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茶叶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梅菊芬 徐歆 +3 位作者 徐琪 钱雪飞 李亚奇 邢瑶 《中国茶叶》 2025年第3期67-75,共9页
江苏作为我国茶叶重点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在我国茶产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文章概述了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茶叶加工和智慧生产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日益丰富,... 江苏作为我国茶叶重点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在我国茶产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文章概述了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茶叶加工和智慧生产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日益丰富,栽培技术日趋完善和高效,病虫害防治技术从单一的化学防治逐步发展到综合防治、无公害防治、绿色防治和初步实现“无化”防治。江苏名茶加工技术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了从手工加工到单机化、连续化,再到智能化的转变。智慧生产技术经历了初步探索、应用与拓展和集成发展阶段。未来,江苏茶产业将通过提升育种技术、推广机械化采摘及配套技术、完善无化防治技术、推进智能连续加工技术以及全产业链智慧集成管理,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茶产业 品种 栽培 病虫害防治 加工 智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差仪的茶树叶色量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代祥 梅菊芬 +1 位作者 杨亦扬 王玉花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41,共10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叶色茶树群体的叶色关系及分布规律,确定茶树叶色定量描述的最佳色差仪参数,为叶色描述、分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0个茶树品种(或株系)为研究对象,用色差仪测定叶片的明度(L^(*))、红度(a^(*))、黄度(b^(...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叶色茶树群体的叶色关系及分布规律,确定茶树叶色定量描述的最佳色差仪参数,为叶色描述、分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0个茶树品种(或株系)为研究对象,用色差仪测定叶片的明度(L^(*))、红度(a^(*))、黄度(b^(*))、彩度(C^(*))、总色值(E^(*))、色调角(h)和饱和度(S^(*)),开展包括正态性检验、主成分分析、非参数多重比较、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分析。[结果]由黄色、绿色到紫绿色,叶片的L^(*)、b^(*)、C^(*)、E^(*)和S^(*)值逐渐降低,a^(*)值先降后升。h值在绿色茶树中最大,紫绿色与黄色茶树没有显著差异。7个参数在绿色茶树中多为正态分布,而在黄色、紫绿色茶树中多为偏态,说明黄色和紫绿色茶树所受选择压力大于绿色茶树。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颜色茶树群体之间主要是明度和饱和度存在差异,群体内主要是红绿度存在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S^(*)值对不同品种(株系)茶树叶色的区分度最佳,a^(*)值最差。当欧式距离为8.78时,120个茶树品种(株系)被聚为3类,与目测法的分类一致。L^(*)、b^(*)、C^(*)、E^(*)和S^(*)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都在0.70以上;a^(*)值与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76。[结论]S^(*)值对不同品种茶树叶色区分度最佳,同时与叶绿素和花色苷含量均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叶绿素与花色苷含量,可以选定饱和度S^(*)作为精准评价茶树叶片颜色的最佳色差仪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色 色差仪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现存质量安全问题与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战捷 邵元海 《茶叶》 CAS 2022年第1期25-28,共4页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是我国茶产业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议题,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农残超标,添加剂的非法添加,微生物与生物毒素污染,重金属污染及其他来源的二次污染等,均是目前茶产业发展中的质量安全相关问题。近年来为满足行...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是我国茶产业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议题,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农残超标,添加剂的非法添加,微生物与生物毒素污染,重金属污染及其他来源的二次污染等,均是目前茶产业发展中的质量安全相关问题。近年来为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一批快速简便的食品安全快检技术迅速发展,已应用于茶叶安全监管过程,逐步服务于茶叶质量安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质量安全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生、早生茶树品种引种无锡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汤茶琴 李明玉 +3 位作者 徐德良 周静峰 邵元海 田晓兰 《中国茶叶》 2008年第3期21-23,共3页
对龙井长叶、龙井43、迎霜、嘉茗1号(乌牛早)、白毫早、早逢春和浙农113引种无锡后的茶树栽培特性、产量、品质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井长叶、龙井43、迎霜、嘉茗1号和浙农113这5个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南茶区引种。
关键词 龙井长叶 龙井43 迎霜 嘉茗1号 白毫早 早逢春 浙农113 茶树引种 无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氨基酸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定 汤茶琴 +3 位作者 陈暄 徐德良 肖润林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7-242,共6页
