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Tilt骨盆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罗俊浩 马运宏 +2 位作者 李泽清 吴永伟 芮永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Tilt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0月“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三维C臂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21例Tilt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Tile分型B2.1型11例,B2.2型3例,B2.3型2...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Tilt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0月“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三维C臂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21例Tilt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Tile分型B2.1型11例,B2.2型3例,B2.3型2例,B3型5例。结果21例均安全经皮置入空心螺钉,共置入71枚螺钉,其中S1螺钉21枚,S2螺钉21枚,耻骨支螺钉21枚(顺行螺钉14枚,逆行螺钉7枚),LC-Ⅱ螺钉4枚,改良LC-Ⅱ螺钉4枚。单枚螺钉置入时间(31.1±10.8)min,单枚螺钉透视时间(5.9±1.7)min,每例患者手术时间(100.7±16.2)min,出血量(11.2±4.2)ml。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优8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0.5%(19/21)。螺钉置入质量(Gras分类)优65枚,良6枚,优良率100%(71/71)。21例随访4~18(10.7±8.4)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7±1.8)周。末次随访时骨盆功能(Majeed评分系统)优7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85.7%(18/21)。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肌间静脉血栓,均治愈。结论使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Tilt骨盆骨折,螺钉置入准确,无需调整,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t骨盆骨折 手术机器人 微创手术 通道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严重创伤保肢患者康复早期症状报告结局的混合方法研究
2
作者 莫兰 傅育红 +5 位作者 苏晓雯 姚玉 周文 崔月景 陈思亦 李佳慧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11,共7页
目的 探讨上肢严重创伤保肢患者康复早期症状的多样性及照护需求,为制订延续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平行设计的混合方法研究,以互补视角全面分析患者症状及需求。应用便利抽样法,对216例上肢严重创伤保肢患者采用中文版患者报告... 目的 探讨上肢严重创伤保肢患者康复早期症状的多样性及照护需求,为制订延续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平行设计的混合方法研究,以互补视角全面分析患者症状及需求。应用便利抽样法,对216例上肢严重创伤保肢患者采用中文版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29项量表2.1版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目的性抽样,对14例严重上肢创伤保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216例严重肢体创伤患者报告结局症状严重程度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身体功能、焦虑症状、疼痛影响。质性研究提炼出生理症状的动态演变与阶段性特征、心理负荷的持续存在与支持缺位、社交功能受限与自我认同危机、康复依从性障碍与资源可及性差异4个主题,与量性结果形成多维互补。结论 上肢严重创伤患者术后康复早期症状多样化且管理需求强烈,可通过制订症状管理方案和建设信息化平台为患者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创伤 患者报告结局 症状管理 焦虑 疼痛 照护需求 混合方法研究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小头软骨损伤碎片扦插桡骨头骨折缝隙的诊治误区分析
3
作者 陈群 杜世浩 +5 位作者 刘军 吴永伟 马运宏 王建兵 钱俊 殷渠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肱骨小头软骨损伤(CCI)碎片扦插桡骨头骨折(RHF)缝隙临床特点和诊治误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RHF术中探查证实伴CCI,且CCI碎片扦插RHF缝隙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17~69岁,平均为36.1岁。分析其临... 目的探讨肱骨小头软骨损伤(CCI)碎片扦插桡骨头骨折(RHF)缝隙临床特点和诊治误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RHF术中探查证实伴CCI,且CCI碎片扦插RHF缝隙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17~69岁,平均为36.1岁。分析其临床特点。RHF按Mason分型,CCI按王健方法分型。随访13~30个月,平均随访14.2个月。患肢功能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价。结果该骨折占RHF的6.8%,占RHF伴CCI的25%。跌伤6例,坠落伤3例。均有明显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活动受限,4例局部有骨擦音。6例因RHF较重、3例RHF较轻但局麻后体检试验阳性行手术。Mason Ⅰ、Ⅱ和Ⅲ型各1、7和1例。CCI分型Ⅰ、Ⅱ、Ⅲ型各3、4和2例。CCI仅1例Ⅲ型术前获MRI诊断,其余8例影像学检查均阴性。CCI位于肱骨小头外侧、后外侧和前外侧各4、3和2例;范围12~100 mm^(2),平均19.8 mm^(2)。RHF均内固定;CCI摘除8例,缝合固定1例,Ⅱ型行微骨折处理2例。RHF均愈合。末次随访,MEPS评价优良率88.9%。结论CCI碎片扦插RHF缝隙临床少见,易漏诊,但患者活动明显受限、局部骨擦音和局麻后体检试验阳性常提示该骨折可能;手术探查仍是诊断金标准,值得重视;CCI应按类型选择不同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头骨折 伴发伤 肱骨小头软骨损伤 局麻后体检 术中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ackow缝合法联合缝线桥技术治疗儿童髌骨下极骨折
4
