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刚度阻尼特性重载汽车油气悬架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游专 何仁 刘文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3-227,共5页
油气悬架以其良好的刚度阻尼特性和承载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重载汽车领域。根据单气室油气悬架的结构和工作特征,建立物理模型,基于刚体力学理论和运动力学平衡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油气悬架的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在此基础上,基于AME... 油气悬架以其良好的刚度阻尼特性和承载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重载汽车领域。根据单气室油气悬架的结构和工作特征,建立物理模型,基于刚体力学理论和运动力学平衡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油气悬架的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在此基础上,基于AMESim搭建某载重汽车的1/2悬架系统模型,分析正常行驶工况和越障工况,油气悬架对路面随机激励和障碍物的响应特性;并对驾驶室的乘坐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可知:油气悬架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试验对比表明,仿真模型输出特性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理论分析和模型分析结果可靠;簧载质量在三个周期内衰减振动达到90%以上,满足车辆设计时对悬架衰减振动的要求;路面随机激励的频域响应曲线可以看出,其功率谱峰值在1.28Hz左右,避过了人体的共振区域,符合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人体的主观感受为:没有不舒服;分析模型和结果为同类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汽车 刚度 阻尼 油气悬架 试验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参数优化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严陈希 黄明宇 +1 位作者 史定洪 邹晔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3-258,264,共7页
为了挖掘新型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节能潜力,设计了一种双参数优化的等效油耗最低策略(AD-ECMS)。首先,提出并验证了发动机起停规则对整车经济性的影响。基于此,优化出一种改进型粒子群算法(ISPSO),根据对等效油耗和电... 为了挖掘新型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节能潜力,设计了一种双参数优化的等效油耗最低策略(AD-ECMS)。首先,提出并验证了发动机起停规则对整车经济性的影响。基于此,优化出一种改进型粒子群算法(ISPSO),根据对等效油耗和电量的实时跟踪,实现对最优等效因子及发动机起停规则的双参数求解。随后,提出了一种双参数优化的等效油耗最低策略,利用模糊控制器识别当前工况特征,通过在线更新等效因子和发动机起停规则,实现经济性能量管理。最后,与ECMS策略、A-ECMS策略进行仿真对比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AD-ECMS策略在整车经济性和电量平衡性上,都具备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能量管理 发动机起停规则 改进型粒子群算法 等效油耗最低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抑制栅极正负向串扰的GaN HEMT无源驱动电路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忠 秦世清 +1 位作者 王福学 边国辉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3-491,共9页
GaN器件由于其更快的开关速度,比硅器件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开关振荡,也更容易受到栅源电压振荡的影响。为了抑制GaN基半桥结构中的串扰,提出了一种抑制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栅极正负向串扰的无源钳位驱动电路来抑制栅源电压振荡。... GaN器件由于其更快的开关速度,比硅器件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开关振荡,也更容易受到栅源电压振荡的影响。为了抑制GaN基半桥结构中的串扰,提出了一种抑制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栅极正负向串扰的无源钳位驱动电路来抑制栅源电压振荡。采用基本无源元件建立自举驱动回路,并增加三极管以构成从驱动电路到GaN HEMT的低阻抗米勒电流路径,抑制正负向串扰。