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智能化计量检测系统的轮毂圆跳动误差测量研究
1
作者 王树刚 卢恒 +4 位作者 吴湘 施玉书 王康 刘渊伟 邵丹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47,共4页
目前,轮毂圆跳动测量大多采用人工读取百分表的测量方法,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轮毂圆跳动检测精度不高以及测量效率较差的问题,开发基于智能计量的轮毂圆跳动误差检测系统。分别从系统结构和原理上进行详细阐述,并说明该系统相比其他测量... 目前,轮毂圆跳动测量大多采用人工读取百分表的测量方法,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轮毂圆跳动检测精度不高以及测量效率较差的问题,开发基于智能计量的轮毂圆跳动误差检测系统。分别从系统结构和原理上进行详细阐述,并说明该系统相比其他测量方法的优点。对比实验表明,该系统不仅在测量准确度方面优于百分表测量法,而且测量效率比百分表测量法提高4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 圆跳动 智能化 位移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组件室内外老化测试比对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许滢 朱冰洁 +2 位作者 怀朝君 陈昊旻 马超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80,共7页
为研究光伏组件可靠性,设计室内综合环境因素的加速试验方案,通过将室内加速老化试验结果与无锡及银川户外实证结果比对,验证室内加速老化试验的可行性。经过试验发现,加速老化试验约23 d的功率衰减与无锡户外1 a衰减情况较为接近;加速... 为研究光伏组件可靠性,设计室内综合环境因素的加速试验方案,通过将室内加速老化试验结果与无锡及银川户外实证结果比对,验证室内加速老化试验的可行性。经过试验发现,加速老化试验约23 d的功率衰减与无锡户外1 a衰减情况较为接近;加速老化试验约60 d的功率衰减与银川户外2 a衰减率情况较为接近;功率的衰减均与短路电流变化呈完全正相关关系;通过衰减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组件在户外试验和室内加速老化试验中的功率衰减趋势较为接近,且与衰减模型较为吻合,即室内加速老化试验可较好地模拟组件在户外实际工作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衰减 加速老化试验 户外实证 衰减模型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定子绕组结构双定子轴向磁通开关磁阻电机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于丰源 陈昊 +1 位作者 王星 王冠钧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728-7741,7776,共15页
轴向磁通开关磁阻电机(AFSRM)的磁通路径和旋转轴方向平行,具有轴向长度短、气隙面积大、转矩密度高等优势,被认为是提升开关磁阻电机性能的有效方式,而双定子AFSRM(DSAFSRM)因具有平衡的轴向磁拉力和较大的定子绕组散热面积,是AFSRM结... 轴向磁通开关磁阻电机(AFSRM)的磁通路径和旋转轴方向平行,具有轴向长度短、气隙面积大、转矩密度高等优势,被认为是提升开关磁阻电机性能的有效方式,而双定子AFSRM(DSAFSRM)因具有平衡的轴向磁拉力和较大的定子绕组散热面积,是AFSRM结构中最具潜力的研究对象。电机运行性能与定子绕组结构密切相关,为了分析不同定子绕组结构对DSAFSRM性能的影响,该文对三台分别采用集中式绕组、单齿绕线绕组和整距绕组的电机性能进行对比研究。首先,详细分析了三种结构电机的磁通路径,基于相同的外径和轴长尺寸设计了三台样机。其次,利用有限元方法比较了三台样机的静、动态性能。最后,加工制造了采用单齿绕线绕组和整距绕组的两台DSAFSRM样机,实测了电机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集中式绕组结构,采用单齿绕线绕组和整距绕组的DSAFSRM结构提升了电机的输出转矩和转矩密度,不过在效率上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磁通开关磁阻电机 定子绕组结构 磁通路径 有限元分析 电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镀膜玻璃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7
4
作者 朱晓岗 黄艳萍 +2 位作者 黄文浩 卢佳妍 刘毅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1218,共8页
光伏镀膜玻璃是指在玻璃原片上制备一层或多层膜以减反增透,提升光学性能和耐环境老化性能,从而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文中介绍了光伏镀膜玻璃的基本原理,通过典型产品的膜层结构、膜层厚度、孔隙率等参数分析不同产品的光学性能和微... 光伏镀膜玻璃是指在玻璃原片上制备一层或多层膜以减反增透,提升光学性能和耐环境老化性能,从而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文中介绍了光伏镀膜玻璃的基本原理,通过典型产品的膜层结构、膜层厚度、孔隙率等参数分析不同产品的光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差异。结合市场需求和前沿技术,从多功能化、薄片化、定制化、环保化等角度探讨了光伏镀膜玻璃的发展趋势。海洋环境等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应用也对光伏镀膜玻璃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关结果可为光伏镀膜玻璃的生产和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也可为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镀膜玻璃 镀膜原理 微观结构 减反增透 耐候性 海洋光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测量的转速仪器的应用和溯源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翔 许丰 +3 位作者 袁雪松 程宏 范易文 赵晓兵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3-228,共6页
