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37
1
作者 郭志飞 张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8-151,共4页
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的成型原理和特点,并阐述了其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对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集中在提高成型精度和成型效率、拓展增材制造的应用领域。对主流成型工艺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对比分析,对了解增材制造技术及其... 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的成型原理和特点,并阐述了其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对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集中在提高成型精度和成型效率、拓展增材制造的应用领域。对主流成型工艺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对比分析,对了解增材制造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技术 发展现状 成型精度 成型效率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相机支架注塑模具设计
2
作者 金华军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照相机支架产品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外观面要求无任何缺陷,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有较高的难度。经工艺验证,采用动模潜伏浇口,塑料熔体通过产品上增加的工艺薄片进入型腔,以保证产品的成型质量。该产品有4处需要设计侧向抽芯与分型结构,... 照相机支架产品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外观面要求无任何缺陷,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有较高的难度。经工艺验证,采用动模潜伏浇口,塑料熔体通过产品上增加的工艺薄片进入型腔,以保证产品的成型质量。该产品有4处需要设计侧向抽芯与分型结构,其中2处为动模侧的斜向侧抽。借鉴双分型面模具结构的分型原理,采用固定在支承板上的斜抽块作为传动元件,利用支承板与动模板之间的开模力驱动斜向侧滑块在斜抽块的斜向T型槽内运动,迫使斜向侧滑块沿主型芯内的斜孔移动设定距离,实现斜向侧抽。试模结果表明,模具设计结构合理,动作可靠,产品质检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机支架 潜伏浇口 工艺薄片 斜向侧抽芯 斜向T型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桃胶多糖/凹凸棒土杂化水凝胶的制备与吸附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开德 马旭东 +2 位作者 杨海存 马文中 龚方红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2,共6页
采用氧化-还原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桃胶多糖/凹凸棒土杂化水凝胶(PAAm/PGP/ATP),以其作为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阴离子染料新胭脂红。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杂化水凝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杂化水凝胶的吸... 采用氧化-还原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桃胶多糖/凹凸棒土杂化水凝胶(PAAm/PGP/ATP),以其作为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阴离子染料新胭脂红。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杂化水凝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杂化水凝胶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和等温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通过氧化-还原聚合制备了含有微米孔道的杂化水凝胶,最大吸水率为11.2g/g。PAAm/PGP/ATP杂化水凝胶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10min,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为吸热的自发过程,且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杂化水凝胶对新胭脂红的最大吸附容量为504.5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胶多糖 凹凸棒土 水凝胶 阴离子染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自由度气动机械爬虫PLC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唐立平 马俊峰 金华军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6-38,共3页
该文通过对平面二自由度气动机械爬虫动作过程分析,提出控制任务要求。根据任务要求,设计对应的PLC控制系统。阐述了该PLC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的过程和特点,为顺序动作的气动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气动系统 PLC 爬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实采摘机械手的创新设计 被引量:14
5
作者 金旭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9-141,共3页