在LTspice软件下进行电路模拟仿真,并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测验证,结果表明栅源电压的最大正向串扰可降至1.2 V,最大负向串扰可降至1.6 V,漏源电流的正向和负向串扰均降至2 A以下,证明该电路对栅源电压以及漏源电流的振荡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 驱动电路 串扰 桥式电路 电路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自驱动有源缓冲器的GaN基高效准谐振反激式功率变换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忠 曹通 +1 位作者 王福学 边国辉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71,共9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驱动有源缓冲器的GaN基高效准谐振(QR)反激式功率变换器,以解决准谐振反激式功率变换器中开关管关断时电压过高的问题。电路以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器件为主开关管和同步整流器开关管,自驱动有源缓冲器由钳位电... 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驱动有源缓冲器的GaN基高效准谐振(QR)反激式功率变换器,以解决准谐振反激式功率变换器中开关管关断时电压过高的问题。电路以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器件为主开关管和同步整流器开关管,自驱动有源缓冲器由钳位电容和有源开关管组成。该变换器在主开关管关断期间将开关管的电压浪涌钳位为恒定电压,由于有源开关管驱动信号由变压器的次级侧电流控制,因此不需要单独的控制电路。为验证所提出的变换器和控制电路的有效性,搭建了一个60 W的AC-DC功率变换器,测试结果表明,主开关管的最大电压浪涌约为450 V,具有高达91.6%的能量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激式变换器 电压浪涌 自驱动有源缓冲器 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 DC-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前桥液压助力转向摇臂支架轻量化设计
5
作者 沈保山 钟兵 +1 位作者 孙强 游专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5-289,共5页
为实现部件轻量化目标,通过对双前桥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典型工况的动力学分析,获得了转向摇臂支架的载荷谱,并据此对该支架进行了非线性强度计算及拓扑优化分析;依据拓扑优化结果,完成了9种轻量化方案的设计,且通过静强度、疲劳强度等理... 为实现部件轻量化目标,通过对双前桥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典型工况的动力学分析,获得了转向摇臂支架的载荷谱,并据此对该支架进行了非线性强度计算及拓扑优化分析;依据拓扑优化结果,完成了9种轻量化方案的设计,且通过静强度、疲劳强度等理论计算及整车可靠性试验验证了最优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刚度、强度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新摇臂支架实现降重约3.5kg,降重比例达54.8%,达成了轻量化目标,且对类似部件的轻量化设计工作具有较好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臂支架 轻量化 应力 屈服强度 拓扑优化 疲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食品的特殊性及加工储运过程与品质控制
6
作者 张倩 袁源 +1 位作者 陶源 闫博文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7-224,共8页
为全面提升航空食品流程效率与质量,探讨了高空条件下航空食品在营养、安全与风味方面的特殊性,尤其是乘客对食品感知的差异性变化。系统阐述了航空食品在加工、冷链物流直至成品监管的全链条品质控制新技术与新举措,并展望了航空食品... 为全面提升航空食品流程效率与质量,探讨了高空条件下航空食品在营养、安全与风味方面的特殊性,尤其是乘客对食品感知的差异性变化。系统阐述了航空食品在加工、冷链物流直至成品监管的全链条品质控制新技术与新举措,并展望了航空食品行业在原材料溯源、智能化生产模式、功能性包装创新以及复热技术开发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食品 加工过程 冷链监测 品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车儿童安全气囊安全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葛如海 陈珣 +1 位作者 张学荣 应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5,共7页
为提高校车乘员约束系统在正面碰撞中对儿童乘员的保护效果,提出一种新型主动式校车儿童安全气囊。运用多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MADYMO建立包括地板、前后排座椅、安全带与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在内的校车乘员正面碰撞仿真模型,通过台车试验... 为提高校车乘员约束系统在正面碰撞中对儿童乘员的保护效果,提出一种新型主动式校车儿童安全气囊。运用多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MADYMO建立包括地板、前后排座椅、安全带与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在内的校车乘员正面碰撞仿真模型,通过台车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主动式安全气囊模型,研究其对12岁和6岁乘员的保护效果。