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锡市北塘区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瑜 吴晓珺 +4 位作者 孙宁 杨艳 王涛 Jan D.Reinhardt 党英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5-340,共6页
目的调查无锡市北塘区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凸患病率。方法 2014年3~6月对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全部11所小学11,024名6~13岁小学生进行特发性脊柱侧凸调查。调查工作分为学校筛查和医院确诊两个部分。学校筛查包括躯干对称性检查、脊柱前屈... 目的调查无锡市北塘区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凸患病率。方法 2014年3~6月对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全部11所小学11,024名6~13岁小学生进行特发性脊柱侧凸调查。调查工作分为学校筛查和医院确诊两个部分。学校筛查包括躯干对称性检查、脊柱前屈试验和脊背倾斜角测量;脊背倾斜角〉4°者接受全脊柱X片,Cobb角〉10°者排除其他原因后确诊。采用基于逆概率权重的倾向指数模型进行患病率校正。结果学校筛查阶段,脊柱倾斜角〉4°小学生282名(2.6%),其中128名接受免费全面体格检查和全脊柱摄片,共11名被确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校正前总患病率为0.22%,校正后总患病率为0.21%;12~13岁女生患病率最高,6~9岁儿童未发现特发性脊柱侧凸者。结论无锡市北塘区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凸患病率稍低于国内平均患病率。10岁前儿童可推迟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随访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筛查 儿童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阈值递归图和CNN-LSTM的人体活动识别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史立宇 孙杨帆 +2 位作者 谢溢翀 黄旭萍 周彪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3,共4页
人体活动识别(HAR)可为智慧生活、医疗监护、虚拟现实等上下文感知系统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是模式识别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针对现有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活动识别深度学习算法对于多维时间序列特征的提取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 人体活动识别(HAR)可为智慧生活、医疗监护、虚拟现实等上下文感知系统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是模式识别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针对现有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活动识别深度学习算法对于多维时间序列特征的提取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阈值递归图(URP)和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CNN-LSTM)的活动识别算法。首先,使用SMOTE-ENN算法对惯性数据集进行增强,平衡各个类别样本数量比例;然后,使用URP方法将多维惯性传感时序波形构造为对应多个二维递归矩阵;最后,构建CNN-LSTM组合的分类模型。通过在UCI-HAR、WISDM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测试集上4种分类指标均得到提高,其中准确率分别达到98.32%和98.97%,性能优于现存的其他深度学习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活动识别 数据增强 深度学习 无阈值递归图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特征优化的深度森林运动能耗估测
3
作者 谢溢翀 孙杨帆 +2 位作者 史立宇 黄旭萍 周彪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4,共4页
针对运动能耗(EE)精确测量存在专业设备成本高、操作难度大的问题,因此利用多类型微型传感器集成的可穿戴设备采集运动相关数据,并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对EE进行连续估测,是较为便利的替代方案。本文创新性地探究了深度森林(DF)算法在运动... 针对运动能耗(EE)精确测量存在专业设备成本高、操作难度大的问题,因此利用多类型微型传感器集成的可穿戴设备采集运动相关数据,并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对EE进行连续估测,是较为便利的替代方案。本文创新性地探究了深度森林(DF)算法在运动量估计方面的可行性。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估计模型复杂度,以适用于算力有限的可穿戴设备,对于DF算法的输入特征集进行了基于遗传算法(GA)的特征优选。在公开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特征优化的DF运动量估测方案性能优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并且在降低模型复杂度和算力要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EE的估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能耗估测 深度森林 遗传算法 特征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4
作者 马晶晶 唐红 +2 位作者 许忠梅 宗丽春 程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呼吸肌训练,观察组在传统呼吸肌训练基础上辅以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均干预20 d。干预...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呼吸肌训练,观察组在传统呼吸肌训练基础上辅以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均干预20 d。干预前后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CAT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VC和FEV 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体外膈肌起搏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肌训练 肺康复 体外膈肌起搏 肺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平衡游戏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5
作者 冯绍雯 王萍 +1 位作者 王建国 顾绍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71-1173,共3页
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的常见问题,改善平衡功能是训练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之一且贯穿整个治疗.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一种新兴的并且迅速发展的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和传感技术生成一个具有... 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的常见问题,改善平衡功能是训练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之一且贯穿整个治疗.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一种新兴的并且迅速发展的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和传感技术生成一个具有多种感官刺激的虚拟境界,患者通过各种感官的反馈来与计算机进行交互,达到康复评估与训练的目的.You等[1]利用虚拟游戏系统来训练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果发现,步行速度、社区中的行走距离,以及跨越的台阶数均有明显增加.目前,对于虚拟平衡游戏在平衡功能训练的报道尚不多,本文就虚拟平衡游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中的疗效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功能障碍 虚拟现实技术 脑卒中患者 训练过程 功能康复 游戏 应用 平衡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治疗结合常规康复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情绪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6
