湿性反转以及微生物在位繁殖效应等综合作用,使得孔隙中的未动油被启动、油膜被剥离,并在大孔隙中聚并,随着后续水驱被驱出,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烃为碳源 微生物驱油 微观模型 驱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聚羟基烷酸(PHAs)薄膜生物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高海军 陈坚 +2 位作者 堵国成 吴玉娴 伦世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0-334,共5页
采用不同形态的PHAs薄膜(聚β-羟基丁酸(PHB)及β-羟基丁酸与β-羟基戊酸的共聚物(PHBV)膜),在各种环境(如土壤和水体)的不同条件下,对膜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降解机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PH... 采用不同形态的PHAs薄膜(聚β-羟基丁酸(PHB)及β-羟基丁酸与β-羟基戊酸的共聚物(PHBV)膜),在各种环境(如土壤和水体)的不同条件下,对膜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降解机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PHAs膜具有生物降解性,在无菌条件下不能被降解;在不同的环境中,如不同土壤和水体,PHAs膜的降解情况不同;不同的条件,如pH、温度,对环境中PHAs膜的降解率有着不同的影响;PHB膜的生物降解速度比PHBV膜快;PHAs膜的厚度对其降解能力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烷酸 薄膜 土壤 生物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塑料PHB提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银广 陈坚 +1 位作者 堵国成 伦世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1-45,共5页
详细介绍了生物可降解塑料PHB的各种提取方法的原理及操作过程,分析了各种提取方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大量的文献数据比较了它们对PHB的提取率、纯度及分子量的影响。
关键词 PHB 提取 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制品与壳聚糖及其在膏霜中的保湿性能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夏咏梅 蓝鸽 +2 位作者 章克昌 仇刘翔 潘银萍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49,51,共3页
以甘油和山梨醇为参照物 ,在一定相对湿度下考察了灵芝发酵制品、生物多糖和壳聚糖等几种含多糖的保湿剂以及含上述保湿剂的膏霜的保湿性能。相对湿度为 43 %时 ,水溶性壳聚糖的吸湿率较高 ,所选灵芝制品与壳聚糖的保湿率相近 ;将几种... 以甘油和山梨醇为参照物 ,在一定相对湿度下考察了灵芝发酵制品、生物多糖和壳聚糖等几种含多糖的保湿剂以及含上述保湿剂的膏霜的保湿性能。相对湿度为 43 %时 ,水溶性壳聚糖的吸湿率较高 ,所选灵芝制品与壳聚糖的保湿率相近 ;将几种保湿剂用于基本膏霜配方时 ,生物多糖的保湿性与壳聚糖相近 ,灵芝发酵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生物制品 灵芝 壳聚糖 膏霜 保湿性能 护肤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条件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何宁 李寅 +1 位作者 陆茂林 陈坚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研究了红平红球菌 (Rhodococcuserythropolis)CCRC 1 0 90 9产生的生物絮凝剂REA 1 1的絮凝条件 .REA 1 1在偏酸性范围内 (pH 3.0~ 6.5) ,絮凝活性稳定 ,耐热性较强 ,热稳定范围可高达 80℃ .CaCl2 、AlCl3、CaO、FeCl3、FeSO4、MgCl2 ... 研究了红平红球菌 (Rhodococcuserythropolis)CCRC 1 0 90 9产生的生物絮凝剂REA 1 1的絮凝条件 .REA 1 1在偏酸性范围内 (pH 3.0~ 6.5) ,絮凝活性稳定 ,耐热性较强 ,热稳定范围可高达 80℃ .CaCl2 、AlCl3、CaO、FeCl3、FeSO4、MgCl2 、NaCl、KCl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REA 1 1的絮凝活性 .其中 ,CaCl2 和FeSO4的助凝效果较好 .在实验体系中 ,CaCl2 的最佳助凝浓度为 8mmol/L ;絮凝体系中缺少CaCl2 或CaCl2 浓度过高 (大于 2 5mmol/L)都会明显降低REA 1 1的絮凝活性 .助凝离子Ca2 +浓度与絮凝剂的最适投加量存在密切关系 ,CaCl2 浓度的增大使REA 1 1的最适投加量呈降低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 絮凝条件 红平红球菌 水处理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浆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工业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许正宏 孙微 +1 位作者 史劲松 陶文沂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9-94,共6页