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气囊设计参数,针对12岁乘员进行气囊优化。结果表明:头部气囊的厚度及排气孔大小对乘员伤害影响最大。与原始约束系统相比,经优化后的气囊使12岁乘员的头部、胸部和颈部伤害分别下降84.5%,19%和84.3%,同时加装气囊对6岁儿童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车正面碰撞 安全气囊 儿童乘员 仿真分析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燃烧甲醇/生物柴油尾气颗粒物热解特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忠 赵怀北 +2 位作者 瞿磊 张登攀 冯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6-101,共6页
采集了甲醇/生物柴油(5%、10%、15%)混合燃料在柴油机燃烧的尾气颗粒。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切线法、Flynn-Wall-Ozawa(FWO)热解动力学方法,研究颗粒挥发及氧化规律,分析了颗粒热解特征温度和活化能。结果表明:随着甲醇掺混量的增加,颗粒中H... 采集了甲醇/生物柴油(5%、10%、15%)混合燃料在柴油机燃烧的尾气颗粒。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切线法、Flynn-Wall-Ozawa(FWO)热解动力学方法,研究颗粒挥发及氧化规律,分析了颗粒热解特征温度和活化能。结果表明:随着甲醇掺混量的增加,颗粒中H_2O的质量分数由2.6%增加到3.5%,可溶有机物(soluble organic fraction,SOF)质量分数由26.1%增加到32.5%,SOF的质量变化速率增大,对应的峰值温度后移;在O_2氛围中,SOF挥发阶段与在N2氛围中的表现基本一致,但质量变化速率明显增大;碳烟(soot)质量减小,由70.3%减少到63.8%,soot质量变化率峰值增大;SOF析出温度变化较小,soot起始燃烧温度明显降低,由488℃降低到458℃,SOF起始燃烧温度与燃尽温度均有所降低,颗粒的热解总反应时间缩短;颗粒的热解反应活化能由140.3 k J/mol降低117.3 k J/mol,颗粒的热解性能增强,颗粒更易被氧化。研究结果可为甲醇/生物柴油燃烧颗粒的处理及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再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动力学 燃料 生物柴油 甲醇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校车正面碰撞下乘员约束系统安全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应龙 葛如海 张学荣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45,共6页
为研究小学校车乘员约束系统在校车正面碰撞中的保护效果,依据《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开展校车30 km/h正面碰撞工况的台车试验;运用多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MADYMO建立包括地板、前后排座椅、P型6岁假人与安全带的校车乘员正面碰撞仿真... 为研究小学校车乘员约束系统在校车正面碰撞中的保护效果,依据《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开展校车30 km/h正面碰撞工况的台车试验;运用多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MADYMO建立包括地板、前后排座椅、P型6岁假人与安全带的校车乘员正面碰撞仿真模型,对比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分析座椅间距、靠背刚度、坐垫刚度及坐垫倾角对乘员伤害值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座间距小于590 mm时,6岁假人与女性假人的头部伤害指标均明显上升;坐垫倾角增加15°时,6岁假人头、胸伤害指标分别下降21.6%和33.4%,女性假人的颈部弯矩减小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被动安全 校车正面碰撞 儿童乘员 约束系统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颗粒物的力学特征与空间结构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怀北 王忠 +2 位作者 刘帅 李瑞娜 冯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26,共7页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与小角X射线散射分析了单缸柴油机排气颗粒的结构和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柴油机排气管温度为514、310和105,℃测点时,颗粒的黏附力分别为3.75、4.11和4.38,n N,黏附能为1.63×10-16、1.68×10-16和1.79×10-1...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与小角X射线散射分析了单缸柴油机排气颗粒的结构和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柴油机排气管温度为514、310和105,℃测点时,颗粒的黏附力分别为3.75、4.11和4.38,n N,黏附能为1.63×10-16、1.68×10-16和1.79×10-16,J.排气颗粒的力学特征差异明显,颗粒间吸引、黏连作用增强,颗粒的黏附力Fad与黏附能Wad增大,能量势垒升高.