作者 宋达 贾澄杰 +2 位作者 张一楠 孙俏仪 华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7-360,388,共5页
目的:观察音乐治疗结合常规康复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音乐治疗。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 目的:观察音乐治疗结合常规康复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音乐治疗。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估患者的情绪,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the 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39,PDQ-39)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o CA总分、HAMA、HAMD以及PDQ-39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Mo CA分项中的抽象评分和PDQ-39分项中的屈辱感评分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Mo CA分项中的命名、语言及抽象评分和PDQ-39分项中的运动、社会支持、交流及身体不适评分两组间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音乐治疗结合常规康复可以更好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音乐治疗 认知功能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1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丽 钱瑶 +2 位作者 苏彬 宋达 许忠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0-222,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2019年4月21日患者因A型主动脉夹层、肠系膜动脉夹层在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术,左肾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术后发现对答不畅,左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活动不能,查头颅CT未见出血灶,右侧额颞顶枕叶... 1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2019年4月21日患者因A型主动脉夹层、肠系膜动脉夹层在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术,左肾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术后发现对答不畅,左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活动不能,查头颅CT未见出血灶,右侧额颞顶枕叶低密度影。患者病情稍稳定后于2019年5月15日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术中主动脉支架置入,患者病情好转后为进一步康复治疗,于2019年5月29日转入我院治疗。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十余年,血压最高180/110mmHg,平时不规律服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肠系膜动脉 肾动脉造影 口角歪斜 心胸外科 支架植入术 出血灶 低密度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电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053-2054,共2页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中频电疗治疗脑损伤病患的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方法:对50例脑损伤患者进行试验,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综合组进行常规治疗、康复训练及中频电疗,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结果:综合组病患...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中频电疗治疗脑损伤病患的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方法:对50例脑损伤患者进行试验,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综合组进行常规治疗、康复训练及中频电疗,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结果:综合组病患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6;两组治疗前WMFT评分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综合组治疗后WMFT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评分更高(P〈0.05)。结论:康复训练和中频电疗结合治疗脑损伤,效果显著,使病患运动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电疗 康复训练 脑损伤 运动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静 曲衎衎 +2 位作者 宋惠珠 杨钰华 刘月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5-731,共7页
目的 快速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药物遴选和准入决策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2021年5月前发表的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 目的 快速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药物遴选和准入决策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2021年5月前发表的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对照药物治疗(包括射血分数降低、射血分数保留及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卫生技术评估(HTA)报告和药物经济学研究等文献。由2名评价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综合比较研究结果,对有效性、安全性、经济学结果进行定性描述。结果 共纳入文献25篇,其中HTA报告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13篇,药物经济学研究11篇。有效性方面,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ARB)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降低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可显著降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全因病死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也有显著改善。安全性方面,与ACEI/ARB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低血压风险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停药率降低。经济学方面,长期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较好,但对射血分数保留及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力衰竭 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有效性 安全性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黄长耀 窦佳鸣 +1 位作者 王丽婷 苏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后循环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评估及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后循环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假刺激组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健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1Hz的r TMS刺激,在治...