果实采摘机械手是一种新型、实用的机械手,是一种为解决人们采摘高处果实难而创新设计的工具。为此,对果实采摘机械手进行了创新设计。该机械手结构轻巧,操作灵便;采用齿形剪,定位精度高;能进行自动分级采摘,避免了二次分拣;果实大小的... 果实采摘机械手是一种新型、实用的机械手,是一种为解决人们采摘高处果实难而创新设计的工具。为此,对果实采摘机械手进行了创新设计。该机械手结构轻巧,操作灵便;采用齿形剪,定位精度高;能进行自动分级采摘,避免了二次分拣;果实大小的界限、采摘高度范围均可自行调节,多方得益,市场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采摘机械手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等数学解法在梁弯曲应力教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周丽 郁荣 +2 位作者 韩邦华 冯志祥 刘敬喜 《现代农机》 2025年第1期101-103,共3页
针对专科学生的特点,提出矩形横截面梁弯曲正应力的一种初等数学解法。首先,通过实验观察获取变形模式,得出应力的线性分布规律;其次,将分布载荷等效为集中载荷,基于初等数学工具求解弯曲正应力;最后,将初等数学解与积分方法相结合,引... 针对专科学生的特点,提出矩形横截面梁弯曲正应力的一种初等数学解法。首先,通过实验观察获取变形模式,得出应力的线性分布规律;其次,将分布载荷等效为集中载荷,基于初等数学工具求解弯曲正应力;最后,将初等数学解与积分方法相结合,引出惯性矩的概念。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教学效果较好,降低了学生对弯曲正应力、惯性矩等概念的理解难度,为学生后续梁弯曲问题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截面梁 应力 初等数学 力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高速干切过程中铣削力及工件表面损伤的试验研究
7
作者 张韬 邓刘云 +3 位作者 李英之 黄孟琼 薛喆 孙方宏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61,共10页
目的 研究适用于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铣削加工的极限切削速度,并探讨切削参数与切削力、CFRP加工表面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基于正交试验,利用高速加工中心及自制的金刚石涂层立铣刀对T300 CFRP板进行铣削试验研究,并采用KIS... 目的 研究适用于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铣削加工的极限切削速度,并探讨切削参数与切削力、CFRP加工表面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基于正交试验,利用高速加工中心及自制的金刚石涂层立铣刀对T300 CFRP板进行铣削试验研究,并采用KISTLER测力仪及PG1000显微镜监测切削力及工件表面质量。结果 适度增加切削速度至300 m/min、进给量至400~600 mm/min,可有效减小切削力;通过极差分析可得出切削参数对主切削力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为:径向切削深度>轴向切削深度>主轴转速>进给量。当切削力较小且辅以合理的加工参数时(如:切削速度300 m/min、进给量800 mm/min、轴向切深1.5 mm、径向切深3 mm),可有效避免CFRP工件表面产生毛刺、崩边等缺陷,并获得较高的材料去除率。结论 切削速度范围在264~300 m/min时,有助于改善CFRP工件的表面质量。超过此切削速度会导致切削力增大,增加工件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金刚涂层刀具 高速干切 切削力 毛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机械式分度机构的三维建模设计与运动仿真
8
作者 黄志辉 邹晔 徐东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9-41,共3页
凸轮型分度机构以结构简单、能自动定位、动静比可任意选择、能实现复杂运动要求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机床中,但其分度过程的缺点是:只能按照工位数目确定分度转位角度,实现同一方向的单一分度,不能实现无级分度,也难以满足有些情况下同一... 凸轮型分度机构以结构简单、能自动定位、动静比可任意选择、能实现复杂运动要求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机床中,但其分度过程的缺点是:只能按照工位数目确定分度转位角度,实现同一方向的单一分度,不能实现无级分度,也难以满足有些情况下同一工作台上需往返双向转动的要求。设计一种以齿轮和单向轴承作为主要传动连接方式的新型机械式分度机构,满足了分度盘既能无级转动、又能往返双向转动的多样性需要。通过UG软件设计了该机构的三维模型,实现运动仿真,观察转盘转动情况,从理论上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此研究为分度要求多样性和工程样机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度机构 三维建模 运动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农业碳排放核算与预测方法综述
9
作者 杨恺斯 高斌 金政翰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50-53,共4页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区域性农业碳排放的精准核算与预测有利于碳减排措施的制定。本文系统梳理了农业碳排放核算与预测方法的技术体系,将碳排放核算方法分类为模型估算法、样地清查法以及遥感估算法,将碳排放预测方法分为系统建模法...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区域性农业碳排放的精准核算与预测有利于碳减排措施的制定。本文系统梳理了农业碳排放核算与预测方法的技术体系,将碳排放核算方法分类为模型估算法、样地清查法以及遥感估算法,将碳排放预测方法分为系统建模法、灰色系统预测法、机器学习法。此外,本文还对不同方法的适用场景与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核算 碳排放预测 农业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机械类专业低就业率的反思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塔衣尔·吐尔逊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05-107,共3页