颗粒的散射强度减弱,散射曲线凸起区域特征矢量值qT与qmin减小,团聚体尺寸增大,截面平均孔径、轴向长度、回转半径和分布分维数减小,孔隙数量浓度和孔径减小.可以看出,排气颗粒当量粒径的增大导致颗粒间吸引作用增强;随着排气管温度的降低,有机物与水分不断吸附,颗粒团聚体的孔隙数量浓度、散射特征矢量和孔隙半径等空间结构参数减小,颗粒紧密团聚,致密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颗粒 力学特征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涡流场中柴油喷雾扩散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衍举 章旭东 +3 位作者 邓胜才 张洁 刘圣华 张美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94-399,共6页
通过可视化的快速压缩机模拟内燃机的燃烧室,研究了高压共轨柴油在40、60 MPa两种喷射压力下,柴油油束在切向、斜向和直通3种涡流场中的扩散混合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喷油压力及喷油脉宽下,切向涡流场中柴油喷雾面积与视窗面积比... 通过可视化的快速压缩机模拟内燃机的燃烧室,研究了高压共轨柴油在40、60 MPa两种喷射压力下,柴油油束在切向、斜向和直通3种涡流场中的扩散混合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喷油压力及喷油脉宽下,切向涡流场中柴油喷雾面积与视窗面积比的峰值和谷值均为最高,直通涡流场中最低;斜向涡流场从喷油开始到喷雾完全混合整个过程用时最短,直通涡流场用时最长;喷雾油束的扩散时间与涡流的切向速度、燃油喷射压力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快速压缩机 涡流场 柴油喷雾 油气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车正面碰撞下儿童胸部骨骼局部应力应变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应龙 葛如海 +1 位作者 张学荣 周进宝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40,共6页
为深入研究儿童胸部骨骼损伤机制,考察正面碰撞下校车3点式安全带约束系统对儿童乘员的保护效果,采用带胸部生物力学模型的6岁儿童人体模型与已验证校车正碰工况模型,分析碰撞过程中安全带肩带作用下胸部骨骼的动态响应。在胸部中心区... 为深入研究儿童胸部骨骼损伤机制,考察正面碰撞下校车3点式安全带约束系统对儿童乘员的保护效果,采用带胸部生物力学模型的6岁儿童人体模型与已验证校车正碰工况模型,分析碰撞过程中安全带肩带作用下胸部骨骼的动态响应。在胸部中心区域选取局部参考点,计算不同外载加速度下各参考点内外侧产生的应力应变,对比分析其曲线形态、峰值大小、内外侧差异以及随外载荷变化率。结果表明:胸骨与肋骨前端应力应变明显大于其他损伤部位,且内侧大于外侧;肋骨前端应变峰值在外载加速度较大时超过失效阈值,是该工况下骨折危险区域;肋骨腔侧面内侧危险程度其次,肋骨腔侧后方受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正面碰撞 儿童乘员 胸部骨骼 应力应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遗传算法的前排乘员约束系统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葛如海 张苏秀 洪亮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82-1389,共8页
为使约束系统在不同类型碰撞中都能对不同身材的前排乘员提供有效的保护,利用多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MADYMO建立了某车型正面碰撞和偏置碰撞前排乘员侧约束系统的仿真模型,由实车碰撞实验进行标定,且分别调入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和第95百分... 为使约束系统在不同类型碰撞中都能对不同身材的前排乘员提供有效的保护,利用多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MADYMO建立了某车型正面碰撞和偏置碰撞前排乘员侧约束系统的仿真模型,由实车碰撞实验进行标定,且分别调入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和第95百分位男性假人。运用响应面法建立6种工况的代理模型,用NSGA-Ⅱ遗传算法对约束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正面碰撞和偏置碰撞加权伤害指标值分别降低了10.2%和19.5%,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分别降低了14.4%和12.7%,第95百分位男性假人分别降低了8.4%和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系统 不同身材前排乘员 遗传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F-T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及排放特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美娟 李游 +1 位作者 吴旭东 王忠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9-115,共7页
