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食品添加剂—植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葛文光 杨志奇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8-25,共8页
以几种食用油脂为测试对象,通过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植酸溶液、合成抗氧化剂BHA、PG等,经贮藏试验后分别测定其过氧化值和酸价,并对天然杭氧化剂与合成抗氧化剂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为了了解植酸的加入是否对合成抗氧化剂有增效作用,作了... 以几种食用油脂为测试对象,通过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植酸溶液、合成抗氧化剂BHA、PG等,经贮藏试验后分别测定其过氧化值和酸价,并对天然杭氧化剂与合成抗氧化剂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为了了解植酸的加入是否对合成抗氧化剂有增效作用,作了复合试验。同时应用植酸络合金属离子的性质,进行了水质处理试验、维生素C保存试验,发现植酸对上述试验都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抗氧化剂 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蛋白质的酶法改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璋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88-95,共8页
0 前言在开发蛋白质资源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时,食品科学家逐渐认识到蛋白质功能性质(functionality)的重要性。一些重要的蛋白质资源,例如豆类(大豆和蚕豆)蛋白质和油料种子(花生和棉子)
关键词 食品 蛋白 酶法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奶油的热熔性与组成结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时婴 梁梅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16-22,共7页
本文对人造奶油申油脂成分的性质(熔点、碘价、反式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脂肪的熔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DSC曲线能确切地反映人造奶油的口熔性、热稳定性与流变性。通过改变油脂的组成结构可以改... 本文对人造奶油申油脂成分的性质(熔点、碘价、反式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脂肪的熔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DSC曲线能确切地反映人造奶油的口熔性、热稳定性与流变性。通过改变油脂的组成结构可以改变油脂的熔化性质,因此在人造奶油生产中可以用DSC曲线进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奶油 热溶性 组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虾片挤压食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福成 胡如国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3-18,共6页
本文对龙虾片的蒸煮挤压工艺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发现在挤压机筒温度T_b=90℃,挤压螺杆旋转速度V_s=78r/min,绝对干料进料速度V_F=150g/min^(-1)以及物料水分含量M_c=50%的工艺条下,可以生产出品质优良的龙虾片。本文还就龙虾片的油炸... 本文对龙虾片的蒸煮挤压工艺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发现在挤压机筒温度T_b=90℃,挤压螺杆旋转速度V_s=78r/min,绝对干料进料速度V_F=150g/min^(-1)以及物料水分含量M_c=50%的工艺条下,可以生产出品质优良的龙虾片。本文还就龙虾片的油炸膨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虾片 挤压蒸煮 淀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钱瑞生 陆炎培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79-86,共8页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消费者不仅要求食品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而且要求卫生安全,因此;对食品的原料、加工、保藏、销售环节的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监测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已不能适应,因而具有独特优点的核技术受到入们的注意,近10多年。
关键词 食品分析 核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增敏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食品中痕量镉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心怡 刘杰 张添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34-44,共11页
实验证明:一定条件下。玻碳汞膜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有适量CTAB的存在,用D.P.A.S.V法测痕量金属镉的增敏效果可达10倍以上。此法已成功应用于测定食品中的痕量镉。
关键词 食品 D.P.A.S.V法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塑膜包装材料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酯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蒋雄图 汤坚 骆和东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10-21,共12页
本文对食品塑膜包装材料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的气相色谱测定法进行了研究,提出用索氏萃取法以乙醚萃取DEHP或用甲醇沉淀法将塑料基质从试液中除去,分离出DEHP,然后以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在交联甲基硅酮毛细管柱上,用FID... 本文对食品塑膜包装材料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的气相色谱测定法进行了研究,提出用索氏萃取法以乙醚萃取DEHP或用甲醇沉淀法将塑料基质从试液中除去,分离出DEHP,然后以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在交联甲基硅酮毛细管柱上,用FID检测器作气相色谱定量测定。萃取法和沉淀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5%和85.3%。两方法的变异系数约为2%,最小检测量约2×10^(-3)μg。沉淀法的回收率略低于萃取法,因此在沉淀过程中,DEHP有被沉淀物包留的可能,若沉淀小心进行,避免产生凝絮状沉淀物则包留现象可获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包装材料 邻苯二甲酯 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增敏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食品中痕量铅