结合《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及高职院校W机械类专业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机械类专业就业率降低的原因展开分析,发现这与毕业生自身观念与能力有关之外,也与学校引导、政策支持和行业发展有关。对此,从加强教育引导、促进... 结合《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及高职院校W机械类专业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机械类专业就业率降低的原因展开分析,发现这与毕业生自身观念与能力有关之外,也与学校引导、政策支持和行业发展有关。对此,从加强教育引导、促进职业资格能力的鉴定、提升行业良性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机械类专业 低就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栽培基质的二氧化钛电极EGFET pH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西良 高涵 +3 位作者 张家祺 徐云峰 陈成 陆海燕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3-748,共6页
针对农业生产中栽培基质直接在线检测pH准确性差的问题,采用化学腐蚀法,制备出具有氢离子敏感特性和超亲水特性的二氧化钛(TiO_(2))电极,并且采用退火工艺以提高电极表面硬度;将TiO_(2)电极与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组合成基于... 针对农业生产中栽培基质直接在线检测pH准确性差的问题,采用化学腐蚀法,制备出具有氢离子敏感特性和超亲水特性的二氧化钛(TiO_(2))电极,并且采用退火工艺以提高电极表面硬度;将TiO_(2)电极与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组合成基于延伸式栅极场效应晶体管(EGFET)的pH传感器.测试得到传感器灵敏度为0.05063 V/pH,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0057.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稳定性.选取4种典型栽培基质进行pH在线检测应用试验,pH检测误差的绝对值最大为0.18,经过温度补偿后误差的绝对值最大为0.11;使用后电极表面的亲水性依旧保持良好.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适用于栽培基质pH在线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传感器 二氧化钛电极 延伸式栅极场效应晶体管 栽培基质 pH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智能包装及物流监控的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昌洲 唐霞 +1 位作者 张韬 张一帆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56-1863,共8页
在物联网+时代,物流运输监管需要包装智能化。智能包装能够记录运输过程中的物流信息,并提供给用户及监管部门。结合现有包装生产技术,研制一种低成本、一次性使用、可量产的柔性压电传感器十分必要。用PVDF压电墨水,通过涂布的方法在... 在物联网+时代,物流运输监管需要包装智能化。智能包装能够记录运输过程中的物流信息,并提供给用户及监管部门。结合现有包装生产技术,研制一种低成本、一次性使用、可量产的柔性压电传感器十分必要。用PVDF压电墨水,通过涂布的方法在柔性基底上制备了高性能压电薄膜。实验证明,不同溶剂对PVDF薄膜的结晶度及晶相形成有较大影响。晶相优化后的压电薄膜经过进一步电晕极化,其压电性能提高了一倍。用极化后的压电薄膜制备的压电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柔性/共型性、优异的耐弯曲性和鲁棒性。其循环冲击测试结果证明压电传感器具有可重复和持久使用性。这一PVDF柔性压电薄膜传感器可直接印刷在包装箱体或包装膜上,用于智能物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压电传感器 PVDF墨水 涂布印刷 智能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PAN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pH传感性能
13
作者 魏昌洲 唐霞 +2 位作者 张韬 张一帆 陈晓刚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128,共9页
目的通过简单快捷的方法制备氧化钨(WO_(3))/聚苯胺(PANI)复合材料,获得高性能pH传感器。方法WO_(3)和PANI都是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在溶液中混合后旋涂在柔性碳基底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RD等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证... 目的通过简单快捷的方法制备氧化钨(WO_(3))/聚苯胺(PANI)复合材料,获得高性能pH传感器。方法WO_(3)和PANI都是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在溶液中混合后旋涂在柔性碳基底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RD等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证明复合材料的成功合成并进一步解释其传感增强原理。结果WO_(3)@PANI可以在pH=2~10内工作,与单体材料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53.13 mV),较低的滞后度(3.8%)和较快的反应速度(16 s),在10次酸碱循环测试后响应性保持在95%以上,且在12 h的连续测试中可以保持稳定。结论一方面PANI为WO_(3)提供了导电网络,并将WO_(3)均匀包裹在内;另一方面两者的p-n结构共同作用,使得WO_(3)@PANI的pH传感性能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氧化钨 pH传感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成型光固化3D打印制件成型精度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盈 张西祁 +2 位作者 司海伯 潘常春 许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07,共6页
