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苯型环氧树脂强韧化TDE-85树脂体系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侯镇弘 陆奇 +5 位作者 赵星诺 徐锦文 夏宏伟 张颂 侯锐钢 周权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48,共6页
环氧树脂因其黏结力强、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涂料、电子封装材料和胶黏剂等领域,但其高交联密度也带来了脆性大、韧性差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应用的主要因素。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以3,3′-二氨基二苯砜(3,3′-DDS)为固化剂,... 环氧树脂因其黏结力强、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涂料、电子封装材料和胶黏剂等领域,但其高交联密度也带来了脆性大、韧性差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应用的主要因素。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以3,3′-二氨基二苯砜(3,3′-DDS)为固化剂,用联苯型环氧树脂3,3′,5,5′-四甲基联苯双酚二缩水甘油醚(TMBP)改性高性能环氧树脂(TDE-85)。研究了改性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析表明液晶结构能良好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并增强增韧。结果表明:当TMBP含量为6wt%时,固化物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30%和27%,韧性和强度明显提升;当TMBP含量为4wt%时,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93.69 MPa与5.39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共混改性 液晶结构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增稠对不饱和聚酯团状模塑料流变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小强 周权 +3 位作者 倪礼忠 仝华 夏宏伟 冯伟祖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4-87,共4页
模压流变性能是不饱和聚酯团状模塑料(BMC)在工业压制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工艺参数。传统的BMC制造工艺,由于模压过程中流变性能较差,需要较大的模压压力及较长的模压时间,这样既增大了模具损耗,也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效率。系统讨论了化学增... 模压流变性能是不饱和聚酯团状模塑料(BMC)在工业压制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工艺参数。传统的BMC制造工艺,由于模压过程中流变性能较差,需要较大的模压压力及较长的模压时间,这样既增大了模具损耗,也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效率。系统讨论了化学增稠剂Ca(OH)_2在模压过程中对BMC流变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晶性树脂与Ca(OH)_2对BMC进行联合增稠,对联合增稠的BMC的平板流动性能及螺旋流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晶性树脂与Ca(OH)_2搭配的复合增稠体系不会影响BMC的固化行为,同时可以较好地改善BMC的模压流动性能,实现低压条件下BMC的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性树脂 CA(OH)2 联合增稠 流变行为 B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PB-TBPO引发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的动力学 被引量:4
3
作者 倪秋如 倪礼忠 +3 位作者 夏宏伟 冯伟祖 黄增琦 周权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8-352,共5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不饱和聚酯(UP)树脂复配引发体系进行固化动力学研究,复配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过氧化辛酸酯(TBPO)。采用高斯(Gaussian)分峰法对DSC曲线上的固化放热峰进行双峰拟合,并通过Ozawa方程对拟合结果...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不饱和聚酯(UP)树脂复配引发体系进行固化动力学研究,复配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过氧化辛酸酯(TBPO)。采用高斯(Gaussian)分峰法对DSC曲线上的固化放热峰进行双峰拟合,并通过Ozawa方程对拟合结果进行固化动力学参数分析。研究表明:Gaussian双峰拟合后得到的结果与实验数据非常吻合,固化动力学参数更贴近实际固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PO TBPB 不饱和聚酯树脂 固化反应 双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内酯增韧氰酸树脂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琦 周权 +4 位作者 宋宁 倪礼忠 冯伟祖 张颂 和胡明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103,63,共6页
采用开环聚合合成聚己内酯-b-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己内酯(PCL-b-PDMS-b-PCL)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混合进氰酸酯树脂预聚体中,得到了具有纳米复合结构的氰酸酯树脂/嵌段改性混合物。氰酸酯树脂/嵌段体系的SAXS与TEM结果表明,CE/PCL-b-PDMS-... 采用开环聚合合成聚己内酯-b-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己内酯(PCL-b-PDMS-b-PCL)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混合进氰酸酯树脂预聚体中,得到了具有纳米复合结构的氰酸酯树脂/嵌段改性混合物。氰酸酯树脂/嵌段体系的SAXS与TEM结果表明,CE/PCL-b-PDMS-b-PCL体系自组装形成50 nm~60 nm的纳米复合结构。随着嵌段含量增加,多相形态由颗粒改变至蠕虫状结构,粒子间距增大。非等温DSC固化与KIC数据结果表示,氰酸酯树脂/嵌段体系固化放热峰的温度逐渐降低,反应活性提高,并且其断裂韧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氰酸树脂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增稠团状模塑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鑫敏 胡明峰 +3 位作者 张颂 季玲 夏宏伟 周权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5-81,共7页
碱土金属体系增稠的团状模塑料通常需要熟化约7 d才能用于生产,生产成本高、效率低。本文使用物理增稠剂来替代碱土金属氧化物体系增稠剂制备团状模塑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采用椎板粘度计对团状模塑料的树脂糊粘度进行测定,分... 碱土金属体系增稠的团状模塑料通常需要熟化约7 d才能用于生产,生产成本高、效率低。本文使用物理增稠剂来替代碱土金属氧化物体系增稠剂制备团状模塑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采用椎板粘度计对团状模塑料的树脂糊粘度进行测定,分析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利用平板硫化机、万能拉力机、击穿仪、高阻计等对物理增稠剂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其他相关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研究了物理增稠剂对团状模塑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理增稠剂大大缩短了达到模压粘度所需的时间;其用量为不饱和树脂质量20%时的团状模塑料能够在24 h内达到模压所需粘度,而且改善了BMC的电性能,其流动性Dmin增加了6.4%,更加利于模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状模塑料 复合材料 椎板粘度计 凝胶时间 弯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