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茶叶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梅菊芬 徐歆 +3 位作者 徐琪 钱雪飞 李亚奇 邢瑶 《中国茶叶》 2025年第3期67-75,共9页
江苏作为我国茶叶重点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在我国茶产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文章概述了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茶叶加工和智慧生产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日益丰富,... 江苏作为我国茶叶重点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在我国茶产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文章概述了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茶叶加工和智慧生产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日益丰富,栽培技术日趋完善和高效,病虫害防治技术从单一的化学防治逐步发展到综合防治、无公害防治、绿色防治和初步实现“无化”防治。江苏名茶加工技术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了从手工加工到单机化、连续化,再到智能化的转变。智慧生产技术经历了初步探索、应用与拓展和集成发展阶段。未来,江苏茶产业将通过提升育种技术、推广机械化采摘及配套技术、完善无化防治技术、推进智能连续加工技术以及全产业链智慧集成管理,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茶产业 品种 栽培 病虫害防治 加工 智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现存质量安全问题与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战捷 邵元海 《茶叶》 CAS 2022年第1期25-28,共4页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是我国茶产业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议题,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农残超标,添加剂的非法添加,微生物与生物毒素污染,重金属污染及其他来源的二次污染等,均是目前茶产业发展中的质量安全相关问题。近年来为满足行...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是我国茶产业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议题,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农残超标,添加剂的非法添加,微生物与生物毒素污染,重金属污染及其他来源的二次污染等,均是目前茶产业发展中的质量安全相关问题。近年来为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一批快速简便的食品安全快检技术迅速发展,已应用于茶叶安全监管过程,逐步服务于茶叶质量安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质量安全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茶树育种技术:以黄化性状预测为例
3
作者 徐歆 李亚奇 +4 位作者 杨亦扬 徐琪 钱雪飞 马春雷 梅菊芬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401,共9页
茶树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其品质改良是育种的核心目标。针对传统茶树育种周期长(≥2年)、表型鉴定效率低等问题,以黄化茶树品种‘安吉黄叶’自然杂交的90个子代为材料,整合40326个核心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茶树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其品质改良是育种的核心目标。针对传统茶树育种周期长(≥2年)、表型鉴定效率低等问题,以黄化茶树品种‘安吉黄叶’自然杂交的90个子代为材料,整合40326个核心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的基因型数据与黄化表型连续两年观测数据(黄化∶非黄化=54∶36),系统比较了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3种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模型在十折交叉验证中性能最优,其精确度达78.96%,显著优于其他模型。通过特征重要性分析鉴定出两个关键遗传标记位点:Chr8_142477650(编码叶绿体型丙酮酸脱氢酶E1β亚基)和Chr8_126475215(参与RNA加工调控)。然而,在涵盖109份多源黄化种质的独立验证中,模型预测准确率降至21.10%,遗传背景差异导致的特征权重偏移是主要限制因素。该研究建立了茶树黄化性状的机器学习预测框架,将表型鉴定周期从24个月缩短至基因型即时分析,实现了育种早期阶段的性状预判。尽管跨品种泛化能力有待提升,但构建的SNP-表型关联模型为解析茶树基因型-表型复杂关联提供了可扩展的研究范式,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木本植物复杂性状预测中的创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育种 机器学习 黄化性状 性状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茶树品种现状及发展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邢瑶 梅菊芬 +4 位作者 储睿文 艾仄宜 徐德良 唐锁海 杨亦扬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对江苏茶树品种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在品种方面上存在的名优茶风格特征多样、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盲目跟风引种等主(客)观问题。提出了加快适宜江苏茶树品种选育和成果落地转化的建...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对江苏茶树品种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在品种方面上存在的名优茶风格特征多样、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盲目跟风引种等主(客)观问题。提出了加快适宜江苏茶树品种选育和成果落地转化的建议,以期为解决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品种因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茶树品种 现状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茶鲜叶萎凋主要生化成分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战捷 周静峰 田晓兰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白茶是近年来深受消费者青睐的茶类之一,其特点表现为加工工艺相对简单、品质口感独特,并在营养和保健功能上具有优势。研究发现,白茶生化成分相较其他茶叶品类存在组成和数量上的差异。