为探究生物柴油对柴油机燃用F-T柴油燃烧过程和排放性能的影响,配制F-T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B10F-T、B20F-T、B30F-T),在柴油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增大,缸内最大爆发压力逐渐增加。与F-T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掺混... 为探究生物柴油对柴油机燃用F-T柴油燃烧过程和排放性能的影响,配制F-T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B10F-T、B20F-T、B30F-T),在柴油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增大,缸内最大爆发压力逐渐增加。与F-T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掺混比分别为10%、20%、30%时,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分别增加1.9%、5.1%、6.9%,对应的时刻轻微滞后,且放热始点后移,放热率峰值增大。生物柴油掺混比由0增加到30%,燃烧过程滞燃期延长1℃A,燃烧始点后移,燃烧持续期略微升高,由35.4℃A增加到36.1℃A,燃烧重心由4.8℃A后移到5.9℃A,缸内最大燃烧温度由1872 K升高到1951 K。在中高负荷时,碳烟排放随生物柴油掺混比增大而明显降低。在F-T柴油中掺混生物柴油可以有效地降低HC和CO排放,HC和CO排放随生物柴油掺混比增大几乎呈线性下降趋势。随着负荷继续增加,混合燃料的HC和CO排放均逐渐下降,在75%负荷时,与燃用F-T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掺混比分别为10%、20%、30%时,CO排放分别降低2.9%、7.8%、12.1%。在不同负荷工况下,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增加,NO_(X)排放均呈上升的趋势,且在高负荷工况下NO_(X)排放上升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柴油 生物柴油 掺混比 燃烧特性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岁儿童胸部改进人体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应龙 葛如海 +1 位作者 张学荣 周进宝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提升MADYMO儿童人体模型中原始胸部柔体模型的生物仿真度,深入研究儿童乘员胸部各部位损伤。方法采用CT图像逆向建模方法,建立6岁儿童胸部有限元模型。通过替换MADYMO假人库中6岁儿童人体模型的柔体胸部,建立带有胸部生物力学模型... 目的提升MADYMO儿童人体模型中原始胸部柔体模型的生物仿真度,深入研究儿童乘员胸部各部位损伤。方法采用CT图像逆向建模方法,建立6岁儿童胸部有限元模型。通过替换MADYMO假人库中6岁儿童人体模型的柔体胸部,建立带有胸部生物力学模型的改进人体模型。模型采用Kroell成人胸部碰撞试验的Irwin与Mertz缩放通道法,以及Ouyang的儿童尸体胸部冲击试验联合验证。结果所建胸部模型的响应与缩放通道法和尸体试验数据都较为吻合,胸部模型比原始柔体模型更加准确,且在回弹阶段与尸体试验吻合。结论所建模型有效性得到验证,结果可进一步用于车辆正面碰撞乘员损伤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胸部 逆向建模 有限元分析 动力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车3点式安全带肩带固定点位置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葛如海 赵越 应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5,共6页
为研究校车3点式安全带肩带上部有效固定点布置位置对12岁儿童乘员损伤的影响,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MADYMO)中建立包括校车地板、前后排座椅、安全带和假人的校车正面碰撞工况下的约束系统模型。利用一款经过验证的校车模型进行仿真试验... 为研究校车3点式安全带肩带上部有效固定点布置位置对12岁儿童乘员损伤的影响,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MADYMO)中建立包括校车地板、前后排座椅、安全带和假人的校车正面碰撞工况下的约束系统模型。利用一款经过验证的校车模型进行仿真试验,通过正交试验方法优化肩带上部有效固定点位置,研究安全带对12岁儿童乘员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肩带上部有效固定点位置高度接近12岁儿童肩部高度,对其位置正交优化后,根据儿童完全伤害评价指标(WIC)选出的最佳位置为(-0.197,0.024,0.52),相较于2点式安全带,采用该位置的3点式安全带对应12岁儿童的头部伤害指标(HIC15)降低84.8%,颈部伤害指标(Nij)降低68.9%,胸部压缩量(THPC)虽升高了271.5%但仍在标准限值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车正面碰撞 儿童乘员 仿真分析 安全带 布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收割机转向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进 刘志刚 +1 位作者 林鑫焱 刘迪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20,共5页