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后循环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评估及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后循环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假刺激组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健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1Hz的r TMS刺激,在治疗前、治疗后即时及治疗后2周3个时间点分别采用日本东京大学平衡量表(UTBS),Tetrax平衡测试仪SI及WDI指数以及TMS的MEP阈值对患者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即时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闭眼状态下Tetrax平衡指数优于假刺激组(P<0.05),同时两组运动皮质MEP阈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提高(P<0.01),其中治疗组明显高于假刺激组(P<0.05),同时治疗组Tetrax平衡指数显著优于假刺激组(P<0.01),两组MEP阈值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低频r TMS可抑制大脑皮质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异常兴奋,提高后循环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有康复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后循环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评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及表面肌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梁成盼 丁文娟 +2 位作者 黄桂兰 王鑫隆 苏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探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摇车训练,而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摇车训练的同时辅以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进行表面肌电图测试,并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index,MBI)对所有患者进行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ratio,CR)以及FMA-UE、M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肢肱二、三头肌RMS值、CR值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FMA-UE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4周后观察组各评分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通道FES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肌张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上肢 表面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邓晓东 骆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4-725,共2页
关键词 颈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手术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臂丛神经阻滞 应用 神经阻滞方法 麻醉方法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患者术后两种不同腰硬联合麻醉自控镇痛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邓晓东 姜翼 +2 位作者 商允 程雅 任红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33-135,共3页
目的对比剖宫产患者术后两种不同腰硬联合麻醉自控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6年在无锡市康复医院行剖宫产术的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行传统针内针腰硬联合麻醉自控镇痛,观察组行新型轨道式针外针腰硬... 目的对比剖宫产患者术后两种不同腰硬联合麻醉自控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6年在无锡市康复医院行剖宫产术的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行传统针内针腰硬联合麻醉自控镇痛,观察组行新型轨道式针外针腰硬联合麻醉自控镇痛,对比两组镇痛泵药物应用剂量、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镇静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泵药物应用剂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1h、4 h、8 h、12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e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镇痛期间各项生命体征均处于稳定状态,无明显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以及低血压等现象出现。观察组皮肤瘙痒、呕吐、恶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术后行新型轨道式针外针腰硬联合麻醉自控镇痛的效果显著,能获得确切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性高,可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腰硬联合麻醉 自控镇痛 传统针内针 新型轨道式针外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苏彬 黄桂兰 +1 位作者 房辉 王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脑卒中被认为是老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特点[1]。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ion,WHO)统计,每年全世界脑卒中患者近1500万,而在中国每年约有150万人患脑卒中,其中约8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步行功能障... 脑卒中被认为是老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特点[1]。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ion,WHO)统计,每年全世界脑卒中患者近1500万,而在中国每年约有150万人患脑卒中,其中约8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步行功能障碍,这些患者大多有平衡功能障碍及跌倒的风险,严重地影响了患者家庭社会参与及生活质量[2]。因此,脑卒中后下肢步行能力的改善是康复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步行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障碍 步行能力 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后 临床应用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瘫肩痛患者肩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煜 管红波 +3 位作者 黄桂兰 苏彬 梁成盼 贾澄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7-452,共6页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技术探讨偏瘫肩痛患者在上肢特定功能动作中肩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者21例作为偏瘫肩痛试验组(HSP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因素与HSP组相...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技术探讨偏瘫肩痛患者在上肢特定功能动作中肩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者21例作为偏瘫肩痛试验组(HSP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因素与HSP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2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表面肌电技术记录HSP组患侧和对照组利手侧上斜方肌(upper trapezius,UT)、中斜方肌(middle trapezius,MT)、下斜方肌(lower trapezius,LT)和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SA)在最大等长收缩(MVIC)以及“够物”动作中的表面肌电信号,原始信号经处理后对比分析肌电特征,包括目标肌肉激活水平(MVIC%)和激活比率(UT/LT、UT/SA、MT/SA)。