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4
1
作者 史玉霞 杨一新 +1 位作者 许倩 朱燕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384-1386,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89例HDCP患者,设为HDCP组,另选择健康妊娠晚期妇女60例和健康非孕妇女42例,分别设为晚孕对照组和非孕对照组,检测各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89例HDCP患者,设为HDCP组,另选择健康妊娠晚期妇女60例和健康非孕妇女42例,分别设为晚孕对照组和非孕对照组,检测各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HDCP组PLT明显低于晚孕对照组和非孕对照组,而MPV和PDW明显高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对照组PLT显著低于非孕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CP组PT、APTT低于晚孕对照组和非孕对照组,而FIB、D-D高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对照组PT、APTT低于非孕对照组,FIB、D-D高于非孕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CP存在血小板活化现象和明显的高凝状态,动态检测HDCP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对于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小板参数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鞭草C部位使人绒癌JAR细胞阻滞于G_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家俊 罗莉 +1 位作者 张立平 徐昌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8-601,共4页
目的:观察马鞭草C部位(VerbenaofficinalisC)对人绒癌JAR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诱导凋亡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马鞭草C部位对JAR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JAR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的影响;RT鄄PCR检测药物... 目的:观察马鞭草C部位(VerbenaofficinalisC)对人绒癌JAR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诱导凋亡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马鞭草C部位对JAR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JAR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的影响;RT鄄PCR检测药物作用前后Bax和Bcl鄄2mRNA表达变化。结果:马鞭草C部位抑制绒癌JAR细胞增殖,并呈明显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40g/L马鞭草C部位处理48h后,使JAR细胞G2/M期增加154.3%,S期比例降低41.6%;JAR细胞凋亡率增加6.74倍。不同剂量马鞭草C部位处理JAR细胞48h后,Bax表达水平增加,Bcl鄄2表达水平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马鞭草C部位阻滞绒癌JAR细胞于G2/M期,通过改变Bax和Bcl鄄2表达,诱导JAR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鞭草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绒毛膜癌 JAR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朱爱兵 何月 肖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16-417,共2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级拟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的不孕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麻醉维持采用持续静脉泵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A组在气管插管后静注氟比洛芬酯1mg...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级拟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的不孕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麻醉维持采用持续静脉泵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A组在气管插管后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B组在手术结束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两组患者术毕清醒后均静注芬太尼1μg/kg用于术后镇痛。用VAS评估患者术后4、8、12、24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记录麻醉时间、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A组在术后4、8、12、24hVAS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从手术结束到呼之睁眼时间相似。B组需追加哌替啶行术后镇痛的患者数明显多于A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1mg/kg超前镇痛可以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以及减少阿片药的用量,同时不影响麻醉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妇科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蛋白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杭晨 杨炜敏 +1 位作者 何善阳 黄若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51-225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蛋白因子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抗体蛋白质芯片检测PCOS患者与正常对照女性血清,筛选174种蛋白因子,根据结果选择2种既往无报道的因子进行ELISA验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23种因子在PCO...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蛋白因子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抗体蛋白质芯片检测PCOS患者与正常对照女性血清,筛选174种蛋白因子,根据结果选择2种既往无报道的因子进行ELISA验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23种因子在PCOS组升高,包括生长因子类7种和炎症反应因子类6种,其余10种分别为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δ(MIP-1-delta)、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PARC)、脂联素(Acrp30)、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MP-2)、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3(TRAIL-R3)、E-选择素(E-selectin)、潜在相关肽(LAP)、L-选择素(L-selectin)和泌乳素(prolactin)。174种因子中PCOS组表达强度增高达3倍以上的有白细胞介素1受体II(IL-1RII)、prolactin、IL-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IGFBP-4、IL-5受体α(IL-5R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MIP-1-delta。3种因子在PCOS组降低,分别为生长调节癌基因(GRO)、IL-8和Siglec-5。选择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及Acrp30进行ELISA验证,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多种血清蛋白因子发生改变,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蛋白质芯片分析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康苏娅 顾丽萍 +8 位作者 谢满鑫 林敏 马翔 朱叶飞 沙家豪 刘嘉茵 周作民 韩素萍 冒韵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研究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1,hnRNP A2/B1)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患者异位内膜间的表达差异。