针对面成型光固化工艺存在制件尺寸收缩、翘曲变形等成型精度问题,制作尺寸为60 mm×60 mm×20 mm的样件,以分层厚度、建模样式和构建角度为试验因素,以制件的尺寸、圆度和平面度为试验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各试验因素对制... 针对面成型光固化工艺存在制件尺寸收缩、翘曲变形等成型精度问题,制作尺寸为60 mm×60 mm×20 mm的样件,以分层厚度、建模样式和构建角度为试验因素,以制件的尺寸、圆度和平面度为试验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各试验因素对制件成型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建模样式是影响尺寸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构建角度是影响几何形状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总体而言,随着打印层厚的增加,成型误差逐渐增大;随着建模样式由粗略(Draft)到精细(Premium),成型误差逐渐降低;随着构建角度的增大,成型误差先降低后增大。通过极差分析法,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打印层厚30μm、建模样式Premium、构建角度15°。经试验验证,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提高了面成型光固化三维(3D)打印制件的成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成型光固化 三维打印制件 成型精度 正交试验 工艺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E的车灯装饰件变形分析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苗盈 胡海涛 +2 位作者 马苏常 张西祁 杨燕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0,共6页
以某聚碳酸酯材料的车灯装饰件为研究对象,基于CAE仿真分析及正交试验研究其卡扣卡合面变形量的优化方法,解决注塑成型过程中的翘曲变形问题。以熔体温度、模具温度、保压压力、注射时间4个工艺参数为实验因素,以卡扣卡合面的变形量为... 以某聚碳酸酯材料的车灯装饰件为研究对象,基于CAE仿真分析及正交试验研究其卡扣卡合面变形量的优化方法,解决注塑成型过程中的翘曲变形问题。以熔体温度、模具温度、保压压力、注射时间4个工艺参数为实验因素,以卡扣卡合面的变形量为试验指标,选择5因素4水平标准正交试验表,留出空列用于分析试验的误差。利用Moldflow软件的仿真分析功能进行正交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保压压力和熔体温度的影响较显著,注射时间的影响较大,模具温度的影响较小。试验范围内的优组合为熔体温度为310℃、模具温度为80℃、保压压力为90 MPa及注射时间为1.8 s。通过CAE仿真分析验证,优化后卡扣卡合面的变形降低了39.61%,满足设计指标要求。试验样品外观较好,实际变形量较小,满足安装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灯装饰件 卡扣变形 注塑成型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涂层刀具高速铣铝合金平面切削毛刺研究
16
作者 邵伟平 张韬 +1 位作者 李家成 莫小青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7,共7页
采用热丝CVD法制备纳米与微米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表征其薄膜表面形貌。用已制备的CVD金刚石涂层刀具,在无润滑干切条件下高速顺、逆端铣铝合金平面,研究CVD金刚石涂层刀具切削时的棱边毛刺特点与大小;并对纳米金刚... 采用热丝CVD法制备纳米与微米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表征其薄膜表面形貌。用已制备的CVD金刚石涂层刀具,在无润滑干切条件下高速顺、逆端铣铝合金平面,研究CVD金刚石涂层刀具切削时的棱边毛刺特点与大小;并对纳米金刚石涂层刀具高速顺铣切削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探究取得少无切削毛刺的切削参数与切削工艺。结果表明:工件铣削后棱边毛刺分布不均匀,顺铣毛刺稀疏,尺寸较小,其中纳米金刚石涂层刀具顺铣棱边毛刺高度平均值为32.08μm,仅为微米金刚石涂层刀具顺铣毛刺高度的46.5%。纳米金刚石涂层刀具高速顺铣平面,对棱边毛刺影响最大的是v_(c),其次为v_(f),ae的影响最小,最优参数组合为a_(e)=4 mm、v_(f)=2000 mm/min、v_(c)=400 m/min,铣削后毛刺高度平均值为21.29μm。当金刚石涂层刀具端铣铝合金平面时,为取得较小的棱边毛刺,优选纳米金刚石涂层刀具,采用顺铣棱边的切削方式与切削工艺,以及相应的高速切削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涂层刀具 端铣 棱边毛刺 切削参数 工艺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螺旋切割优化A^(2)/O曝气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17
作者 程坤 崔政伟 +4 位作者 胡海涛 苗盈 黄莉莉 金政翰 刘浩伍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5,共7页
A^(2)/O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好氧段的曝气方式通常采用传统的底部曝气,溶氧效率较低。为了实现对污水高质高效的处理,基于气-液传质强化和流体力学理论,自主开发了一种无动力驱动静态螺旋切割器,可将气-液混合溶液中的大气... A^(2)/O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好氧段的曝气方式通常采用传统的底部曝气,溶氧效率较低。为了实现对污水高质高效的处理,基于气-液传质强化和流体力学理论,自主开发了一种无动力驱动静态螺旋切割器,可将气-液混合溶液中的大气泡切割细化成微纳米量级的小气泡,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溶氧,且控制气体流量即可实现对溶氧量的调节。对无曝气、传统底部曝气采用静态螺旋切割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底部曝气工艺相比,静态螺旋切割对固体悬浮物(SS)的去除率提高了12.3%,对COD的去除率提高了5.6%,对氨氮(NH_(3)-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约8.1%和8.5%,饱和态溶氧(DO)浓度提高了48.2%。静态螺旋切割器具有结构简单和经济性好的优势,因此对于优化污水处理曝气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处理 静态螺旋切割器 优化曝气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及CFD的消防泵叶轮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志辉 邹晔 +3 位作者 魏昌洲 赵飞 张虎 刘厚林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40-1044,共5页