结果:①比较“够物”动作过程中各目标肌肉激活水平:HSP组UT激活水平(MVIC%)大于健康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SA和LT激活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MT的MVI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各目标肌肉的在“够物”过程中UT/LT、UT/SA、MT/SA激活比率情况对比:HSP组的UT/LT、UT/SA、MT/SA的激活比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偏瘫肩痛患者在够物过程中表面肌电存在异常特征性改变。在运动学上,表面肌电用于评估该类患者肩胛骨的运动具有相当可行性,可定量评估其运动功能障碍并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客观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肩痛 肩胛骨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lpar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平衡功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华玲 宋达 +1 位作者 孙俏仪 窦佳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35-1538,共4页
目的:观察Valpar职业评估训练系统(VCWS)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平衡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帕金森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Valpar训... 目的:观察Valpar职业评估训练系统(VCWS)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平衡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帕金森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Valpar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洛文斯顿认知功能测验(LOT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OTCA评分(总分和各项评分)、BBS评分、起立—行走时间以及PDQ—39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Valpar职业评估训练系统可以改善帕金森患病者的认知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平衡、步行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Valpar训练系统 认知功能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范春江 刘庭玉 +3 位作者 李刚 黄建 曹扬 党旖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22-827,共6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至4月,121例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予肠内营养治疗1周.入院时、干预后1周和1个月时分别留取新鲜粪便和血浆,记录患者营养状况.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至4月,121例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予肠内营养治疗1周.入院时、干预后1周和1个月时分别留取新鲜粪便和血浆,记录患者营养状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IL-6和IL-8,选10例患者行16S rDNA基因序列检测.结果干预后1个月,患者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分较入院时降低(P<0.05);血清IL-1β和IL-6水平较入院时升高(P<0.05),而血清IL-8水平较入院时下降(P<0.05).此外,肠内营养治疗可改变肠道的优势菌群,提高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结论肠内营养可通过改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来调节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肠内营养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3个月家庭步行能力恢复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6
18
作者 谢玉宝 郑凯 +1 位作者 徐新蕾 任彩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7-341,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急性期入院时临床功能评定对3个月后步行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12月脑卒中急性期住院康复治疗的患者。根据Hoffer步行能力分级量表对3个月步行功能进行评估并分组,其中1—2级为未恢复家...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急性期入院时临床功能评定对3个月后步行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12月脑卒中急性期住院康复治疗的患者。根据Hoffer步行能力分级量表对3个月步行功能进行评估并分组,其中1—2级为未恢复家庭步行组,3—4级为恢复家庭步行组。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基本信息及量表评估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恢复家庭步行能力的独立预测因子以及预测最佳界值点,分析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病灶侧别、偏瘫侧本体感觉、下肢运动力指数、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简明智力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s anxiety scale,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s depression scale,HAMD)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入院时BBS(OR=1.118,95%CI 1.008—1.239)和MBI评分(OR=1.088,95%CI 1.024—1.156)是3个月后恢复家庭步行能力的独立预测因素。BBS评分预测最佳界值点为11.5,曲线下面积0.893,敏感度0.9,特异度0.736。MBI评分预测最佳界值点为47.5,曲线下面积0.925,敏感度0.9,特异度0.791。结论:入院时BBS评分和MBI评分均是预测3个月后步行功能恢复的有价值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G平衡量表 脑卒中 步行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54例长期对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文炜 郭本仁 陈志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98-300,共3页
关于氯氮平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已多有报道,结论褒贬不一。但对长期服用氯氮平的疗效和副反应,国内外报道尚少。本文作者自1984年8月起对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进行了长期配对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西汀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30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涛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长春西汀氯化钠注射液20 mg静脉滴注,qd,连续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长春西汀氯化钠注射液20 mg静脉滴注,qd,连续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静脉滴注,qd,连续15 d为1个疗程。治疗第15天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MSE)和B lessed Roth痴呆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第15天MMSE和B lessed Roth痴呆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长春西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西汀 认知障碍 脑卒中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