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氨基酸喷施茶树,采摘鲜叶并进行真空厌氧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生物合成量、厌氧处理对茶样中各氨基酸含量以及施肥时间对GAB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喷施氨基酸后,经真空厌氧处理茶... 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氨基酸喷施茶树,采摘鲜叶并进行真空厌氧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生物合成量、厌氧处理对茶样中各氨基酸含量以及施肥时间对GAB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喷施氨基酸后,经真空厌氧处理茶鲜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上升,6种氨基酸对GABA合成的影响作用由高到低为谷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茶鲜叶中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谷氨酸、天冬氨酸及茶氨酸含量高低可以作为评价GABA合成作用的指标;叶面喷施谷氨酸5d时,茶鲜叶中氨基酸总量以及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茶氨酸增加总量最高。综合分析确定施0.5%谷氨酸叶面肥5d后,采摘一芽二、三叶鲜叶,常温下厌氧处理8h,是生产γ-氨基丁酸茶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氨基酸叶面肥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毫茶”香气的分析与鉴定 被引量:6
6
作者 汤坚 袁身淑 +3 位作者 王林祥 刘杨岷 蔡加强 杨壮波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21-30,共10页
首次应用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了“无锡毫茶”的香气成分。经色谱/质谱(GCMS)分离并鉴定了106种组分,包括25种醇和酚、14个酮,5个醛,10个酯和内酯,39个饱和、不饱和烃与萜烯,还有十余种含氮或含氧的环状化合物。我们认为芳樟醇、苯乙醇... 首次应用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了“无锡毫茶”的香气成分。经色谱/质谱(GCMS)分离并鉴定了106种组分,包括25种醇和酚、14个酮,5个醛,10个酯和内酯,39个饱和、不饱和烃与萜烯,还有十余种含氮或含氧的环状化合物。我们认为芳樟醇、苯乙醇、香叶醇、橙花叔醇、金合欢醇、顺与反-青叶醇,紫罗兰酮二氢海葵内酯,已烯醇的乙酸酯,丁酸酯和己酸酯,萜烯等为主共同组成了颇具特色的“毫茶”香味。检出的组分中有近半数未见有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毫茶 香气分析 绿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茶树育种技术:以黄化性状预测为例
7
作者 徐歆 李亚奇 +4 位作者 杨亦扬 徐琪 钱雪飞 马春雷 梅菊芬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401,共9页
茶树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其品质改良是育种的核心目标。针对传统茶树育种周期长(≥2年)、表型鉴定效率低等问题,以黄化茶树品种‘安吉黄叶’自然杂交的90个子代为材料,整合40326个核心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茶树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其品质改良是育种的核心目标。针对传统茶树育种周期长(≥2年)、表型鉴定效率低等问题,以黄化茶树品种‘安吉黄叶’自然杂交的90个子代为材料,整合40326个核心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的基因型数据与黄化表型连续两年观测数据(黄化∶非黄化=54∶36),系统比较了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3种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模型在十折交叉验证中性能最优,其精确度达78.96%,显著优于其他模型。通过特征重要性分析鉴定出两个关键遗传标记位点:Chr8_142477650(编码叶绿体型丙酮酸脱氢酶E1β亚基)和Chr8_126475215(参与RNA加工调控)。然而,在涵盖109份多源黄化种质的独立验证中,模型预测准确率降至21.10%,遗传背景差异导致的特征权重偏移是主要限制因素。该研究建立了茶树黄化性状的机器学习预测框架,将表型鉴定周期从24个月缩短至基因型即时分析,实现了育种早期阶段的性状预判。尽管跨品种泛化能力有待提升,但构建的SNP-表型关联模型为解析茶树基因型-表型复杂关联提供了可扩展的研究范式,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木本植物复杂性状预测中的创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育种 机器学习 黄化性状 性状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茶树液相功能芯片的白化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梅飘 刘丁丁 +6 位作者 叶圆圆 张晨禹 丁诗琦 李亚奇 王培鑫 梅菊芬 马春雷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58-2370,共13页
本研究基于自主开发的茶树高密度液相功能芯片对我国主要白化茶树资源进行了基因型检测,根据遗传相似度结果保留了61份核心样本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进化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这些白化茶树资源主要可分为3个类群,不同类群的分... 本研究基于自主开发的茶树高密度液相功能芯片对我国主要白化茶树资源进行了基因型检测,根据遗传相似度结果保留了61份核心样本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进化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这些白化茶树资源主要可分为3个类群,不同类群的分布与样本地理来源和育种背景密切相关。进一步的PCA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白化茶树资源主要来自浙江省,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同我国保存的丰富种质资源相比,整体上并不高,表明白化茶树在育种改良方面还具有较大潜力。随后研究组对30份典型白化茶树资源品质成分进行鉴定发现,30份白化茶树资源的咖啡碱含量介于2.26%~4.17%,平均值为3.51%;氨基酸总含量分布在1.85%~7.54%之间,平均为4.33%;儿茶素总量分布范围为8.63%~16.68%,平均值为13.28%。相比于普通绿色品种,大部分白化茶树资源具有高氨基酸、低生物碱、低儿茶素的特征,是制作高品质绿茶的良好原料。综上,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我国主要白化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水平,并验证了茶树液相功能芯片在资源和品种鉴定中的可行性,为白化茶树资源的创新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茶树 液相芯片 基因分型 遗传多样性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马立锋 吕闰强 +5 位作者 黄海涛 丁勇 周静峰 郑生宏 袁程晓 阮建云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391-395,402,共6页