本文综述了白茶萎凋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进... 白茶是近年来深受消费者青睐的茶类之一,其特点表现为加工工艺相对简单、品质口感独特,并在营养和保健功能上具有优势。研究发现,白茶生化成分相较其他茶叶品类存在组成和数量上的差异。本文综述了白茶萎凋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白茶的品质形成机制与工艺改良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萎凋 生化成分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孙春霞 邵元海 徐德良 《茶叶》 2019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茶叶高产优质的关键,本文从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五个方面对茶园害虫的绿色防控进行相关论述和展望,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茶园害虫 生态调控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茶园机械化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华 梅菊芬 徐建陶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4期70-72,共3页
文章介绍了无锡茶园机械化管理现状,分析了在基础建设、农机农艺融合、集约化经营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从技术融合、强化培训、政策导向和健全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无锡 茶园 机械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型号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效果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春霞 邵元海 +5 位作者 褚姝频 梅菊芬 周红 徐增 于淦军 徐德良 《茶叶》 CAS 2021年第3期150-153,共4页
为准确评价杀虫灯对茶园害虫的诱杀效果,进一步减少农药使用量,于2020年7-8月进行了不同型号13盏杀虫灯的诱虫试验。灯下共诱集到4目16种茶树害虫,包括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和同翅目。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型号AN-S-1009)诱杀数量最多(... 为准确评价杀虫灯对茶园害虫的诱杀效果,进一步减少农药使用量,于2020年7-8月进行了不同型号13盏杀虫灯的诱虫试验。灯下共诱集到4目16种茶树害虫,包括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和同翅目。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型号AN-S-1009)诱杀数量最多(466头),可优先选择,鳞翅目占比85.62%,益害比1∶465;电击式太阳能杀虫灯(型号YBHM-AC-40B)诱杀数量次之(345头),鳞翅目占比90.14%,未诱集到益虫,杀虫灯处理的茶园无任何毒害和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灯 茶园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能太阳能诱虫灯对茶园茶尺蠖的诱杀效果初探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华 梅菊芬 +1 位作者 徐建陶 邵元海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3期56-59,共4页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性能太阳能诱虫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利用不同性能的太阳能杀虫灯对茶园茶尺蠖进行诱杀效果试验。通过对太阳能杀虫灯诱虫种类及数量、茶园茶尺蠖控制范围、效果及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初步探讨得出,太阳能诱虫...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性能太阳能诱虫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利用不同性能的太阳能杀虫灯对茶园茶尺蠖进行诱杀效果试验。通过对太阳能杀虫灯诱虫种类及数量、茶园茶尺蠖控制范围、效果及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初步探讨得出,太阳能诱虫灯对茶叶鳞翅目害虫茶尺蠖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其防治区的茶尺蠖幼虫较无灯区减少;同时太阳能诱虫灯灯控区能减少茶园茶尺蠖等害虫化学防治次数,促进了茶园节本增效,推动了茶产业健康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性能诱虫灯 茶尺蠖 节本增效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茶树液相功能芯片的白化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10
作者 梅飘 刘丁丁 +6 位作者 叶圆圆 张晨禹 丁诗琦 李亚奇 王培鑫 梅菊芬 马春雷 《作物学报》 2025年第9期2358-2370,共13页
本研究基于自主开发的茶树高密度液相功能芯片对我国主要白化茶树资源进行了基因型检测,根据遗传相似度结果保留了61份核心样本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进化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这些白化茶树资源主要可分为3个类群,不同类群的分... 本研究基于自主开发的茶树高密度液相功能芯片对我国主要白化茶树资源进行了基因型检测,根据遗传相似度结果保留了61份核心样本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进化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这些白化茶树资源主要可分为3个类群,不同类群的分布与样本地理来源和育种背景密切相关。进一步的PCA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白化茶树资源主要来自浙江省,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同我国保存的丰富种质资源相比,整体上并不高,表明白化茶树在育种改良方面还具有较大潜力。随后研究组对30份典型白化茶树资源品质成分进行鉴定发现,30份白化茶树资源的咖啡碱含量介于2.26%~4.17%,平均值为3.51%;氨基酸总含量分布在1.85%~7.54%之间,平均为4.33%;儿茶素总量分布范围为8.63%~16.68%,平均值为13.28%。相比于普通绿色品种,大部分白化茶树资源具有高氨基酸、低生物碱、低儿茶素的特征,是制作高品质绿茶的良好原料。综上,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我国主要白化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水平,并验证了茶树液相功能芯片在资源和品种鉴定中的可行性,为白化茶树资源的创新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茶树 液相芯片 基因分型 遗传多样性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