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气道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荣 张中军 +2 位作者 毛洪雅 胡娜 李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4-505,共2页
气道表面麻醉是降低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有效措施。研究表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气道表面麻醉均可降低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1],但利多卡因由于其维持时间短,对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气管拔管时的应激反应缺乏抑制作用[2],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气道表面麻醉是降低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有效措施。研究表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气道表面麻醉均可降低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1],但利多卡因由于其维持时间短,对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气管拔管时的应激反应缺乏抑制作用[2],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理论上可有效抑制此时的应激反应,但此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比较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卡因 表面麻醉 气管插管 拔管期 应激反应 酰胺类局麻药 维持时间 麻醉诱导 抑制作用 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实时引导在肥胖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勇 张中军 +1 位作者 陈肖 段芙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技术在肥胖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实时引导组(超声组)和传统定位盲探穿刺组(对照组),每组43例。超声组采用超声实时引导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表解剖标志进...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技术在肥胖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实时引导组(超声组)和传统定位盲探穿刺组(对照组),每组43例。超声组采用超声实时引导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表解剖标志进针及阻力消失法确定硬膜外间隙。记录两组麻醉前准备时间、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腰痛发生率,超声测量的硬膜外腔的深度与实际穿刺时进针深度。结果两组均成功实施硬膜外穿刺,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需要。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1),穿刺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超声测量的硬膜外腔的深度与实际穿刺时进针深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861,P<0.01)。结论超声实时引导技术能提高肥胖患者硬膜外麻醉的质量和满意度,同时避免误伤周围组织,降低术后腰痛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间隙 超声检查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的麻醉深度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中军 杨立群 +4 位作者 彭玉梅 方明 李荣 李泉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的麻醉深度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9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普鲁泊福-芬太尼A组(PF-A)、普鲁泊福-芬太尼B组(PF-B)、普鲁泊福-瑞芬太尼组(PR),每组30例。普鲁泊福靶浓度均为3μg/m...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的麻醉深度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9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普鲁泊福-芬太尼A组(PF-A)、普鲁泊福-芬太尼B组(PF-B)、普鲁泊福-瑞芬太尼组(PR),每组30例。普鲁泊福靶浓度均为3μg/m l;PF-A组芬太尼靶浓度维持2μg/L;PF-B组芬太尼初始靶浓度为4μg/L,插管后降为2μg/L;PR组瑞芬太尼靶浓度为6μg/L。观察3组患者在麻醉前、气管插管前后、切皮后、术中维持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 IS),以及患者的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PF-A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MAP及HR显著高于插管前(P<0.05),有较明显的插管反应,切皮后各指标与插管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F-B组和PR组患者的各指标在气管插管、切皮后与插管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麻醉和手术期间各时间点B IS值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此外,PR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较其他组短。结论:4μg/L芬太尼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反应,而2μg/L芬太尼则会产生明显的插管反应,但可以有效抑制切皮反应;6μg/L瑞芬太尼既可以抑制插管反应又可以抑制切皮反应,获得满意的临床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泊福 瑞芬太尼 芬太尼 靶控输注 麻醉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老年患者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倩 李荣 +2 位作者 毛洪雅 胡娜 张中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6-968,共3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安全性及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直肠前列腺行穿刺活检术患者100例,年龄65~8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50例,分别...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安全性及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直肠前列腺行穿刺活检术患者100例,年龄65~8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均行12针穿刺。