利用农用耕作机械,在湖北恩施、浙江余杭、浙江绍兴、浙江丽水、安徽宣城、江苏无锡生产茶园,开展机械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成分、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研究,评价机械施肥在茶园中的适用性。根据机械与人工进行不同施肥方式的组合设立4个... 利用农用耕作机械,在湖北恩施、浙江余杭、浙江绍兴、浙江丽水、安徽宣城、江苏无锡生产茶园,开展机械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成分、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研究,评价机械施肥在茶园中的适用性。根据机械与人工进行不同施肥方式的组合设立4个处理,即人工开沟施肥(基肥、追肥,对照)、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机械施肥(基肥、追肥)、机械施基肥+人工撒施追肥。结果表明,人工开沟施肥、机械施肥、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之间茶叶产量、品质成分(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含量、酚氨比)、营养元素吸收无显著差异,但人工撒施追肥会降低茶叶产量,影响茶树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相比人工开沟施肥,机械施肥每年667 m^2可增加纯收入350元,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可增加纯收入137元。因此,茶园实施机械施肥,明显减少施肥的成本投入,增加茶农收入,适宜在茶园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机械施肥 人工施肥 新梢产量 品质成分 养分吸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无性系引进良种的生长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施伟文 龚艳 +5 位作者 汤茶琴 周静峰 徐德良 顾卫忠 张定 黎星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6-229,276,共5页
为了提高江苏省茶园良种率,建立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对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4省引进的19个无性系茶树良种在茶树幼龄期和试采期的移栽成活率、树冠性状、萌发期、定型修剪物重量、早期鲜叶产量、抗旱性、抗寒性等性状进行了大田... 为了提高江苏省茶园良种率,建立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对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4省引进的19个无性系茶树良种在茶树幼龄期和试采期的移栽成活率、树冠性状、萌发期、定型修剪物重量、早期鲜叶产量、抗旱性、抗寒性等性状进行了大田试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黔方、汝城早芽、蒿绿细芽、云桂大叶、龙井长叶、龙井43、迎霜、9201、乌牛早、浙农113、白毫早、日铸茶、浙农139等品种的生长势、物候期、抗旱性、抗寒性和早期鲜叶产量等性状表现较好,适合江苏传统茶区引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引种 无性系良种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茶树品种现状及发展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邢瑶 梅菊芬 +4 位作者 储睿文 艾仄宜 徐德良 唐锁海 杨亦扬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对江苏茶树品种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在品种方面上存在的名优茶风格特征多样、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盲目跟风引种等主(客)观问题。提出了加快适宜江苏茶树品种选育和成果落地转化的建...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对江苏茶树品种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在品种方面上存在的名优茶风格特征多样、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盲目跟风引种等主(客)观问题。提出了加快适宜江苏茶树品种选育和成果落地转化的建议,以期为解决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品种因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茶树品种 现状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茶鲜叶萎凋主要生化成分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战捷 周静峰 田晓兰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白茶是近年来深受消费者青睐的茶类之一,其特点表现为加工工艺相对简单、品质口感独特,并在营养和保健功能上具有优势。研究发现,白茶生化成分相较其他茶叶品类存在组成和数量上的差异。本文综述了白茶萎凋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进... 白茶是近年来深受消费者青睐的茶类之一,其特点表现为加工工艺相对简单、品质口感独特,并在营养和保健功能上具有优势。研究发现,白茶生化成分相较其他茶叶品类存在组成和数量上的差异。本文综述了白茶萎凋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白茶的品质形成机制与工艺改良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萎凋 生化成分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茶树品种分布现状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汤茶琴 徐德良 +4 位作者 周静峰 邵元海 田晓兰 李明玉 蒋友成 《中国茶叶》 2009年第1期24-25,共2页