作者 殷钦 印飞 +2 位作者 顾珺 王军 林伟枫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Krackow缝合法联合缝线桥技术治疗儿童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例髌骨下极骨折患儿采用Krackow缝合法联合缝线桥技术固定,术后早期行康复锻炼。观察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Bostman评分。结果所有... 目的探讨Krackow缝合法联合缝线桥技术治疗儿童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例髌骨下极骨折患儿采用Krackow缝合法联合缝线桥技术固定,术后早期行康复锻炼。观察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Bostman评分。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12.6月。术后无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等情况发生。骨折愈合时间(3.1±0.1)月,末次随访膝关节Bostman评分(29.1±1.1)分。结论采用Krackow缝合法联合缝线桥技术治疗儿童髌骨下极骨折无需二次手术,在提供足够的骨折稳定性基础上便于患儿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撕脱骨折 KRACKOW缝合法 骨折固定术 骨折切开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髂前上棘骨折后骨痂压迫致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症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印飞 孙振中 +2 位作者 顾三军 李海峰 刘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5-725,共1页
患者,男,60岁。因右髋部外伤5月后大腿外侧局部麻木疼痛不适入院。体检:右髂前上棘外下1cm处压痛阳性,右大腿前外侧区域局部麻木(图1A),感觉S2,Tinel征阳性,右下肢肌力4+级,双下肢膝反射、踝反射存在。X线提示:右髂前上棘... 患者,男,60岁。因右髋部外伤5月后大腿外侧局部麻木疼痛不适入院。体检:右髂前上棘外下1cm处压痛阳性,右大腿前外侧区域局部麻木(图1A),感觉S2,Tinel征阳性,右下肢肌力4+级,双下肢膝反射、踝反射存在。X线提示:右髂前上棘撕脱骨折(图1B)。肌电图提示右股外侧皮神经严重损害。在腰麻下行右股前外侧皮神经探查修复术,术中见股外侧皮神经在腹股沟韧带出口处改变走行,横向走行,神经远端卡在髂前上棘撕脱骨折块骨痂中(图1C),给予游离,断端直接缝合,并于腹股沟出口处及髂胫束出口处充分松解神经(图1D)。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1年,右大腿前外侧感觉S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前上棘撕脱骨折 神经卡压综合症 股外侧皮神经 骨痂 骨折后 腹股沟韧带 压迫 术后切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镜像疗法的康复护理方案对断指再植患者手部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6
6
作者 莫兰 郭玲 +4 位作者 傅育红 王骏 杨维翔 俞君 李惠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疗法的康复护理方案对断指再植患者手部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1名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镜像治...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疗法的康复护理方案对断指再植患者手部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1名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镜像治疗。评价患者断指的感觉功能和手功能的主观状态。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再植指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再植指两点辨别觉平均距离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3个月,试验组MHQ总分、手部总体功能、日常活动情况、工作情况、外观及满意情况5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疼痛维度的得分较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镜像疗法的康复护理方案便于临床应用,有利于改善断指再植患者手感觉功能的康复,有利于提高断指再植患者的手部功能主观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镜像疗法 康复护理 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视法植入螺钉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殷渠东 顾三军 +3 位作者 孙振中 宋升 周子红 程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直视法植入螺钉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行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按螺钉植入方式不同,分为以人字嵴为解剖标志的传统法组(A组,80例)和椎板切除或开窗后直视下以椎弓根... 目的探讨直视法植入螺钉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行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按螺钉植入方式不同,分为以人字嵴为解剖标志的传统法组(A组,80例)和椎板切除或开窗后直视下以椎弓根内下缘为解剖标志的直视法组(B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植入螺钉的透视时间、植入螺钉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率、功能恢复(JOA评定法)和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的透视时间、植入螺钉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小于A组,螺钉位置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好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融合率均100%。结论直视法植入椎弓根螺钉方法简单、效果良好,可以作为腰椎退变性疾病某些情况下传统法的一种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腰椎退变性疾病 螺钉植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适应症和应用原则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海峰 顾三军 +4 位作者 殷渠东 孙振中 吴永伟 芮永军 胡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适应症、应用原则和效果。方法对30例股骨远端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应用附加钢板技术治疗。均为萎缩型骨不连。