8
作者 周心怡 刘杰 张添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97-204,共8页
在0.1mol/L NaNO_3和适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介质中,采用玻碳汞膜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金属Pb的增敏效果可达10倍左右,其溶出峰为-0.47V(V.S.Ag/AgCl 1mol/L KCl),线性范围为0~100ppb,其准确度和回收... 在0.1mol/L NaNO_3和适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介质中,采用玻碳汞膜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金属Pb的增敏效果可达10倍左右,其溶出峰为-0.47V(V.S.Ag/AgCl 1mol/L KCl),线性范围为0~100ppb,其准确度和回收率分别在4.6%~9.9%和92%~11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食品 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4-三甲铵苯基)卟啉测定食品中的超痕量锌 被引量:2
9
作者 沈若荃 俞曙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40-45,共6页
以水溶性α,β,γ,δ-四-(4-三甲铵苯基)卟啉[T-4-TAP)P]作显色剂,测定食品中的痕量锌。对实验条件及共存离子的干扰进行了探讨。室温下,在弱酸性介质中,经7-碘-8羟基卟啉-5-磺酸催化,反应生成1:1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22nm摩尔吸收... 以水溶性α,β,γ,δ-四-(4-三甲铵苯基)卟啉[T-4-TAP)P]作显色剂,测定食品中的痕量锌。对实验条件及共存离子的干扰进行了探讨。室温下,在弱酸性介质中,经7-碘-8羟基卟啉-5-磺酸催化,反应生成1:1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22nm摩尔吸收系数为4.0×10~5 1·mo1^(-1)·cm^(-1),桑德尔指数为0.16ng·cm^(2-1),变异系数为1.6—3.7%,回收率为90.8%。本方法适用于分析食品中的痕量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分析 超痕量 T-(4-T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棒曲霉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雄图 虞左向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2-25,共14页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从果品加工食品中分离和测定了一种引起果品霉烂,主要引起苹果霉烂的真菌代谢有毒产物棒曲霉素。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对果汁用碳酸钠溶液纯化,对果酱用甲苯-水作洗脱剂,硅胶往层析处理,分离出棒曲霉素。文章提出了分...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从果品加工食品中分离和测定了一种引起果品霉烂,主要引起苹果霉烂的真菌代谢有毒产物棒曲霉素。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对果汁用碳酸钠溶液纯化,对果酱用甲苯-水作洗脱剂,硅胶往层析处理,分离出棒曲霉素。文章提出了分离棒曲霉素的最佳分离条件。在C_(18) Micropak MC-H柱或μ-Bondapak柱上,用四氢呋喃-水溶液作流动相,用276nm或254nm紫外吸收波长,以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棒曲霉素。棒曲霉素浓度与峰面积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达90%,变异系数小于10%,最小检测约1.5—2μ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检测 棒曲霉素 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Br-DMPAP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铬
11
作者 周心怡 吕小成 赵臻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研究了以5-Br-DMPAP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微量Cr,对实验条件及共存离子的干扰进行了探讨。在C_2H_5OH存在下,Cr(Ⅲ)和5-Br-DMPAP在pH4.5~5.5范围内形成有色络合物,ε=6.75×10~4L.mol^(-1).cm^(-1),Cr在0~12μg/25ml范围符合比耳... 研究了以5-Br-DMPAP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微量Cr,对实验条件及共存离子的干扰进行了探讨。在C_2H_5OH存在下,Cr(Ⅲ)和5-Br-DMPAP在pH4.5~5.5范围内形成有色络合物,ε=6.75×10~4L.mol^(-1).cm^(-1),Cr在0~12μg/25ml范围符合比耳定律,变异系数和回收率分别在2.6%~8.7%和90.2%~95.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食品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热能)混合系数法对膳食调查结论的影响
12
作者 周希生 周先楷 冯双庆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7-20,共4页
第二次全国营养调查采用分层双阶整群随机抽样数据统计处理。但膳食调查数据处理却以单一热能混合系数代之各营养素混合系数,影响了被调查人群营养素摄入量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某省192户近千人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比较处理... 第二次全国营养调查采用分层双阶整群随机抽样数据统计处理。但膳食调查数据处理却以单一热能混合系数代之各营养素混合系数,影响了被调查人群营养素摄入量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某省192户近千人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比较处理。结果表明:二种处理方法,维生素C摄入量有显著性差异、维生素B_1和钙的摄入量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 调查 数据处理 营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大豆食品——大豆酸凝乳粉的研究
13
作者 俞国銧 梁小武 陶谦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8-16,共9页
以大豆为原料,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比例1:1之混合菌种为发酵剂,并添加适量添加剂A和B,经喷雾干燥制得的大豆酸凝乳具有与酸牛乳相似的外观和口感,产品得率达92%。本实验确定了制作大豆酸凝乳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经正交实验确... 以大豆为原料,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比例1:1之混合菌种为发酵剂,并添加适量添加剂A和B,经喷雾干燥制得的大豆酸凝乳具有与酸牛乳相似的外观和口感,产品得率达92%。本实验确定了制作大豆酸凝乳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经正交实验确定了由大豆酸凝乳粉制备酸凝乳的最佳发酵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酸凝乳粉 大豆 乳酸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纤维的双螺杆挤压改性(Ⅰ)──挤压对大豆膳食纤维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钱建亚 丁霄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4-28,共5页