江苏省是我国绿茶主产区之一,近几年来茶园面积不断增加,每年茶叶产量稳定在1.2万t左右,茶叶总产值不断提高。2006年全省茶园面积42万亩,茶叶产值10.6亿元,开采茶园平均每亩产值3510元;开采茶园面积居全国第15位,茶叶产量居全... 江苏省是我国绿茶主产区之一,近几年来茶园面积不断增加,每年茶叶产量稳定在1.2万t左右,茶叶总产值不断提高。2006年全省茶园面积42万亩,茶叶产值10.6亿元,开采茶园平均每亩产值3510元;开采茶园面积居全国第15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14位,茶叶产值居全国第8位。茶业已成为江苏省丘陵山区和欠发达农村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经济效益稳中有升,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江苏农业16个主导产业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分布现状 茶树品种 茶叶产量 茶园面积 总产值 农民收入 农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春霞 邵元海 徐德良 《茶叶》 2019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茶叶高产优质的关键,本文从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五个方面对茶园害虫的绿色防控进行相关论述和展望,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茶园害虫 生态调控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茶叶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德良 王敏鑫 +1 位作者 汤茶琴 史栋良 《茶叶》 2016年第3期143-145,共3页
本文对江苏省茶叶产业的质量安全现状进行概述,同时对潜在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加快技术推广、完善茶叶质检体系建设、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等方面保障江苏茶叶安全生产。
关键词 茶叶 质量安全 风险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技术在茶树害虫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德良 田晓兰 金朝贤 《中国茶叶》 2006年第3期14-15,共2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根据生物体内DNA复制的特点而设计的在体外对特定DNA序列进行快速扩增的新技术。随着重复多轮DNA合成技术的进步与具热稳定性的TaqDNA聚合酶的发现和应用,PCR技术不断完善,尤其是自动化PCR仪的设计成功,...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根据生物体内DNA复制的特点而设计的在体外对特定DNA序列进行快速扩增的新技术。随着重复多轮DNA合成技术的进步与具热稳定性的TaqDNA聚合酶的发现和应用,PCR技术不断完善,尤其是自动化PCR仪的设计成功,使PCR技术的操作程序大大简化,目前在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昆虫学研究中发展相当迅速。PCR技术可以应用到茶树害虫研究的许多方面,不久的将来,PCR技术也将成为我国茶树害虫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技术 茶树害虫 TAQDNA聚合酶 聚合酶链式反应 DNA序列 展望 DNA复制 分子生物学 快速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缘纹广翅蜡蝉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邵元海 徐德良 周静峰 《茶叶科学技术》 2009年第1期20-22,共3页
缘纹广翅蜡蝉最近几年在江苏茶区严重危害茶树,并且为害其它植物如香樟、柑橘等。缘纹广翅蜡蝉一年发生1~2代,多以卵在嫩梢内越冬,少数以成虫在茶丛中越冬。春季越冬卵孵出若虫刺吸为害芽梢,并分泌蜡丝。6、7月间成虫盛发,在茶丛... 缘纹广翅蜡蝉最近几年在江苏茶区严重危害茶树,并且为害其它植物如香樟、柑橘等。缘纹广翅蜡蝉一年发生1~2代,多以卵在嫩梢内越冬,少数以成虫在茶丛中越冬。春季越冬卵孵出若虫刺吸为害芽梢,并分泌蜡丝。6、7月间成虫盛发,在茶丛间飞动活跃,刺吸为害夏秋季嫩梢,并刺裂枝梢皮层产卵导致芽梢枯竭。本文对缘纹广翅蜡蝉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作了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型 越冬卵 泌蜡 抽样技术 抽样方法 茶树 为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茶业现状及发展措施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朝贤 田晓兰 《中国茶叶》 2009年第8期38-39,共2页
江苏省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无锡辖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滨湖、新区7个区及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现有茶园8.65万亩.其中开采茶园6.07万亩... 江苏省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无锡辖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滨湖、新区7个区及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现有茶园8.65万亩.其中开采茶园6.07万亩,开采茶园平均亩产值达5107元;2007年干茶产量6765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市 茶业 北亚热带 气候温和 茶树生长 气候区 江苏省 无霜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茶园机械化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华 梅菊芬 徐建陶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4期70-72,共3页
文章介绍了无锡茶园机械化管理现状,分析了在基础建设、农机农艺融合、集约化经营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从技术融合、强化培训、政策导向和健全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无锡 茶园 机械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云六号引种研究报告
20
作者 沈丰年 吴兰珍 《福建茶叶》 1990年第3期25-30,共6页
茶树良种是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基础。推广茶树良种是投资少,效果极为显著行之有效的措施。我省已有无性系大叶型茶树良种推广应用于生产,尤其近十余年,这种良种茶园面积正在迅速扩大,在生产实践中,无论是茶叶产量、质量和经济效... 茶树良种是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基础。推广茶树良种是投资少,效果极为显著行之有效的措施。我省已有无性系大叶型茶树良种推广应用于生产,尤其近十余年,这种良种茶园面积正在迅速扩大,在生产实践中,无论是茶叶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均创造较好的水平,尤其是采用无性系大叶良种原料创制的名茶,在全国名茶评选中连连茯部优,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是我省目前在生产中推广的无性系良种,品种不多,比较单一化。良种茶园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增加难度。 寻找更高水平的茶树无性良种,或适制无锡毫茶的新良种,并努力逐渐改变无性良种茶园品种单一化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引种 福云六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