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分析,研究3例... 目的:研究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1,hnRNP A2/B1)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患者异位内膜间的表达差异。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分析,研究3例增生中晚期正常子宫内膜、3例增生中晚期EMs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hnRNP A2/B1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hnRNP A2/B1主要表达于间质和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且EMs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均低于正常内膜中的表达(P<0.05);而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nRNP A2/B1可能参与EMs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A/ROCK2信号通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顾颖 张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目的:研究RhoA、ROCK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IN疾病及宫颈癌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宫颈炎、30例不同级别CIN、30例宫颈癌组织中RhoA、R... 目的:研究RhoA、ROCK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IN疾病及宫颈癌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宫颈炎、30例不同级别CIN、30例宫颈癌组织中RhoA、ROCK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RhoA、ROCK2蛋白在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率均为0%,在CIN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6.7%、30.0%,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3%、76.7%,两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CIN及宫颈炎组织(P<0.01),从CIN进展为宫颈癌,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②RhoA、ROCK2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③RhoA、ROCK2蛋白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05)。结论:RhoA、ROCK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CIN疾病及宫颈癌进展呈正相关,检测RhoA、ROCK对了解CIN及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A ROCK2 免疫组化 CIN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封闭疗法治疗女阴瘙痒性疾病 被引量:1
7
作者 汪凤鸣 祝恒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8-159,共2页
复方利多卡因封闭疗法治疗女阴瘙痒性疾病汪凤鸣①祝恒顺②女阴瘙痒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病种较多,病因也较复杂。我院皮肤科自1995年3月以来,采用复方利多卡因封闭疗法治疗71例,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 复方利多卡因封闭疗法治疗女阴瘙痒性疾病汪凤鸣①祝恒顺②女阴瘙痒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病种较多,病因也较复杂。我院皮肤科自1995年3月以来,采用复方利多卡因封闭疗法治疗71例,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1例,年龄20~7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阴瘙痒 药物疗法 复方利多卡因 封闭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早期妇女颈内动脉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的影响
8
作者 徐锋 王铁军 杜星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57-3758,共2页
目的探讨绝经早期妇女应用雌孕激素联合方案替代治疗后对颈内动脉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的影响。方法将48例有围绝经期症状的绝经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激素治疗组(25例)和安慰剂组(23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激素(1 mg/d戊酸雌二醇+1 mg/d醋... 目的探讨绝经早期妇女应用雌孕激素联合方案替代治疗后对颈内动脉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的影响。方法将48例有围绝经期症状的绝经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激素治疗组(25例)和安慰剂组(23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激素(1 mg/d戊酸雌二醇+1 mg/d醋酸炔诺酮)或安慰剂治疗4个月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内动脉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的比值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替代治疗方案无增加绝经早期妇女血管阻力的副作用。对年轻的绝经早期妇女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并不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替代疗法 绝经期 搏动指数 颈内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ND1基因G870A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倪静 王苗苗 +4 位作者 王美林 傅士龙 张晔 张正东 韩素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4-687,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基因第4外显子87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107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新发卵巢癌患者,同时按年龄相匹配选取114例正常对照者,使用聚合...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基因第4外显子87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107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新发卵巢癌患者,同时按年龄相匹配选取114例正常对照者,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病例与对照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卵巢癌发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系,分层分析年龄、初潮年龄、初次生育年龄、产次、流产数及是否绝经对罹患卵巢癌风险的影响。结果:病例与对照之间的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未发现CCND1G870A多态性与卵巢癌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CCND1G870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卵巢癌的发生未见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ND1基因 卵巢癌 基因多态性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