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耐量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影响及阿卡波糖干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锡惠 金伟东 +1 位作者 李拜红 陈艳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阿卡波糖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0年心肌梗死患者180例,其中存在糖耐量异常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分为糖耐量异常组(n=120)和血糖正常两大组,其中将120例糖...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阿卡波糖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0年心肌梗死患者180例,其中存在糖耐量异常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分为糖耐量异常组(n=120)和血糖正常两大组,其中将12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再随机分为阿卡波糖干预组(n=60)和未干预组(n=60)。三组患者均按急性心肌梗死指南给予正规治疗,阿卡波糖干预组在治疗之外给予阿卡波糖治疗。三组平均随访年限为(1.5±0.3)年,动态观察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BNP等指标及心血管事件(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糖耐量异常患者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水平较无糖耐量异常组明显(P<0.05),阿卡波糖可以显著降低IGT患者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中再次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减少11.67%,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减少18.33%,总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30.00%。结论:糖耐量异常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起促进作用,阿卡波糖可减轻糖耐量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阿卡波糖 葡萄糖耐量减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庄瑞娟 吴学明 王广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85-85,共1页
目的分析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心脏x 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共40 例气滞血瘀型心脏x 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治疗组即(瓜蒌皮注射液组,每组各20 例,常规组给予心绞痛常规治疗药物,治疗组在心绞痛常规治疗药物基础上加用瓜蒌皮注... 目的分析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心脏x 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共40 例气滞血瘀型心脏x 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治疗组即(瓜蒌皮注射液组,每组各20 例,常规组给予心绞痛常规治疗药物,治疗组在心绞痛常规治疗药物基础上加用瓜蒌皮注射液,每天一次,共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心动图ST 段压低情况改变.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ST 段压低明显改善,P〈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瓜蒌皮注射液可以明显缓解心脏x 综合征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其可能机制与其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微循环的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X综合征 瓜蒌皮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彦 金伟东 +3 位作者 周达新 黄国倩 张峰 葛均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9-191,F0004,共4页
目的:通过外科方法建立膜部/干下室间隔缺损(VSD)的动物模型。方法:6只成年草狗在全麻和气管插管下,左侧垫高45度卧位,经右侧第四肋间进胸,在胸腔内心超大血管短轴定位后,用改良的打孔器进行穿刺,经心超检查证实和测定最大分流速度和压... 目的:通过外科方法建立膜部/干下室间隔缺损(VSD)的动物模型。方法:6只成年草狗在全麻和气管插管下,左侧垫高45度卧位,经右侧第四肋间进胸,在胸腔内心超大血管短轴定位后,用改良的打孔器进行穿刺,经心超检查证实和测定最大分流速度和压力。结果:3只狗建模成功,2只建立了膜部室缺的模型,1只为干下室缺,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直径1.8~3.6mm,最大分流速度1.8~4.0m/s,跨室缺压差为42~51mmHg,肺动脉压力为25~29mmHg。结论:采用改良的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在心超定位后用外科手术方法成功建立狗膜部/干下VSD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动物模型 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马哈系统护理语言在慢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和启示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丽星 华皎 +1 位作者 钮蔚琳 杨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7期36-38,42,共4页
护理语言在描述与确定护理现象和护理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描述护理诊断、干预和结果的词汇很多,但却缺乏一种标准化的、统一的护理语言,限制了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1]。国际护理学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 护理语言在描述与确定护理现象和护理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描述护理诊断、干预和结果的词汇很多,但却缺乏一种标准化的、统一的护理语言,限制了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1]。国际护理学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ANA)和国际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orth American Nursing Diagnosi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NANDA-I)都倡导以标准化的护理语言规范护理实践,以体现护理角色的重要性,同时实现护理服务的定量化、护理绩效的明确化和护理数据的共享化,目前,已经研发成功并得到ANA认可的有12种护理语言,奥马哈系统(Omahasystem)就是其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护理语言 奥马哈系统 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