该文介绍了振动式转速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以及振动式转速表溯源性的现状和未来,包括在探索振动转速表校准方面的一些实验、解决方案和结论。振动式转速表的溯源,过去通常以标准振动台作为溯源器具,但标准振动台的振动与旋转机械引起... 该文介绍了振动式转速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以及振动式转速表溯源性的现状和未来,包括在探索振动转速表校准方面的一些实验、解决方案和结论。振动式转速表的溯源,过去通常以标准振动台作为溯源器具,但标准振动台的振动与旋转机械引起的振动有很大差异。旋转机械因旋转、传动、机械结构件的共同作用,其频谱更复杂。模拟旋转机械的振动,用于振动式转速表的溯源,更具有代表性。通过大量基于转速标准装置的振动式转速表溯源实验数据表明,基于SMU的振动式转速表溯源,更符合旋转体振动模式的转速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式转速表 溯源 标准振动台 旋转机械 转速标准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蝉花孢子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对炎症和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6
作者 李兴阳 王贝琦 +3 位作者 郭超 操慧 于瑞莲 王琴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195,共9页
本研究利用溶剂提取法对人工蝉花孢子粉中的脂类成分连续回流提取,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蝉花孢子油的得油率,分析其组成并通过实验探究其体外抗炎活性及其对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修复的影响。... 本研究利用溶剂提取法对人工蝉花孢子粉中的脂类成分连续回流提取,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蝉花孢子油的得油率,分析其组成并通过实验探究其体外抗炎活性及其对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液固比为12:1、55℃的条件下连续回流提取3 h后,蝉花孢子油得油率最高,为2.626%±0.04%。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共得到25种成分,其中包含18种脂肪酸成分,占比为87.86%。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蝉花孢子油浓度在20~200μg/mL时能够明显提高RAW264.7细胞存活率,显著促进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分泌至正常生理值(P<0.001);蝉花孢子油浓度在60~200μg/mL时,能够显著促进H2O2诱导的Caco-2细胞的增殖(P<0.01);蝉花孢子油浓度在40~100μg/mL时,能够显著增强Caco-2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因此,蝉花孢子油具有潜在的促进肠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作为由新食品原料提取得到的成分,在开发针对炎性肠病肠黏膜损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花孢子油 得油率 脂肪酸 抗炎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配准和改进灰狼算法的叶片截面线轮廓度误差评定
7
作者 郝博麒 徐旭松 +1 位作者 王树刚 徐晨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9-846,共8页
以叶片为实例,在迭代最近点(ICP)精配准的基础上,遵循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提出一种引入改进灰狼优化算法(IGWO)的线轮廓度误差评定方法。首先,根据最小区域理论建立线轮廓度评定模型;其次,利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插值拟合... 以叶片为实例,在迭代最近点(ICP)精配准的基础上,遵循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提出一种引入改进灰狼优化算法(IGWO)的线轮廓度误差评定方法。首先,根据最小区域理论建立线轮廓度评定模型;其次,利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插值拟合出理论轮廓线,并用分割逼近法求算测点到NURBS的最短距离;接着,采用Logistic混沌映射初始化狼群,融合莱维飞行策略更新狼群位置;最后,以ICP参数为变量,基于IGWO并结合分割逼近迭代计算轮廓度误差,同时对比了GA、PSO、WOA三种算法下的计算精度。通过实验计算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叶片线轮廓度误差评定,在ICP配准的基础上,轮廓度计算精度提高了26.79%。IGWO相较于GWO收敛速度和计算精度均有所提高,且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量计量 线轮廓度 改进灰狼算法 最小区域 非均匀有理B样条 分割逼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热变形的电机公差多面体建模与分析
8
作者 郭宇航 徐旭松 王树刚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4,共8页
电机在工作时,由内部发热导致的零件热变形会对电机气隙均匀度造成影响,使得气隙精度不满足要求,因此在电机设计时需要考虑热变形对电机装配精度的影响。针对此问题,首先,通过电机热试验得到规定工作状态下各零部件的温度,采用有限元仿... 电机在工作时,由内部发热导致的零件热变形会对电机气隙均匀度造成影响,使得气隙精度不满足要求,因此在电机设计时需要考虑热变形对电机装配精度的影响。针对此问题,首先,通过电机热试验得到规定工作状态下各零部件的温度,采用有限元仿真计算出其热变形量;其次,以此构建出热变形下的电机公差多面体模型,通过闵可夫斯基求和与求交运算得到电机气隙的径向变动量;最后,对零件几何公差数值进行调整优化,使得气隙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 气隙均匀度 热变形 公差 多面体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发酵物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郝雯雯 于瑞莲 +3 位作者 王贝琦 李兴阳 王琴 钱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60-65,共6页