针对大流量消防泵在使用过程中效率偏低的问题,根据L18(37)正交表,选取Z,β2,,d1,b2,T2,d2等7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设计出18种叶轮模型方案.同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18种方案的消防泵内三维定常流动进行数值计算,并... 针对大流量消防泵在使用过程中效率偏低的问题,根据L18(37)正交表,选取Z,β2,,d1,b2,T2,d2等7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设计出18种叶轮模型方案.同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18种方案的消防泵内三维定常流动进行数值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研究几何参数对消防泵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消防泵几何参数对各性能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并确定出最终优化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叶片数和叶片包角的增大,消防泵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而效率与叶片进口直径呈负相关,即效率随叶片进口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对扬程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叶片数,扬程随叶片数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叶片出口安放角对扬程影响很小.对优选消防泵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优选方案在设计工况点较原模型的效率提高了4.5%,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了正交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泵 叶轮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改性凹凸棒土复合P(AA-co-AM)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宇 张柳 +2 位作者 徐航 杨海存 龚方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8,共5页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表面丙烯酰基化的凹凸棒土(AT-MPS)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基化凹凸棒土复合聚(丙烯酸-co-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AT-MPS/P(AA-co-AM)]。考察了中和度、丙烯酸与丙烯酰胺的单体比、引发剂用量以及凹...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表面丙烯酰基化的凹凸棒土(AT-MPS)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基化凹凸棒土复合聚(丙烯酸-co-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AT-MPS/P(AA-co-AM)]。考察了中和度、丙烯酸与丙烯酰胺的单体比、引发剂用量以及凹凸棒土用量对复合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以及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复合吸水树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中和度为75%、m(AA)∶m(AM)=4∶1、引发剂用量为0.8%、AT-MPS用量为8%时,复合吸水树脂的最大吸水倍率为347.7 g/g,最大吸盐水倍率为43.5 g/g。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凹凸棒土参与了聚合交联反应;SEM表明,凹凸棒土在复合吸水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丙烯酸 丙烯酰胺 凹凸棒土 吸水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20
作者 曹秀中 韩秀全 +1 位作者 赵冰 侯红亮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09-112,115,共5页
连续Si 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Si Cf/Ti)是一种重要的高推重比发动机(推重比>12)用结构材料,它的应用为发动机设计和制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Si Cf/Ti复合材料代表了高推重比发动机用结构材料的发展方向,欧美国家设立了多项研究计... 连续Si 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Si Cf/Ti)是一种重要的高推重比发动机(推重比>12)用结构材料,它的应用为发动机设计和制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Si Cf/Ti复合材料代表了高推重比发动机用结构材料的发展方向,欧美国家设立了多项研究计划来发展Si Cf/Ti复合材料,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于实用状态。介绍了国内外对连续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国内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国内Si Cf/Ti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纤维 SiCf/Ti复合材料 界面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