通过内侧小切口行重建钢板内固定,... 目的总结应用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适应症、应用原则和效果。方法对30例股骨远端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应用附加钢板技术治疗。均为萎缩型骨不连。通过内侧小切口行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康复活动。记录骨愈合和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随访膝关节活动范围,按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评价患肢功能恢复。结果切口均I期愈合。获12~32个月、平均16.3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6个月。无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无钢板松动和断裂。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范围(100.10±23.31)°,较术前(55.29±23.01)°明显改善(t=-13.112,P=0.000),患肢功能恢复优9例、良1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33%)。结论附加钢板技术适合股骨远端粉碎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无内固定失效的非感染性骨不连,按相应原则应用,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可早期康复、骨愈合率和功能恢复满意率均较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骨不连 附加钢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膜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殷渠东 顾三军 +3 位作者 孙振中 吴永伟 芮永军 胡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诱导膜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9月,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塞、二期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38例。分为诱导膜包裹组(A组,24例)和无诱导膜包裹组(B组,14例)。记录骨愈合、感染复发和再次手术干预情况,骨... 目的探讨诱导膜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9月,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塞、二期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38例。分为诱导膜包裹组(A组,24例)和无诱导膜包裹组(B组,14例)。记录骨愈合、感染复发和再次手术干预情况,骨愈合和邻近关节功能分级按Paley方法分别评价。结果随访12~51(平均19.6)个月。A组均一期愈合,临床愈合时间3.0~7.0(平均5.25)个月;B组1例骨不愈合,B组临床愈合时间3.0~15.0(平均6.64)个月。A组术后感染复发1例,B组感染复发3例。B组需要再次手术干预3例,A组无。两组的骨愈合时间和再次手术干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感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感染复发率呈高于A组的趋势。末次随访,两组的骨缺损愈合分级和邻近关节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膜完整性与骨愈合效果有关,负载抗生素骨水泥填塞形成的诱导膜对感染性骨缺损术后感染复发具有一定的隔离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膜技术 诱导膜 骨缺损 骨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齿钩钢板短期固定治疗骨骺未闭合青少年撕脱性骨折 被引量:3
10
作者 殷渠东 顾三军 +3 位作者 韩晓飞 芮永军 吴永伟 周子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二齿钩钢板短期固定治疗骨骺未闭合青少年撕脱性骨折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6年11月,应用二齿钩钢板短期固定治疗骨骺未闭合青少年新鲜撕脱性骨折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10~15岁,平均13.0岁;骨折类型(Salter-Harris分类):I... 目的探讨二齿钩钢板短期固定治疗骨骺未闭合青少年撕脱性骨折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6年11月,应用二齿钩钢板短期固定治疗骨骺未闭合青少年新鲜撕脱性骨折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10~15岁,平均13.0岁;骨折类型(Salter-Harris分类):I型8例,II型10例,III型3例,IV型1例;骨折部位:尺骨鹰嘴6例,肱骨内上髁4例,肱骨外上髁4例,肱骨大结节2例,外踝4例,内踝2例。术后均早期康复活动。骨愈合后及时取出内固定物。所有患者获12~28个月(平均18.2个月)随访。按DASH上肢功能调查表和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评价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切口均I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和感染。骨折均顺利愈合,未见移位和延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末次随访,患肢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100%,无关节不稳,无明显骨骼发育畸形和创伤性关节炎。结论二齿钩钢板短期固定对骨骺或骺板无继发性、医源性损伤,是骨骺未闭合青少年撕脱性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需注意勿过度加压和控制固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骺损伤 撕脱性骨折 内固定 钩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 被引量:14
11