综述了制浆工业中生物技术研究的发展简史,各类酶制剂在制浆工业中的研究与应用概况,着重介绍了当前制浆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的木聚糖酶的研究与应用。同时简介了制浆生物技术的研究新进展。
关键词 制浆生物技术 木聚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烷烃降解与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的相关性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华兆哲 陈坚 伦世仪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925-929,共5页
目前,石油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环保难题,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运用生物技术进行此类污染的生物现场修复。一些研究发现[1],烃类可以被其降解菌通过末端氧化生成脂肪醇、脂肪酸,再通过β-氧化形成酰基辅酶A,直至最终被... 目前,石油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环保难题,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运用生物技术进行此类污染的生物现场修复。一些研究发现[1],烃类可以被其降解菌通过末端氧化生成脂肪醇、脂肪酸,再通过β-氧化形成酰基辅酶A,直至最终被降解。而降解过程中,烃类化合物的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烷烃 污染物 生物表面活性剂 降解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发酵菌丝体中灵芝酸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检测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平作 章克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9年第4期67-70,共4页
灵芝深层发酵菌丝体经甲醇提取得到粗灵芝酸,以甲苯:乙酸乙酯:乙酸(12:4:0.5)为展开剂,通过硅胶薄层层析法分离得到三种灵芝酸,命名为M_1,M_2和M_3,其R_f值分别为0.56,0.49,0.17.在优化的硅胶柱层析条件下,即以CH_3OH:CHCl_3=3:97,5:95,... 灵芝深层发酵菌丝体经甲醇提取得到粗灵芝酸,以甲苯:乙酸乙酯:乙酸(12:4:0.5)为展开剂,通过硅胶薄层层析法分离得到三种灵芝酸,命名为M_1,M_2和M_3,其R_f值分别为0.56,0.49,0.17.在优化的硅胶柱层析条件下,即以CH_3OH:CHCl_3=3:97,5:95,1:9为洗脱剂,进行分段洗脱;进样量:硅胶量=1:60;在30m×500mm的层析柱上纯化得到三种灵芝酸.抗菌实验显示,三种四环三萜酸具有抑制大肠杆菌、产气杆菌、肠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灵芝酸 发酵菌丝体 分离纯化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淀粉生物合成海藻糖途径的初步验证和环境条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毛忠贵 朱利丹 +1 位作者 徐万里 陆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0-23,共4页
由温泉分离得一株茵WX-10.初步验证含有直接催比淀粉生成海藻糖的酶系。酶的作用受多种条件影响。包括反应时间、温度、pH等。最适反应条件为pH65~7.0,温度35C。反应液中有较高浓度缓冲液存在时,反应速度增快。DE为20浓度为10%的... 由温泉分离得一株茵WX-10.初步验证含有直接催比淀粉生成海藻糖的酶系。酶的作用受多种条件影响。包括反应时间、温度、pH等。最适反应条件为pH65~7.0,温度35C。反应液中有较高浓度缓冲液存在时,反应速度增快。DE为20浓度为10%的淀粉液化液是酶合适的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生物合成 淀粉 底物 缓冲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丙三醇的生产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金海如 诸葛健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40,共4页
丙三醇通常是由油脂皂化、水解和丙烯合成来进行生产的化工产品 ,由微生物生产是新的研究开发领域。生产丙三醇的微生物有酿酒酵母、细菌、耐渗透压酵母、单细胞藻类。微生物合成丙三醇在生产原料、生产机制、提取等方面各具特点。虽然... 丙三醇通常是由油脂皂化、水解和丙烯合成来进行生产的化工产品 ,由微生物生产是新的研究开发领域。生产丙三醇的微生物有酿酒酵母、细菌、耐渗透压酵母、单细胞藻类。微生物合成丙三醇在生产原料、生产机制、提取等方面各具特点。虽然目前微生物途径丙三醇产业化潜力仍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但从近来对微生物丙三醇的研究进展看 ,可以预见随着对丙三醇消费的不断增加和产品成本的降低 ,因地制宜发展微生物生产丙三醇前景是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三醇 微生物 进展 甘油 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在饲料工业的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黄遵锡 章克昌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5-17,共3页