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术中(T2)、术毕即刻(T3)的MAP、HR,记录患者入睡时间、唤醒时间;于麻醉前和术后30min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行认知功能检查;记录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和体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患者MAP明显降低,P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1时比较,T2、T3时两组患者MAP明显升高,P组HR明显增快(P〈0.05);T1时P组HR明显慢于S组(P〈0.05)。两组患者入睡时间、唤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麻醉前比较,术后30min P组MMSE评分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S组(P〈0.05)。S组术中心动过缓及体动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P组。结论与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呼吸循环及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前列腺穿刺活检 认知功能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神经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邹军 张中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9-810,共2页
长期以来,关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是否需要镇痛存在很大争议,多数学者认为患者在神经外科术后对疼痛反应不敏感,可以不需要镇痛[1]。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神经外科术后疼痛比预期的严重,如Thibault等[2]对299例行开颅手术患者的术后疼... 长期以来,关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是否需要镇痛存在很大争议,多数学者认为患者在神经外科术后对疼痛反应不敏感,可以不需要镇痛[1]。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神经外科术后疼痛比预期的严重,如Thibault等[2]对299例行开颅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进行研究,发现76%患者术后出现中度至重度疼痛。而严重的疼痛反应对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康复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术后疼痛 开颅手术 疼痛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 髋关节置换术 镇静效果 酰胺类局麻药 快速康复 观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儿的性格、心理状态对氯胺酮麻醉苏醒期精神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肖 丁娴 邹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研究患儿性格、心理状态对氯胺酮麻醉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45例行短小手术患儿,按其平时性格心理状态分为活泼、平稳和烦躁三组,每组15例。均行单纯氯胺酮麻醉。于手术结束时和结束后5、10、30min监测RR、SBP... 目的研究患儿性格、心理状态对氯胺酮麻醉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45例行短小手术患儿,按其平时性格心理状态分为活泼、平稳和烦躁三组,每组15例。均行单纯氯胺酮麻醉。于手术结束时和结束后5、10、30min监测RR、SBP、HR及SpO2,并同时观察患儿的表情、情绪、行为、语言及肢体活动。结果活泼及烦躁组RR、SBP、HR在手术结束后10、30min明显高于手术结束时(P<0.05),患儿的表情、情绪、行为、语言及肢体活动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儿性格、心理状态对氯胺酮苏醒期循环及精神症状的表现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状态 精神症状 氯胺酮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超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顾丽莉 陆丽娟 +2 位作者 张中军 叶雷 邹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7-1109,共3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超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80岁以上髋部骨折的患者35例,ASAⅡ或Ⅲ级,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患者在入室时(T0)和注药后5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和...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超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80岁以上髋部骨折的患者35例,ASAⅡ或Ⅲ级,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患者在入室时(T0)和注药后5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MAP、HR和SpO2的变化和麻醉效果。结果 35例患者布比卡因的用量(11.15±1.15)mg;手术时间(47.14±18.20)min。T1~T4时MAP明显低于T0时,T1时HR明显快于T0时;T1~T5时SpO2明显高于T0时(P〈0.01或P〈0.05)。所有患者的麻醉感觉阻滞平面控制在T10~T12,注药后患者无呼吸抑制、心慌、胸闷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麻醉效果优34例(97.1%),良1例(2.9%)。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髋部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 高龄患者 髋部手术 生命体征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8
作者 曹国平 陆丽娟 +1 位作者 常玉华 叶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3-545,共3页
目的观察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臭氧(35μg/ml,10ml)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单纯注射玻璃酸钠。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d、1、6、12... 目的观察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臭氧(35μg/ml,10ml)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单纯注射玻璃酸钠。