作者 印飞 芮永军 +4 位作者 黎逢峰 刘军 吴永伟 马运宏 孙振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8-690,共3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骨科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9例桡骨远端"分水岭&qu...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骨科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9例桡骨远端"分水岭"以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采取Mayo评分、DASH评分对患侧腕关节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1个月。患者创面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9~13周,平均11.2周。末次随访Mayo评分86~95分,平均92.8分,其中优14例,良5例;DASH腕关节功能评分6~12分,平均9.7分。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能有效复位并支撑关节面,便于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钢板 内固定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加压钢板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可林 王建兵 +3 位作者 刘宇 李海峰 顾三军 殷渠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2月90例符合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PCCP(试验组,n=45)或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对照组,n=45)。比较手术...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2月90例符合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PCCP(试验组,n=45)或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对照组,n=45)。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康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情况和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62.1±19.6)min,明显短于试验组(81.4±11.2)min(t=5.735,P=0.000);对照组术中出血量(75.4±11.1)ml,明显短少于试验组(97.7±12.1)ml(t=9.110,P=0.000)。2组骨折复位质量无统计学差异(χ~2=0.359,P=0.949)。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5.2±0.7)月,明显短于对照组(6.4±0.8)月(t=-7.573,P=0.000);试验组并发症4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1例(χ~2=3.920,P=0.048);试验组下地康复时间中位数8 d(3~45 d),明显短于对照组中位数40 d(16~68 d)(Z=-7.928,P=0.000);试验组完全负重时间(3.1±0.7)月,明显短于对照组(5.7±0.6)月(t=-18.918,P=0.000)。90例随访(23.1±3.5)月,末次随访试验组Harris评分(89.7±11.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2±10.8)分(t=3.131,P=0.002)。结论与空心加压螺钉相比,PCCP治疗股骨颈骨折尽管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但具有更好的静态稳定性和动态滑动加压作用,术后可早期下地康复,并发症更少,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经皮加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初步报告 被引量:8
13
作者 殷渠东 顾三军 +1 位作者 孙振中 马运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 探讨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初步治疗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6例长骨骨折后大段骨缺损。骨折骨缺损部位:股骨和肱骨各1例,胫骨、桡骨各2例。骨缺损长度5.2~9.0 cm,平均6.5 cm... 目的 探讨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初步治疗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6例长骨骨折后大段骨缺损。骨折骨缺损部位:股骨和肱骨各1例,胫骨、桡骨各2例。骨缺损长度5.2~9.0 cm,平均6.5 cm。固定方法:髓内钉2例,钢板4例。合并肌腱神经损伤2例。在双侧髂后部或和髂前部等处切取骨缺损体积2倍以上大量松质骨,用钛网包裹骨缺损处两端,将颗粒状骨打压植于钛网内。骨缺损恢复长度5.2~9.0 cm,平均6.3cm。 结果 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12~46个月,平均18个月,骨缺损处均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4.0~6.5个月,平均5.1个月,无固定物松动断裂;至末次随访,临近关节活动度:优1例、良4例、可1例。 结论 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具有简便、安全、临床愈合较快、效果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骨缺损 长骨 包裹打压植骨 钛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的思考 被引量:17
14
作者 莫兰 郭玲 单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第4期496-497,共2页
侵犯患者隐私表现在暴露患者身体的私密部位、侵入患者的私人空间、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临床教学中涉及侵犯隐私权等方面。提出保护患者隐私的对策:重视患者隐私保护文化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责任护士在保护患者隐私... 侵犯患者隐私表现在暴露患者身体的私密部位、侵入患者的私人空间、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临床教学中涉及侵犯隐私权等方面。提出保护患者隐私的对策:重视患者隐私保护文化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责任护士在保护患者隐私中的作用;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泄密行为;临床教学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患者隐私权 护理人员 护理伦理 知情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结合髓内钉固定的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5