介绍小型收割机转向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分析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和工作原理,对农作物收割机的转向半径和最小弯道宽度进行计算。确定齿轮组的传动路线和空间布置方案,从而计算出齿轮的传动比。为排除运动干涉,对转向系统与车架底盘的... 介绍小型收割机转向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分析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和工作原理,对农作物收割机的转向半径和最小弯道宽度进行计算。确定齿轮组的传动路线和空间布置方案,从而计算出齿轮的传动比。为排除运动干涉,对转向系统与车架底盘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分析,保证农作物收割机在农作物收割时能够实现自由转向,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 农作物收割机 转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ta分拣机械手工作空间奇异性及可操作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圣耀 曾文萱 陈中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60-64,共5页
针对智能分拣机械手可达空间内可操作度问题,以三自由度Delta平移并联分拣机械手为研究对象。在对它进行运动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工作空间整体求解数值方法,并分析主、从动臂长度和工作台半径对工作空间的影响。通过Jacobian矩... 针对智能分拣机械手可达空间内可操作度问题,以三自由度Delta平移并联分拣机械手为研究对象。在对它进行运动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工作空间整体求解数值方法,并分析主、从动臂长度和工作台半径对工作空间的影响。通过Jacobian矩阵对Delta分拣机械手奇异位形和可操作度进行探讨。为了改善分拣机械手结构尺寸,提出一种基于正解条件数的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分拣机器手 工作空间 奇异形位 可操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使用工况的某牵引车车架结构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邹晔 沈保山 +2 位作者 钟兵 游专 孙强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114,共7页
为解决车架二横梁失效问题,文中首先建立了车架及其强度计算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车架模态和应力测试验证了车架及其强度计算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然后,根据用户实际使用工况对车架进行了非线性强度计算,明确了二横梁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初步... 为解决车架二横梁失效问题,文中首先建立了车架及其强度计算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车架模态和应力测试验证了车架及其强度计算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然后,根据用户实际使用工况对车架进行了非线性强度计算,明确了二横梁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初步优化方案;最后,结合车架用户道路载荷谱及二横梁材料疲劳寿命曲线的测试结果,采用CriticalPlane与Dirlik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对改进方案进行了疲劳性能预测,并完成了用户道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用途及细分市场的车辆,有其自身预期的临界工况,计算工况与车辆实际使用工况接近是解决部件失效问题的关键,但根据用户使用工况及用途推荐相应定位产品的营销策略是避免部件失效问题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架 用户工况 静强度 疲劳强度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单缸柴油机喷醇器流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美娟 陈梓含 +1 位作者 王忠 陈晟闽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9-105,共7页
采用进气道甲醇电控喷射方式,在农用单缸柴油机中掺烧甲醇,喷醇压力和甲醇温度会改变每循环喷醇量,直接影响单缸柴油机甲醇的掺烧比。采用试验的方法,在不同喷射压力、甲醇温度条件下,测量喷醇器流量随喷醇脉宽的变化规律,对循环喷醇量... 采用进气道甲醇电控喷射方式,在农用单缸柴油机中掺烧甲醇,喷醇压力和甲醇温度会改变每循环喷醇量,直接影响单缸柴油机甲醇的掺烧比。采用试验的方法,在不同喷射压力、甲醇温度条件下,测量喷醇器流量随喷醇脉宽的变化规律,对循环喷醇量特性进行分析,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提出循环喷醇量的修正MAP。结果表明,脉宽在0~0.5 ms喷醇器处于无效喷射阶段,0.5~1.5 ms循环流量随脉宽增大呈非线性增加,脉宽大于1.5 ms,循环流量随脉宽增大基本呈线性增长;循环喷醇量随喷醇压力和甲醇温度的提高而增大,1.5~10 ms阶段,喷射压力每提升25 kPa,循环流量平均提高4.8%,甲醇温度每提升15℃,循环流量平均提高3.2%;喷醇压力和甲醇温度变化时,提出的修正MAP能够有效对喷醇量进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单缸柴油机 循环流量 甲醇温度 喷射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