利用专利菌种Isaria cicadae Y.R.L-3进行大米发酵,开发养颜食品原料。通过加热回流法提取该发酵培养物,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发现,在最佳提取工艺40目筛、1∶12(g∶mL)的料液比、不含乙醇(95%)、... 利用专利菌种Isaria cicadae Y.R.L-3进行大米发酵,开发养颜食品原料。通过加热回流法提取该发酵培养物,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发现,在最佳提取工艺40目筛、1∶12(g∶mL)的料液比、不含乙醇(95%)、回流提取2 h的条件下,大米发酵物提取液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5.24%(IC_(50)值为0.352 mg/mL),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89.51%(IC_(50)值为0.302 mg/mL),羟自由基清除率为98.98%(IC_(50)值为0.627 mg/mL),并且大米发酵物提取液可以提高H_(2)O_(2)诱导下HaCaT细胞存活率,减少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大米发酵物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在开发天然抗氧化养颜食品原料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发酵物 自由基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滑模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转矩分配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宗霖 陈昊 +2 位作者 戚湧 王冠钧 戈凯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639-5656,共18页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运行时存在的转矩波动大与外部干扰下电机运行不稳定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滑模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转矩分配控制策略。由于传统滑模控制中趋近律采用的符号函数引起系统振荡频率高,造成被控对象抖振大,该文...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运行时存在的转矩波动大与外部干扰下电机运行不稳定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滑模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转矩分配控制策略。由于传统滑模控制中趋近律采用的符号函数引起系统振荡频率高,造成被控对象抖振大,该文采用新型滑模趋近律,用平滑函数代替符号函数,并引入状态变量,同时提升了响应速度并降低抖振;此外,为了解决开关磁阻电机外部干扰对电机运行带来的稳定性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自抗扰扩张状态观测器,这种观测器可以实现对负载扰动的实时观测,将观测值作为滑模速度控制器的前馈补偿,减小电机固有参数不确定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地改进控制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机 转矩分配控制 新型滑模趋近律 自抗扰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离子电池加热下的热失控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正建 陶倩艺 +2 位作者 杨智皋 黄惠 张耀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518,共6页
针对锂离子电池存在的起火和爆炸风险,以储能用3.2 V 100 Ah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和3.6 V 90 Ah三元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锂离子电池为对象,采用外部加热的滥用方式,研究不同正极体系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取样磷... 针对锂离子电池存在的起火和爆炸风险,以储能用3.2 V 100 Ah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和3.6 V 90 Ah三元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锂离子电池为对象,采用外部加热的滥用方式,研究不同正极体系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取样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在外部加热条件下不会燃烧,仅释放大量白色烟雾,电池热失控最高温度为534.2℃,总放热量为0.162 MJ,最高热释放速率为1.81 kW;取样三元锂离子电池在外部加热条件下发生燃烧和喷射,电池热失控最高温度为1052.4℃,总放热量为3.147 MJ,最高热释放速率为134.85 kW;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产生的气体成分几乎一致,均为H_(2)、CO_(2)、CO和碳氢化合物;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电压均存在二次下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 三元锂离子电池 储能 热失控参数 早期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琴 钱和 于瑞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36-340,共5页
