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水疗法在手烧伤康复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孙丹 袁琴芳 王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738-1739,共2页
目的研究温水疗法在手烧伤康复期的疗效。方法将96例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手术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对照组采用弹力手套加压治疗以及主动及被动手指活动,观察组采用对照组的方法外加用了温水... 目的研究温水疗法在手烧伤康复期的疗效。方法将96例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手术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对照组采用弹力手套加压治疗以及主动及被动手指活动,观察组采用对照组的方法外加用了温水疗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温水疗法进行功能锻炼,可预防关节挛缩、关节僵直,有利于手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烧伤 温水疗法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病房浸浴缸消毒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菊芬 袁琴芳 杨敏烈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160-1161,共2页
目的探讨烧伤病房浸浴缸不同的消毒方法。方法对128例烧伤患者后期残余创面运用水浪式浸浴疗法的浸浴缸采用不同消毒方法进行比较,比较各组浸浴液控出菌落数及患者残余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消毒方法改良组与对照组各组之间在浸浴液检出菌... 目的探讨烧伤病房浸浴缸不同的消毒方法。方法对128例烧伤患者后期残余创面运用水浪式浸浴疗法的浸浴缸采用不同消毒方法进行比较,比较各组浸浴液控出菌落数及患者残余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消毒方法改良组与对照组各组之间在浸浴液检出菌落数指标和残余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改良的烧伤病房浸浴缸消毒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消毒质量,间接促进残余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残余创面 浸浴疗法 浸浴缸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春散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梁佳媛 章静 史素娟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4期35-35,共1页
目的探讨复春散浸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效果。方法将40例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予复春散浸洗治疗。结果两组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目的探讨复春散浸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效果。方法将40例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予复春散浸洗治疗。结果两组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复春散浸洗烧伤后残余创面效果好,需重视并积极处理烧伤后残余创面,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残余创面 复春散 浸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滇 王雯 +1 位作者 虞俊杰 吕国忠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调查糖尿病足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导致糖尿病足发生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10例,取患者足部创面分泌物,置于灭菌试管内,样本1小时内送检,对所... 目的调查糖尿病足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导致糖尿病足发生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10例,取患者足部创面分泌物,置于灭菌试管内,样本1小时内送检,对所培养出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分析糖尿病足发生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10例糖尿病足感染分泌物培养阳性71例,阳性率为64.5%,共分离出病原菌72株,革兰阴性菌43株(59.7%),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较为常见;革兰阳性菌23株(31.9%),以金黄色葡菌菌、粪肠球菌居多;真菌6例(8.3%);其中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10年(OR=2.115),使用抗菌药物>2次/年(OR=2.342),出现骨髓炎(OR=4.579)是糖尿病足感染发生耐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且对抗生素耐药情况较为普遍,糖尿病足发生耐药菌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临床应根据耐药菌检测结果合理用药,以降低耐药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感染 耐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甲型血友病合并艾滋病患者臀部巨大脓肿的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茵华 华皎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21期2012-2013,共2页
甲型血友病是凝血因子Ⅷ编码基因突变导致该凝血因子功能缺陷所致的一种凝血功能障碍性遗传病。临床以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常见的出血部位为皮下组织、肌肉关节、口腔、鼻腔及胃肠道等[1]。出血常可导致血肿,巨大的... 甲型血友病是凝血因子Ⅷ编码基因突变导致该凝血因子功能缺陷所致的一种凝血功能障碍性遗传病。临床以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常见的出血部位为皮下组织、肌肉关节、口腔、鼻腔及胃肠道等[1]。出血常可导致血肿,巨大的血肿可致血管神经受压、肌肉坏死、皮肤破溃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艾滋病 脓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