作者 邵牧 罗俊浩 +5 位作者 吴永伟 刘彬 王超 孙振中 芮永军 殷渠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4-229,共6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结合髓内钉固定的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20年5月本院采用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58例,按方法不同分为传统外固定组(传统组,40例)和外固定结合髓内钉固定组(结合组,18例),两组... 目的探讨外固定结合髓内钉固定的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20年5月本院采用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58例,按方法不同分为传统外固定组(传统组,40例)和外固定结合髓内钉固定组(结合组,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骨缺损长度、类型、合并伤、手术次数、骨搬运术前邻近关节评分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二组切口和骨愈合、外固定时间、愈合指数、下肢功能、并发症、身体和精神健康等情况,采用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学会(ASAMI)方法评价骨愈合和下肢功能恢复,按Paley标准将Ilizarov术后并发症分为主要和次要并发症,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生理功能(PCS)和精神健康质量(MCS)。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40个月,平均25.5个月。结合组的外固定时间、骨愈合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次要并发症和MCS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延长指数、下肢功能恢复和PCS,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结合髓内钉固定的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可避免对位不良和畸形愈合,明显减少外固定时间,减少并发症和精神心理健康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缺损 骨搬运 髓内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线Nice结张力带结合拉力螺钉固定简单横形尺骨鹰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天放 蔡丽 +2 位作者 施海峰 殷渠东 吴永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6-479,共4页
目的 探讨缝线Nice结张力带结合拉力螺钉固定简单横形尺骨鹰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本院23例简单横行尺骨鹰嘴骨折采用缝线Nice结张力带结合拉力螺钉固定患者,其中Mayo ⅡA型14例,ⅢA型3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行尺骨鹰... 目的 探讨缝线Nice结张力带结合拉力螺钉固定简单横形尺骨鹰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本院23例简单横行尺骨鹰嘴骨折采用缝线Nice结张力带结合拉力螺钉固定患者,其中Mayo ⅡA型14例,ⅢA型3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行尺骨鹰嘴横形截骨手术6例。记录骨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获12~28个月、平均(17.5±2.7)个月随访,无螺钉断裂和退钉刺激产生明显不适症状,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2.3±0.5)个月。术后3个月和1年,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03.5±22.0)°和(127.1±34.0)°,平均旋前为(72.2±7.0)°和(80.8±7.5)°,平均旋后为(70.9±6.7)°和(78.2±8.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ayo肘关节评分为(90.7±8.3)分,优良率91.30%,内固定取出率为26.1%,其中需要取出率为4.35%。结论 缝线Nice结张力带结合拉力螺钉固定简单横形尺骨鹰嘴骨折方法简便,关节功能恢复较快、较好,并发症少,内固定取除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骨折 内固定 螺钉 张力带 缝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较大游离骨块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殷渠东 顾三军 +3 位作者 徐可林 芮永军 孙振中 刘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1,105,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较大游离骨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66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较大游离骨块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按游离骨块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仅复位固定,未行钻孔和植骨)和试验组(35例,行钻孔、松质骨孔...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较大游离骨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66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较大游离骨块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按游离骨块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仅复位固定,未行钻孔和植骨)和试验组(35例,行钻孔、松质骨孔内插秧式植骨和周围植骨,以及复位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末次随访时临近关节功能恢复(HSS法)。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出血(847.58±147.53)ml和手术时间(138.43±12.10)min优于试验组(分别752.18±143.78 ml和115.27±11.31min),而试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4.79±1.00月)、骨延迟愈合(1/35)、骨不连(0)和内固定断裂(0)的发生率以及功能恢复(26/5/0/0)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49±2.59月,11/35,8/35,4/35和15/13/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干骨折合并较大游离骨块,仅复位固定的效果较差,而采用钻孔、松质骨植骨可以加快爬行替代愈合速度和改善骨折端的力学性能,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游离骨块 钻孔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影像学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玲 唐文 +4 位作者 高慧秋 杨莹 芮永军 顾三军 殷渠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两类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区别。