用双螺杆挤压机对大豆渣膳食纤维进行挤压处理,结果表明,挤压可以使膳食纤维中的一部分水不溶性组分向水溶性转化,转化的部分来自半纤维素,转化的程度随挤压的剧烈程度而变化。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纤维的晶体结构不受挤压的影响。
关键词 大豆 豆渣 挤压 膳食纤维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澄清果汁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0
15
作者 夏文水 王璋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研究了壳聚糖对苹果汁的澄清作用,测定了苹果汁经壳聚糖澄清后其主要成分含量变化,并用高效液相层析对重要的酚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离检测。结果表明:壳聚糖是一种有效的果汁澄清剂,能提高果汁的透光率,且不影响果汁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经... 研究了壳聚糖对苹果汁的澄清作用,测定了苹果汁经壳聚糖澄清后其主要成分含量变化,并用高效液相层析对重要的酚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离检测。结果表明:壳聚糖是一种有效的果汁澄清剂,能提高果汁的透光率,且不影响果汁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经壳聚糖澄清后的苹果汁具有很好的贮藏稳定性,该方法优于目前工业上采用的果胶酶结合助凝剂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澄清剂 澄清作用 果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氏毛霉在腐乳白坯上的培养条件及其产酶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鲍松林 丁霄霖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15,27,共5页
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布氏毛霉在腐乳白坯上的生长及其产酶特征影响显著。适宜的培养条件是28℃,相对湿度86%-96%。适宜的产酶及毛坯制作条件之一是24℃,相对湿度86%-88%,约30小时,特点为蛋白酶活力特别强可达40u/g干基,葡萄糖淀粉酶和... 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布氏毛霉在腐乳白坯上的生长及其产酶特征影响显著。适宜的培养条件是28℃,相对湿度86%-96%。适宜的产酶及毛坯制作条件之一是24℃,相对湿度86%-88%,约30小时,特点为蛋白酶活力特别强可达40u/g干基,葡萄糖淀粉酶和脂肪酶分别为5和1.6u/g干基;条件之二是28℃,相对湿度94%-96%,约24小时,特点为蛋白酶活力相对较低14u/g干基,而葡萄糖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较高,分别为19和2.5u/g干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白坯 培养条件 产酶 布氏毛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鱼糜制品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方琪 高福成 胡春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86-191,共6页
研究了影响白鲢鱼糜凝胶质构的淀粉、食盐、水及加热条件等因素,得出淀粉、食盐和水添加量的建议值,通过加热条件的讨论,提出鱼糜凝胶形成过程的模型。
关键词 鱼糜 凝胶 质构 淀粉 食盐 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素脱乙酰度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27
18
作者 陈洁 杨方琪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55-259,共5页
近年来,从甲壳素制取壳聚糖的生产以及对其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已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甲壳素是由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甙键联结起来的直链多糖,大量存在于甲壳动物、昆虫和细菌中。
关键词 甲壳系 脱乙酰度 测定 食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露聚糖的性质与魔芋精粉品质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许时婴 杨莉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6-32,共7页
使用乌氏粘度计测定了从魔芋中分离而得的魔芋葡甘露聚糖的分子物性:分子量、分子旋转半径与分子膨胀系数。使用Haake RV12转筒式粘度计测定了魔芋溶胶的流变性质,研究表明可以使用魔芋葡甘霉聚糖的分子物性和魔芋溶胶的流变参数(稠度... 使用乌氏粘度计测定了从魔芋中分离而得的魔芋葡甘露聚糖的分子物性:分子量、分子旋转半径与分子膨胀系数。使用Haake RV12转筒式粘度计测定了魔芋溶胶的流变性质,研究表明可以使用魔芋葡甘霉聚糖的分子物性和魔芋溶胶的流变参数(稠度指数与流动指数)来评定魔芋精粉的品质。本文从红外光谱分析推测了魔芋葡甘露聚糖加碱胶凝的主要机理是脱乙酰化作用后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精粉 KGM 凝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乙酰化反应条件对壳聚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夏文水 王璋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04-110,共7页
本文研究了甲壳素在脱乙酰化反应时不同反应条件,如碱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处理方法对壳聚糖性能,如分子量、脱乙酰化度的影响,探讨了分子主链降解反应与脱乙酰化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碱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壳聚糖脱... 本文研究了甲壳素在脱乙酰化反应时不同反应条件,如碱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处理方法对壳聚糖性能,如分子量、脱乙酰化度的影响,探讨了分子主链降解反应与脱乙酰化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碱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壳聚糖脱乙酰化度提高,而分子量降低;脱乙酰化越高,主链降解程度增加;反应温度升高,脱乙酰化反应速度加快;而采用短时重复多次反应的处理方法,则可增加壳聚糖的脱乙酰化度,并减少主链降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脱乙酰化反应 降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