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d、1、6、12月时患者的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7d和1、6、12月时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治疗后各个时点,治疗组的Lysholm评分均比治疗前高(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优良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1.7%)(P<0.01);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臭氧联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可以迅速且持久地控制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有伴发疾病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玻璃酸钠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面罩用于纤支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中军 邹俊 +1 位作者 李荣 方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9-450,共2页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困难气管插管发生率约为2%~3%,纤维光导喉镜引导插管是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方法之一,具有损伤及刺激小、成功率高等优点。本研究将采用普通面罩和一种新型的内镜面罩进行比较,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困难气管插管 内镜面罩 纤支镜引导 纤维光导喉镜 全身麻醉 引导插管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侧卧位对每搏量变异评估容量反应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项舒玮 王岚 +1 位作者 汪涛 张中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73-876,共4页
目的观察侧卧位对每搏量变异(SVV)的影响,评估侧卧位对于SVV判断容量反应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侧卧位手术的患者52例,ASAⅠ或Ⅱ级,分为左侧卧位(L组)和右侧卧位组(R组),每组26例。常规全麻诱导后,予侧卧位后手术开始前进行容量... 目的观察侧卧位对每搏量变异(SVV)的影响,评估侧卧位对于SVV判断容量反应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侧卧位手术的患者52例,ASAⅠ或Ⅱ级,分为左侧卧位(L组)和右侧卧位组(R组),每组26例。常规全麻诱导后,予侧卧位后手术开始前进行容量负荷试验,以0.4ml·kg-1·min-1的速率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7ml/kg。分别于全麻诱导插管后稳定10min(T1),将患者改为侧卧位稳定10min后(T2)、扩容3min后(T3)记录患者HR、MAP、SVV以及心脏指数(CI)。容量负荷阳性定义为容量负荷后CI增加≥15%为容量治疗有反应。结果与T1时比较,T2时两组SVV均明显降低(P<0.05)。与T2时比较,T3时两组HR明显减慢、SVV明显降低,MAP、CI明显升高(P<0.05)。49例患者为容量负荷阳性,3例为容量负荷阴性。容量负荷后所有阳性患者MAP以及CI明显升高(P<0.01),SVV明显降低(P<0.01)。L组SVV诊断阈值为10.5%,判断扩容有效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2.7%;R组SVV的诊断阈值为10.5%,判断扩容有效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3.3%。结论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时SVV判断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未受影响,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量变异 侧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利多卡因对插管、拔管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彭玉梅 邵安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4期1544-1546,1549,共4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静脉输利多卡因对插管、拔管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病人被随机分为3组,麻醉诱导前10min,A组先静脉推注6mL生理盐水,10min后,接着以6mL/h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静脉输利多卡因对插管、拔管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病人被随机分为3组,麻醉诱导前10min,A组先静脉推注6mL生理盐水,10min后,接着以6mL/h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生理盐水;B组接受2%的利多卡因1mL/kg静脉注射,10分钟后以1mL·kg^(-1)·h^(-1)的速度静脉输注,一直持续到手术后1h;C组接受2%的利多卡因1.5mL/kg静脉注射,10min后以1.5mL·kg^(-1)·h^(-1)的速度静脉输注,一直持续到手术后1h。分别记录输注利多卡因前(T0)、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3 min(T3)、10 min(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3min(T6)、10min(T7)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记录所有患者酮咯酸及喷他佐辛的总注射用量。结果:A组HR和MAP在T2和T5时点显著高于T0时点(P<0.05),B组和C组在T2和T5时点HR和MAP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无痛期显著长于A组(P<0.05),B组和C组术后酮咯酸和喷他佐辛的需要量也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术前接受2%的利多卡因1 mL/kg静脉注射,10 min后以1mL·kg^(-1)·h^(-1)或1.5mL/kg的速度静脉输注利多卡因,一直持续到手术后1h,可以有效防止插管和拔管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且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插管 利多卡因 气管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娴 陈肖 邹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诱导后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经口气管插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32例ASAⅡ或Ⅲ级,高血压Ⅱ级,年龄≥60岁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FOB组与直接喉镜组(LS组)。静脉诱导后分别行气管插管...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诱导后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经口气管插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32例ASAⅡ或Ⅲ级,高血压Ⅱ级,年龄≥60岁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FOB组与直接喉镜组(LS组)。静脉诱导后分别行气管插管,并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成功即刻(T2)及成功后5min(T3)监测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变化。结果 T2、T3时FOB组血浆ET、AngⅡ浓度明显低于LS组(P<0.05),而各时点两组CGRP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OB经口气管插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的影响较直接喉镜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导纤维支气管镜 血管活性物质 老年患者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