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月诊断为die-punch骨折的498例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依据"三柱理论"和骨折波及部位将其分为单柱和双柱die-punch骨折两类,比较其发生率... 目的探讨两类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区别。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月诊断为die-punch骨折的498例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依据"三柱理论"和骨折波及部位将其分为单柱和双柱die-punch骨折两类,比较其发生率、年龄、性别、治疗方法和功能恢复等方面差异。结果单柱die-punch骨折的发生率、平均年龄和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15.66%、35.42岁和96.15%,双柱die-punch骨折分别为84.34%、54.69岁和80.00%,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柱diepunch骨折的男女比为48/30,手术保守比为62/16,双柱die-punch骨折分别为223/197和344/76,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169和P=0.613)。结论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是轴向暴力经月骨传递到月骨窝致月骨窝骨折的统称。因暴力性质和大小、受伤时手腕位置和患者骨质等的不同,致有单柱和双柱die-punch骨折之分,两者在分型归类、严重程度、发生机理、暴力性质和程度、发生率、年龄和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die-punch骨折 三柱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制牵引夹板与石膏固定治疗移位型桡骨远端骨折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鑫 殷渠东 +4 位作者 韦旭明 杨澔侠 陆尧 刘军 芮永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1-486,489,共7页
目的探讨特制牵引夹板与石膏固定治疗移位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阐明本牵引夹板治疗原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保守治疗70例移位型桡骨远端骨折随机分为实验组(牵引夹板固定,35例)和对照组(石膏固定,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 目的探讨特制牵引夹板与石膏固定治疗移位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阐明本牵引夹板治疗原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保守治疗70例移位型桡骨远端骨折随机分为实验组(牵引夹板固定,35例)和对照组(石膏固定,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固定时机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骨折愈合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再移位、不可接受移位和手术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和外固定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随访10~18个月,平均12.2个月,末次随访,实验组桡骨高度和尺偏角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掌倾角、尺桡侧倾范围、腕屈伸范围、旋转范围、手握力、VAS、自行评估量表评分(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和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牵引夹板较石膏固定能更好维持桡骨远端骨折位置和桡骨高度,减少再移位和手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夹板 石膏 牵引夹板 纵向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Noggin下调能够促进GDF5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浩 陆征峰 +4 位作者 杨凯 张圣智 汤峰林 陆淼 丁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81-1186,1225,共7页
目的:通过抑制细胞中Noggin的表达,观察其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中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5,GDF-5)表达量的影响,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构建GDF5慢病毒过表达载体(Lv-GD... 目的:通过抑制细胞中Noggin的表达,观察其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中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5,GDF-5)表达量的影响,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构建GDF5慢病毒过表达载体(Lv-GDF5)及Noggin干扰载体(Lv-Noggin sh RNA),根据目的基因的不同,将实验分成4组,分别使用重组慢病毒转染大鼠ADSCs:A组为Lv-EGFP转染ADSCs(空载体病毒转染组);B组为Lv-Noggin sh RNA转染ADSCs;C组为Lv-GDF5转染ADSCs;D组为LvGDF5+Lv-Noggin sh RNA共转染ADSCs。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后14 d GDF5和Noggin的表达量,进行对比分析。并检测软骨基质二型胶原(collagenⅡ,Col-Ⅱ)m RNA的表达,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转染后14 d,A、B、C、D组GDF5 m RNA表达量呈递增趋势,两两之间比较,除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Noggin m RNA表达量比较,A组>C组>B组>D组,两两比较,除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Ⅱm RNA表达量呈递增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后14 d,A、B、C、D组GDF5蛋白表达量呈递增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Noggin蛋白表达量比较,A组>C组>B组>D组,两两比较,A组与C组、C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大鼠ADSCs Noggin的表达,GDF5表达量相应增加,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GGIN 脂肪干细胞 生长分化因子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