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食品行业的发展脉络与管理思路。以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政策改革临近完成为契机,以及新的食品监管体系建立的大背景下,根据课程痛点重新构建《食品... 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食品行业的发展脉络与管理思路。以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政策改革临近完成为契机,以及新的食品监管体系建立的大背景下,根据课程痛点重新构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课程内容体系,并从应用性、时效性、适时性等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改革措施,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出版了规划教材,培养了具有以大食品、大市场思维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实现了引导学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思考的发展理念,并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 应用性 时效性 适时性 食品监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ICP算法的叶片型线轮廓度误差评定 被引量:9
13
作者 卢恒 徐旭松 +1 位作者 王树刚 王皓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5-1020,共6页
针对传统最近迭代点(ICP)算法存在配准精度较低的问题进行算法改进。首先,考虑到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数据呈现有序排列、且一一对应的特点,使用了一种基于矢量对齐法的型线数据初配准方法进行初配准;其次,在传统ICP算法配准的基础上,对待... 针对传统最近迭代点(ICP)算法存在配准精度较低的问题进行算法改进。首先,考虑到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数据呈现有序排列、且一一对应的特点,使用了一种基于矢量对齐法的型线数据初配准方法进行初配准;其次,在传统ICP算法配准的基础上,对待配准数据进行非均匀有理化B样条(NURBS)曲线拟合,再利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对测量数据进一步精配准;最后,采用基于最小区域的叶片型线轮廓度误差评定方法进行误差评定。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相对于传统ICP算法,可在原有收敛值基础上达到进一步收敛的效果,轮廓度误差相对减小28.57%。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叶片型线轮廓度误差评定的精确度,可为叶片的加工质量提供可靠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线轮廓度 几何误差评定 改进ICP算法 非均匀有理化B样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ePO_(4)锂离子电池金属异物的来源与控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智皋 顾正建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0,共5页
金属异物的存在易导致锂离子电池发生内部短路,产生热失控危害。通过采集原材料投料工序磁棒吸附物和各工序采样点采集物的方式,对LiFePO_(4)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的Fe、Cu、Al等金属异物来源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金属异物的控... 金属异物的存在易导致锂离子电池发生内部短路,产生热失控危害。通过采集原材料投料工序磁棒吸附物和各工序采样点采集物的方式,对LiFePO_(4)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的Fe、Cu、Al等金属异物来源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金属异物的控制需从完善检测标准和强化现场管控两方面同步开展,质量管理可作为控制LiFePO_(4)锂离子电池内部金属异物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_(4)锂离子电池 金属异物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晶体硅光伏组件光/电致衰减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冰洁 宋昊 +3 位作者 陈昊旻 怀朝君 胡旦 何一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7-233,共7页
晶体硅光伏组件存在多种光/电衰减机制,为了研究不同衰减条件的影响,该文首先对不同条件的衰减机理进行探讨;然后进行不同类型的衰减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试验发现,所有类型的太阳电池均有光致或电致衰减现象;相较于PERC太... 晶体硅光伏组件存在多种光/电衰减机制,为了研究不同衰减条件的影响,该文首先对不同条件的衰减机理进行探讨;然后进行不同类型的衰减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试验发现,所有类型的太阳电池均有光致或电致衰减现象;相较于PERC太阳电池,TOPCon太阳电池的光致及电致衰减速率较慢,同时在光致衰减(LID)试验中稳定周期最长;在LID试验后,所有类型太阳电池均会发生高温光致衰减。分析电致衰减(CID)与高温光致衰减(LeTID)试验衰减数据,发现组件功率衰减与填充因子变化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光/电致衰减 载流子注入 高温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