本文系统地、全面地介绍了植酸分子结构、在饲料原料中的分布和含量以及在饲料应用上的一些不利的生物学作用。
关键词 植酸 饲料 分子结构 抗营养作用 降低吸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面包酵母种间耦合ATP再生系统中生物合成谷胱甘肽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华钟 林金萍 +1 位作者 李寅 陈坚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1999年第4期1-5,共5页
利用混合悬浮培养的方法,构建了一个由重组大肠杆菌的谷胱甘肽生物合成酶系与面包酵母的糖酵解途径组成的ATP再生系统,验证了该系统用于谷胱甘肽(GSH)生物合成的可行性.研究了葡萄糖浓度、细胞量对耦合系统合成GSH 能力... 利用混合悬浮培养的方法,构建了一个由重组大肠杆菌的谷胱甘肽生物合成酶系与面包酵母的糖酵解途径组成的ATP再生系统,验证了该系统用于谷胱甘肽(GSH)生物合成的可行性.研究了葡萄糖浓度、细胞量对耦合系统合成GSH 能力的影响,讨论了所构建的ATP再生系统中GSH 合成能力较低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再生系统 谷胱甘肽 合成 大肠杆菌 面包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发酵的生物学属性对发酵过程最优控制的制约与对策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星元 冯品如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4-77,共4页
从工业发酵过程计算机控制的历史和现状出发,探讨了工业发酵过程的生物学属性对发酵过程最优化控制的制约,以及解决这个难题的对策。在论证了工业发酵具有明显的生物学属性的基础上,阐明了发酵的生物学原理及其在发酵过程最优化控制... 从工业发酵过程计算机控制的历史和现状出发,探讨了工业发酵过程的生物学属性对发酵过程最优化控制的制约,以及解决这个难题的对策。在论证了工业发酵具有明显的生物学属性的基础上,阐明了发酵的生物学原理及其在发酵过程最优化控制中应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发酵 过程最优化 发酵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丝酵母(Candida antarctic WSH112)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及降解正构烷烃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华兆哲 陈坚 +5 位作者 朱文昌 徐星和 伦世仪 王晓蓉 孙昊 吴重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研究了假丝酵母WHS112以豆油为唯一碳源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甘露糖赤藓糖醇脂(MEL)的摇瓶发酵条件,得到的最适条件分别为接种量5%~8%(v/v),氮源为0.2%NaNO3,温度为25℃,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3... 研究了假丝酵母WHS112以豆油为唯一碳源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甘露糖赤藓糖醇脂(MEL)的摇瓶发酵条件,得到的最适条件分别为接种量5%~8%(v/v),氮源为0.2%NaNO3,温度为25℃,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30ml,初始pH6.0;通过逐步增大正构烷烃浓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室内的菌种诱导改良工作,并通过初步研究发现,该菌种在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同时,对正构烷烃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正构烷烃 假丝酵母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ASB-CAAS系统处理黄酒废水的工程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阮文权 童群义 +2 位作者 堵国成 任洪强 陈坚 《中国沼气》 2000年第2期20-23,共4页
论文对黄酒生产废水的工程处理进行了研究。工程采用了厌氧和好氧处理相结合的方法 ,两者的CODcr去除率分别为 77%和 85 2 % ,总的BOD5 去除率为 97 5 %。论文对处理过程中的SS ,NH3-N ,pH的变化做了分析 ,其出水浓度分别为 42mg·... 论文对黄酒生产废水的工程处理进行了研究。工程采用了厌氧和好氧处理相结合的方法 ,两者的CODcr去除率分别为 77%和 85 2 % ,总的BOD5 去除率为 97 5 %。论文对处理过程中的SS ,NH3-N ,pH的变化做了分析 ,其出水浓度分别为 42mg·L- 1,1 2 5mg·L- 1,pH7 2。所有的处理指标均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系统的处理能耗及处理费用分别为 97 5kWh·d- 1,1 48元·m-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处理 好氧处理 黄酒废水 UASB-CA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